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一地鸡毛 豆瓣
8.3 (56 个评分) 作者: 刘震云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4 - 3
旧作集《一地鸡毛》绝无仅有的反映小市民真实生活,收集了刘震云自认为最好的短篇《土塬鼓点后:理查德.克莱德曼》、中篇《温故一九四二》、长篇《口信》。刘震云说,重新出这本集子,有了一个看自己过去作品的机会,他看到了自己身体的变化。
一部琐碎人生的范本。一部关系学的教科书,再现了单位这一微观天地,鸡毛蒜皮,纤毫毕现,不嫌其俗,不掩其恶,“酱缸”之臭,人心之险,一一展示无遗。王朔指出,它一扫以往的英雄主
2021年11月20日 已读
人情练达即文章,我个人喜欢《头人》和同名短篇,《新兵连》和《单位》建议改名《中国恐怖故事》,据说他本人最得意的《土塬鼓点后》反而不太行,整些花里胡哨的双线技巧还不如老老实实白描。《口信》原来是《一句顶一万句》的滥觞,《一地鸡毛》竟然又能连回《单位》,好家伙,整了一出刘震云宇宙啊……
+刘震云 {中国现当代文学} 【小说】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Goodreads 豆瓣
En man som heter Ove
8.7 (212 个评分) 作者: [瑞典] 弗雷德里克·巴克曼 译者: 宁蒙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5 - 12
来认识一下欧维,这个59岁的老头,脾气古怪,带着坚不可摧的原则、每天恪守的常规以及随时发飙的脾性在社区晃来晃去,被背地里称为“地狱来的恶邻”。他每天一大早就四处巡视,搬动没停进格线的脚踏车,检查垃圾是否按规定分类,抱怨谁家的草坪还不修剪,诅咒那只掉了毛的流浪猫。没完没了 。
他想自杀。
直到一个十一月的早晨,当一对话痨夫妇和他们的两个话痨女儿搬到隔壁,不小心撞坏了他的邮筒……
“读这个故事,”《人物周刊》说,“你会笑,你会哭,会因此想搬到北欧去,因为那里的一切都更可爱一些。”这个发生在瑞典的故事,如生命庆典般绚丽斑斓,它让我们思考,自己是谁,以及我们要如何过这一生。
有的人称它是《一个的朝圣》瑞典版,读者评价它“令人愉悦又心碎”“搞笑之余让你感动且哭得稀里哗啦”“读到一本好小说的感觉真好”!
它已被拍成电影(传送门: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6628357/),这里有一个愤怒的恪守常规的普通邻家老头,一对话痨夫妇和话痨女儿、这里有一只掉了毛的乱蓬蓬的倒霉猫,这是一场人与人之间的迷人相遇。
2021年10月4日 已读
就,不是说翻译不可以transcreate,但我看完以后欧维在我脑子里就是个背心蒲扇大裤衩的北京老大爷,如果作者译者编辑都觉得没问题,那fine轮不到我这个妖魔鬼怪插嘴惹。这个故事与其说是小说其实更像论坛直播贴,《他的手机里有爱人有秘密有感情》,它不好看吗,百万网友嗷嗷哭,情绪拉满,但谁会把它放到豆瓣图书top100里啊?此外我很不舒服的一点是这个故事可太他妈刻板了,男的专注固执、不善言辞、正直忠诚(铁道工!),他老婆人美心善、温柔可亲、济弱扶倾(特殊教育老师!!),我的天啊,说好的仓廪实而知礼节,人类文明灯塔北欧人,21世纪还在搞这套歌舞升平(暖心!催泪!!)的童话叙事,人类没救噜。
{北欧文学} 【小说】
冬泳 豆瓣 Goodreads
7.7 (303 个评分) 作者: 班宇 上海三联书店 2018 - 9
班宇(@坦克手贝吉塔)短篇力作首度成集 阿乙•蒋方舟•李诞•谈波 齐声推荐
