张爱玲
紙短情長 豆瓣
作者: 張愛玲 皇冠 2020 - 9
逾700封魚雁往返,跨40年深厚情誼
張愛玲最珍貴的第一手史料首度曝光!
一窺〈色,戒〉、《小團圓》、《少帥》等作品背後的創作歷程
和張愛玲對世事時局的獨到眼光
張愛玲
百歲誕辰
紀念
一九五二年,張愛玲為了完成學業,從上海來到香港,因緣際會結識了宋淇、宋鄺文美夫婦。一九五五年,張愛玲離港赴美,就此開始三人長達四十年的往來通信。
張愛玲視宋淇和宋鄺文美為下半生最信任的好友:「我的信除了業務方面,不過是把腦子裏長篇大論對你們說的話揀必要的寫一點。」她在信裡和他們討論文學創作、出版業務,更詳實記下在美國生活的種種瑣事:她惦記的旗袍樣式、她做的夢、她的食衣住行、她的遷徙和病痛……
《張愛玲往來書信集》始於一九五五年,止於一九九五年,超過七百封書信,第一次揭開張愛玲不為人知的神秘面紗,堪稱研究張愛玲最珍貴的第一手史料,不僅可以看見她的寫作過程、和宋淇夫婦之間的真摯情誼,更從字裡行間映照出時代變遷的縮影,而這兩本書的問世,也開啟了另一扇瞭解張愛玲的窗,勢將成為所有張迷的必備珍藏。
張愛玲:傳奇‧性別‧系譜 豆瓣
作者: 千野拓政/王羽/王曉鶯/古遠清/池上貞子/朱妍紅/朱崇科/呂文翠/邵迎建/李婉薇/周英雄/河本美紀/金良守 译者: 林幸謙/ 編 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12 - 7
現代╱性與系譜:從文化解讀到重寫文學史
身體與情慾修辭:從《色,戒》到《小團圓》
超越與間╱離:從翻譯詩學到電影美學
延╱異與散播:從作家╱作品對話到張學演繹
本書收錄的38篇專文,發表於香港張愛玲誕辰九十周年紀念活動,以「傳奇‧性別‧系譜」為主題。全書以張愛玲系譜建構發掘張學多義性符碼與敘事體系,闡發其所隱含的多重符號空間與隱喻,為當代學術作出具有創見的研究成果。這是一場以解構與建構視野為角力的文學、歷史、文化、社會與其他媒體與文類對照的學術舞會,各種體系交錯、相互傾軋的文學與學術鑽研。在間離與超越的批評語境中,從文學修辭到學術對話,乃至薩依德所指的「想像的地理」(Imaginative Geography)概念,涉及了眾多不同群體所熟悉與不熟悉的思想建構與學術探究的邊界。
類似商業巿場中的所謂文化中介,本次張愛玲紀念活動或許也具有扮演學術界與文學界的文化中介功能,試圖建構張愛玲學乃至當代文學研究的模式,以及主題、理論與論述等結構的模式探索。結合歷史與社會文化資源進行多元交叉跨越的系統論證與歷史評價,為未來開拓新的發展思路,值得當代學術界重新深思與解讀。
【編者】
林幸謙
林幸謙 緒言:後張愛玲時代
誕辰vs.逝世
傳奇再生,神話終止。
面對「後張愛玲」的時代,我們以十五年的時間從「逝世」走向「誕生」,從告別的哀悼迎向新生的張愛玲。
回顧往年,學界都是以「逝世」名義紀念張愛玲,此次我們改用「誕辰」的理念舉辦了張愛玲的紀念活動;並特意摒棄一般傳統所用的冥誕、生忌等幽暗字眼,選用了「誕辰」一詞,以此取代「逝世」的框架,象徵張愛玲的傳奇延續了九十年,而不是十五年的告別歲月。在精神上,張愛玲仍然與我們同在。這也是學界第一次以張愛玲誕辰周年的名義紀念她,而不再以逝世周年的名義紀念她,標志了張愛玲研究進入新的話語紀元,邁入更為多元結構的張學體系。
張學新版圖
少女的她曾是一位預言師。雖然她試圖預測他人,卻始終未能預言自己未來的命運。
這一位以少艾之齡就已寫下生平最重要作品的作家,在她的中學時代就扮演過手執水晶球的算命者,而後搖身變為日後文學版圖的探索家與創造者,今日她已成為虛擬空間與想像地理世界中的敘事大師,當代文學與學術的一大重鎮。
