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文学}
伦敦塔集雨人 豆瓣
The tower, The zoo, And The Tortoise
8.3 (7 个评分) 作者: [英] 朱莉娅·斯图亚特 译者: 任梦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 - 1
“我们可能以同样的方式爱着彼此,但并不意味着会以同样的方式表露悲伤。 ”
本年度最幽默、最感人的小说,她会偷走你的心!
如果悲伤吞没了语言、也吞没了眼泪,如果悲伤令你在爱人身边也依旧孤独……这部哀而不伤的小说,用幽默温暖的笔调,讲述了一个关于爱与失去的故事:
伦敦塔守卫 巴尔萨泽·琼斯与妻子赫碧、可爱的儿子,还有一只一百八十岁的乌龟生活在有千年历史的伦敦塔里。一切都那么美好,直到儿子突然离世。
赫碧无法理解丈夫在儿子死后没有掉过一滴眼泪,却落下收集雨水的怪癖。她同情他,但开始怀疑他们这段感情是不是就此完结。她决定离开。
本书故事发生地点:
A 伦敦塔的动物园
早在13世纪早期,伦敦塔里就有动物园。重建伦敦塔动物园的重要原因,源于一只名叫国良的金丝猴。2005年,中国元首曾送给女王一只珍贵的金丝猴——国良,那时所有送给女王的动物,除了马匹,都被放在伦敦动物园。因国良这名字的意思是“让这个国家吉祥”,国良的意外离世还引起了一场不可思议的外交争端,因为中国人认为国良是被养在白金汉宫的。
B 伦敦地铁失物招领处
这里堪比一座小型博物馆,送来的东西极为丰富。几百副假牙、各式假眼、黑武士的头盔、什么植物鲜花书籍衣物饰品,甚至还有达斯汀·霍夫曼的奥斯卡金像奖奖杯!那里还曾经存放过救命的肾源、一具至今无人认领的埃及人形木乃伊棺椁、一枚骨灰盒。
★北美独立书商票选2010最爱书籍
★美国公共广播电台年度选书第一名
★荣登《纽约时报》畅销榜,风靡英美
★特别邀请画家卤猫绘制彩插。
一部令人喜爱的、有趣又感人的小说。让读者看到伦敦塔的另一面。斯图亚特将这个幽默的故事带向让人信服的、温暖的结局。 ——《华盛顿邮报》
住在伦敦塔里的守卫、他的老婆,以及他们那只180岁的老乌龟。斯图亚特的写作如果有任何意图,那就是让这座古迹更受欢迎。爱情的部分非常吸引人。 ——《出版商周刊》
《伦敦塔集雨人》是一道完美的甜品:清爽却不傻气。斯图亚特的写作具有原创性,每一页都充满了趣味,她笔下的人物能让你打从心底感动。
——《丹佛邮报》
朱莉娅·斯图亚特甜蜜的《伦敦塔的秘密动物园》就像是一份祝福,真诚而不巧饰,从第一句话开始就是这样……这个故事既是当代的又是普适的……
伦敦塔以其存放的宝石王冠著名,斯图亚特的作品为其增光添彩。
——《里士满时讯报》
想像一本有趣而深刻的书,里面充满可爱而怪里怪气的人物,然后在加上点儿英国历史,这便是《伦敦塔的秘密动物园》。
——美国公共广播电台,“2010年最佳书籍”
爱好历史的人、喜欢动物的人、容易感动的人,都会沉迷在这个令人神魂颠倒的故事里。 ——《娱乐周刊》
2021年8月21日 已读
对书名的“集雨”很感兴趣结果书里完全没展开,定睛一看英语原文是"the tower, the zoo, and the tortoise",这译名可以反手告个欺诈了朋友。前面没什么意思因为画卷铺得很大人物又太多,逐渐进入状态之后倒是非常容易浸入的日常。特别喜欢伦敦地铁失物招领处的部分,每次路过都会随手一转保险箱密码的routine,遗落了五年终于从供应商一路追查到家的骨灰盒,时而钻进魔术切割箱时而躺进木乃伊棺椁的瓦莱丽真是太可爱了。翻了翻出版年份,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畅销书,人们姑且过着虽不可控但不至于太糟的日子,恰到好处的荒谬也不失为平静生活的调剂,一个人仍为另一个人的悲欢离合牵动心绪;看完书拿起手机刷了刷新闻,战争结束了半个世纪,我意识到最美好的年代也许已经过去了。
{英国文学} 【小说】
十二个圣诞故事 豆瓣
Christmas Days: 12 Stories and 12 Feasts for 12 Days
6.9 (19 个评分) 作者: [英] 珍妮特·温特森 译者: 涂艾米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
★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作者珍妮特·温特森的魔法时间!
