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文学}
彼得堡的故事 豆瓣
9.2 (5 个评分) 作者: [俄] 果戈理 译者: 乔振绪 漓江出版社 2016 - 4
本书收入果戈理的代表性中短篇小说六篇,讲述了六个发生在彼得堡的故事,其中《外套》《狂人日记》都是进入教科书的经典之作。果戈理在彼得堡经历过一段“小人物”的贫穷生活,亲身体会过贫穷公务员的辛酸,对这个阶层怀着深切的同情心。这几部作品将果戈理式的讽刺和犀利彰显得淋漓尽致,是对19世纪俄罗斯社会矛盾和人的面貌的深刻写照。
《涅瓦大街》的主人公皮斯卡列夫是一个心地善良、热爱艺术的青年画家,爱着一名容貌端庄、风姿优雅的妓女;《鼻子》的主人公科瓦廖夫是个八等文官,但他不安于现状,一心一意想当大官;《画像》的主人公恰尔特科夫是个穷画家,整天废寝忘食,埋头作画;《外套》中的主人公阿卡基是一个抄写公文的机关小职员,他恪尽职守,把全部精力都奉献给工作,可是周围的人都蔑视他,百般欺负他;《四轮马车》里的贵族社会是小城的统治者,他们的贿选手腕、敛财技能、发财手段都尽述其中;《狂人日记》的独特写法更是直接启发了鲁迅,催生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狂人日记》。
名人推荐
自从有了果戈理,俄国才有了全新的语言。它的平白、有力、准确、异常活泼和接近自然我们都十分喜爱。 ——斯塔索夫
果戈理君中篇小说中的十足的人生的真实,是和构思的朴素密切地关联着的。他对生活既不阿谀,也不诽谤;他愿意把里面所包含的一切美的、人性的东西展露出来,但同时也不隐蔽它的丑恶。
——别林斯基
从果戈理开始我国的文学开始表现人民的自我意识。
——车尔尼雪夫斯基
最 初我不知道朗读的是什么(有人正在朗读《鼻子》),是谁的作品,又没有机会打听,但我同大家一样,被这惊人的真实、这自然的对话、这闻所未闻的滑稽场面惊呆了……
——斯塔索夫
鲁迅先生非常重视果戈理的作品,并给予高度评价。鲁迅亲自翻译了果戈理的《死魂灵》,而且在《狂人日记》的影响下,创作了中国的《狂人日记》。
——茅盾
果戈理君的幽默,是一种平静的,在愤怒中保持平静,在狡猾中保持仁厚的幽默。可是在作品中,还有一种严峻而露骨的幽默,它咬得你出血,刺透你的皮骨,直言无隐,用毒蛇编织的鞭子前后左右地抽打你,一种恶毒的、无慈悲的幽默。
——别林斯基
2017年1月24日 已读
杰作。比起备受赞誉的《外套》和《狂人日记》,我更欣赏《画像》和《涅瓦大街》,永远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高尚若不能成为高尚者的墓志铭,就成为向魔鬼屈服的献金——又有谁为这堕落的城市和灵魂哀歌?而涅瓦大街一如既往,时刻都在撒谎,都在骗人。
+果戈理 {俄国文学} 【小说】
布尔加科夫中短篇小说选 豆瓣
作者: [俄]米·阿·布尔加科夫 译者: 周启超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7 - 1
《布尔加科夫:中短篇小说选》主要内容:有人说,理想的文学应当“既是现实主义的显微镜,又是象征主义的望远镜”。这种显微与象征,在布尔加科夫饮誉世界的长篇小说《大师和玛格丽特》中,获得了最为集中、最为成熟的体现。在诸如《魔障》、《孽卵》、《狗心》这样一些篇幅较小的故事中,也有精彩而独出心裁的展现。布尔加科夫用心写照的“孽卵”,不单指邪恶之人,还涉及邪恶现象,布尔加科夫将果戈理笔下的怪诞文学弘扬开来。布尔加科夫不仅继续关注社会生活中小人物在专制与极权的“魔障”中如何被毁掉,而且对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出现的一些新型的、怪诞的因而能量巨大的“孽卵”——诸如对科学技术的粗暴与迷信,对自然法则的践踏与僭越,以及由此而滋生的“狂热”与“冒进”——予以及时的捕捉与超前的抖搂。
纵观这位作家的文学遗产,有一点已属举世公认:布尔加科夫对现实生活之精妙绝伦的“显微”艺术,故事文本中那丰厚凝重的“象征”蕴藉,的确达到了经典的品位。
2014年8月12日 已读
看《魔障》的时候越发肯定《魔方大厦》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布尔加科夫大概是我唯一喜欢的一位魔幻现实主义作家。
+布尔加科夫 {俄国文学} 【小说】
死农奴 豆瓣
作者: (俄)果戈理 译者: 娄自良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7
果戈理(1809-1852),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和奠基人,被誉为“俄国散文之父”,《死农奴》是他的代表作。
《死农奴》又译《死魂灵》。死农奴实际上是指已经死去但尚未从纳税册上注销的空名额。小说描写专营骗术的商人乞乞科夫来到某偏僻省城,以其天花乱坠的吹捧成为当地官僚的座上客,并上门去向地主收购死农奴,企图以此作为抵押,买空卖空,牟取暴利。丑事败露后,他便逃之夭夭。小说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官僚、地主愚昧、贪婪、卑劣、庸俗的现象,其不朽的人物塑造和辛辣的讽刺在俄国文学史上堪称经典。