在現當代文學史上,張愛玲早已被公認是一個傳奇的誕生。因此,2010年秋,圍繞張愛玲的西曆生日為中心,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聯合幾個部門單位舉辦了張愛玲誕辰九十周年紀念活動。以「傳奇、性別、系譜」為主題,經過一年多的擘畫,共舉辦了七大項紀念活動,向這位20世紀最重要的作家致敬,表揚她在華文文學、翻譯、電影、學術、文化和繪畫藝術等方面的成就和影響。
以張愛玲的文藝本色,跨越國際視野,推動張學建構與文學系譜,這是紀念活動的宗旨之一。我們很榮幸邀請到來自美、英、日、韓、中、台、新、馬、澳門和本港等近七十位學者參與,雖然有幾位參與者臨時未能出席參加,盛況亦屬空前。除了張學重要學者參與以外,本次研討會,除了研究張學的重要學者以外,我們還特別邀請了張愛玲研究領域中的新生代學者參加。他們可被視為張學的中堅接班人,各自以其不同的新視角重新探討了張愛玲的文學遺產,並提升與促進了整體學術研究成果。
學派的拓展與演進,原屬茲事體大。因此,此次研討會在專題演講的人選上,我們大膽採取新的構想,試圖跳出張學的局限,特地邀請現當代文學領域中知名的權威資深學者來談論張愛玲,而非一般的張學專家。這是深具挑戰性的嘗試,也是十分困難的一步棋。一般現當代文學研究的知名學者通常並不願輕易接受這一挑戰,必須具有過人的膽識和非凡的學識與氣魄才行。我們很高興能夠邀請到周英雄教授和陳芳明教授前來擔任此是項專題演講,實榮幸之至。他們為現當代文學中的張愛玲研究做出了突破性的學術創見,進一步開拓了整體現當代文學研究的新方向,為學術做了更多元的建構與貢獻。在此我要再次向他們致最崇高的敬意。
《張愛玲:傳奇‧性別‧系譜》是此一研討會的成果。由於論文收集篇章甚多,文字量大,加上其他各種客觀因素的考量,最終通過匿名評審後,本文集只能選取大約一半的論文出版,實屬無奈之舉。所有與會論文都各有強項論點,事實上很多沒有入選的論文早已在知名核心刊物發表,可見是次研討會的論文質量之高。現按內容主題大致分為以下四個專輯加以體現研討會成果:
一、現代╱性與系譜:從文化解讀到重寫文學史
二、身體與情╱慾修辭:從《色戒》到《小團圓》
三、超越與間離:從翻譯詩學到電影美學
四、延異與散播:從作家/作品對話到張學演繹
本文集以張愛玲系譜建構發掘張學多義性符碼與敘事體系,闡發其所隱含的多重符號空間與隱喻,為當代學術作出具有創見的研究成果。這是一場以解構與建構視野為角力的文學、歷史、文化、社會與其他媒體與文類對照的學術舞會,各種體系交錯、相互傾軋的文學與學術鑽研。在間離與超越的批評語境中,從文學修辭到學術對話,乃至薩依德所指的「想像的地理」(Imaginative Geography)概念,涉及了眾多不同群體所熟悉與不熟悉的思想建構與學術探究的邊界。
類似商業巿場中的所謂文化中介,本次張愛玲紀念活動或許也具有扮演學術界與文學界的文化中介功能,試圖建構張愛玲學乃至當代文學研究的模式,以及主題、理論與論述等結構的模式探索。結合歷史與社會文化資源進行多元交叉跨越的系統論證與歷史評價,為未來開拓新的發展思路,值得當代學術界重新深思與解讀。
華麗緣:張愛玲紀念活動
五年前我們以「文學‧電影‧舞台」為主題舉辦了張愛玲逝世十周年紀念活動,共同緬懷張愛玲這個二十世紀的文化圖騰。首次將張愛玲的電影和舞台作為張學主題加以討論。如今張愛玲的電影和舞台元素已為當代藝術注入新的血液,呈現熱烈的景象。五年後,我們以「傳奇‧性別‧系譜」為主題試圖再度拓展張愛玲研究,進一步把繪畫藝術帶入張學建構。「傳奇」代表張愛玲現象及其影響,「性別」鑽研張愛玲的生平,及其文本中的性別課題;而「系譜」則是張學及其相關研究的歷史論述和發展走向,包括翻譯、電影、劇本、文學等課題之梳理與研究。
此外,為了配合張愛玲誕辰九十周年紀念,除了張愛玲誕辰九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外,紀念活動還包括:張愛玲繪畫獎及繪畫展、張愛玲電影工作坊、張愛玲手稿及書信展,張愛玲主題紀念舞台演出:情場如戰場和雷峯塔‧易經:張愛玲新書發表會。另外有三場論壇和講座:華麗緣‧從小說/電影到舞台、張愛玲‧90後和舞台心聲。其中,亦設有一場特別精心設計的、以鋼琴現場演奏,配合張愛玲影像投射和奉獻紅玫瑰花的「張愛玲誕辰懷念儀式」。
