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s
ATLANTIC WIRE 豆瓣
柳ジョージ / George Yanagi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1990年4月25日 出版发行: 柳ジョージ
いぶし銀の輝きに似た柳ジョージがこだわり続けるR&Bへの思いが伝わる。ロックを通してR&Bへと結びつくひとつの世代ならではの熱い思い入れが,彼のスタイルを作り上げていると実感させる。そこに情感いっぱいの歌謡性があるから魅力的。
总得开始 豆瓣
浪荡绅士
发布日期 2009年10月10日 出版发行: 独立制作/发行
这是“浪荡绅士”乐队的第一张EP,内容丰富,风格涵盖了布鲁斯、民谣、老摇滚等元素。在这张专辑中不仅口琴有精彩的表现,钢琴和非洲手鼓也都是重头戏,作为只有四个人编制的小乐队来说,能将这四中极具个性的乐器驾驭在一起,不能不说是标新立异的,但是“浪荡绅士”的音乐给人的感觉是朴实从容的,是他们对生活真实的感悟与讲述……
黑白 豆瓣
浪荡绅士 类型: 布鲁斯
发布日期 2015年7月18日 出版发行: Self-Released
我们曾经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简单而清晰地存在。好与坏;黑与白;爱与恨;光与暗;纯净或污染;忠诚或背叛……
我们曾如此热衷向往着成为英雄,直到我们看到了英雄热血嘶吼背后的颓废灰暗;我们曾如此坚信琴弦能够改变世界,直到我们看见无数理想幻灭凋谢。
当我们看到并走进横亘在黑白之间那片暧昧灰色的时候,我们终于得到了那些古往今来故事讲述者的灵魂传承。
所有的英雄都是凡人,当大侠收起剑,坐在桌边就着花生米喝二锅头不停抱怨的时候,褪去所有光环的他只是个面临中年危机的路人甲;所有的凡人也都是英雄,当市井蚁民将一切看得通透淡然,对所有压力都微笑着淡然面对时,死跑龙套的也是自己心中舞台上呼风唤雨的绝对主角。
无论是十一世纪肮脏小酒馆里的吟游诗人;芝加哥街头握着威士忌空瓶冻死沟渠的布鲁斯歌者;我家楼下无论冬夏都拉着坠胡苍凉放歌的盲人老先生,他们都在落魄外表下有颗通达知天命的心灵。音乐不能直接让世界变化,却能让人在窥视到生活的残酷后依然热爱生活。
在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这张专辑依旧在经历产前的艰难与痛楚。然而我们坚信,无论将要面对多少意外与打击,头破血流,我们依旧不会低头。正如那些故事里打败自己恐惧怯懦犹豫伤心等一切负面情绪的凡人英雄,微笑而幸福地走在自己选择的路上。
愿我们身在灰沼却依然有明辨黑白的眼睛,愿我们即使心肝摧残却依然有勇气面对一切。
这张专辑送给所有前行的人。
送给我自己的2015年4月到7月,最漫长折磨的一段时光。
——程亚非
市井 豆瓣
浪荡绅士 / Hoochie Coochie Gentleman 类型: 布鲁斯
发布日期 2010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北京中体音像出版中心
这张专辑的歌写给那些随处可见的人,描绘他们的生活与心境。
他们有人骑着嘎吱作响的破车,驮着沉重的邮包艰难行驶在村庄的土路上;有人深入地下几百上千米,一任煤尘侵蚀着他们的肺部而只能拿到微薄的工钱;有人用一脸浓妆掩盖着即将逝去的青春,游弋在城市的夜晚;有人西装笔挺,一脸严肃的过着刻板重复的每一天。
尽管他们的存在如同大家身边的空气一般——足以使人习惯到麻木。然而究其根源,无非是因为我们就是他们。
或许已然在不经意中变成了这伟大城市机器中的一颗螺丝而不自知;或许为了活着选择了寡廉鲜耻的生活方式。当我们带着一丝羞涩与叹息回忆年少时的冲动和热血,那些最初的纯粹和梦想;那些自以为曾存在于身体中的摧枯拉朽的力量已经轻轻打碎在现实的沙滩,阳光照射后连痕迹都留不下。
这些歌送给你们,他们还有我们自己,送给所有市井中的小人物。
Hoochie Coochie Gentlemam(HCG)------浪荡绅士
三杯抛旧梦,堪记谁,旌纛翻飞,风花缭乱
一曲正韶音,且听我,朱弦奏断,蓝调吹残
乐队成员
吉他兼主唱: 程亚非(16岁开始学习演奏吉他,18岁组建自己的第一支乐队,19岁从打口盘上接触到BLUES,从此不能自拔。擅长以根源蓝调的嘶吼拨动现场观众的心弦,十余年来经过多支乐队以及千余场的现场演出磨练趋于成熟。其间为凯亚公司开发的“山水LAVIE”等多个知名企业制作宣传曲)
