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星空与随想 豆瓣
作者: 张浅潜 2022 - 6
本书是中国摇滚女声张浅潜的一本随笔集,她从自身经历出发,记叙了自己对音乐、对生命的感悟。这些年来,张浅潜以文字、图画,以及和她有关的摄影作品记录着自己的生活,她触觉丰富地感知着周遭的一切。透过张浅潜的文字,我们能看到一个思想歌者的成长之路,也能看到她所经历的中国摇滚乐和独立音乐的发生与发展;透过她的图画,我们能感受到一个女性对内外世界的描绘,绮丽而多彩,饱满又敏锐。这十多年的游吟与记录,是张浅潜独一无二的精神世界的展现,跟随她的笔调,我们将看到她那执着的人文思索和艺术追寻。
*媒体/名人推荐
来自西北的奇女子——飞扬的思绪,传奇的人生,永不停止的脚步。——老狼
保持些许孩子气、神经质、浪漫主义,就像大地所有的河都向东流,但也允许有一条倒淌河独自向西。——周云蓬
这本书,让我想起浅潜那动人的歌声,其中潜藏质朴率真的叙事。她用善意和美好的字眼形容她所经历的人和事:她还小时父母的样子,第一次教琴的老师,路过她生命的人,还有她的吉他……音乐世界里,她有勇气和力量,还有那份对新生活的志向。她就像一团燃烧的火焰——致永远燃烧的浅潜。——苏阳
浅潜是精灵式的存在,自由、肆意。她可以尝试任何事,成为任何人。——许知远
这是一本基于成长回忆和音乐感悟的随笔集,张浅潜一以贯之的摇滚反叛精神深入骨髓,我在她充满乐感的密径中,惊讶地发现一个西北僻壤农家女孩的神秘天赋。她的全部创作,无论歌曲还是文章,甚至活法本身,都像是横空出世的杰作,是这个时代稀有的、绝不媚俗的存在。——野夫
安慰喜剧 豆瓣
作者: 王莫之 中信出版集团 2018 - 9
★著名作家金宇澄、林白、张定浩、项静等与知名音乐人、乐评人胡凌云、B6、肥内、吴建京等联袂推荐;
★上海滩文艺青年精神简史,所有辉煌的幸福与激烈的快乐都远去了,他们将如何泅渡最后的成长深河?
★从“文艺青年”到“文艺中年”,他们谱下自己的“流动的盛宴”;
★在这个逐渐平 庸的时代,要为那些曾有过的独特保存证据;
★一部小说记录了唱片业的兴衰,数字下载时代来临前,摇滚乐如何传播。
本书是王莫之的长篇小说,故事围绕专栏作家、报社编辑陈玲及其男友、摇滚乐爱好者杨致晖展开,穿插讲述两人的过去与感情经历。他们曾四处淘打口碟、黑胶唱片,组建地下乐队公路演出……当轰轰烈烈的年月已成过往,唱片业也逐渐衰落,他们试图拍摄一部关于摇滚乐在上海传播的纪录片来为曾有过的辉煌保存证据。小说用饱满的细节展现了一副生动的当代上海文艺界全景图,是一代文艺青年的精神小传,也是上海文艺生活,尤其是摇滚、爵士乐发展的见证,记录了许多不为大众熟悉的乐团与音乐人。
唱片与近代上海社会生活 豆瓣
作者: 葛涛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9 - 6
《唱片与近代上海社会生活》是上海城市社会生活史丛书之一,葛涛著。是一部从唱片和留声机视角审视近代上海社会变迁的学术著作。分绪论,一、二、三、四、五章,结语七部分。述及选择“清末、民国时代上海唱片业兴衰的社会、政治及经济意义”这一命题的经纬和动机,上海作为中国最早引入唱片和留声机以及逐渐发展为中国唱片业中心的情况,唱片与社会生活的互动关系,清末、民国政治发展对唱片的影响与制约,以百代公司为例探求唱片企业的生产、经营唱片机制等。
邓丽君:淡淡幽情 豆瓣
作者: 甘鹏 2021 - 8
低吟浅唱,余音百转,欲说还休
十二曲宋词,十二种忧愁
从亘古里来,往深远里去
《淡淡幽情》
邓丽君亲自参与策划的首张专辑
自述为“从艺以来最不一样的一张唱片”
黄霑、梁宏志、翁清溪、刘家昌……
集结顶尖创制班底,梦幻合作
