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马雁散文集 豆瓣
9.3 (19 个评分) 作者: 马雁 / 编者 秦晓宇 新星出版社 2012 - 4
《马雁散文集》是诗人马雁短暂一生所创作散文作品的精选集,比较全面地展现出马雁散文写作的历程和成绩。全书由读书随笔、人生自述、日记三部分构成,涉及对文学、读书、影视、社会、自我、交游等众多领域的多层次多角度书写。马雁,穆斯林,诗人,散文作家。1979年2月生于成都,200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古典文献专业。著有诗集《迷人之食》、散文集《读书与跌宕自喜》,曾获珠江诗歌节青年诗人奖、刘丽安诗歌奖。
我认出了风暴 豆瓣
作者: 张莉主编 译林出版社 2020 - 10
本书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莉主编,精选鲍尔吉·原野、雷平阳、李敬泽、李娟、李修文、刘亮程、塞壬、张天翼、周晓枫九位优秀散文家的代表作,展现当代散文近二十年的成就。每位作家作品之后辅以张莉教授解读文章,以增进读者理解。
书名“我认出了风暴”取自里尔克《预感》,张莉以此来表达自己阅读到这九位作家作品时心情。散文是最与时代相接的文体,九位作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感触表现了自己向外界向自身探索的成果。鲍尔吉·原野以文字将在草原的生灵在纸上重现;雷平阳将看似平凡的家乡人事写出诗意;李敬泽将古籍历史中人与事写出独有的韵味;在李娟笔下不仅有牧场风光,还有她个人成长历史中的阿勒泰;李修文写着日常里的人事,寻得我们极易忽视的温度;刘亮程的乡村万物有灵、万物有情;塞壬对于自己在南方工作时的见闻,生命的韧劲驻扎在她的文字里;张天翼将爱情、亲情,写得暖入骨髓又广阔如海;周晓枫书写女性,将复杂丰富的身体、心理体贴又细腻地展现。
月下小景 豆瓣
作者: 沈从文 岳麓书社 1992
本书包括:给一个不相识的朋友、给一个写文章的青年、给一位安徽朋友、月下小景——新十日谈之序曲、寻觅、女人、扇陀等童话故事。
无端欢喜 豆瓣
5.9 (7 个评分) 作者: 余秀华 新经典文化/新星出版社 2018 - 6
我怨恨过生活的不公,但幸运的是,真正的喜悦都是来自灵魂深处,而不是外界。——余秀华
【内容简介】
《无端欢喜》是著名诗人余秀华的首部散文集,收入了余秀华近些年创作的四十余篇散文。
在身体与灵魂的缝隙间,那些日常生活中的不安,灵魂的动荡,那些看得见的、看不见的痛苦与喜悦,她写得用心用力。
在书中,余秀华谈人生、谈故乡、谈友人,情感质朴滚烫,语言直抵灵魂,呈现出作者绚烂的想象力和浩荡的内心世界,从多个侧面生动展现出余秀华作品的风貌。
【编辑推荐】
★中国当代诗人、作家余秀华首部散文集。撕掉标签,还原一个真实的余秀华。
一直深受关注的余秀华,又用散文带给世人惊喜。余秀华骨子里全是诗。她以诗人的眼光观看一切。诗歌凝练,散文灵活。作者对生命深刻的领悟、心地的洁白与安详、千帆过尽的疲倦与从容、天真俏皮的天性中的顽强与坦诚,在散文中得以淋漓尽致地表达。
本书甄选作者四十余篇散文代表作,是作者对四十年来真实生活的感悟与思考的结晶。“成名”后的生活、“崭新”的故乡、奶奶的“英雄事迹”、爱情中的心醉神迷与自卑怯懦,以及与友人真挚的交往……呈献给人世间一个真实的余秀华。
★作者对人生困境的表达,庄重有力,哀而不伤。神来之笔,丰盈着动人的灵气。
敏锐的感受力,加上身体的困扰,形成了诗人深深的哀愁和对人生的悲悯。这些在她身上转化为对命运苦苦地追问和思索。余秀华的思想有一种常人难得的达观以及对生命坚定的热爱。这份坚定给了苍凉的人世无限温暖。
故乡的虫鸣,田野上的夕光,在余秀华的笔下,都染上了一种温暖而耀眼的感伤。余秀华的文字,让平凡的事物生发出新意,让每一处景物的表情都微微一动,人间之美一下子在她笔下蹦了出来。除了佩服她语言的准确与精妙,就是一次又一次被她的文字感动到落泪。
★内文配有珍贵艺术手绘插画。仙人掌带刺的盔甲,让世人误以为它坚硬伤人。其实仙人掌是世界上最柔弱的东西。它娇嫩如水。仙人掌外刚内柔之心,其实是滴滴泪珠,是世人看不到的寂寞。
畜界,人界(修订版) 豆瓣