键 盘: 金大鹏(8岁开始学习演奏钢琴,15岁便创建了自己的第一支乐队,大鹏深受西方音乐影响,是一名极具灵感并具有创作才能的优秀键盘手。大鹏擅长现场即兴演奏,他的SOLO能令全场观众如醉如痴,气氛在瞬间达到高潮。2007年应邀参与“唐朝”乐队第三张专辑《浪漫骑士》的编曲以及演奏工作)
口 琴: 张晓松(国内最好的BLUES口琴手,多年来参与了多个音乐剧以及影视剧的配乐制作,并始终以BLUES口琴领军人的身份活跃在现场演出第一线。同时在教学界也极有影响力,培养了多个口琴乐手。晓松擅长BLUES,JAZZ,FUNKY等各种风格的演奏,音色狂野而不失细腻,现场演出时的大段SOLO令人击节赞叹,值得一提的是,他在08年6月1日以及09年4月11日,参与组织并参演了这两场中国最大的BLUES口琴盛会)
鼓及打击乐: 鸿哥(“鸿哥”二字代表了乐队成员对他的敬意,近五年来他投身于研究非洲音乐及打击乐并颇有造诣,主要体现于对音色的精微控制与复合节奏的把握....)
浪荡绅士音乐人页面
Lynyrd Skynyrd 豆瓣
9.2 (5 个评分) LYNYRD SKYNYRD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1991年11月12日 出版发行: Mca
林納·史金納,美國搖滾樂團。樂團1964年成立於佛羅里達州傑克遜維爾,1973年起從美國南部發跡,後走紅全球。
2014年12月23日 听过
Free bird实在太酣畅淋漓了,已经成为LS的压轴曲目,开头的那句“明天我如果离去,你是否会怀念我”,是Allen Collins女朋友说的,曲尾的solo是向英年早逝的吉他天才Duane Allman (Allman Brothers )致敬
blues lynyrd_skynyrd southern-rock
Riding With The King 豆瓣
9.2 (31 个评分) 比.比.金 B.B.King / 埃里克·帕特里克·克莱普顿 Eric Clapton 类型: 布鲁斯
发布日期 2000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Warner Bros / Wea
于2000年6月13日推出的这张万人瞩目的专辑由Eric Clapton与B.B. King两位重量级人物合作,专辑的名字也起得颇具王者风范:《Riding With The King》。
Clapton为《逃跑的新娘》所写歌曲“Blue Eyes Blue”反响不错,虽然年纪越来越大,他却总是能为乐坛带来清新之风。而B.B.King在布鲁斯音乐方面的权威性正像他的吉他演奏技巧一样不容质疑。两个人的年纪加起来都超过一百岁了,做布鲁斯却是正合适。
专辑中的曲目也是一目了然:“Three O'Clock Blues”,“Worried Life Blues”,'When My Heart Beats Like a Hammer'...无处不展示出这是一场布鲁斯音乐的盛宴,或许更能为比较年长的歌迷带来美妙回忆
赖利的一生 (2012) 豆瓣
BB King: The Life of Riley
导演: Jon Brewer 演员: B.B. King
其它标题: BB King: The Life of Riley
Narrated by Morgan Freeman. Joined by Bono, Eric Clapton, Bruce Wilis, Ringo Star and others, including appearances by Keith Richards, Mick Jagger and President Obama, the legendary BB King opens his heart to Director Jon Brewer and tells the story of how an oppressed and somewhat orphaned youth came to influence and earn the unmitigated praise of the music industry to carry the title, ‘ King of the Blues’.