如果要提及华语唱片中企划概念最成功的“梦幻大碟”,非邓丽君的《淡淡幽情》莫属。十二首歌均出自宋词名作,在1980年代初集结了一批优秀的创作者,如黄霑、梁宏志、翁清溪、刘家昌等,为词谱曲。邓丽君不仅亲自参与策划,她的演唱水准亦达到其演艺生涯巅峰。唱片问世后收获了口碑与市场的双赢,且发酵多年。至今在中国、日本等各国的唱片店仍能买到这张专辑。其中《独上西楼》《但愿人长久》等歌曲更是几经翻唱,对后世影响至深。
本书以《淡淡幽情》为切入点,讲述这张专辑诞生前后的故事,并勾勒出华语歌坛天后邓丽君的歌路与人生路。
林忆莲:野花 豆瓣
作者: 蔡哲轩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1 - 8
一张不落流俗的强概念神专
问鼎Sandy艺术美学巅峰
当年大多数听众这样评价:这张大碟“太前卫了”“太难懂了”
她是
野姜花/风信子/荷花/夜来香/蔷薇/牡丹/野百合/昙花/紫丁香/野菊
她是自由而温柔的花朵 野蛮生长
在李宗盛写下那些脍炙人口的歌之前,林忆莲在香港就已出版过一系列理念、风格和制作都很前卫的音乐专辑。本书聚焦于1991年12月林忆莲出版的专辑《野花》,这是一张非常完整的概念化唱片,以花的灵魂比喻女性,国语粤语兼收,东西方风格杂糅。有意思的是,专辑出版后,业内好评如潮,却遭遇商业销量上的惨败。当年大多数听众这样评价:这张大碟“太前卫了”“太难懂了”。
作者通过对专辑企划等相关人士的采访、专辑作品的全景式分析,以及近年来新揭晓的有关专辑不为人知的故事,三十年后再现了这张前卫、实验、艺术性达到当时华语流行乐顶峰的概念专辑的全貌。
如何聆聽爵士樂 豆瓣
How to Listen to Jazz
作者: Ted Gioia 译者: 張茂芸 啟明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17 - 8
資深爵士評論家公開爵士樂的聆聽關鍵
帶領讀者享受爵士樂的搖擺魔力
◎ 爵士音樂家泰德・喬亞精心打造聆聽爵士樂入門指南。
◎ 完整介紹爵士樂基本架構和元素,培養讀者個人欣賞能力。
◎ 書末150位21世紀頂尖爵士樂好手名單,掌握最新爵士樂。
◎ 夾附QR Code 及網址,完整收錄全書曲目 YouTube 聆聽連結。
爵士樂--當代最偉大的一種藝術形式--其內涵與本質建立於自由與創新這兩項元素,然而對於門外漢而言,爵士樂即興的旋律、音符、節奏常讓人摸不著頭緒,不得其門而入。
爵士音樂家、資深評論家泰德・喬亞揭開爵士樂的聆聽關鍵,從爵士樂的核心,爵士樂的文化背景和風格演變,到大師傑作導聆,一本書完整解答爵士樂「從哪裡來」、「怎麼聽」,以及「聽什麼」。
掌握5招聆聽技巧 × 探索12種爵士樂風格 × 聆賞9位大師經典名作
第一、二、三章介紹爵士樂的核心元素,從爵士樂的脈動、句法、音色等等到爵士樂的結構,引導讀者認識聆聽爵士樂時需要留意的關鍵和細節;第四、五章介紹爵士樂的文化背景,從起源談到各流派的演變,連結聆聽與文化,深度探索爵士樂;最後兩章介紹九位爵士音樂史上重要的音樂家及他們的演奏特色,提供讀者入門的聆聽素材,搭配書中前半部的聆聽技巧,幫助讀者發展出獨自欣賞的能力;書末附有一份二十一世紀一百五十大爵士樂好手名單,帶領讀者進入最新的爵士音樂世界。
青空の向こうに 豆瓣
2016
「弾きやすく、わかりやすく、メロディックであること」をモットーに、数多の傑作ギター作品を手掛けてきた佐藤弘和が贈る渾身の作曲・編曲作品集。東日本大震災への応援メッセージ作品として書かれた表題作「青空の向こうに」を始め、朴 葵姫に献呈された珠玉のトレモロ曲「エリカの花」、人気シリーズ「ベイビーズ・ソング」、最新作である漫画家・永島慎二の版画にインスパイアされて書き下ろされた「馬駆る少女」などのオリジナル曲のほか、フィンランド・サヴォンリンナ音楽祭で絶賛された「3 つの日本の歌」、ビゼーの傑作オペラをオリジナリティに満ちたギターソロ作品に仕立てた「カルメン幻想曲」などギターの書法を知り尽くしたアレンジ作品も収載です。プロ・アマ問わず、ギタリストから絶大な支持を集める「佐藤弘和ワールド」の全てがここに!
