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有所不为的反叛者 豆瓣 Goodreads
8.6 (202 个评分) 作者: 罗新 上海三联书店 2019 - 5
罗新教授近年撰写了许多“与专业反思有关”的学术随笔,反映他对历史、历史学和历史学工作的反思与理解。这些与他走出书斋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历史、发现中国、认识世界异曲同工,一个目的即追索历史的纵深感,尝试发现和讲述不一样的历史故事。
本书用一系列个案讨论了诸如历史学家的美德、史料的运用及反思、历史叙述的多样及其背后的原因、历史的记忆与遗忘、怎样超越民族主义史学、古代民族的起源传说与神话、历史研究的想象空间、华夏文明西部边界的进退波动、帝国帝制的内外轻重等问题,以历史学家的方式质疑传统的历史论述,示范了一种健康的看待和解释历史的态度、方法。
★ 我们的历史知识从哪里来?
★ 传统的历史叙述、众所周知的历史认识会不会出错?
★ 为什么历史会被滥用和错用?历史知识为什么会有偏差和错误?
★ 匈奴是故事还是历史?以狼为祖先的是传说还是真实?
★ 西欧骑士身上的佩剑真的来自中国吗?
★ 忽必烈的历史挑战到底是什么?
★ 反思历史叙述的单一与纯粹,示范如何独立、健康地分析和观察历史的典范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使用历史。确保历史知识的正确与准确,不滥用或错用历史,关乎人类的精神健康与心智发育,而这正是历史学家的职责。确保这一职责得以履行的,是历史学家的美德:批判、怀疑与想象力。
我们熟悉的历史,包含着大量的神话与伪史,其中有些将会被揭穿、剔除和取代,有些则因史料匮乏、证据单一而使质疑者无可奈何。怀疑与批判的美德使我们不仅勇于揭破神话、创造新知,而且有助于我们在那些暂时难以撼动的新老神话面前保持警惕、保持距离。
星空与随想 豆瓣
作者: 张浅潜 2022 - 6
本书是中国摇滚女声张浅潜的一本随笔集,她从自身经历出发,记叙了自己对音乐、对生命的感悟。这些年来,张浅潜以文字、图画,以及和她有关的摄影作品记录着自己的生活,她触觉丰富地感知着周遭的一切。透过张浅潜的文字,我们能看到一个思想歌者的成长之路,也能看到她所经历的中国摇滚乐和独立音乐的发生与发展;透过她的图画,我们能感受到一个女性对内外世界的描绘,绮丽而多彩,饱满又敏锐。这十多年的游吟与记录,是张浅潜独一无二的精神世界的展现,跟随她的笔调,我们将看到她那执着的人文思索和艺术追寻。
*媒体/名人推荐
来自西北的奇女子——飞扬的思绪,传奇的人生,永不停止的脚步。——老狼
保持些许孩子气、神经质、浪漫主义,就像大地所有的河都向东流,但也允许有一条倒淌河独自向西。——周云蓬
这本书,让我想起浅潜那动人的歌声,其中潜藏质朴率真的叙事。她用善意和美好的字眼形容她所经历的人和事:她还小时父母的样子,第一次教琴的老师,路过她生命的人,还有她的吉他……音乐世界里,她有勇气和力量,还有那份对新生活的志向。她就像一团燃烧的火焰——致永远燃烧的浅潜。——苏阳
浅潜是精灵式的存在,自由、肆意。她可以尝试任何事,成为任何人。——许知远
这是一本基于成长回忆和音乐感悟的随笔集,张浅潜一以贯之的摇滚反叛精神深入骨髓,我在她充满乐感的密径中,惊讶地发现一个西北僻壤农家女孩的神秘天赋。她的全部创作,无论歌曲还是文章,甚至活法本身,都像是横空出世的杰作,是这个时代稀有的、绝不媚俗的存在。——野夫
心能转境 豆瓣
作者: 陈少文 2017 - 4
翻开《心能转境》,呈现给你的将会是一场思维的盛宴。你只改变一点,你的人生便已大不相同。