Made with the full cooperation and contribution of BB King and the BB King Museum, BB King ‘ The Life of Riley’ brings to life the heat- and- gin soaked plantations where it all began. Prejudice and segregation stained the lives countless black persons, BB ‘Riley’ King made sure that through his music, he never allowed it to mar his spirit- this is the essence of the story that makes an astoundingly beautiful film; extremely informative and visually captivating.
星星落在我头上 豆瓣
8.7 (30 个评分) 沙子 / Sand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1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摩登天空
《星星落在我头上》是一张集锐利,浪漫,敏感,邪恶于一身的奇妙唱片,它在气质上所 体现出的独特与在音乐表现上的稳健娴熟及在歌词创作上的成熟犀利构成了一个稳固且超 然的三角关系。在这一点上,他们就足以拥有傲然的资本在国内涌现的新近乐队组合中, 还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一点。这是一张很难用语言来确切评定的专辑,它传递给你的是一种 无法言说的感染,一种酒醉后的眩晕。似乎“沙子”的音乐在音乐之中与音乐之外所涵盖 的内容都己远远超出了我们仅仅所听到的感受,蕴涵于其中的是一种既简单直接又复杂纷 乱的矛盾状态下的情绪表达,你可以很真切地感受到那份生命力所给我们带来的强烈震憾!
《我们目前健康向上的小理想》揭露着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所不愿面对但又无法回避的尴尬, 它把年轻人复杂矛盾的心态表现无遗,成为一首时代的青年之歌;尖锐隐藏于《膏药》荒 诞叙事的字里行间,一贯的沉重坚涩被直白近乎市井俗语的歌词分解成一下嘲弄,沙子所 坚持的态度与取向一览无余——他们不信能改变什么,所以宁愿调侃;长达十分钟的标题 曲《星星落在我头上》是整张专集中最“晕”的一首歌,它与酒有着直接的联系,你可以 认为这是沙子对生活的解析,也可以把它当作是一个“慢性酒精中毒者”的无谓唠叨,但 你不得不承认它的巨大感染力;《根本忘不了》,《再来杯酒》等中那些感情充沛的大段 吉他独奏和趣味昂然的RIFF既让空洞的金属吉它手汗颜又叫心虚的“技术无用论”拥 闭 嘴;而在《把它送给你》中我们听到了堪称中国摇滚乐里最动人的吉他弹奏和吟唱……
《星星落在我头上》堪称华语摇滚的经典之作,是2000年最值得我们期待的一张唱片,它 甚至于让人已经开始迫不及待地想象沙子的第二张专辑了!
Deep In The Blues 豆瓣
James Cotton 类型: 布鲁斯
发布日期 1996年8月6日 出版发行: Polygram Records
芝加哥布鲁斯大人物之一James Cotton基姆斯·卡顿,1935年出生,他的布鲁斯口琴热力四射,和众多的吉他大师合作推出了大量的优秀唱片,他个人也推出了非常成功的唱片专辑。50年代曾和blues顶级大师Muddy Waters合作,做为他乐队的一员进行录音和现场演奏。
他的演唱略带粗犷,口琴如影随行,特有的沙哑嗓音让人欲罢不能。与另一位大人物B.B.King粗犷、热辣的的演唱风格相比,基姆斯·卡顿那叙事般的说唱则更像一位敦厚的长者,向人们诉说着斑驳的、尘封的往事。
我的心是油炸的蚕豆 豆瓣
8.9 (48 个评分) 杭天 类型: 布鲁斯
发布日期 1998年12月1日 出版发行: 京文唱片
国内第一张Blues原创专辑——杭天乐队《我的心是油炸的蚕豆----MyHeartOfBlues》杭天是京城里为数不多的做Blues音乐的音乐人中的佼佼者,此次 专辑中收录的十首作品均为杭天自己作词作曲并编曲演唱。其作品以 Blues音乐为基础,但又不拘泥于形式,风格多样而统一,如: BluesRock(布鲁斯摇滚)结构的《比比爸爸》;Jazz(爵士)味道的 《我的心是油炸的蚕豆》;Gospel(圣咏)风格的《你的眼》。


如今要买国内尤其是北京摇滚乐队的唱片,真得冒不小的风险,不管是被人捧上天的还是闻所未闻的,在越来越精美的包装后面往往是让人越来越难以忍受的垃圾。所以凡是看见国内的摇滚唱片我都要认真琢磨,对于没有把握的一律不予考虑,虽然这样难免会中了传媒的毒,错过一些不错却不入潮流的歌手和歌,但这总比上摇滚骗局的当要舒服一些,反正错过的绝大部分肯定是垃圾。

正因为如此,我曾错过一次这张唱片,当时在一间小书店里拿着这盒磁带犹豫了好一阵,想不出这个盒子里面会装着什么货色,想想近来北京出的那一堆无聊的少年摇滚,还是放弃了。第二次遇到它的时候,经过仔细观察发现它的英文名居然叫“My Heart Of Blues”,才下决心再次冒险。所以听完这张唱片之后,居然心存感激,真想对让我花那十块钱的杭天说声:“好样的,伙计。”终于有人开始老老实实地玩布鲁斯了,而更令人高兴的是歌手和一班乐手全都是些陌生面孔(除了鼓手关菲是苍蝇乐队的鼓手),这在近亲繁衍、狭小拥挤的北京摇滚圈里简直就是个奇迹!