《你好吉他Vol.1》 豆瓣
作者: 你好音乐空间 / www.HelloBa.com 华翰出版社 2008
这是一本面向所有古典吉他乐迷的吉他读物。内容囊括了中国吉他年鉴、国内外吉他资讯、深度讲解评论、人物访谈、演奏教学、吉他唱片图书介绍、精彩古典吉他乐谱等。知识面广,趣味性也强,图文并茂。希望这份读物能成为古典吉他乐迷学习的重要伴侣。
本期目录 CONTENTS
03 编者得话——嘈嘈切切错杂弹
04 特别企划 2007中国吉他年鉴
人物
37 吉他教育的伟大先行者 Matteo Carcassi 许齐民
39 现代吉他制作之父 Antonio de Torres 译 / 许齐民
文萃
42 如何听吉他唱歌?——吉他音乐的前世今生与三山五岳 徐昭宇
46 初学木吉他要点分析 王博
48 与吉他练习曲初步亲密接触 倪本初
51 演奏中的Cold Play Ming Huang
访谈
52 古典吉他演奏家Manuel Barrueco访谈 瞿源
54 古典吉他演奏家Enno Voorhorst访谈 管沧
乐曲风格探幽
57 遗世独立的帕凡与加利亚德 Wolfgang
教学
58 方法——启动吉他演奏艺术进步“快车”的金钥匙(三)——听陈志《大霍塔舞曲》教学札记 朱伟
琴声忆长
62 与Abel Carlevaro大师习琴的手记(一) 林仁建
63 槐树下的吉他声 苏建强
视界
65 优秀的国外古典吉他网站论坛推荐 Ming Huang
66 成人的世界与禁忌的游戏——影评《被禁忌的游戏》 小姿
创作
68 流行改编:《菊花台》周杰伦 郭健
72 流行改编:《美丽心情》本多ruru Wolfgang
其他风格吉他大师掠影
75 一代乡村音乐大师,吉他先生Chet Atkins 肖石
唱片至爱
76 沉静的透明,听格兰·索舍尔 Imorange
书讯评论
77 《华金·罗德里戈生平与作品》译后记 王雪
公告牌
78 征稿启事/读物邮购启事/吉他资讯征集启事/吉他教育机构征集启事/来函有奖
79 国内知名吉他教育机构名录
漆黑清晨 豆瓣
Coal Black Mornings
8.9 (29 个评分) 作者: [英]布雷特·安德森 译者: 冯倩珠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0 - 1
✨英伦传奇摇滚乐队“山羊皮”主唱 布雷特·安德森首部回忆录
✨堪比《只是孩子》的动人与深情
✨《观察家报》《卫报》《伦敦标准晚报》《星期日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年度最佳书籍
【看点推荐】
☆“山羊皮”乐队是英伦摇滚风潮中最具代表性的乐队之一,也是中国摇滚乐迷最早认识和热爱的摇滚乐队之一,其音乐作品在全球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漆黑清晨》是布雷特·安德森的首部回忆录,在本书中安德森以细腻深情的笔触回忆了自己童年以及青年时期的成长时光,完美地将个人记忆与时代背景相结合,为70年代以降的英国社会作了动人的描述。