★ 每一个新年都是一次新的机会,安放我们无所适从的灵魂和受伤的心。
=========
人人都爱圣诞故事。
圣诞的节日传统就是庆祝、分享以及给予。
又有什么比讲一个圣诞故事更好呢?
---
在火边、在雪天、在回家的旅途上打开这本书。
送给友人、爱人和亲人这本书,一起阅读这本书。
共同享受这个平和、善意、神奇乃至带有小小魔法的节日季吧!
=========
★ 温特森对小说的信仰在这本书里得到了尤其充分的展现……《十二个圣诞故事》有黑暗,有超现实,更有温特森典型的奇妙的趣味……这是一本节日的珍宝之书,尤其适合在冬季的夜晚边烤火边阅读。——《纽约时报》
★ 怪诞、聪明、有趣、敏锐……温特森的超自然故事让我们对给予、爱以及分享的快乐变得更为新鲜。——《书单》
★ 这本书里的食谱十分诱人,但更诱人的还是其中的故事……太适合在假期阅读,并感受节日气氛了。——《星期天邮报》
★ 《纽约时报》“编辑之选” / 《洛杉矶时报》“节日书单”/ 《今日美国》“备受瞩目好书榜”
2020年7月16日 已读
拆掉书皮之后的硬封装帧太牛逼了天鹅绒质感,本精装hater叛变了!!刚开始连看了三个故事感到非常无趣,后来发现这本书的英文其实是"12 Stories and 12 Feasts for 12 Days",于是按照一天一个故事的节奏来看突然就感受到了12 days的用意,youknow 各大品牌的圣诞倒计时礼盒,每天只需要一点点点的爱与快乐。但我绝不推荐将这本书作为温特森的入门,这本书完全在她基准水平之下
+温特森 {英国文学} 【小说】
普罗旺斯的一年 豆瓣
8.4 (42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彼得·梅尔 译者: 逸文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 4
收有“这一年的记忆是由一顿午餐开始的”、“冰封雪埋的日子”、“春季到来农夫忙”、“采摘樱桃的时节”、“疯狂的蔚蓝海岸”等文章。
2017年4月9日 已读
我可以说是非常不喜欢生活类散文随笔的,大学时为了文学史超验主义的paper磨磨唧唧看完一本瓦尔登湖只想自己去投湖。。但是这本出乎意料地好看啊,可能是我近年读过的最令人畅怀解颐的文字了。人间有味是清欢。
{英国文学} 【随笔】
远大前程 豆瓣
Great Expectations
8.3 (20 个评分) 作者: [英] 查尔斯·狄更斯 译者: 王科一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8
狄更斯(1812—1870),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现实主义作家。《远大前程》是他后期的主要作品之一,无论在思想深度还是艺术性上都趋于成熟。远大前程和他的另一部作品雾都孤儿被无数次改编成剧本搬上荧幕。在这部结局因为过于悲惨而被重新修改的作品中,作者抛弃了以往过于乐观天真的幻想,更清醒客观的描述了社会现实。
2016年10月9日 已读
匹普对毕蒂剖白心迹那里写得真好,对艾斯黛拉的一片真心,爱是想触碰又收回手。郝薇香、赫伯尔特、文米克、马格韦契乃至潘波趣的塑造都特别好,剧情则总感觉太随意了,结尾拉郎配一口老血,差评。
+狄更斯 {英国文学} 【小说】
末日四物 豆瓣
作者: (英)保罗·霍夫曼 译者: 郑咏滟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4 - 1
《哈利•波特》之后最奇诡的故事
混沌时空里的黑暗世界
死亡天使的逃亡之旅
少年杀手托马斯•凯尔三部曲第二部
被称为上帝的左手和死亡天使的托马斯•凯尔又回到了救赎者圣殿,那个充满黑暗、痛苦和暴行的地方。他受命统领一支军队,发起颠覆整个世界的战争。
集杀手、战略家、棋子、男孩等多种身份于一身的凯尔,其性格之复杂多变,势必使得这场旨在带来末日四物的战争有一个扑朔迷离、难以预计的结局。