作者: 钟鸣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 5
关于我们的时代,以前吴宓先生曾预言,毛时代之后,中国即入“三无”时代:无文化,无道德,无信仰。广而推之,关于我们的文学,则是独创罕见,废立皆无,世风多萎靡,文字多乌合,既无想像,也无忌讳,更无热情。故作者以“象罔”三部,杯水车薪,昌后现代的新文学:以《畜界,人界》补民族想像力的匮乏;以《色界,物具》正美感,说事物本原,以倡热情,效温柔敦厚;以《鬼界,地狱变》描述今生来世之惩罚与恐惧,令世人惧恶,并以德服人,而欲破坏社会、自然之平衡,不敢肆无忌惮。
悔晚斋臆语 豆瓣
作者: 陈传席 中华书局 2007 - 3
本书是著名教授、艺术评论家陈传席先生小品文的代表作。全书文章短小精悍,或论述一种现象,或品评一些人舞,以一个艺术家的眼光俯视古今、论道中外。其文章,正如著名作家贾平凹所推许:“这是一本真正称得上的才子书。它得意,元气淋漓,爆发有力,控制得当,在平常事里悟出的是常人悟不到的东西,又能有常人不可有的说法。”
突然十年便过去 豆瓣
7.2 (12 个评分) 作者: 周耀辉 法律出版社 2011 - 5
本书是中文歌坛著名作词人周耀辉先生在中国内地出版的首部动情作品──《突然十年便过去》。此书不只是周耀辉先生个人的记录、怀念或感受,文中的那些人、那些事,会丝丝连连地让人想起,在时间的流河里,你也曾碰过、爱过、怀念过的一些人、一些事。
周耀辉先生说:此书的文章很多写来不止十年,集结叫《突然十年便过去》可以吗。其实十年已经不是一个实数,而是一个代名词。 十年,代表了——青春。
當張愛玲的鄰居 豆瓣
作者: 章緣 健行文化 2008 - 1
從「您好」到「儂好」,從「胡說八道」到「瞎講八講」
上海與北京,這兩座相距一千四百多公里、中國最精彩的兩大都會。章緣,旅居美國紐約多年的台灣客。
上海、北京、紐約與台北,這四座分布地球東西的城市,在章緣筆下,京滬的生活是不斷在現代與過去切換;拐過繁華的黃埔江畔,走進張愛玲的故居,迎面而來的是上海的古樸、滄桑;而三朝首善之都——北京,一磚一瓦都是歷史,邁向新世紀,日新月異的科技更在此蓬勃發展,新舊交輝。
從台灣到紐約,再從紐約往北京,然後來到上海,空間與文化雖有變動,但對作者一家三口而言,四處不再只是地球上的一點,反而是朝思暮想的「家鄉」。
第一手的文化觀察與最貼近庶民的生活體驗!看台灣客章緣從台灣到紐約 從紐約到北京 從北京到上海的4地生活大驚奇!
周作人散文全集 豆瓣
作者: 周作人 译者: 钟叔河编订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5
十四卷,近七百万字,收录周作人全部散文及部分日记、诗歌、书信、序跋、译文,涵括了此前出版的主要周作人文集——《周作人文类编》及《周作人自编文集》的全部内容,还有集外文及未刊稿。多文为首次面世。
本书由钟叔河编订。钟先生90年代曾整理出版十卷本《周作人文类编》,更出版过多种周作人选集和单行本。
本书采用编年体形式辑录周作人1898~1966年的文章,所有文章(集内、集外)均考订注明:①初次发表的时间;②发表的出版物名称;③所用的署名。集内文注明收入何集,集外文注明“未收入自编文集”,未曾发表者注明“未刊稿”。每篇文章均有与“索引卷”相对应的编号,十分便于读者及研究者查阅。
本书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组织专家审校,编校历时五年,根据第一手资料校对,并根据周作人手稿核对过部分内容,改正了以往周作人作品集中的许多讹误。装帧设计及印制力求精美。
除14卷正文外,另配索引卷(单独成书),近六十万字。与《鲁迅全集》“索引”以注释内容为主不同,本索引卷有全集篇目索引、主题分类索引、人名索引、书名索引、篇名及报刊名索引、自编文集篇目索引等。
吃羅宋餐的日子 豆瓣
作者: 鄧小宇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2009 - 6
《號外》創辦人之一,《穿Kenzo的女人》作者鄧小宇二十年來首本散文集。
書中,鄧小宇娓娓道出他成長的點滴、品味的由來,以及遊走中西雅俗之樂此不疲。細膩的筆觸,對優雅生活的嚮往,對從俗的抗拒,以及對眾生的關顧,正是那一代Yuppie的寫照吧!