☆安德森饱读诗书,其文笔细腻动人,《漆黑清晨》在饱含真情实感的同时,又有着其他音乐回忆录中难见的文学特质。本书出版后荣获《观察家报》《卫报》《伦敦标准晚报》《星期日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等权威媒体年度最佳书籍,被誉为《只是孩子》之后最好的音乐回忆录。
【内容简介】
在20世纪90年代席卷全球的英伦摇滚风潮中,“山羊皮”无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乐队之一,他们以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主唱布雷特·安德森标志性的外形和嗓音,为无数的乐迷熟知和喜爱。
《漆黑清晨》是“山羊皮”的灵魂人物安德森的首部回忆录,在书中他完整追溯了自己的成长轨迹与音乐历程。幼年时期,经历英国式贫穷带来的窘迫,挣扎在廉租房里、吃着色拉酱和廉价肉、面对被生活重压折磨的父母;成年后组建乐队与追求梦想的艰难和漫长,无人问津的窘境也一度让乐队前途未卜。而在历经一次次的挫败、尝试与磨合后,乐队终于迎来转机。
《漆黑清晨》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个人成长的往昔岁月,更以其饱含深情的诗意给70年代以降的英国社会添加了一个动人的注脚。
【媒体推荐】
迷人、华丽,在不止一个时刻让人直觉兴奋……绝对不止是一本粉丝读物。——《卫报》
迷人、幽默、深刻。——《金融时报》
不可言喻的浪漫成长,边缘魔力的美丽提醒。——《唱片收集者》
丰富、悲伤,又诚实的故事。——GQ
完美的行文,在帕蒂·史密斯的《只是孩子》后,没有任何音乐回忆录比《漆黑清晨》更好地描绘了平凡中的美。——classic pop
阿拉丁 (2019) Eggplant.place TMDB IMDb Min reol 豆瓣 维基数据
Aladdin
7.3 (723 个评分) 导演: 盖·里奇 演员: 梅纳·玛索德 / 娜奥米·斯科特
其它标题: Aladdin / 阿拉丁真人版
在充满异域风情的古代阿拉伯王国,善良的穷小子阿拉丁(莫纳·马苏德 饰)和勇敢的茉莉公主(娜奥米·斯科特 饰)浪漫邂逅,在可以满足主人三个愿望的神灯精灵(威尔·史密斯 饰)的帮助下,两人踏上了一次寻找真爱和自我的魔幻冒险。
爆裂鼓手 (2014) TMDB IMDb 豆瓣 Min reol Eggplant.place 维基数据
Whiplash
8.3 (1706 个评分) 导演: 达米恩·查泽雷 演员: 迈尔斯·特勒 / J·K·西蒙斯
其它标题: Whiplash / 鼓动真我(港)
19岁少年安德鲁(迈尔斯·特勒 Miles Teller 饰)成长在单亲家庭,一心想成为顶级爵士乐鼓手。某晚他在学校练习时被魔鬼导师弗莱彻(J·K·西蒙斯 J.K. Simmons 饰)相中,进入正规乐队,同时也开始为追求完美付出代价。安德鲁越是刻苦练习,与外部世界越是隔膜。唯一理解他的是弗莱彻,但后者的暴躁与喜怒无常扭曲了这段师生关系,更让安德鲁耳濡目染,连带自身的性格亦发生变化。最后当安德鲁终于登上纽约音乐厅的舞台,他才惊恐的发现原来弗莱彻一直等着将他打入尘埃......