简单、粗糙,平凡,这就是无名小子杭天给我们带来的布鲁斯,这也是我所认识的布鲁斯:本来也不过是美国黑人的民歌嘛,尽管后来有了摇滚这个光宗耀祖却不忠不孝的“孙子”,但布鲁斯依旧还是布鲁斯,永远不曾也不会失掉它与生俱来的民谣骨子。杭天和他的朋友们显然不是那种有“神圣”音乐理想的人,恰好与布鲁斯这个原本就目不识丁的老家伙遇上,用絮絮叨叨的歌声炒出了这碟又香又脆的“油炸蚕豆”。

杭天鸡毛蒜皮式的歌词就是油炸蚕豆的壳,干脆,朴实,却又不乏风味,我最喜欢的那首“我的心是油炸的蚕豆”就是其中最有卖相的一粒蚕豆,“砂锅豆腐”、“粉条炖泥鳅”、“辣子鸡丁”、“肉丝蒜苗” 都可入词,这首首都是刺激食欲的好菜呐。当然最有味道的还是咀嚼蚕豆时的滋味——布鲁斯的滋味。对我来说,“新意”是布鲁斯的最大敌人,好在杭天一点新意也没有,尽是些耳熟能详的旋律,最大的“创意”是他演唱时吐词清晰,因为汉语四声的局限是唱布鲁斯的最大麻烦,一不小心就容易将中文唱成英文语调。而歌曲节奏上的张驰有度显示出了杭天的机智,虽然一律是布鲁斯,但也有时欢畅,有时忧郁,有时抒情浪漫,有时玩世不恭,有时健康得象个农民,有时愤怒得象个朋克。

杭天那帮人员不定的伴奏乐队同样表现出色,沉稳而不失激情,在简单而迷人的布鲁斯节奏之中行进,将传统布鲁斯那种令人肌肉紧张的迷幻气氛展露无疑,虽然在技巧上远不象号称“中国最佳布鲁斯乐队”的“节奏之犬”乐手们那样精湛,但他们原始本色的演绎手法所表现出的音乐气质,远比中国摇滚圈,甚至所谓爵士圈里那些名动江湖的顶尖乐手们更接近布鲁斯的根源与精髓,这大概就是我对这张专辑心怀感激的最大原因吧.
Introducing Joss Stone 豆瓣
Joss Stone 类型: 爵士
发布日期 2007年3月20日 出版发行: Virgin Records Us
Joscelyn Eve Stoker, better known by her stage name Joss Stone, is an English singer, songwriter, and actress. She rose to fame in late 2003 with her multi-platinum debut album, The Soul Sessions, which made the 2004 Mercury Prize shortlist.
