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
紙短情長 豆瓣
作者: 張愛玲 皇冠 2020 - 9
逾700封魚雁往返,跨40年深厚情誼
張愛玲最珍貴的第一手史料首度曝光!
一窺〈色,戒〉、《小團圓》、《少帥》等作品背後的創作歷程
和張愛玲對世事時局的獨到眼光
張愛玲
百歲誕辰
紀念
一九五二年,張愛玲為了完成學業,從上海來到香港,因緣際會結識了宋淇、宋鄺文美夫婦。一九五五年,張愛玲離港赴美,就此開始三人長達四十年的往來通信。
張愛玲視宋淇和宋鄺文美為下半生最信任的好友:「我的信除了業務方面,不過是把腦子裏長篇大論對你們說的話揀必要的寫一點。」她在信裡和他們討論文學創作、出版業務,更詳實記下在美國生活的種種瑣事:她惦記的旗袍樣式、她做的夢、她的食衣住行、她的遷徙和病痛……
《張愛玲往來書信集》始於一九五五年,止於一九九五年,超過七百封書信,第一次揭開張愛玲不為人知的神秘面紗,堪稱研究張愛玲最珍貴的第一手史料,不僅可以看見她的寫作過程、和宋淇夫婦之間的真摯情誼,更從字裡行間映照出時代變遷的縮影,而這兩本書的問世,也開啟了另一扇瞭解張愛玲的窗,勢將成為所有張迷的必備珍藏。
小團圓 豆瓣
6.9 (11 个评分) 作者: 张爱玲 皇冠出版社 2009 - 2
這是一個熱情故事,我想表達出愛情的萬轉千迴,
完全幻滅了之後也還有點什麼東西在。
──張愛玲
九莉還記得她嬰兒時期的景象:人來人往的嘈雜聲中,有一支白銅湯匙塞進她嘴裡,那股鐵腥味真難吃!
這種與生俱來的敏感與驚人的記憶,顯然一直留在她的血液裡。從幼年傳統家族在新舊世代衝擊中的爭鬥、觀念對立的父母籠罩的陰影,到讀書時修道院女中千面百樣的同學、戰時人與人劍拔弩張的緊繃感……點點滴滴的細碎片段,無一不在她生命刻下印記,並開出繁盛的文字。
而就是這種特殊的文采,吸引了邵之雍天天來拜訪九莉。他眼中的光采像捧著一滿杯的水,他說就算這文章是男人寫的,也要去找他,所有能發生的關係都要發生。二十二歲還沒談過戀愛的九莉,覺得這一段時間與生命裏無論什麼別的事都不一樣,恍如沉浸在金色的永生中,讓她不顧一切,即使之雍被說是漢奸、即使他是有婦之夫……
2009年3月4日 想读 皇冠也跟着圈钱,要打败张爱玲的也只有张爱玲
張愛玲 遗作
流言 豆瓣
9.3 (47 个评分) 作者: 张爱玲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6
《流言》是张爱玲的随笔散文集,可以说是大珠小珠满玉盘。张爱玲称爱默生“警句很多”。在这本书中我们倒可以看到张爱玲满篇的警句佳句。如“上海人是传统的中国人加上近代高压生活的磨炼”(到底是上海人);“中国人喜欢法律,也喜欢犯法”(洋人看京戏及其他);“多数的女人非得‘做下不对的事’方才快乐,婚姻仿佛不够不对的”(谈女人)等,不胜枚举。
《流言》的初版本配有多幅张爱玲自己创作的幽默生动的插图,张爱玲的绘画天才从中得到了清晰的显示。初版本同时刊有三幅各具神韵的张爱玲个人玉照,照片说明文字分别是她《再版序》中的两句名言:“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然而现在还是清如水明如镜的秋天,我应当是快乐的。”
魚往雁返 豆瓣
作者: 蘇偉貞 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7 - 2
張愛玲逝世已十餘年,然而對整個華文世界的創作者而言,仍是高居祖師奶奶之位,一生際遇如幻,最後魂銷異國,讓所有讀者唏噓不已,這本選集乃藉各名家與張愛玲的書信往還,背後的故事,重新勾勒一個逝去的世代,華麗蒼涼的人情故事,精采可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