《爆裂鼓手》讲述一名少年在严师督教下,以非常规手段挑战自己的极限、追逐爵士乐鼓手梦的热血故事。主人公热爱打鼓,但过度的投入让他失去对音乐的初衷,进而演变为生命的负荷以及师徒间近乎疯魔的对决。电影不只有音乐人的苦痛,更让人看到传统励志背后的残酷真相。 《爆裂鼓手》获得第30届圣丹斯电影节最高荣誉评审团奖。
2019年10月25日 看过
1、假音乐之名,扬精暴之实,这不叫音乐,叫受虐。2、事实上,Charlie Parker 也没有被 Jo Jones 用钹砸脑袋,这只是朋友圈里一厢情愿、相互舐舔的谣言而已,3,爵士不是内卷化的竞技,如果你对爵士的理解还停留在片子的层度,那恭喜,趁热干了这碗鸡汤。
2014 爵士 音乐
女士唱起布鲁斯 豆瓣
Lady Sings the Blues
作者: 【美】比莉•哈乐戴 / 【美】威廉•达夫蒂 译者: 张玮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7 - 5
《女士唱起布鲁斯》是爵士乐传奇名伶比莉·哈乐戴最诚实坦率且毫无保留的自传。它令读者在阅读时仿佛踏上了一段飞奔的旅程,我们将会看到哈乐戴在巴尔的摩混乱的童年生活(她在妓院帮人跑腿,换取聆听路易斯·阿姆斯特朗和贝西·史密斯唱片的机会),看到她出现在哈莱姆的俱乐部,看到她和贝 西伯爵、阿蒂·肖乐队的演出场场爆满。这本具有启发性的自传还有一点引人注目的就是它对种族歧视的犀利观察。正是种族歧视让比莉的生活陷入黑暗,加重了她对海洛因的依赖,让她的生命过早地逝去。
在本书中,我们将和她一起沉醉在歌曲《奇异果》首次响起时;我们将和她一起同当时最著名的电影明星和音乐家亲密接触(鲍伯·霍普,拉娜·特纳,克拉克·盖博,班尼·古德曼,李斯特·扬,科尔曼·霍金斯 等等);我们将和她一起承受种族歧视带来的伤害,与萨拉·沃恩的摩擦不和,狱中服刑的耻辱,以及她悲惨的陨落。所有这一切通过哈乐戴那尖刻的,充满街头智慧和时髦俚语的语言娓娓道来,就像昨天才刚刚付诸笔端一样。
夜话港乐 豆瓣 谷歌图书
5.1 (21 个评分) 作者: 何言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 11
香港的流行音乐是香港文化中独特的一道风景,也是70后80后甚至90后成长过程中某种意义上的必修课。这本随笔是一位资深港乐迷所写,细腻的笔端触及港乐的方方面面,当中介绍了香港流行乐的台前幕后,如词人林夕和黄伟文、曲作者陈辉阳、歌手陈奕迅、王菲、杨千嬅、何韵诗等,从歌曲出发,讲述了这些曾经感动我们的音乐中的种种情愫,以及背后各种不为人知的故事。
摇滚危机 豆瓣
作者: 王黔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15 - 7
《摇滚危机》是第一部严肃的关于摇滚音乐史的学术专著,王黔倾十年心血而成,某种意义上说,此书有开创之价值。
在西方学术界,流行音乐已经被系统和全面地研究了几十年。一代理论家Adorno早在1949年,就已经发表了他极具影响力的《现代音乐哲学》一书。中国流行音乐的学术研究也是首先受到了西方学者们的重视。从20世纪80年代末,Barme就已经率先关注了中国流行音乐的文化意义。对西方的社会学家们,中国流行音乐是映射中国社会文化和变迁的最好证据之一。当然,基于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西方学者们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和政治联系紧密的中国摇滚身上。此书是在西方学者中国摇滚研究的基础之上,针对其中没有阐述清楚的问题和有错误解释的环节来研究和撰写的。
书中各种一手数据是通过两次实地调查收集而来: 2003年3月到5月和2005年1月到10月。数据收集点主要是北京,也包括在其他城市的短期访问。还有一种来源是通过各种途径予以收集的中国摇滚专辑和杂志。书中所探讨的摇滚音乐人是按照1980年、1990年和2000年三个时间段来选择的。以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摇滚的危机为参照,三个时间段正可以代表它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用中国摇滚教父——崔健的话来说,摇滚音乐像一把思想意识形态的刀子,用来切入社会的深处,以便能够找寻到真实的生活。中国摇滚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国社会20世纪80年代的进步、改革和矛盾都有所联系。对于一定数量的艺术家、知识分子和听众,摇滚是最真实的音乐,有他们所渴求的激情和发泄。就在这样的一种矛盾和抗争中,中国摇滚开始了坎坷的旅程……
声音的旅行 豆瓣
作者: 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一石文化 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 4
每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声音。我们将去拜访那些声音制造者,那些主宰夜晚的施魔者,通过他们去感受一座城市跳动的脉搏,为你解开可以控制身体和意识的咒语。
走进德国深入柏林等地,去探访不断带来灵感的生活空间,流连忘返的唱片店,创造无数惊喜的录音室,释放无限能量的俱乐部。
留守中国驻足北京,去聆听远道而来的声音,跟随梦幻的旋律和节奏去跳跃舞动,用耳朵、眼睛和身体领会。
旅行最大的乐趣就是发现,我们还会找到一些墨迹未干的新鲜标签,和整个世界期待听到的属于未来的声音。
| 声音的旅行•在德国 中国知名音乐推广人张有待的德国电子音乐探索旅程
| 德国电子音乐•在中国 德中艺术家/音乐人的交流、对话
| 德国电子音乐风景 优秀德国电子乐俱乐部、厂牌、媒体、唱片店、软件、网站、音乐节
| 电子音乐A—Z 打开电子音乐之门的关键词
附赠:
·10音轨CD大碟,69分钟的顶级德国电子音乐听觉盛宴!