Experience Hendrix The Best of Jimi Hendrix 豆瓣
9.3 (9 个评分) Jimi Hendrix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1998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Experience Hendrix
Jimi Headrix(1942-1970)
摇滚信徒心目中的神是一位瘦削的、有着忧郁的大眼睛和爆炸式卷发的黑人——Jimi Hendrix。不仅摇滚乐迷对他顶礼膜拜,许多摇滚巨星也奉他为英雄、偶像。人们把他和爱因斯坦、毕加索、卓别林相提并论,他们都是伟大的左撇子。
Jimi Hendrix于1942年11月27日出生在美国西雅图。很小他就对吉他产生了浓厚兴趣:他父亲发现他常常抱着扫帚作弹吉他状,就找出一把夏威夷四弦琴给他弹。Jimi在16岁时他父亲用5美元买来一把二手木吉他,Jimi好象找回了失散的孪生兄弟一样,从早到晚吉他不离手。他不仅仅是练习弹奏技巧,吉他就好象是令人爱不释手的玩具,拿捏在Jimi的手中就象生物要呼吸空气、人要穿衣服一样自然而必需。他经常听B.B.King、Robert Johnson、Chuck Berry、Howling Wolf、Muddy Water等Blues大师的音乐,并跟着一起弹奏。
不少摇滚明星的艺术生涯都是从中学时被学校驱逐出门后开始的,Jimi也是这样。Jimi在美国南部Blues大本营混了很长时间,Blues的精髓深深根植于他的音乐里。初时他只是为Tina Turner等歌星伴奏,或与Little Richard等人合作,做二线吉他手。但不消多久他就锋芒毕露,受到经纪人Chas Chandler的高度赏识。Chandler立即跟Jimi签合约。物色到贝司手Noel Redding和鼓手Mitch Mitchell,三人组成了"The Jimi Hendrix Experience"乐队。1966年,他们前往英国展开艺术生涯。人们喜欢他们的英国绅士式的举止,更被他们的音乐所陶醉。"Experience"乐队在BBC广播公司做了大量的录音和现场演奏。有一次在一个地下第三层的录音室里,监制被Jimi的吉他的巨大声浪吓呆了,“我们听得见Jimi的吉他声穿过隔音玻璃,我们还看见那玻璃在震动。”当时在两层以上第3电台的音乐厅里有个弦乐四重奏在作现场转播,他们被Jimi的吉他声打断了,还跑下来投诉。又一次Jimi在位于第四层楼的录音室里表演,他的吉他声从四楼一直传到一楼,大楼里不断有人上来投诉。在BBC,Experience乐队还和Stevie Wonder一起作即兴演奏,Jimi弹吉他,Noel Redding弹贝司,Stevie Wonder则打鼓。这些珍贵的表演都收录在"BBC Session"CD中。听惯了相对地含蓄和安静的音乐的英国人,确实被Experience乐队震呆了,他们为这种奔放、热烈、原始、直接的摇滚乐着迷,Experience迅速走红英国,单曲和专辑都在流行榜上取得了好成绩。他们的大名绕了个圈传回老家美国。
Jimi非常富于幽默感,他狡猾而顽皮地微笑着用机智和吹牛对付那些头脑简单的记者,而最后那些记者总是心满意足地离开,好象他们刚从Jimi那儿买了块火星上的海滨地皮。然而平时Jimi为人非常真诚,寡言少语,有点害羞,跟谁在一起都显得那么谦卑。当他听到Albert King、Lightning Hopkins等人的美妙音乐时,会兴奋得眉飞色舞。当他在台上表演时更完全变成另一个人,热情奔放,完全投入到音乐中。Jimi不会读谱,也不会记谱,也许这使他更能投入于音乐本身。当时可能还没有专门为左撇子设计的吉他,Jimi就用左手弹奏“右手吉他”,从第一弦到第六弦全部倒转。当时在美国尤其是南部,人们迷信左撇子是邪恶的、不吉利的,Jimi少年学吉他时他父亲就不许他用左手弹,所以当着父亲面他会象大多数人一样用右手弹,等父亲一转身他又换回左手。这样他学会了左右开弓,然而他还是习惯用左手弹吉他。这使得他在弹奏电吉他时听上去有些特别,再加上他的手指特别长,有些非常巧妙的吉他效果直到今天还无人能仿效。有人专门分析过Jimi作为左撇子对他的音乐有什么影响:一般来说左撇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较强,这对音乐创作很有好处;左撇子的大脑左右半球的内部联系更活跃,因此自由联想能力也更强。熟悉Jimi的人曾说,Jimi的头脑里总是充满音乐,有时跟他谈话会发现他并没在听,或者吃饭时他拿着勺子的手突然定格,过好几分钟才回过神来,那是他被自己脑中飘忽不定的纷纭思想给迷住了,往往是音乐构思之类的思想。