作者陈少文是个怪人,他喜欢用“异想天开”的方法去解决各种棘手问题,从不同的角度重返困境。转换思维再看问题,是陈少文老师的独门秘术。通过这一方法,他解决了很多朋友和学生困扰多时看似无解的难题,并一一记录在书中。
当有人问:为何我能力如此出众,简历仍和别人一样石沉大海?他说,就如我们去菜场买鸡,在我们眼里,鸡和鸡之间长得没有区别,可鸡和鸡之间互相看,却区别很大……
当有人问:想忘,忘不了,怎么办?他说,心亡为“忘”,心亡亦为“忙”。忘不了,忙起来即可。痛苦,是因为有闲工夫体会自己的心情。
他妙语连珠、充满智慧的话语,在书中不胜枚举。编辑甚至说,不看书,是你的错,看完了困惑没解决,是我的错。
希望这本书能给你启发,智慧如在书里,它就并不存在,智慧如在心里,它就无所不在。
《心能转境》观点摘抄:
所谓幸福,就是不想改变。所谓痛苦,就是改变不了。
我们心中能够被称为梦想的东西,一定和钱没有太大的关系。
不要再用坚持这两个字来对待你的梦想,如果你不爱它,你不会坚持,而如果你真的爱它,你不会用坚持这两个字。
不要秀恩爱,你们没有表现得那么幸福。也不要爆粗口,你们没有表现得那么愤怒。
一份好的工作,将会让优秀的年轻人在遇见它的前后判若两人。你将在其中,留下成功者的荣誉和背影,甩在身后的,是失败者一事无成的闲言碎语。
用记者的客观去观察,用学者的理想去分析,用诗人的感性去生活,用牧师的情怀去布道。
寺山修司幸福论 豆瓣
幸福論
7.0 (13 个评分) 作者: [日]寺山修司 译者: 杨玲 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1 - 2
★编辑推荐★
这是寺山修司关于幸福的一次次自我剖析。
他曾呼喊,“我是不幸的,请爱这个不幸的我吧”!
他用尽幻想与幽默来表演、释放,把自己从被定义中解放出来。
他完成了这场关于幸福的邂逅、冒险与狩猎。
如果你也曾感受“不幸”,不妨来看一看寺山修司。
这位作为岩井俊二、园子温、今敏、森山大道、横尾忠则、安藤忠雄、押井守等诸多日本巨匠灵感来源般的存在,是如何表达他潜伏于暗夜的异端温柔。
也许你会从字里行间中找到寺山修司幸福论的本质。
那便是,“爱自己”。
-----------------------------------------------------------------------------------------------------------------
★内容介绍★
幸福是什么?是睡懒觉、上网、吃美食?还是事业有成、家庭美满?哪些人才有资格谈论幸福呢?你的答案又是什么?也许正如寺山修司所说,“我们这个时代失去的不是‘幸福’,而是‘幸福论’”。
在这本书里,寺山修司从完全不同的独特角度出发,整修和批判古今中外的幸福论,用想象力和表演考察幸福。寺山修司没有给出明确的“何为幸福论”的答案,但毋庸置疑,你会期待邂逅幸福。
寓言的密码 豆瓣
作者: 张远山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 8
《寓言的密码——轴心时代的中国思想探源》是作者二十五年(1980一2005)反复研读先秦诸子典籍和历代相关研究著作后.以先秦诸子寓言为切入点,对中国历史及其文化之最初思想成因的全面探究。书中所选寓言的三分之二, 被作者从浩瀚古籍中拈出,首次概括成四字成语形式。
沉住气,吃硬饭 豆瓣
作者: 王路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7 - 4