《冬泳》收录了班宇的七篇小说。在铁轨、工事与大雪的边缘,游走着一些昔日的身影:印厂工人、吊车司机、生疏的赌徒与失业者……他们生活被动,面临威胁、窘迫,惯于沉默,像一道峰或风,遥远而孤绝 地存在。
北方极寒,在他们体内却隐蕴有光热。有人“腾空跃起,从裂开的风里出世”,有人“跪在地上,发出雷鸣般的号啕”。这些个体的光热终将划破冰面,点亮黑暗,为今日之北方刻写一份有温度的备忘。
【编辑推荐】
颇具潜力的青年作家、第四届豆瓣阅读征文大赛首奖得主班宇的处女作——他曾开设《东北疯食录》专栏,浪游工业之城,展示出恣意独特的语言风格。他曾连载 “工人村”故事集,从细微之处出发,描绘出一幕蓬勃鲜明的悲喜剧。他已在文坛初露锋芒,《收获》《当代》《上海文学》《作家》《小说选刊》《小说月报》……皆可觅得他的身影。
从无名之中捕捞个体,在消逝中追寻永恒——《冬泳》是班宇创造的“昨日世界”,遍布萧索的工厂、失落的赌徒。惯于沉默的北方人在这里显得生机、蓬勃。《冬泳》是写给北方的情书,写给你我的(关于旧时代的)备忘录。
细密诗意的语言;轰鸣里深潜宁静,幽默中怀藏温柔——在声音日渐稀少的世界,班宇仿佛浪漫时代的行吟诗人,以准确、克制、优美之笔,书写强力广阔的歌谣。班宇迷恋写作里的“浮生感”,笔下人物在现实的挤压里普遍带有一种苦中作乐的生存智慧;在他们身上,除了表演出来的“幽默”,还有深藏不露的玄妙和真实。
【推荐语】
文坛新来的高手,有一股雨水冲扫过的、带有野兽气味的生猛劲儿。
——阿乙
班宇有毋庸置疑的小说家天赋。可是,他抵抗住了天赋的诱惑——没有随心所欲地把作品当做情绪的宣泄,或是横冲直撞地滥用富有才情的语言;他又抵抗住了时代的诱惑——没有把光怪陆离的社会新闻当做题材的富矿,也没有因平庸的文学时代而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他以最严格的标准自我训练,使每一个短篇都纯熟得惊人。天才和有天赋的人的区别,是前者能够独立发展自己,班宇无疑是前者。
——蒋方舟
班宇是聪明的,刻薄的,但不是轻浮的。他显然知道这世界哪儿出了问题,并且没什么希望好转,但他没有选择放弃或轻巧的态度,文字上,他还在苦熬。
——李诞
班宇用他干净、硬朗的笔触,冷静、耐心地为我们描摹出一幅幅端庄肃穆、具有经典品相的短篇佳作。那字里行间的东北寒风,凌厉又温柔。
——谈波
2021年9月12日 已读
就不太行,我一度怀疑是托公好龙式的东北伤痕情怀终于祛魅了,结果正好康到亲友疯狂吐槽作者的另一本书,i was like 呼,不是我的问题。许多人(包括我自己)评价最高的都是开篇的《盘锦豹子》,新鲜有味,带着一股垂死的生机,结果后面几篇全是同义反复paraphrase。可以看得出他写得很用力(或至少我读得很用力),试图用语言的碎片重现昔日罗马的废墟,但浮于虚空的语言越用力则越显徒劳,正如我很喜欢的一条友邻评论:“你可以告诉读者东北的铁和热的生活是怎样衰退冷却的,但是你也要告诉读者生活本来是什么。”
{中国现当代文学} 【小说】 东北
痴人之爱 豆瓣
痴人の愛
7.0 (23 个评分) 作者: [日] 谷崎润一郎 译者: 林水福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7 - 5
“我对她爱憎的情绪就像猫的眼睛那样,一个晚上能变化好几次。”
二十八岁的河合让治收养了十五岁的少女娜奥密,意图将其调教为“伟大的”“了不起的”女性。然而,娜奥密虚荣自负、风流成性,于天真外表下暗藏机心,河合被其迷人外表蛊惑,不惜一切代价满足她的需求,最后,发誓成为她的奴隶,任其摆布……
因为爱,你会忍受很多先前想象不到的屈辱。
《痴人之爱》是唯美派文学大师谷崎润一郎的长篇代表作,由其自身经历改写而成,堪称日式恋爱美学经典之作。关于一段失控的培育之爱,一个调教者反被调教的故事,其对人性欲念的极致书写,让人难以言喻,唯有叹息。
2021年8月27日 已读