2014年5月27日 已读
人生三恨,一恨红楼被狗尾,二恨巴尔扎克怒弃坑,三恨果戈理自己写着写着就写瞎了_(:з」∠)_。
+果戈理 {俄国文学} 【小说】
罪与罚 豆瓣
Преступление и наказание
9.4 (153 个评分) 作者: [俄] 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 译者: 岳麟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8
《罪与罚》系19世纪俄国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小说描写一心想成为拿破仑式的人物、认定自己是个超人的穷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受无政府主义思想毒害,为生活所迫,杀死放高利贷的房东老太婆和她的无辜的妹妹,制造了一起震惊全俄的凶杀案。经历了一场内心痛苦的忏悔后,他最终在基督教徒索尼雅姑娘的规劝下,投案自首,被判流放西伯利亚。作品着重表现主人公行凶后良心受到谴责,内心深感孤独、恐惧的精神状态,刻画他犯罪前后的心理变化。小说一方面描绘了俄国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揭露贵族社会的罪恶;一方面也宣扬逆来顺受,从宗教中求解脱的思想。
致一百年以后的你 豆瓣
6.9 (28 个评分) 作者: [俄] 玛琳娜·茨维塔耶娃 译者: 苏杭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 7
《致一百年以后的你:茨维塔耶娃诗选》是二十世纪俄罗斯诗人茨维塔耶娃的诗歌选集。译者苏杭先生精选了一百来首茨维塔耶娃脍炙人口的短诗,并首次译出长诗《山之诗》。作为主要以诗歌创作名世的诗人,茨维塔耶娃在创作手法上有相当的创新,她披露感情时更热烈、更大胆、更横放杰出。
2013年6月29日 已读 不知道为啥翻译要努力给现代诗押韵,又不是打油。。。有几首抒发爱情和怀念故乡的不错——“我的俄罗斯呀,俄罗斯,你为什么燃烧得那样明亮?”
+茨维塔耶娃 {俄国文学} 【诗歌】
复活 豆瓣
Воскресение
8.4 (27 个评分) 作者: [俄] 列夫·托尔斯泰 译者: 安东 / 南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8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十九世纪俄国对世界文学最有影响的作家。《复活》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本书取材于一件真实事件,主要描写男主人公涅赫柳多夫引诱姑妈家女仆玛斯洛娃,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后来,她沦为妓女,因被指控谋财害命而受审判。男主人公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见到从前被他引诱的女人,深受良心谴责。他为她奔走伸冤,并请求同她结婚,以赎回自己的罪过。上诉失败后,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亚。他的行为感动了她,使她重新爱他。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她最终没有和他结婚而同一个革命者结为伉俪。
2013年5月13日 已读
俄国小说真是文学地理学最好的佐证,苦寒的西伯利亚长夜带给斯拉夫人的只有罪与罚永恒的冥想啊。附《如何写作俄国小说》:写一篇政治或宗教题材的议论文,每个自然段之前加上“(此处填入男主姓名)心想,……”。 #窝为什么就是不待见托翁呢#
+托尔斯泰 {俄国文学} 【小说】
大师和玛加丽塔 豆瓣
Мастер и Маргарита
9.1 (15 个评分) 作者: [苏联] 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 译者: 高惠群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3
米·布尔加科夫(1891-1940),俄罗斯作家,《大师和玛加丽塔》是其代表作。
这是被扭曲的人在用扭曲的方式表现扭曲的人生、扭曲的世界。这是一部费时两年写了十五章、却将手稿焚毁,结果欲罢不能、不吐不快,于是重新展纸、一气呵成的杰作。《大师和玛加丽塔》是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文艺界现实生活为背景,以传统现实主义、象征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创作的一部具有世界影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作者为正义张目,鞭挞腐恶,歌颂真爱,把奇幻瑰丽的景观与浓郁凄绝的诗情融合成一体,终使作品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2012年7月18日 已读