Jimi Hendrix的吉他技巧之纯熟只能用“精通”、“绝妙”等词形容,简直“玩转”吉他,甚至可以用牙齿来弹吉他。吉他乐器好象是专门为他而造的,吉他艺术被他发挥到极至。经他那神奇的手一弹拨,任何一把吉他都变成有灵魂的活物。有人形容Jimi抱着吉他就象抱着情人一样,“他就象在跟吉他做爱。”Jimi用吉他来呼吸、思考、表达,他的歌声和吉他声一唱一和,就象两个人在充满感情地对唱。阿拉丁擦三下神灯,灯神就钻出来;Jimi Hendrix则用独特神秘的手法把吉他的灵魂请了出来,然后他们开始共舞,Jimi和吉他融为一体,分不清你我。Jimi有种神奇的用吉他模仿人说话的能力,在Rainy Day, Dream Away和Still Raining, Still Dreaming中都能听到Jimi和他的吉他在一唱一和;在一次现场演奏Red House时,结尾Jimi用吉他说“谢谢”。他的歌唱和吉他总是同步地表达他的思想感情,当他唱着“rockets bursting in air”时,他的吉他就发出火箭在空中爆炸的声音;当他唱着“My heart burns with feeling”时,他就使吉他发出熊熊火焰燃烧的声音。
然而Jimi Hendrix并不是吉他疯子或吉他机器,他运用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摇滚吉他和爵士鼓融入黑人福音音乐和布鲁斯音乐中,再给他那会说话的吉他加上失真、回馈、哇音器等效果,用他那最直接的、毫不加修饰的嗓音,唱出了一首又一首充满感情的歌曲:
Hey Joe是"Experience"乐队的首支单曲,描写一名青年听说他的女友跟别的男人胡混,就拿了支枪去找她算帐。当Jimi唱到“Shoot her one more time again, baby”时,他的吉他模仿出枪击的声音。Hey Joe虽不是Jimi所作,但Jimi的演绎却为此曲增添了黑人怨曲的辛酸味道,打上了Jimi Hendrix的独特烙印。
Purple Haze是1966年Jimi在化妆室写的,在1967年1月录成,这首歌充分反映了Jimi的主旋律吉他和节奏吉他弹得一样棒,他用模糊、失真的吉他声音营造了一团迷幻的紫雾,“我老想起我梦见自己在海底行走。然后我又想起我在一本科幻杂志里看到的一个关于紫色死光的故事。”在这首歌里Jimi描述自己的迷糊困惑、不知所措,但又虔诚地亲吻苍天:
Purple haze all in my brain
lately things just don't seem the same
acting funny but I don't know why
excuse me while I kiss the sky...
Red House是Jimi Hendrix的作品中不多见的、布鲁斯风格明显而浓重的歌曲。Jimi很早就写下了这首歌,对Jimi来说它就象是母亲的子宫那样温暖、平静而安全,是爱的赞美诗,当他不堪现实的残酷无情时,他就钻进这首歌里逃避现实,摆脱内心的不安和焦虑。他常常在现场表演中按心情即兴改动歌词,"red rooster","red light","red house"...此曲还有个幽默的结尾:“If my baby don't love me no more / I know her sister will!”是不是典型的黑人布鲁斯里苦中作乐的黑色幽默?
在The Burning Of The Midnight Lamp中,Jimi的吉他在为孤独、挫败和渴望而哭泣,Jimi自己解释说,“当一个人到处漂泊时,无论你住哪儿你都找不到‘家'的归属感,这种感受我想每个人都能理解。就象一个人独自在沙漠中一间破旧的小屋里,他在午夜点了把火烧掉电灯...”
长达13:39的1983...(A Merman I Should Turn To Be)以及它的1:01的续篇Moon, Turn the Tides ... Gently, Gently Away 是一部神话般的诗歌,有位乐评人说,“我称这首歌为‘阿特兰蒂斯’(Atlantis,传说中沉没于大西洋的岛),它有着凄切而迷幻的旋律,用印象派的手法讲述了一个凄美的消亡的故事,”一名青年目睹血腥的战争洗劫着大地,连银蓝色的北极也变成血红,人类自己建造的先进机器也拯救不了地球,人们在剧痛中哀号,“忧伤的眼睛望向苍穹,天使也张开了翅膀准备离去,宇宙在人们的呜咽声中颤抖...”于是这名青年决定和他的爱人一起离开大地,投身于大海的旋涡中,美人鱼为他们引路,阿特兰蒂斯欢呼着迎接他们。Jimi用吉他和特别的录音技巧再现了大海的哀叹声,悸动的船只的马达声,旋涡的叫喊声,成群的鱼类游动的声音,海鸥的哭声,远处直升机的哀鸣声...