想象中的自己:被少女顶礼膜拜的sugar daddy,实际中的自己:对少女摇尾乞怜的atm奴——这是我读的第一本谷崎,心理活动细腻得令人汗毛倒竖,切身体会到了“官能”的意义,无限放大的知觉体验(甚至还隔了一层翻译)确实是有点东西。放在前几年我可能真会对让治有一些身当其境的同情与怜惜,现在嘛,我嘎嘎大笑,抚掌称快。这其中最可怜、最可悲、最可笑的一点是,即使到了最后,让治还认为自己是“痴人”,而对Naomi是“爱”。诚如上野所言,男人不是对具体的女人发情,而是对女性的符号——丰乳肥臀、衣香鬓影——发情;娼妓主动成为男人欲望的对象,却也同时将嫖客还原为“仅仅是性欲”,来嘛,你物化我,我消解你,统统不要好过~
+谷崎润一郎 {日本文学} 【小说】
伦敦塔集雨人 豆瓣
The tower, The zoo, And The Tortoise
8.3 (7 个评分) 作者: [英] 朱莉娅·斯图亚特 译者: 任梦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 - 1
“我们可能以同样的方式爱着彼此,但并不意味着会以同样的方式表露悲伤。 ”
本年度最幽默、最感人的小说,她会偷走你的心!
如果悲伤吞没了语言、也吞没了眼泪,如果悲伤令你在爱人身边也依旧孤独……这部哀而不伤的小说,用幽默温暖的笔调,讲述了一个关于爱与失去的故事:
伦敦塔守卫 巴尔萨泽·琼斯与妻子赫碧、可爱的儿子,还有一只一百八十岁的乌龟生活在有千年历史的伦敦塔里。一切都那么美好,直到儿子突然离世。
赫碧无法理解丈夫在儿子死后没有掉过一滴眼泪,却落下收集雨水的怪癖。她同情他,但开始怀疑他们这段感情是不是就此完结。她决定离开。
本书故事发生地点:
A 伦敦塔的动物园
早在13世纪早期,伦敦塔里就有动物园。重建伦敦塔动物园的重要原因,源于一只名叫国良的金丝猴。2005年,中国元首曾送给女王一只珍贵的金丝猴——国良,那时所有送给女王的动物,除了马匹,都被放在伦敦动物园。因国良这名字的意思是“让这个国家吉祥”,国良的意外离世还引起了一场不可思议的外交争端,因为中国人认为国良是被养在白金汉宫的。
B 伦敦地铁失物招领处
这里堪比一座小型博物馆,送来的东西极为丰富。几百副假牙、各式假眼、黑武士的头盔、什么植物鲜花书籍衣物饰品,甚至还有达斯汀·霍夫曼的奥斯卡金像奖奖杯!那里还曾经存放过救命的肾源、一具至今无人认领的埃及人形木乃伊棺椁、一枚骨灰盒。
★北美独立书商票选2010最爱书籍
★美国公共广播电台年度选书第一名
★荣登《纽约时报》畅销榜,风靡英美
★特别邀请画家卤猫绘制彩插。
一部令人喜爱的、有趣又感人的小说。让读者看到伦敦塔的另一面。斯图亚特将这个幽默的故事带向让人信服的、温暖的结局。 ——《华盛顿邮报》
住在伦敦塔里的守卫、他的老婆,以及他们那只180岁的老乌龟。斯图亚特的写作如果有任何意图,那就是让这座古迹更受欢迎。爱情的部分非常吸引人。 ——《出版商周刊》
《伦敦塔集雨人》是一道完美的甜品:清爽却不傻气。斯图亚特的写作具有原创性,每一页都充满了趣味,她笔下的人物能让你打从心底感动。
——《丹佛邮报》
朱莉娅·斯图亚特甜蜜的《伦敦塔的秘密动物园》就像是一份祝福,真诚而不巧饰,从第一句话开始就是这样……这个故事既是当代的又是普适的……
伦敦塔以其存放的宝石王冠著名,斯图亚特的作品为其增光添彩。
——《里士满时讯报》
想像一本有趣而深刻的书,里面充满可爱而怪里怪气的人物,然后在加上点儿英国历史,这便是《伦敦塔的秘密动物园》。
——美国公共广播电台,“2010年最佳书籍”
爱好历史的人、喜欢动物的人、容易感动的人,都会沉迷在这个令人神魂颠倒的故事里。 ——《娱乐周刊》
2021年8月21日 已读