喜欢第一部,群魔乱舞的walpurgis night啊XD 插叙不负盛名,但是真正糊我一脸是环境描写,尤其是黑夜与月光,每一段都美得腿软嘤嘤
+布尔加科夫 {俄国文学} 文学
我们 豆瓣
7.8 (97 个评分) 作者: [俄] 尤金·扎米亚金 译者: 殷杲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 - 10
作为第一部反乌托邦作品,《我们》针对的是极权主义的种种弊端。全书采用笔记形式,假借生活在未来世界中的一个模范公民之口,戏拟了一个高度数字化、采用集中统一管理的“联众国”中各色人等的生活和心态。
在这个攀上了“人类文明的最高峰”的联众国,所有公民一律被冠以数字为名。主人公便叫“D-503号”。D-503号是一名联众国培养成人的数学家,他对联众国满怀忠诚,特地记起了笔记,想借之赞颂威哉壮哉的联众国。
怎料,联众国再发达文明,也仍旧奈何不了残留的人性。某个美艳过人的女性号码I-330突然出现,完全震撼了D-503号的纯洁心灵。在I-330的引诱下,D-503号一步步解放了本性,由小说开始时恨不能化身为机器的极端忠诚分子渐渐转变为有恨有爱,有血有肉有“灵魂”的凡人。不过,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I-330之所以接近D-503号,自有她的秘密计划。作品的结局是出乎意料、震撼人心的。
《我们》的写作风格直接影响了后来的《1984》、《美丽新世界》等反乌托邦作品。
2012年7月12日 已读
渣翻译。赫胥黎果然是抄的(不),不过两本书一个从内一个从外倒有点互文见义的意思。奥威尔嫌弃美丽新世界里生物学和心理学成分太多而政治主题太淡,我倒觉得要说政治诉求尤金也没有下意识去写,突出的是反工业文明机械化+反毕达哥拉斯学派嘛(←文科生对数学的本能仇恨!
{俄国文学} 【小说】
安娜·卡列尼娜 豆瓣
8.6 (21 个评分) 作者: [俄] 列夫·托尔斯泰 译者: 高惠群 / 石国生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8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文豪,《安娜·卡列尼娜》是他的主要作品之一。
贵族妇女安娜追求爱情幸福,却在卡列宁的虚伪、冷漠和弗龙斯基的自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最终落得卧轨自杀、陈尸车站的下场。庄园主莱温反对土地私有制,抵制资本主义制度,同情贫苦农民,却又无法摆脱贵族习气而陷入无法解脱的矛盾之中。矛盾的时期、矛盾的制度、矛盾的人物、矛盾的心理,使全书在矛盾的漩涡中颠簸。这部小说深受我国读者喜爱,它是新旧交替时期紧张惶恐的俄国社会的写照。
2012年6月6日 已读
欣赏水平局限,八十三万字我真心没找到一个足够动人的情节或者角色——安娜身上的阴晴不定和听风是雨,与其说是她自己的性格矛盾和社会矛盾所致,倒不如说是源于作者的举棋不定吧。再说托尔斯泰的贞操观……你们懂的。要说这是一本反映俄国社会转型期的真实写照我认了,要说是一本出色的小说我……我宁愿回去把罪与罚再看十遍╮( ̄▽ ̄")╭
+托尔斯泰 {俄国文学} 【小说】
小公务员之死 豆瓣
作者: [俄罗斯] 安东·契诃夫 译者: 汝龙 安徽文艺出版社 2004 - 1
《小公务员之死》写的是一个小官吏在剧院里的一个小“不慎”而引发的大“不幸”——小文官打喷嚏时“不慎”交唾沫溅到了坐在前排的将军级文官身上。小文官惟恐大官人会将此举视为自己的粗野冒犯而一而再再而三地道歉,弄得那位大官人由哭笑不得到真的大发雷霆;而执着地申诉自己毫无冒犯之心实属清白无过的小文官,在遭遇大官人的不耐烦与呵斥后竟一命呜呼。
罪与罚 豆瓣
9.7 (7 个评分) 作者: [俄] 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 译者: 岳麟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 11
《罪与罚》系19世纪俄国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小说描写一心想成为拿破仑式的人物、认定自己是个超人的穷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受无政府主义思想毒害,为生活所迫,杀死放高利贷的房东老太婆和她的无辜的妹妹,制造了一起震惊全俄的凶杀案。经历了一场内心痛苦的忏悔后,他最终在基督教徒索尼雅姑娘的规劝下,投案自首,被判流放西伯利亚。作品着重表现主人公行凶后良心受到谴责,内心深感孤独、恐惧的精神状态,刻画他犯罪前后的心理变化。小说一方面描绘了俄国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揭露贵族社会的罪恶;一方面也宣扬逆来顺受,从宗教中求解脱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