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
明鉴:明代服装形制研究 豆瓣
作者: 蒋玉秋 2021 - 4
明代丝织技艺高度发达,服饰制度严密周备。制度的持续更定与技术的不断更替,使得以丝绸为材质的服装形制在明代不同时期呈现出明显变化,这些形制以“礼仪、律法、民俗”等方式普及于不同社会阶层,贯穿于明代始终,并传播于周边国家和后世。本书以丝绸服装实物为研究对象,应用“类型学”理论将已知实物的形制进行分类与对比。同时,借助“从物论史”“多重证据法”“扎根理论”等研究方法,将实物与文献、图像进行互证,探讨丝绸服装形制的规律与关系。
神奇秘谱 豆瓣
作者: 朱权(明) 中国书店出版社 2005 - 1
《神奇秘谱》成书於明初洪熙乙巳(公元1425年),是现存最早的琴曲专集。:书中所收六十四首琴曲是编者从当时『琴谱数家所裁者千有馀曲』中精选出来的,其中颇有一些歷史上很有影响的名作。由於古代音乐不如其它文物那样便於保存,许多古曲不是失传了,就是面目全非。所以古琴谱中保存的古曲,被唐人认为『唯弹琴家犹传楚汉旧声』。古曲是总结前人音乐创作经验,探索传统音乐规律所不可缺少的依据。尽管近五百年来,有上百种古谱集中保存了成千首传曲,比较起来,还是以《神奇秘谱》中保存的古代音乐作品史料价值最高。
《神奇秘谱》全书共分三卷。上卷称《太古神品》,收十六首作品。编者认为这些『乃太古之操,昔人不传之秘』,他有意从当时传曲中选择了歷史价值较高酌『太古』传谱。如《广陵散》是『世有二谱』。编者通过比较, 『以是谱为正,故取之』。又如宋代『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而编者则采用了『不分段数』的唐代传谱。这些古谱当时已经无人传授,所以编者未能为之点出句读,其谱式和章法都保存有更多的古代特徵。
中、下卷称《霞外神品》,收四十八曲。这些传谱是编者『昔所受之曲』,其中有源於汉代的《雉朝飞》、《楚歌》;有据晋代笛曲改编的《梅花二弄》,有传自南北朝西曲民歌的《乌夜啼》,有唐代流行的大、小《胡笳》,还有宋代浙派名师郭楚望的《涌湘水云》、毛敏仲的《樵歌》等。这一部分作品曾经长期活跃於古代琴坛,具有旺盛的艺术生命力。编者通过师承授受,具有实地演奏的体会,所以『俱有句点』,其谱式也与上卷多有不同。这两卷命名为『霞外』,是因为宋代浙派有一部规模巨大的《紫霞洞琴谱》,收四百馀曲,在它的影响下,元代编有《霞外琴谱》一书。标为『霞外』,表示它直接渊源於共宋、元浙派,继承丁歷史上声望最高的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