此系列大型紀念活動共有七大項目,涉及三場論壇與座談會、三場電影工作坊、一項國際學術研討會、一項繪畫比賽、一項繪畫展、一項書信展、一項為時近一個月的舞台演出、一項張愛玲生日懷念晚會,以及一項張愛玲新書發佈會。將張愛玲研究引伸到更多元的各領域之中,促進張學更多元化的發展與影響。此次的張愛玲國際研討會,更進一步站在學術前沿中把張愛玲研究擺上當代文學史的案頭。這次張愛玲誕辰九十周年一系列紀念活動,被香港《信報》推選為香港2010年度十大文化活動之一。
其中,《華麗緣‧從小說/電影到舞台》圓桌論壇,我們邀請到知名戲劇人中英劇團藝術總監的古天農生先,now香港音樂創作總監的金培達先生,和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院長的鄧樹榮教授,談論張愛玲的舞台成就。
此外,由焦媛實驗劇團製作的音樂劇《情場如戰場》,亦於同期上演。高志森改編《情場如戰場》為音樂劇,焦媛實驗劇團等人傾情演出。此一張愛玲主題紀念舞台演出的構想,是進一步把張愛玲影響力推擴到社會各層面,和社會大眾共襄盛舉。其他紀念活動包括張愛玲電影工作坊、張愛玲繪畫獎比賽及其畫展,以及張愛玲文物展等活動都如期圓滿舉行。
在張愛玲國際學術研討會中,我們也有幸把張愛玲請來當主角,以她最新的兩本中譯自傳體著作《易經》和《雷峯塔》,這也可能是張愛玲最後的兩本著作,為研討會議加持,實在是錦上添花的美事,可謂百年難得一見。最後,還有一場精心安排的「張愛玲誕辰懷念儀式」,與會者以紅玫瑰献花儀式表達我們對於張愛玲的懷念。
今天張愛玲不只是當代文化現象,也是文學圖騰。我們在香港浸會大學再一次舉辦張愛玲的國際學術研討會,通過學術交流共襄盛舉,繼續燃燒張愛玲的傳奇薪火。不但為張愛玲研究作出更多元的學術與藝術貢獻,同時也是我們與張愛玲之間的另一種約會,另一種知識與精神意義上的團聚形式。
總的來說,這系列紀念活動是一次跨學科、跨媒體、跨界別的盛會。來自學術界、文學界、電影界、戲劇界、藝術界和文化界的專家學者聚首一堂,重建張愛玲與女性文學的地位。
如今,在張愛玲誕辰九十周年紀念活動之後,經過一年多各種艱困的努力,終於出版了。此一研討會論文集,連同另一本張愛玲的精美紀念畫冊,獻給所有喜愛張愛玲的人。這兩本新書,無疑是今年和張愛玲有關的盛事,特別對於研究張愛玲的人來說更有特別的意義。本人深感欣慰,並感謝所有參與活動的各界人士。
神話終止,傳奇再生。
零度看張──重構張愛玲 豆瓣
作者: 王安憶 / 韓麗珠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2009
內容簡介
這個集子的所有作者都可以說是不同尋常意思的「張迷」。他們把張愛玲的文字看成一個起點,說着說着,就說到了自己。在努力接近張愛玲的時候,他們意識到自己與她所處的時間空間的不同。所以說零度不只一種接近,也是一種距離。
集子裏的文字試圖回應張作為一個不和諧的音符給我們提出的不斷的挑戰,試圖從她的文字中發掘出被遮蔽了的世界和風景。這才是「張力」的真正的意思。
色,戒 (2007) 豆瓣 TMDB Eggplant.place IMDb 维基数据
色‧戒
8.7 (1740 个评分) 导演: 李安 演员: 梁朝伟 / 汤唯
其它标题: Lust, Caution / 色戒
本是岭南大学学生的王佳芝(汤唯 饰)因战争辗转到了香港读书,她在香港大学加入了爱国青年邝裕民(王力宏 饰)组织的话剧组,他们主演的爱国话剧更激起了他们的爱国情操。当邝裕民得知汪伪政府的特务头子易先生(梁朝伟 饰)正在香港的时候,他们便密谋要刺杀易先生。化名“麦太太”的王佳芝很快得到了易太太(陈冲 饰)的信任与喜爱,同时美丽的“麦太太”也吸引了易先生的眼球,正当事情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易先生突然要回到上海去。