王路全新作品集,收录《必须向大龄单身女致敬》、《任何人都可能突然没饭吃》等刷爆朋友圈的10万 的文章。另收录,作者逻辑思维清晰,有理有据,反鸡汤,真现实的犀利文章。作者观点独特,深扎人心,文笔功底扎实,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阅读。
水浒白看 豆瓣
作者: 王路 海天出版社 2019 - 5
《水浒白看》是王路在经典史学和文学功底的一次集中展现,全书分“山林”“市井”“渔樵”三部分,对《水浒传》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当时的人情世态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王路的分析看出了林冲的愚、李忠的厚、鲁智深的孤独……给读者以别开生面的感觉,有助于广大读者理解名著。
唧唧复唧唧 豆瓣
7.0 (10 个评分) 作者: 王路 2016 - 1
这是一本写俗世的书。写的是俗,所以许多地方不能当真。不能当真,不是说书里的故事和观点不真,而是说,每一个小世界,映照在众人眼里,总是千差万别。一人有如是的经历,在一时一地,生起如是的觉受和情绪,而他人未必领会。不久前,我喂流浪猫,被它咬了。有人说,千万别拿自己的生命去同情那些命更硬的动物了。我由此知道,与他不相契。怎么能因为要付出些代价,就放弃了所爱之事呢?岂有落得千般好处而不消忍受一点委屈的便宜事。世间一切俗气,终究因为不够勇敢。
慢读漫笔 豆瓣
作者: 陈志远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0 - 4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五年来撰写的一系列书评、笔谈以及回忆性的随笔。评论、追忆所及的对象,都是给作者的研究带来莫大教益的书和人。
书到今生读已迟 豆瓣
作者: 黄德海 2017 - 6
黄德海是优异的评论家,更是卓越的阅读者,涉猎广、用心专,所见所指皆为人心与世事之根本。本书既解读《左传》《诗经》《随笔集》(蒙田)这样的经典之作,也摹想玻尔、海森伯、薇依这样的伟大心灵,还分享金庸、金克木、张五常等对作者本人影响甚深的作家与作品,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让作者让我们更了解自己,以便有可能,成为更好的人。
马雁散文集 豆瓣
9.3 (19 个评分) 作者: 马雁 / 编者 秦晓宇 新星出版社 2012 - 4
《马雁散文集》是诗人马雁短暂一生所创作散文作品的精选集,比较全面地展现出马雁散文写作的历程和成绩。全书由读书随笔、人生自述、日记三部分构成,涉及对文学、读书、影视、社会、自我、交游等众多领域的多层次多角度书写。马雁,穆斯林,诗人,散文作家。1979年2月生于成都,200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古典文献专业。著有诗集《迷人之食》、散文集《读书与跌宕自喜》,曾获珠江诗歌节青年诗人奖、刘丽安诗歌奖。
我的造梦之路 豆瓣
KON'S TONE?「千年女優」への道
作者: [日] 今敏 译者: 焦阳 雅众文化 | 博集天卷 |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0 - 1
本书是今敏唯一的自传性随笔,在日本出版后盛况空前——英年早逝的他仍然活在大家心中。今敏,动画界的造梦大师,与宫崎骏一样神一般的动画导演。他以非凡的才华掌控着梦境与现实,颠覆了既定的概念,他的作品影响过诸如沃卓斯基、诺兰等好莱坞大导演,甚至推动了整个电影界的革新。这是一本关于梦想的书,这是一段能让有梦之人热血沸腾的旅程。本书特别收录今敏插画、分镜稿以及黄金拍档、《千年女优》《红辣椒》的原声制作平泽进的中文首次访谈。