对书名的“集雨”很感兴趣结果书里完全没展开,定睛一看英语原文是"the tower, the zoo, and the tortoise",这译名可以反手告个欺诈了朋友。前面没什么意思因为画卷铺得很大人物又太多,逐渐进入状态之后倒是非常容易浸入的日常。特别喜欢伦敦地铁失物招领处的部分,每次路过都会随手一转保险箱密码的routine,遗落了五年终于从供应商一路追查到家的骨灰盒,时而钻进魔术切割箱时而躺进木乃伊棺椁的瓦莱丽真是太可爱了。翻了翻出版年份,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畅销书,人们姑且过着虽不可控但不至于太糟的日子,恰到好处的荒谬也不失为平静生活的调剂,一个人仍为另一个人的悲欢离合牵动心绪;看完书拿起手机刷了刷新闻,战争结束了半个世纪,我意识到最美好的年代也许已经过去了。
{英国文学} 【小说】
烟雨濛濛 豆瓣
作者: 琼瑶 新星出版社 2012 - 5
一顿鞭打,惹起她的一世恩怨;
一次邂逅,种下他的一生情愁。
情有多浓,竟抚不平恨的伤痕?
恨有多深,竟教人以死来偿!
她替天行道,却沦为天意的棋子。
他秉持良心,却陷入命运的漩涡。
烟雨濛濛,是命运的一次次洗礼,
最难的修行,是宽恕与宁静。
2021年8月13日 已读
不得不说你大爷还是你大爷,电视剧的成功少不了琼瑶老师自己大刀阔斧地改编了时代背景+家国情怀,又脱胎换骨地重写了如萍这个角色并加入了杜飞等等,但回过头来重看这本已经面目全非的小说,并不减少当中的文学性与趣味性。给四星实在是因为其中的心理剖析远远超出我的期待,我愿称之为低配老陀:“我望着自己的步子在柏油路面踏过去,突然有一种奇异的感觉,仿佛我已被分裂成两个,一个正向前疾行,另一个却遗留在后面。我回视,茫然地望着伸展的道路,不知后面的是善良的我,还是前面的是善良的我?”(依萍与何书桓谈小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是《呼啸山庄》,但我衷心希望这个故事留白的结局不是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而是拉斯柯尔尼科夫与索菲亚。)
++琼瑶 {中国现当代文学} 【小说】
鹤止步 豆瓣
作者: [英国] 虹影 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5 - 4
曾有人问我为何近年对中国笔记体小说感兴趣。若读者读了这集子,就自然明白我的用心。  我走了一圆圈,少女时爱读中国古典小说,开始写诗时,大量阅读西方的小说,诗歌,一头扎进里面;等到自己动手写小说,我发现中国古典小说的好处,便走到以前喜欢的那诗词和小说里,重读《老残游记》、重读《红楼梦》,尤其是重读笔记小说,像冯梦龙的《情史》,那么短短的一个个故事,讲得像一首首诗。
2021年7月6日 已读
大干十几年前(…)推荐的同名短篇实在是太棒了,看完了半天回不过神,以惊心动魄来形容也绝不过分,多加一星。其他几篇就普通二流水平,心意有余而笔力不足,倒是评论补齐了《试问卷帘人》的原作《金壶七墨·心血》(书上漏印一大段就NM离谱),当真凄入肝脾,哀感顽艳,就是和这个adaptation的偷窥狂大哥毫无关系(。
++虹影 {中国现当代文学} 【小说】
替身 豆瓣
身代わり
7.2 (32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西泽保彦 译者: 金静和 新星出版社 2018 - 1
匠仔和高千失踪了,漂撇家的酒会也就变了一番景象。不料酒会之后,没有参与续摊的男生竟在一个小时不到的时间内被刺死了,好像还是袭击夜跑的女性未遂的结果。漂撇感觉事有蹊跷,却没想到这起事件竟与一桩少女、警察双尸案扯上了关系……
2021年6月17日 已读