Jimi Hendrix有着非洲、爱尔兰和切罗基(北美)血统。他的音乐流露出深厚而自然的民谣布鲁斯根源,又带点巫毒教(Voodoo,有说根源于西非,有说根源于爱尔兰)的神秘色彩。Voodoo Child是首感情强烈而激动的诗歌,Jimi追溯他的非洲民族根源,用超凡的想象力虚构了一位神话中的勇士的威力,表达他的玄妙的宇宙哲学观:
Well, I stand up next to a mountain
And I chop it down with the edge of my hand
Well, I pick up all the pieces and make an island
Might even raise just a little sand
And if I don't meet you no more in this world
Then I'll, I'll meet you in the next one
And don't be late, don't be late......
All Along The Watchtower是伟大的民谣诗人Bob Dylan的作品,Jimi用自己的方式重新演绎,歌曲开头Jimi用吉他模仿出寒风呼啸哀号的声音,他的嗓音里沧桑的气质跟Bob Dylan可相媲美。Jimi说,“我总觉得Watchtower是我该写出来而没写成的东西,我对很多Bob Dylan的作品都有这种感觉。”同时Bob Dylan也说,“Jimi重新演绎我的作品我并觉得奇怪,我所奇怪的是他只演绎过这么少,因为我总觉得我的作品都是他写的。”两位艺术家真是心灵相通、惺惺相惜。
1967年Experience回到美国,用热情的火焰点燃了美国摇滚舞台和观众的情绪。1968年Jimi Hendrix在纽约建立了自己的录音室“Electric Lady Studio”。乐队巡演和录音室的工作使队员们不能集中精力搞创作,1969年“Experience”乐队解散了。同年8月Jimi参加了胡斯托音乐节(1969 Woodstock:Three Days of Peace & Music),Jimi找到以前的Billy Cox等音乐搭档组成了“Gypsy Sun &Rainbows”乐队。由于Woodstock组织者忙乱中忘了去接他们,Jimi情急之下租了架直升机直奔现场,这样摇滚乐迷们疯狂叫喊着欢迎他们从天而降的神。Jimi Hendrix是这次音乐节的引人注目的焦点,他在舞台上悉数发挥他的音乐才华,使受尽暴风雨洗礼和在泥泞里打滚的千万热情的观众心满意足。而他也是这次表演中报酬最高的艺术家,即使摇滚老前辈们也比不上他。之后Jimi Hendrix又和Billy Cox等人建立了“Band of Gypsys”乐队,在新年音乐会等场合表演。1970年Jimi找回鼓手Mitch Mitchell,和Billy Cox作贝司手,以“The Jimi Hendrix Experience”乐队的名义制作First Rays Of The New Rising Sun专辑。可惜Jimi未能目睹这张专辑的问世,他忙着到世界各地巡回演出,而1970年9月18日,Jimi Hendrix因为服食毒品昏迷而被自己的呕吐物窒息而死,年方27岁。有人说是毒品害了他,也有人猜测他是自杀的。不管怎样,他是走得太匆忙了,没来得及让世人领略他的全部才华。他的最后一张天鹅之歌专辑到1997年才得以发行。
尽管由于迷信和偏见等原因,直到90年代美国的布鲁斯音乐界一直不承认Jimi Hendrix是布鲁斯乐手,但Jimi的音乐却不能否认地渗透着布鲁斯的气质和精神。黑人布鲁斯音乐是他的根。而Jimi并不只弹布鲁斯,他在布鲁斯中加进了许多别的音乐元素,如摇滚和爵士等。“摇滚乐圈子有个毛病就是喜欢把人分类,用各种各样的界线和标签将音乐划分得太清楚。我热爱布鲁斯,但我不想整夜只弹奏布鲁斯。我喜欢Howling Wolf和Otis Rush,但有些布鲁斯却令我反感。我讨厌人们给音乐贴上标签。”他用自己的技巧和才华丰富了布鲁斯音乐,可以说正是这种革新打破了黑、白分明的界限,使得白人听众开始接受黑人布鲁斯,开始发现黑人音乐的伟大。他们开始去挖掘B. B. King、Muddy Waters。
