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
尋找失落的菠蘿油 豆瓣
作者: 梁家權 cup出版
這本不是一本講飲講食的書,它將我對食的文化,尤其是術頭平民食制,展示出另一層的面貌。我也嘗試將飲食和管理的哲學理出異曲同工的齊源。這是三年我在《都市日報》三十篇專欄文章的結集,我透過文字結識了很多朋友,各位也可以從文字中,自己尋找平素飲食生活中常被忽視的情懷,或者捉回稍縱即,美味以外的感覺,令生活更多色彩。
食蛋撻的路線圖 豆瓣
作者: 梁家權 上書局
與其說梁家權是食家,倒不如說他是個文化研究者。《食蛋撻的路線圖》已是他第三本作品,前兩本《尋找失落的菠蘿油》、《沒有粉絲的碗仔翅》,單看書名已知道是香港飲食文化的愛好者。
梁家權作品特別之處是由小見大,在平凡的庶民日常飲食中,通過細節觀察與描述發現時代變遷及我們飲食傳統的失落。他是個樂天輕鬆的人,筆下的美食沒有甚麼鄉愁,不像台灣食物書寫的傳統,以食物抒發民族文化情懷。作者是很地道的香港人風格,沒有沉重的歷史包袱;像蛋撻、碗仔翅、菠蘿油一樣,簡單、平凡、但好吃。
香港味道1:酒樓茶肆精華極品 豆瓣
作者: 歐陽應霽 大块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7 - 1
香港飲食潮流文化,從來都是中西薈萃開放包容,百年下來已自由發揮,發展出一種獨特的形格。從大小食肆經營競爭、菜式設計創新、製作技法演化,到不同階層家庭飲食習慣的變遷、本地生產食材與外來食材的互補關係……凡此種種都是豐富有趣的書寫內容。歐陽面對這個龐大題目,刻意從「味道」入手切題。因為味道是聞的,是嚐的,是一種最直接的感官體驗,當一切人事記憶淡化,味道作為一種刺激,卻最能勾起回憶。而我們對食物的選擇取捨堅持,所持的標準也正是「味道」這種好惡分明的態度。
《香港味道》共分為十大類,《香港味道1》著重餐廳和大菜,內容有經典名菜、燒味、粥飯粉麵類、中式點心、節日時令等;《香港味道2》重點是街坊小吃,包括冰室西餅店茶餐廳、中式甜點飲料、唐餅糕點、街頭小吃零食、醬料調味料等。各類別之下再細分147種食物項目,各自獨立成篇,每一篇除了作者與該項食物的個人體驗回憶的主文,另有二篇附文,其一為推薦三家可品嚐此項食物的店家,其二為人物訪問,暢談對此項食物的喜好心得。
由講究美食、深諳香港「味道」之內涵菁華的道地香港人歐陽來介紹香港美食及尋味門道,本書將是所有老饕上路前必攜帶的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