诡计比较老土,手法也比较儿戏,倒是杀片儿警的动机有点意思,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多加半星。说实话西泽保彦对高千的皮格马利翁真的有点儿过了,一本比一本变本加厉,此时我真希望高千是个绝世丑女,让每个角色看到她都会“天哪世间竟有如此丑陋之人!”并感到“头晕目眩”。
++西泽保彦 【小说】 日系推理
百年孤独 豆瓣
Cien años de soledad
9.3 (121 个评分) 作者: [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译者: 黄锦炎 / 沈国正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9 - 10
《百年孤独》内容复杂,人物众多,情节离奇,手法新颖。马尔克斯在书中溶汇了南美洲特有的五彩缤纷的文化。他通过描写小镇马孔多的产生、兴盛到衰落、消亡,表现了拉丁美洲令人惊异的疯狂历史。小说以“汇集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荣获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
人骨拼图 豆瓣
The Bone Collector
7.9 (32 个评分) 作者: [美] 杰夫里·迪弗 译者: 楚材 新星出版社 2009 - 1
阿米莉亚在她就要转为文职工作前的最后一次巡逻时,她被呼叫到一个犯罪现场,在那里发现了一具被分割的残缺不全的尸体。她立刻做出了快速的推测和大胆的设想,但却没人理睬她的意见。
莱姆的同事试图邀请他解决这起可怕的案件,但他却寄回邮件,宣称这种小案件不值得他浪费时间。然而,当他仔细研究过那些关于碎尸的文件和照片后,却对这件案子有了兴趣。从犯罪现场的这些照片上来看,这件案子不是表面那么简单,里面隐藏着复杂的情况和微妙的情节……
2021年3月24日 已读
不是很本格但绝对是好看的犯罪小说,最后一部分值得打满五星!因为脑子里一直代的丹泽尔&安吉丽娜朱莉,猛然一看到林肯中风时描写的“皮肤像象牙一样苍白”就非常错乱(。
{北美文学} 【小说】 欧美推理
回忆爱玛侬 豆瓣 谷歌图书
おもいでエマノン
7.0 (21 个评分) 作者: [日] 梶尾真治 译者: 王玮 雅众文化/新星出版社 2017 - 5
在一次旅行中,热爱科幻小说的“我”在船上邂逅了一位美丽少女,她的名字叫“爱玛侬”。机缘巧合下两人假扮成一对夫妇,而这位少女声称自己拥有地球生命三十亿年来的所有记忆……
梶尾真治是日本科幻的代表作家,其作品有别于欧美科幻故事,他擅于用*温柔的笔触呈现*纯粹的爱情,温暖你心中*柔软之处。
2021年1月11日 已读
喜欢《逆转的印痕》和《黄昏的接触》。但正如评论所说,【对于爱玛侬“非人”的部分描绘得太稀薄……而与她相遇的人里又有太多异常者,与他们这种小规模的神秘和严重的神经病相比,承载三十亿年记忆的爱玛侬反而更像一个人,使人相当困惑】;就。大好人物设定,故事走不痛不痒的轻小说路线就很神秘……(而且黑长直棉布衬衫牛仔裤大烟枪是什么土鳖外貌描写啊,安妮宝贝日本分贝吗
【小说】 科幻
雨月物语 春雨物语 豆瓣
作者: [日本] 上田秋成 译者: 王新禧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4 - 10
小泉八云《怪谈》姊妹篇
江户文坛巨匠上田秋成杰作
日本怪诞文学的最高成就
《雨月物语》共五卷九篇志怪小说,熔日本民间传说和中国神怪故事于一炉,文字精妙、情节曲折;风格新颖、结构严密,更兼人物性格鲜明、氛围刻画生动,表现手法洗练传神,充满了艺术魅力。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日本近代以前怪异小说的巅峰之作,是“读本小说”的代表作品。
