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
小津安二郎全日记 豆瓣 Goodreads
全日記 小津安二郎
作者: [日] 小津安二郎 / [日] 田中真澄 译者: 周以量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0 - 2
无数大导演、艺术家和影评人推崇他
却极少 有机会 看到他的日记
华语世界首次翻译出版
最具个人风格的电影大师之私人物语
文本唯一,内容珍贵,体例周详,附录丰富
揭密独一无二的小津安二郎
-
《小津安二郎全日记》是日本世界级电影大师小津安二郎现存个人日记的集大成之作, 全书四十余万字,收集整理了小津导演多达32册、时间跨度从1933年至1963年接近完整的日记。
在淡淡的日常记录中,他的生涯与作品重合,成为一幕独特的人生剧。从三十岁到六十岁生命的尽头,小津安二郎的日记记录了他生活与艺术的真实侧影,在大历史的变迁下,一位真挚而有个性的艺术家,如何在艺术之路上越走越深,最终成就作为世界级电影艺术家的小津安二郎,这部《全日记》向所有读者揭示了其中秘密。
除了日记正文外,信息量充沛的附录也是本书的特色和优异之处,包含了三部分:校异、电影列表、相关人名,资料前所未有地充足与完备,填补了小津安二郎研究和出版的空白。本书可谓小津电影爱好者和导演研究的必收宝典。
-
过去了解的小津实际是一个“美学化了的小津”,阅读《小津安二郎全日记》使我从小津的美学世界进入其私人的世俗世界和日常世界,体会到一种“矛盾的统一”。就好像一体两面一样,电影作品呈现出来的小津和日记里所描写的小津之间有时候分裂,有时候一致,有很多电影创作上的蛛丝马迹,也可以透过日记了解到。
——电影导演贾樟柯
纵观小津一生的电影创作,其作品以一以贯之的美学趣味及风格、艺术手法的独特性和巨大的视觉魅力,即便普通影迷也不难辨认。但是如果我们想在总体上把握小津的思想意识与社会现实以及世界图景的关系,如果我们试图捕捉小津在电影中必然有所反映的世界观、政治立场和人生经验,其特殊的美学风格反而会成为一个理解的屏障。《小津安二郎全日记》的出版为我们探讨上述问题更加深入地认识小津的电影提供了一个契机。
——清华大学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主任、著名作家格非
小津电影中有大量空白大量悬置,通过这些空白和悬置,小津成了影史上最语焉不详的一位导演。他用“无”总结了他的一生。在小津看来,不出问题的家庭状态是所有人都“匿名”,没有人需要扮演自己。用空白,小津彻底反击了蒙太奇语法,实现了影像的反独裁反侵略反扩大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著名作家毛尖
小津对于“物”的感受异常敏锐:有的是审美对象、有的是食物、有些是词语、有的是印象深刻之物。总之,这些事物在小津看来,都是可以被艺术转化的,他的电影,整体在哲学意义上甚至具有一种把“物”当作本体的实在论色彩。
作为一个事实上对政治意识比较淡薄的人,他试图在这种历史的“例外”时刻用一种冷静、漠然而常态的眼光来构建他的“物”叙事。他在字面或形式上关心的,仍然是食物、风景、及其他可能被电影镜头吸纳的细节。小津用回环往复的家庭主题作为帷幕,模糊地遮掩了那些在日本战后精神史上更为重要而残酷的问题。
——清华大学教授张芬
张宗和日记(第一卷) 豆瓣
作者: 张宗和 著 / 张以䇇、张致陶 整理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8 - 8
本书稿是著名的合肥十姐弟的“大弟”张宗和先生写于1931-1938年的日记,由其女儿亲自整理,书中涉及个人隐秘的部分,已做删改。日记内容主要是对张家姐弟在苏州的家庭生活、张宗和个人情感经历以及作者在苏州、上海、北平求学时的校园生活的记录。读者从中既可以看到张家知书重教的家风的养成,也可以真实感受到张家姐弟们父母恩宠、姐弟和乐的天伦之乐,还可以真实具体地感受民国时期青年学生的学习、情感、校园生活。当然,日记中也侧面描写了那个时代的学生在民族危亡的大背景下的爱国情怀。可以说本书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出版价值。
1942—1945:我的上海沦陷生活 豆瓣
作者: 颜滨 著 / 采金 整理 人民出版社 2015 - 6
1942年上海全面沦陷后,一个普通市民,十九岁五金店店员的日记,真实再现了抗战时期日伪统治下普通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情景。小店员的日记,记载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详尽自然,生动活泼,真情流露,喜怒哀乐尽在其中,将七十多年前沦陷区最底层老百姓,特别是作者本人以及与作者关系密切的十几个青年人的工作、学习、娱乐、恋爱、社交等生活状况,真实地呈现在了我们面前,让我们好似身临其境,真切感受到了也触摸到了这段历史,丰富了我们的感觉和视觉。这部书,信息量巨大,是难得的极其宝贵的历史资料,具有很高的直接史料的价值,是想研究和了解那段历史者所必须参考的。这也是一部励志书,作者一生的奋斗,曲折多舛的命运,令我们感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