木麻黄树 豆瓣
The Casuarina Tree
8.8 (10 个评分) 作者: [英]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译者: 黄福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 - 2
《木麻黄树》是英国“最伟大的短篇小说家”、“故事圣手”毛姆的一部短篇小说的代表作,收录了他最出色的六个短篇。这些小说篇幅大致相当,介于中篇和短篇之间,并都以马来亚、婆罗洲为背景,生动地描写了一些西方人(大多数是英国人)在远东殖民地的经历,特别描写了他们在与原来所处的西方文明世界隔绝之后,在精神上受到的种种折磨。“木麻黄树”本来是一种在热带的沼泽和岸边疯长的植物,当毛姆发现当地人将其视作一种不祥的征兆后,遂决定取之以为他这本专写东南亚背景的短篇小说集最恰切的书名。在殖民地的大背景下,每一段悲惨人生经历的背后,无论是害人者还是受害者,可以说最后都是受害者,没有一个是胜利者。文化差异、冲突、孤独、恐惧、犯罪,是这六个短篇的关键词。评论家西利尔·康诺利将这本短篇小说集列为“现代主义运动百部经典”之一,认为它“为我们准确地描绘了英国人在远东的生存状况,这是以前从来没有人写过的”,小说家哈特利更认为这是一部近乎完美的作品,它具有“强大的叙事能力和独特的戏剧效果”,它“深刻地揭露了人物内心动机中更卑鄙的一面,而且分析透辟”。时至今日,《木麻黄树》仍被誉为毛姆最优秀的短篇小说集之一,这六个短篇已经成为短篇小说这一文学体裁的范本。
2015年7月24日 已读
《木麻黄树》这个名字逼格真是高,个别篇目在译林那本短篇选里收录过。神经质地通过不断试探想要融入环境,最终发现局外人到底是局外人,就算跟鸡蛋一起排在冰箱里,猕猴桃还是猕猴桃——啧啧,深柜基属性真的不要抵赖了,毛姆大大。
+毛姆 {英国文学} 【小说】
英诗的境界 豆瓣
9.2 (10 个评分) 作者: 王佐良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 - 9
书中收录三十一篇翻译家王佐良谈论英国诗人、作品的散文,以放松、亲切的语言呈现出这些作品所展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这些文章最早在80年代的《读书》杂志上连载,后结集归入三联的“读书文丛”。
作者围绕英语诗歌的境界,谈论范围很广,包括中古民谣、弥尔顿、蒲柏、布莱克、华兹华斯、司各特、拜伦、雪莱、济慈、哈代、叶芝、艾略特、奥登等。作者希望能以写意和点睛的笔法来传达诗意,有话即长,无话即短,尽量避免学院或文学家圈子里的名词、术语;他也不怕暴露自己的偏爱、激情,把读者当作一个知心朋友,希望读者能有耐心倾听他常年浸泡在英语诗歌世界中所获得的心得,并因此进一步阅读原著——果若如此,无论对学习语言,还是提高文学修养,都会很有帮助。
2015年1月21日 已读
应名为王佐良先生的境界w作为一个西洋诗hater关于诗作本身我是看不出什么花儿来的,但是短评都写得很棒,也算得窥1/10豹了吧(。
{英国文学} 【诗歌】
坟场之书 豆瓣 Goodreads
The Graveyard Book
8.3 (56 个评分) 作者: [英] 尼尔·盖曼 / 张晓雨 (插图作者) 译者: 胡雅倩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 3
一个婴儿。一座坟场。一次刺杀的结束,一个传奇的开始。在墓园里。有幽灵。有食尸鬼。还有神秘的守护者。连死神也亲自出马。(不用担心。她是一位和蔼的女士。)在人世间,有骗子,有恶棍,也有普通的老百姓。还有一位天真烂漫的小姑娘。

成长故事,法术修炼。冒险经历,少年初恋。贯穿全书的是刺杀与复仇的较量。

墓地的阴森反衬出鬼魂的温情。喧嚣的人世却冷漠无情。但最终,坟场里成长的少年仍将告别往昔。走向社会。走向成年……
2014年8月4日 已读