此后王佳芝一直生活在上海,没想到重遇了邝裕民。当得知刺杀行动还没结束时,王佳芝再次成为了特务,再次以“麦太太”的身份出现在易先生的面前。
重逢后的二人关系进一步发展,此时的易先生因爱上了王佳芝而对她毫无忌讳,王佳芝的内心也变得起伏不定。刺杀行动进行正顺利,但当易先生送给王佳芝璀璨钻戒表达爱意时,王佳芝做出了惊人的决定……
美国诗选 豆瓣
作者: 林以亮编选 译者: 张爱玲 林以亮 余光中 刑光祖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9 - 10
原本,林以亮主编《美国诗选》,台湾今日世界出版社1976年版,兰州大学图书馆藏有该书之台湾版本,不外借,可在馆内阅读。
太太万岁 (1947) 豆瓣 IMDb
太太萬歲
8.3 (142 个评分) 导演: 桑弧 演员: 蒋天流 / 张伐
其它标题: 太太萬歲 / Long Live the Mistress!
秀外慧中的好媳妇陈思珍(蒋天流饰)自与丈夫唐志远(张伐饰)结婚后,便把家里的人际关系处理得很好,持家有道。一日,思珍的弟弟陈思瑞(韩非饰)从台湾到上海省亲,邂逅志远的妹妹唐志琴(汪漪饰),两人一见钟情。然而因为陈父(石挥饰)不肯资助自己筹办公司的志远,却极力反对这桩亲事。思珍只得谎称唐家存有金条美钞,陈父才同意资助志远办起公司。不料发迹致富的志远却有了外遇,与姨太太(上官云珠饰)有染。思珍为了顾全丈夫名誉,只得委曲求全。未几,志远破产,谎言败露,两家人也因此闹翻。终于,思珍决定与志远离婚,却在律师事务遇见了秘密登记结婚的思瑞、志琴两人。面对真心相爱的一对有情人,思珍该何去何从。
由中国著名导演桑弧执导于1947年摄制的黑白影片《太太万岁》是小说家张爱玲的电影经典剧作。桑弧含蓄细腻的电影风格与张爱玲的剧作交相辉映。
对照记 豆瓣
8.6 (16 个评分) 作者: 张爱玲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7 - 2
收入张爱玲的最后一本散文集《对照记》,另收入一九五二年后创作的散文。张爱玲悄然谢世前一年,图文对照的《对照记》首次出版,她用对“幸存的老照片”的保存和阐释,来与喜爱她作品的海内外广大读者告别。
《张爱玲·对照记》收入增加了《跋》的《对照记》和张爱玲一九五二年至驾鹤西去前创作的散文(英文作品除外)。初版《对照记》“附录”的张爱玲《散文六帙》,因已分别编入《张爱玲·倾城之恋》、《张爱玲·流言》和本卷,故不再作为“附录”重出。《羊毛出在羊身上》因已编入《张爱玲·郁金香》的“附录”,也不再重出。
半生缘 (1997) Eggplant.place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半生緣
7.6 (273 个评分) 导演: 许鞍华 演员: 黎明 / 吴倩莲
其它标题: 半生緣 / Eighteen Springs
1930年代的上海,在同一间工厂做工的世钧(黎明)和曼桢(吴倩莲)成为恋人。曼桢早年丧父,姐姐曼璐(梅艳芳)为了养活一家老小,心痛离别恋人去当舞女赚钱,最终嫁给了有妇之夫祝鸿才(葛优)。
世钧收到告急家书回到南京,方知家人召回只为让其成亲。因为性格上的软弱,也因久等不来曼桢的书信,世钧最终迎娶了他并不喜欢的门当户对的翠芝(吴辰君)。上海这边,不能生育的曼璐为保全自已的地位,设计令曼桢怀上了祝鸿才的孩子,葬送了曼桢与世钧的爱情。曼璐死后,曼桢为了孩子委身祝鸿才。两个有缘无分的人就这样错过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