· 珍藏系列明信片,“德国电子乐”海报大赏!
黑胶圣经 豆瓣
作者: 郭思蔚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4 - 6
《黑胶圣经(从乐迷到收藏家)》详细解说黑胶唱片的各种知识,从唱片公司到唱片发展史、唱片的录音制作过程、唱片的版号识别、价值判断、收藏渠道、选片原则乃至唱片的选取、放置、整理及收藏与投资的方向,等等,堪称具体而微的黑胶圣经、百科全书,全书数百幅珍稀图片,均由作者郭思蔚亲选拍摄。
爵士笔记 豆瓣
作者: [英国] 菲利普·拉金 译者: 张学治 / 周晓东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9 - 7
《爵士笔记》收入了20世纪英国著名诗人(此处原书介绍误为美国诗人)菲利普·拉金的一些爵士乐笔记和评论。作为最重要的英语诗人之一的拉金,同时也是一位忠诚的爵士乐迷。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他为各大报刊撰写了一系列堪称有史以来最优秀的爵士乐随笔。这些文章睿智优美,反映出拉金精湛锐利的文笔、对爵士乐的博学和热爱,以及他充满人文魅力的博大胸怀。本书的出版,成为拉金全集的一个重要补充,也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了解这位诗人。
迈尔斯·戴维斯自传 豆瓣
Miles: The Autobiography
8.4 (5 个评分) 作者: 迈尔斯·戴维斯 / 昆西·特鲁普 译者: 孙侃 / 李奇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4 - 1
爵士大师迈尔斯•戴维斯逝世20多年来留下的唯一自传!
从13岁时得到生命中第一支小号起,迈尔斯就认定爵士便是他的命运。他在19岁时就已经和当时的爵士大师“大鸟”和“眩晕”同台;23岁组建了自己的第一支乐队,正式确立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爵士风格。他从不沉溺于已有的音乐曲调,也不在乎评论和观众是否买账,他的一生只在乎创新,接连缔造了冷爵士、硬波普、调式爵士、融合爵士等多种音乐风格,即使后浪不断推来,但几次音乐潮流的带领者依然是他。如果没有迈尔斯,爵士乐必不会像今天这样丰富多彩。
而迈尔斯的人生也同他的音乐一样,传奇多变——他曾深陷毒瘾4年之久,又完全凭借自己的意志力克服毒瘾,从泥沼走向巅峰。他曾深受疾病困扰,沉寂6年之久,55岁时却突然复出,再掀乐坛风云。他荣获9座格莱美奖杯,含1次终身成就大奖,却在颁奖现场公然质疑格莱美的种族偏见。他受邀白宫宴会,却敢在面对不礼貌的待遇时当场翻脸:“我这一生做的事,就是将音乐潮流改变了五六次。那么你呢?”
迈尔斯是爵士乐辉煌时期的最好记述者。他回忆起和“大鸟”、“眩晕”、蒙克、科川、明格斯等多位爵士界风云人物的深厚友谊,牵扯马龙•白兰度、伊丽莎白•泰勒、芭芭拉•史翠珊、萨特、里根等各界名人的八卦逸事,漫谈几十年乐坛风云,让人唏嘘不已。
在这本传记中,迈尔斯用最直接的方式向你道来他的传奇一生,有关音乐和大师;有关社会万象;有关人生巅峰和低谷间的绝望、意志、奇迹;有关那个令人不断回望的传奇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