没想到NG大大居然写了本正义味方的童话ww 虽然主页里没有晒娃的烦人精,但是友邻们若是谁有了孩子这本书倒是很适合当睡前故事来念哟,——“面对生活的痛苦,生活的乐趣,走遍千山万水。”
+尼尔·盖曼 {英国文学} 儿童文学 童话
情迷佛罗伦萨 豆瓣
Up at the Villa
8.1 (27 个评分) 作者: (英)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译者: 俞亢咏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 - 8
美艳动人的玛丽•潘顿一年前失去了她深爱的浪荡子丈夫,好在丈夫因为车祸死得早,还为她剩下了点财产,加上她手头的一些珍贵首饰,倒也足可逍遥度日了。埋葬了丈夫,清理完家产后玛丽来到佛罗伦萨,租下近郊小山上的一幢美丽的古董别墅休养身心。玛丽多年的仰慕者、“大英帝国的建造者”埃德加爵士多年来飞黄腾达,即将荣任孟加拉总督,在受命前特地赶来佛罗伦萨向她求婚。但是一天深夜,只不过由于玛丽的一时情难自已,却导致了一出梦魇般的暴力事件。危急关头她不得已求救于声名远播的浪荡子劳利•夫林特,而通过他,她终于认识到否定了爱情——以及包蕴于其中的所有激情与冒险,也就等于否定了生活和生命本身。
毛姆最为成熟的小长篇,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人物塑造鲜活生动,对人性的洞察更是入木三分。
2014年6月9日 已读
比译成《佛罗伦斯月光下》的那个版本要好,不过我是看了1/3才发现之前看过了……整个都不愉快です(。
+毛姆 {英国文学} 【小说】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豆瓣
A Room with a View
7.1 (18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E·M·福斯特 译者: 巫漪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3
E·M·福斯特(1879-1970),英国二十世纪小说大师,著名散文家、评论家。《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是福斯特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亦是他最为优美、清新的自由爱情篇章。
一位出身英国书香之家的中产阶级淑女露西在弗洛伦萨旅行时,遇到英国青年乔治,乔治对她的倾慕令她禁不住心动,当露西与乔治在英国重逢后,露西的真情一发不可收拾,最后她冲破传统,解除既定婚约,选择了跟她相爱的乔治,有情人终成眷属。根据小说改编的影片也成为影史经典。
2014年6月6日 已读
……什么玩意儿,从情节到人物到文笔居然都没有一项及格的。看得我一晚上不开心,因为实在太他妈无聊了。
+EM福斯特 {英国文学} 【小说】
爱丽斯奇境历险记 豆瓣
8.9 (11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刘易斯·卡罗尔 译者: 吴钧陶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3
《爱丽斯奇境历险记》(名著文库088第九辑)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童话故事之一。小姑娘爱丽斯追赶一只小白兔进了兔子洞,发现了一个人物性格奇特的世界,一切都与她原来生活的世界颠倒过来。这里有动物、有怪人、有会说话的扑克牌。
2014年3月22日 已读 上译这套书最蛋疼的就是人物译名跟通译经常不一样。。这本书的三月兔和制帽人,同样的毛病还有安娜卡列尼娜,飘,双城记,大师和玛格丽特的诸位。。各种不一样,特别的取名技巧√(以前好像听谁说过是版本区分的问题?)