曾经 豆瓣
7.7 (29 个评分) 作者: 林夕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5
《曾经:林夕90前后》收录了林夕90年代前后创作的三本散文集《某月某日记》、《即兴演出》、《盛世边缘》,是林夕“少年维特”岁月的忠实记录。为读者还原当年最真实的林夕。
林夕说《曾经》:“那时候的我,任职过大学助教、报馆、电视台,同时写七个专栏,包括报纸杂志,因而充满了私人日记的贩卖,主要是对这个世界杂架摊的眉批。你可能不同意,但希望看完你会因更加了解我而了解我见的世界,也有些在大学宿舍生活的感受;你可能没有,但我希望看过后你会感同身受。”
台静农散文选 豆瓣
作者: 台静农 人民日报出版社 1990 - 9
共收台先生于1946年去台湾后发表的散文小品共45篇,除将台湾出版的《龙坡杂文》全部编入外,补收了散见于台湾报刊的一些未入集文字。
饮膳札记 豆瓣
7.8 (10 个评分) 作者: 林文月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 5
本书为作者借饮膳记忆,委婉追怀平生亲友知己之行止,以十九种佳肴食谱编织成一幅温馨感人的回忆录。虽谓知味大厨操典雅之笔触,书写了俎上灶前的割烹经验,实乃情思悠远之硕学,在全面回味昔时体会到的师恩、友谊和亲情所加之于今日的无穷感念。
本书延续作者一贯的绵密细腻,对任何微物琐事的观察、经营、描写,都经过严谨的设想和安排。文字清晰明朗而工于刻画,细细描绘料理的制作过程。每篇都是以一道菜的名称为题目,像是「潮州鱼翅」、「清炒虾仁」、「台湾肉粽」、「炒米粉」等,一共写了十九篇文章。
斑駁日常 豆瓣
作者: 鄧小樺 kubrick 2008 - 7
本書為鄧小樺於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期間,明報世紀版專欄「meanwhile.斑駁日常」之結集。專欄篇幅短小,每篇附有snap shot照片,傳達生活中的微妙瞬間,比起傳統專欄,更具清新氣息和時代感。本書中從作者個人日常獨居,寫到人際情感,再到城市的熱門話題;以用個人私己的顯微鏡,看到在地的城市面貌和世界的規律。本書題材在地(local),寫法則較接近西方的隨筆試寫(essays),細膩情感中有哲理閃光,在本地專欄中是異軍突起。
本書還包括中文大學教授樊善標先生和小說家謝曉虹小姐的序文,提供多元的角度,閱讀這位年輕而急速冒起的作者,還有她的城巿--香港。
我所愛的香港 豆瓣
作者: 林夕 皇冠文化 2007
作者是千帆并举的创作人,对香港有著难以割舍得感情。
回归十年,香港却生病了——经济泡沫化、楼市两极化、文化消费一元化、生活空间困迫、抑郁自杀渐成风潮,盛载了回忆的建筑物相继消失。
或许,香港不再美丽了。
於是,作者用他的文字,记下这城市的纷纭人事。纵使不能代为医治,也能帮助人们了解病情所在,治愈他所爱的这个城市的心灵。
「色相纵能忘,一切惟心造¨¨¨香港有病¨¨¨皈依大乘佛法的我,实在不舍,所以要写」。
尋常巷陌 豆瓣
作者: 草雪 專業出版社 1987 - 3
舊情似水,難追難捺。撩撥橫灘亂石,茫然心識漸無知。禿鷹掠,躑躅山脊。求生何趣,尋家何累。冷骨殘軀狼藉,是非強弱本無異。艷陽下,輪回無藥。
一九八五年七月二十五日
甜鋼琴 豆瓣
作者: 孫梓評 城邦(麥田) 2000 - 2
本書為孫梓評第一本散文集,共分五輯,有坦白而誠懇的成長往事、隱密的情愛思緒、對異地的感覺,有或者像是個旁觀者,帶領我們走進他看見的世界。明明是私密的獨白呢喃,仍能直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