铅笔头 豆瓣
作者: 赵穗康 2012 - 1
这是一本富有灵思妙想的书,将给读者带来独特艺术启发和愉悦感受。
《铅笔头》是作者在美国创作和教学之闲写下的札记,书名《铅笔头》有三义:
1、指如铅笔涂抹般率性自然的文字;
2、各篇篇幅短小;
3、铅笔用到尽处时写下的,是非写不可的文字。
本书以编年为序,内容斑斓广泛,就中既有作者对艺术(音乐、绘画、戏剧、小说、现代艺术装置等)的独到思考和剖析,亦有对所历诸国街巷风景、人情言语的漫笔素描,捕捉点点富有启示性的灵感时刻,浸染了在人生历程中的种种心绪幻化和生命体认,展露出作者深厚的艺术修养和率真性情。作者在国外从事艺术创作多年,从文字中可窥见其敏锐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多元文化处境下的创作指向。
本书文笔优美流畅,作者各择以上思想家的关键思想,重要著作,核心问题,次第从容道来,详略得当,深入浅出,知人论世,见微知著,极见作者功力。
不许联想 豆瓣
7.0 (16 个评分) 作者: 王小峰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 5
这本书是作者近两年来在报刊杂志及其博客上发表的时评、娱评、随笔和段子的合集。时评、娱评调侃当下社会和娱乐圈各种奇闻怪事,幽默诙谐,泼辣尖锐;随笔书写生活小事,涂抹点滴情趣,勾画朋友面孔,同时不忘就身边诸事嬉笑怒骂,活脱脱一个“黑白无间”的王小峰;段子部分则模仿剧本编故事,是对时评部分集中而夸张的表现。
作者对语言的运用颇有特点,常常通过“歪用”、“曲解”,使平常词句顿时趣味横生,具有了更多的意味。语言中的京味儿增添了阅读趣味,读者能从阅读中体会当下北京流行文化的特色。
书中插图是“山羊胡”谢锋所画。
闲话闲说 豆瓣
9.2 (28 个评分) 作者: 阿城 作家出版社 1998
《闲话闲说: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以一个超现实的新中国为号召,当然凡有志和有热情的中国人皆会趋之,理所当然,厚非者是事后诸葛亮,人人可做的。这个超现实,也是一种现代的意思,中国的头脑们从晚清开始的一门心思,就是为迅速变中国为一个现代国家着急。凡事标明“现代”的一切观念,都像车票,要搭“现代”这趟车,不买票是不能上的。“无为而无不为”我看是道家的精髓,“无为”是讲在规律面前,只能无为,热铁别摸;可知道了规律,就能无不为,佚可以用铲子,用夹子,总之你可以动热铁了,“无不为”。后来的读书人专讲“无为”,是为了解决自己的困境,只是越讲越酸。
我个人是喜欢孔子的,起码喜欢他是个体力极好的人,我们现在开汽车,等于是在高速公路上坐沙发,超过两个小时都有点累,孔子当年是乘牛车握轼木周游列国,我是不敢和他握手的,会被捏痛。“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都成仙了,仍要携带世俗,就好像我们看中国人搬进新楼,阳台上满是旧居的实用破烂。不识字的中国老百姓也晓得“敬惜字纸”,以前有字的纸是要集中在一起烧掉的,类似一种仪式,字,是有神性的。记得听张光直先生说中国文字的发生是为通人神,是纵向的,西方文字是为传播,是横向的。我想中国诗发生成熟得那么早,而且诗的地位高,与中国字的通神作用有关吧。这样地对待文字,文字焉敢随便变化?白西易讲究自己的诗通俗易懂,传说他做了诗要去念给不识字的妇女小孩听,这简直就把通俗做了检验一切的标准了。做诗自己做朋友看就是了,为什么会引起生存竞争?