{英国文学} 儿童文学 童话
英国特工 豆瓣
Ashenden,or the British Agent
作者: [英国]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译者: 高健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毛姆因其通晓多种语言、熟识欧陆各国,同时又身兼知名作家的优势,被英国秘密情报部门招募,成为一位货真价实的“英国间谍”,赴欧陆执行过多次重要任务。本书即以其切身经历为基础写成,被《泰晤士报》誉为“头一部由亲身经历并亲力亲为者创作的间谍小说”,也是毛姆一生当中创作的唯一一部间谍小说。虽系偶一为之,他却大大拓宽了原来仅属通俗娱乐形式的此类小说的写作疆界,让更多有雄心有野心的文学家注意到间谍小说的表现潜力,因而在间谍小说的发展史上占据了里程碑般的重要地位。
毛姆在《英国特工》中,非徒以所谓的惊险刺激眩惑读者耳目,他最感兴趣的仍旧是处在极端情境与危急时刻中的人性。诚如本书译者高健先生所言,本书称得上是趣味性、真实感和可信性高度统一的一部佳作:“毛姆此书的一些场面也许不是那么轰轰烈烈,但它却是一部完美的书,一部站得住的小说,一部近情合理、可信耐读的和趣味盎然的作品,既有其事实依据,也不乏想象的发挥,更不违背艺术的与历史的真实。此外其英国风情十足,文学意味亦丰厚浓郁,大有观赏价值”。
2014年3月15日 已读 相当老派的翻译感,但是过多的译注实在画蛇添足——怎么,小说家正努力淡化叙述者的痕迹,译者却跳出来怒刷存在感写起阅读理解的参考答案来了?作为短篇的缀辑来看,推荐《叛徒》和《大使阁下》这两篇
+毛姆 {英国文学} 【小说】
傲慢与偏见 豆瓣
Pride and Prejudice
9.1 (59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简·奥斯汀 译者: 王科一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8
《傲慢与偏见》描写傲慢的单身青年达西与偏见的二小姐伊丽莎白、富裕的单身贵族彬格莱与贤淑的大小姐吉英之间的感情纠葛,充分表达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强调经济利益对恋爱和婚姻的影响。小说情节富有喜剧性,语言机智幽默,是奥斯丁小说中最受欢迎的一部,并被多次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
豆瓣
The Rainbow
8.5 (21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D·H·劳伦斯 译者: 黄雨石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8
《虹》是D·H·劳伦斯最成熟的两部代表作之一(另一部是其姊妹篇《恋爱中的女人》),也是他篇幅最长的一部小说。它以家族史的方式展开,叙述了自耕农布兰文一家三代人的经历与变迁;以英国小说中史无先例的热情与深度探索了有关性的心理问题,通过对三代人的正常与非正常的两性交往的描写寻求建立自然和谐的性关系的可能性。
2014年2月6日 已读
#先谢大干# DHL居然如此存在主义,真是吓(he)我一跳。对于恋爱中人心理的把握也太精准了,简直于我心有戚戚焉——半夜想EX不是好事,这也算moral了吧(x
+D·H·劳伦斯 {英国文学} 文学
蝴蝶梦 豆瓣
Rebecca
7.5 (17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达夫妮·杜穆里埃 译者: 林智玲 / 程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8
本书是英国著名女作家达芙妮·杜穆里埃的成名作。“我”与丧偶后萎靡不振的德温特先生一见钟情。但随她住进著名的曼陀里庄园后,却发现时时处在德温特已故的前妻吕蓓卡的阴影笼罩之下。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吕蓓卡真正的死因,于是面临情与法的选择。不久,一场神秘的大火将曼陀里化为灰 烬……作者通过情景交融的手法成功渲染了缠绵悱恻的怀乡忆旧和阴森压抑的绝望气氛。
2013年9月12日 已读
虽然第一人称女主长了一副白莲花玛丽苏的傻(jane)逼(eyre)脸,但是故事的灵魂实实在在是根植在热烈得犹如凯瑟琳的吕蓓卡身上啊。最后那场大火可真写得比夏洛蒂高明多了。Rebecca俺の嫁!
{英国文学} 【小说】
到灯塔去 豆瓣 谷歌图书
To the Lighthouse
9.0 (189 个评分) 作者: [英]弗吉尼亚·伍尔夫 译者: 瞿世镜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 1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英国意识流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之一。《到灯塔去》描写一次大战后拉姆齐教授一家和几个亲密朋友在苏格兰某岛屿上度假的一段生活。作者企图在这部情节非常简单的小说中探讨人生的意义和自我的本质,指出自我有可能逃脱流逝不息的时间的魔掌并不顾死亡的威胁而长存不朽。灯塔塔尖的闪光即象征拉姆齐夫人的灵魂之光。本书的意识流写作手法十分值得注意,如视角转换,两种时间,象征手法,音乐结构,借鉴绘画等。
