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集
给孩子的诗 豆瓣
8.1 (46 个评分) 作者: 北岛 选编 中信出版社 2014 - 7
北岛亲自甄别、挑选,将自己心目中的最适于孩子诵读、领悟的短诗公布于世,“为孩子留下一部作品”,实现诗人长久以来的宿愿。
重绘新诗版图,确立经典标准,诗人、篇目、译文的择选,都体现编者一以贯之、别具手眼的诗学理念与美学目光。
57位不同国别的诗人,101首不同风格的新诗,携带着思想、文学、文明的火种,交给孩子,照亮下一代的阅读空间。
新诗“蒙学”的引路者,汇集新老名家的经典译作,是范文,也是美文,集聚最伟大的文学灵魂,最精要的不朽文本,涵养心性,助育美感。
作为开放性的经典诗歌选本,因编者的眼光与热忱,品质的特出和优异,势必在汉语世界产生广泛、持久而巨大的影响。
异教时辰书 豆瓣
作者: 包慧怡 不是出版基金 2012 - 8
这本小册子收录了包慧怡写于2010-2012年间的三辑诗:《凯尔特谣曲》、《走之底》和《异教时辰书》。
其中第一辑极富音乐性,可看作一组爱尔兰岛屿风物志,虽然作者在后记中称它们为“私人的时间胶囊”。
第二辑采取十四行体,表面写一次法国旅行,讲述的却是制作琥珀的手艺,仿佛对死去恋情的一场悼亡。
第三辑原题《一个诺斯替主义者的告白书》,作者在其中探索着信仰与诗艺之交叉路上的重重迷障,尝试建立一种“云雾神学”(《管风琴十四行》),体现出一位年轻写作者身上少见的勇气和力量。
在附录《解谜与成谜》一文中,作者与我们分享了她身为一名文学译者在诗歌迻译方面的工作心得。
春天责备 豆瓣
8.4 (56 个评分) 作者: 周云蓬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0
我的文字,我的歌,就是我的盲人影院,是我的手和脚,她们甚至比我的身体和房屋更具体,更实在。感谢她们承载着我在人群中漫游,给我带来面包、牛奶、爱情和酒。
我把我黑暗的日子拧啊拧,拧出窗台上的一张专辑和一本书,为那些虚度的光阴命名,还有一些流逝的、不可命名的日子和人,为她们曾默默地微笑过存在过做见证。
馴順的黑水仙 豆瓣
作者: 柔之 藍星
寓印象於光影──《馴順的黑水仙》詩集自序/柔之「光是唯一的現實」,這是莫內信守的真理。
少女時代,我甚愛讀糜文開先生譯的泰戈爾詩集,常常課後到新公園,找一棵綠蔭濃密如華蓋的樹下,坐著靜靜讀他的詩句:「讓生時絢麗如夏花,死時靜美如秋葉。」當時覺得平靜無波的年少生活,美得謙柔含蓄,眼前有無限的四季人生正等著。回到自己的校園裡,我又終日捧著《紅樓夢》隨處展讀,癡癡唸著「儂今葬花人笑癡,他日葬儂知是誰?」好像純粹只為了「癡」而唸誦,別無他想。可是這兩種境界之間,在心境上朦朧間有一種光影參差的變化。前者充滿光亮明淨的自然美,後者有陰影的幽美籠罩,二者都令人心醉沉迷。我對人生的印象就這樣開始的,但是我走入的卻是一個想像人生的時空裡,並非走在現實人生的軌道上。這本詩集就是紀錄這樣的生活光景,詩中並沒有深奧的寓意,或玄學冥想,只有簡單如真理般的表白,還有繁華如彩虹的形而上場景描述,抽象而非具體。這些秘密柔嫩的思維,在另一世界裡清醒地進行著,現實界的生活反而混沌不明了。因而我渾然不知外面有個盛極一時、風雲際會的詩壇,正如火如荼進行著新詩運動。那時我仍自處寧靜一方,與同學分享著我迷戀的《飄》裡的佳句:「畢竟,明天又是另一天」,或者張若虛的詩〈春江花月夜〉。他詩中那永遠拂去復還來的月光,明淨淨地棲在我心中。當然,這又是另一回合的光影參差變化。
隨著年齡的成長,意識的清晰化,我不相信光影是絕對的劃分,它們是一體兩面,或者參差並存的現象。心境處在光亮中,總嚮往有陰影伴隨在側,這是一種含蓄的美感,就像水晶也要浸在水中,以減弱耀眼的光芒一樣。而即使心境為陰影籠罩,也自然而然會有一閃一現、捨不得離去的飛光,如夜空裡的星光,永遠應許陪伴在境邊。
詩,是人類最古老的藝術形式,所以它是從古至今、永遠的文明形式,不需要被要求進化,只有外觀的改變。我不覺得非世俗的境界,需要進化到現實的世界來。空靈境界的詩意正是人類最精緻、純粹的文明部分,它支配著現實界,而現實界卻永遠無法觸及詩境優雅禮儀的境界。
莫內的畫是具詩意的,有一種分散不對焦的朦朧美感,跟詩一樣都是水晶般含蓄的嚮往表現。「印象」正是他獨到的,含蓄釋放內在蘊涵的美感表達,對事事物物保持著印象美,正和詩的抽象美一樣,異曲同工。
我不覺得理論對詩的理解有真實的助益。詩是沒有防衛自身的能力,評論者在分析詩時,他們除了拿學院的術語將詩意框住外,不然就是按照非詩人的視覺角度來觀察詩,而非進入詩。然而即使如此,我們仍需要評論者,視他們的評論為「必要的奉承,或必要的誤解」。畢竟,讀者可以藉著旁人的闡釋,獲得屬於自己能理解的部分。他們或欣喜感動、或視如知音...都是讀者自己內在被喚醒的珍貴素質。至於詩,它還是完完整整的存在著,只屬於詩人自己的。
向明:「柔之在自己的詩中讚美《馴順的黑水仙》說:「她是/ 神的女兒」。我說柔之才真正是神的女兒。她像神樣極抽象,難以捉摸,但卻有形而上的魅力。她的詩極具空靈之美,卻又散發著自然鮮活的力量,會牽引人的注意力,溯著她那冷色的意象迴流,在最寧靜細緻的文字樂旅中,進入一個非世的繁光景。」
陳義芝:「柔之的詩超拔於煙塵之上,她塑造的最美形象,例如白櫻、水仙、天鵝、黑色鬱金香,全是出塵的愛情、幽異的思想,那彷彿就是她的一幅幅自畫像,透顯出華美又憂傷,潔白又陰鬱的命運。柔之病弱於生活,卻明亮於詩中,她是當代十分清奇的一位女性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