看来唐朝的诗多商业行为的成分,不过商品质量非常高,伪劣品站不住脚。中文里的颓废,是先要有物质、文化的底子的,在这底子上沉溺,养成敏感乃至大废不起,精致到欲语无言,赏心悦目把玩终日却涕泗忽至,《红楼梦》的颓废就是由此发展起来的,后是“落了个白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可见原来并非是白茫茫大地。
法象万千 豆瓣
作者: 龙大轩 2011 - 7
龙大轩自号睡龙先生,撰《睡龙醒语》若干,广泛探讨法律与社会问题,举凡政治法制、教育文化、学术人生、世态风气皆有论及,内容颇为丰富。体裁多为杂文、随笔,辅以小说、诗歌。行文幽默风趣,立意新颖奇特,论析鞭辟入里,读之令人捧腹,掩卷还欲三思,形成了独立不群的个人风格,被誉为“法学界的山城麻辣烫”,在网上引起强烈反响,《法制日报》、《检察日报》、《人民法院报》、《司法》杂志、《大科技》杂志等亦屡加转摘刊发。网友护法修罗著文称:“睡龙先生为文风格怪异,游走于法律与文学之间,每有发人深思之论,非仔细品味不能得也。时人皆盛赞法治,而睡龙先生往往于嬉笑怒骂间揭开法治的面纱,或厘清法治之本义,或祛除法治的伪装,或揭示法治之荒谬与局限,堪称中国法治现实的一位清醒的观察者和评判者。”
何为良好生活 豆瓣 Goodreads
8.8 (125 个评分) 作者: 陈嘉映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5 - 4
本书探讨伦理学中的几个论题。读过几本书的人知道,天下的道理差不多早都被前人讲过。其中有些,我有自己的体会、思考,尝试用当代中国普通读者比较易懂的方式把这些道理重新讲述;有些,前人好像讲得不太对不太好,我尝试讲得更好些。也许没做到——我一直对自己期望不高,更希望的倒是有几个读者能与作者一样,感到诚实的思考实是人生一大乐事。
“我该怎样生活”这个问题不只是人生道路之初的问题,而是贯穿人的一生的问题。这个问题,主要不是选择人生道路的问题,不是选对或选错人生道路的问题,而是行路的问题——知道自己在走什么路,知道这条路该怎么走:我们是否贴切着自己的真实天性行路。
在最初“选择人生道路”的时候,没谁一开始通透了解自己的本性,了解周边环境并预见环境的变化。我们一开始不可能通透了解自己的本性,这不在于我们还不够聪明,而在于我们的本性在一开始不够具体,本性有待在盘根错节的实践中向我们逐渐清晰地显现。我们大概可以在这个意义上去理解歌德说他的浮士德是一系列越来越纯粹或纯洁(rein)的努力。我把这个“纯粹”或“纯洁”理解为:自身通透。我以为,这种自身通透是phronesis最核心的含义——洞明自己行在何处,浑然一体地洞明自己和自己所行之路,从而能贴切着自己的真实天性行路,把自己大致保持在天性所指的道路上。
文人法学 豆瓣
作者: 林来梵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 - 1
法学本身就是一门内部容易产生叛逆的学问。当今中国法学中就存在着一种特别的品流,它游移于“人文”与纯正的“法学”之间,既倡言现代法治的精义,又寄托了传统文人的情怀,堪称“文人法学”。
本书就裒辑了清华大学林来梵教授多年来所撰写的一系列颇具这种风味的文章,均为其学术随笔中的精选之作。各篇文笔清奇,理趣并蓄,许多篇什在章法上抽丝剥茧、层层推进,但最后话锋一转,一语切中要害。
这也是一册立意隽永的法律人文读物。但凡关心中国法治的命运,又或不乏人文的情怀的读者,均可偷闲一读。
坐待天明 豆瓣
8.9 (25 个评分) 作者: 许章润 广西师大出版社 2013 - 1
本书系一部散文和短论集,收集著名法学者许章润先生近年所作随笔百余篇,基本意象是在时间之维和乡土缅怀中展开思旅,将对于故土、校园的追想,有关人生和人心的感喟,面对世道人心的体味与品评,尽付于落日苍烟般的娓娓追述。全部内容概分为三部分,即“子时•故乡”、“丑时•异乡”、“寅时•梦乡”和“卯时•愿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