2013年7月12日 已读
完全没看出来什么拉姆齐夫人的灵魂之光照耀大地的意思,窝太肤浅了……窝只是单纯喜欢伍尔夫这种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叙述风格而已_(:з」∠)_
+伍尔夫 {英国文学} 【小说】 女性
蝇王 豆瓣 Goodreads
Lord of the Flies
8.3 (131 个评分) 作者: [英] 威廉·戈尔丁 译者: 龚志成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8
《蝇王》描述在一场未来的核战争中,一架飞机带着一群孩子从本土飞到南方疏散。飞机被击落,孩子们乘坐的机舱落到一座世外桃源般的、荒无人烟的珊瑚岛上。起初孩子们齐心协力,后来由于害怕所谓的“野兽”分裂成两派,以崇尚本能的专制派压倒了讲究理智的民主派而告终。
2013年4月30日 已读
大英帝国の郑渊洁!通常来说战后文学都带着一股冷战的臭味,戈尔丁能跳出这个圈子挺好(奥威尔你别跑!)……什么,你说杰克是野蛮的独裁者,拉尔夫才是泥大帝国主义的伪善政客呢!ps.窝最喜欢西蒙·卡珊卓拉(?)这种众人皆醉我独醒最后举身赴清池的苦逼啦……
{英国文学} 【小说】
毛姆短篇小说精选集 豆瓣
9.0 (80 个评分) 作者: [英]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译者: 冯亦代 / 傅惟慈 译林出版社 2012 - 11
这二十三个短篇带我们去往英国、法国、意大利和墨西哥,还引我们领略了太平洋岛国的风情。毛姆笔下的世俗男女在一幕幕凛冽的人间短剧中出演了一个个令人难以忘怀的角色。人性弱点无时不在精确透视之下,人际关系被一次次冷冷剖析。在各种光怪陆离的场景中,迷失的人性引发了一连串的悲剧。
2013年3月26日 已读
477页精装36块钱简直业界良心!!毛姆不必多说,这书排版装祯翻译都是一流啊真不敢相信是译林出的!(。 翻译最喜欢冯涛的,简直母语写作的一把好手!陆谷孙老先生一篇关于lotus eater的后记简直要把人羞进地里去了(嚎啕
+毛姆 {英国文学} 【小说】
焚舟纪 豆瓣 谷歌图书 谷歌图书
Burning Your Boats
8.6 (74 个评分) 作者: Angela Carter 译者: 严韵 Nan jing da xue chu ban she 2012 - 3 其它标题: 染血之室与其他故事
《焚舟纪》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安吉拉•卡特的短篇小说全集,一套共五本四十二个短篇。五个集子依次是《烟火》、《染血之室》、《黑色维纳斯》、《美国鬼魂与旧世界奇观》和《别册》。
这些短篇多以童话、民间故事、文学经典为蓝本,文学女巫卡特以奇绝想象力和非凡叙事技巧将之加以戏仿、混酿 、改装和重塑,并以通透戏谑的视角呈现出童话背后的冷僻真相,传奇之中的幽暗细节,为幻想世界打上现实投影,极具颠覆性却又不损奇幻之美,慑人之余又令人迷醉,形成融魔幻现实主义、女性主义、哥特风格和寓言色彩为一体的独特写作模式。
正如拉什迪所说,短篇小说是展现卡特独特才情的最佳形式。所录每一篇都堪称深邃智思与瑰丽文字结合而成的魔法杰作。
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60467090/
================
我重复,安吉拉•卡特是一个伟大的作家。许多同行和迷恋她的读者都明白她的珍稀之处,是这个星球上真正绝无仅有的存在。她应当被安放在我们时代的文学之中央,正中央。她最精彩的作品是她的短篇小说集。
——撒缪尔•拉什迪
如果你想以安吉拉•卡特的风格来再现她的作品之诞生,那么你需要召集一整个戏班的神人之幽灵围拢在她的打字机旁随侍。王尔德必须在场,爱伦坡也要来,还有勃兰姆•斯托克、佩罗、玛丽•雪莱、甚至麦卡勒斯,以及一群热爱蜚短流长的鸹噪老太。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这是怎样一场烟花般绚烂的表演!像是书封之下别无他物。哥特,奇异,变态,美妙…语言又那么丰沛华美,就像爱伦坡和奥康纳在联手为苏丹新娘谢赫拉莎德捉刀《天方夜谭》。
——Mirabella
遇见安吉拉•卡特奇观和魔法般的小说,你必然会得出一个结论:它必然会流传,会被阅读,被膜拜。
——《泰晤士报文学副刊》
2013年1月9日 已读 不用梗会死星人卡特,自己写故事的能力果然不行啊!对女性主义都快路人转黑了。。政治正确好烦人!所以最不喜欢的是染血之室那本。至于语言风格,所谓「尚密丽者失于雕琢」,台版翻译尤喜尖新一路,累不爱(。
{英国文学} 【小说】 女性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