尽管由于迷信和偏见等原因,直到90年代美国的布鲁斯音乐界一直不承认Jimi Hendrix是布鲁斯乐手,但Jimi的音乐却不能否认地渗透着布鲁斯的气质和精神。黑人布鲁斯音乐是他的根。而Jimi并不只弹布鲁斯,他在布鲁斯中加进了许多别的音乐元素,如摇滚和爵士等。“摇滚乐圈子有个毛病就是喜欢把人分类,用各种各样的界线和标签将音乐划分得太清楚。我热爱布鲁斯,但我不想整夜只弹奏布鲁斯。我喜欢Howling Wolf和Otis Rush,但有些布鲁斯却令我反感。我讨厌人们给音乐贴上标签。”他用自己的技巧和才华丰富了布鲁斯音乐,可以说正是这种革新打破了黑、白分明的界限,使得白人听众开始接受黑人布鲁斯,开始发现黑人音乐的伟大。他们开始去挖掘B. B. King、Muddy Waters。
Jimi Hendrix的摇滚艺术赢得了很多同时代的音乐人的折服和钦佩。"The Monkees"乐队的Mike Nesmith回忆说,“有天我和Eric Clapton、George Harrison、John Lennon、Paul McCartney等人一起吃饭。Lennon拿出一盘录音带说,‘你们一定得听听这个,’然后他播放了Hey Joe。听着如此精湛美妙的摇滚乐,大家全都佩服和惊讶得连下巴都掉了。就在此刻Jimi的摇滚乐彻底地改变了我们的音乐理念。”Jimi Hendrix曾劝告John Lennon不要光写轻松甜蜜的情歌,我们不敢肯定Lennon有没有接受,但我们听到了Lennon后期如"Imagine"等有着深远意义的好歌。Eric Clapton曾说:“摇滚舞台是专为Jimi而设的。我和他年轻时同样喜欢Robert Johnson、Freddie、B. B. King等人的音乐,并跟着唱片一起弹奏。然而Jimi跟这些人那么熟悉,他在他们的圈子中呆过很长时间,和他们一起演奏过,他是他们中的一员。我只是听唱片,学二手的东西。我只弹奏单一的芝加哥布鲁斯,我从未尝试突破。而他则将所有大师的精髓都熔合到自己的音乐中。”B. B. King提到这位晚辈时说:“Jimi Hendrix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他是 "Delta blues"的伟大发现者。我想这跟他在哪里出生无关。他的音乐非常独特而富于创造性,自成一派。他是在平静中兴起风浪的人。”
Jimi Hendrix高超的吉他技巧和贝司技巧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摇滚艺术家,他的音乐天才和最彻底的摇滚精神激励着象Kurt Cobain、Steve Vai、George Clinton、Miles Davis、Johny Lang、Robert Smith等等数不尽的现代音乐家。他即使弹奏贝司也很自然、富于感情,将贝司与吉他和旋律融于一体,声效非常坚实而震撼,许多有名的贝司手受到他的影响,象Beatles的Paul McCartney,Mr. Big的Billy Sheehan,Red Hot Chili Peppers的Flea...他的出神入化的绝妙的吉他技巧就更不用提了。在他去世后的多年里,陆陆续续有许多摇滚音乐家纷纷合出“向Jimi Hendrix致敬”的专辑,如在1993年Reprise唱片公司出版的Stone Free: A Tribute To Jimi Hendrix专辑里,The Cure、Eric Clapton、Buddy Guy、Jeff Beck、Pretenders、Belly等等有名的艺术家以自己的方式重新演绎Jimi Hendrix的作品,以示他们对Jimi Hendrix的崇敬。在短短不到五年的艺术生涯里,Jimi Hendrix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摇滚乐作品,他的音乐风格丰富多彩、不断变化,涵括了布鲁斯、民谣、节奏布鲁斯、摇滚、爵士...他创造音乐的同时也改变音乐,在摇滚乐的历史里加入了神圣而关键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