《春雨物语》是《雨月物语》的姊妹作,共十篇故事,取材全部来自日本正史或野史轶闻,以物语故事为载体,巧妙地融合了真实历史、虚构传奇这两大要素,带有浓郁的寓言和讽世色彩。作品中还掺杂了上田秋成的历史、文学观点,是他长年累月注释史籍、古典文学名著的一次浓缩总结,也是上田秋成晚年时,思想认识、人生体悟都达到顶点的力作。其影响力虽不及《雨月物语》,却也在日本文学史上留下重要一页。
2021年1月7日 已读
出口转内销一刚。蛇性之淫我一直以为是道成寺钟的同人(?),结果竟然是白蛇传哈哈哈??《雨月物语》的adaptation不露斤斧,颇有点他山之石的意思,结果轮到自己写《春雨物语》就,啊,他山之石到底只是石不是玉啊。
{日本文学} 【小说】 怪谈
喜鹊谋杀案 豆瓣 Goodreads
Magpie Murders
7.3 (133 个评分) 作者: [英] 安东尼·霍洛维茨 译者: 梁清新 新星出版社 2019 - 6
当编辑苏珊•赖兰拿到艾伦•康威最新作品的初稿时,她怎么也不会想到这本小说不同于他的其他任何作品。在和这位犯罪小说畅销书作家共事多年之后,她对他笔下的侦探阿提库斯•庞德了如指掌。庞德侦破了许多英国村庄中的谜案。意在向经典英国侦探小说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和多萝西•赛耶斯致敬,康威的传统写作模式获得了巨大成功;而苏珊为了保住工作,必须继续忍受他恼人的行为举止。
在康威的新作中,阿提库斯•庞德来到派伊府邸——一座乡村内的庄园——调查一桩谋杀案。是的,其中有死尸和许多各怀鬼胎的嫌疑人。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苏珊越来越确信,在这本稿件的背后隐藏着另一个故事:一个充斥着嫉妒、贪婪、冷酷的野心和谋杀的真实故事……
2021年1月1日 已读
并非为结构而结构,而是诡计必须要以这种结构实现,整挺好,对阿加莎的致敬也得了个形似吧。我看过各种稀奇古怪的杀人动机并嗤之以鼻(尤其是社会派嗷),但第二(三?)案的动机或者说牵动凶手杀心的被害人的行为动机,啊我实在是太懂了,臭老九的同病相怜!就是贵社的责编真是一茬不如一茬本事不大屁不小(这句是私怨),推理小说里时间线翻错就尼玛够离谱了,A在第一行叫B弟弟,第三行又变成哥哥,怪不得评论说本书最大谜题其实是AB到底是兄妹还是姐弟,服了
【小说】 推理 欧美推理
两京十五日 豆瓣 Goodreads
两京十五日
7.7 (111 个评分) 作者: 马伯庸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0 - 7
本书的故事源于《明史》里关于朱瞻基的一段真实记载——“夏四月,以南京地屡震,命往居守。五月庚辰,仁宗不豫,玺书召还。六月辛丑,还至良乡,受遗诏,入宫发丧。”
史书中的寥寥几字,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深意?匆匆数句记载,谁才是真正的书写者?
千里长河,星夜奔驰,四面楚歌,命悬一线。太子这一场沿着大运河的极速奔跑,跑出了皇权与民意的博弈,跑出了宫闱与官场的心机搏杀,跑出了纠葛数十年的复杂恩怨,也跑出了从崇高到卑贱的幽微人心。
这是一个小捕快、一个女医生、一个芝麻官和一个当朝太子的心灵之旅,一幅描绘明代大运河沿岸风情的鲜活画卷。
2020年12月17日 已读
开篇看得我精神抖擞,在飞机上愣是熬了两个多小时(一般情况下我还没起飞就睡着了哪怕捧着掌机),结果解了篾篙子身世之谜之后急转直下,相比两京、十五日这时间与地理跨度上张到极致的大背景,这突然插入的个人恩怨(虽然其实并不“个人”但完全focus在男主视角了)和尬得我当场跳运河的感情线真的就,脱裤看这??虽然最后男主划着洪熙的棺椁穿过暴雨滂沱的京城真让人直呼牛逼又给加一星,结果紧接下来的女主复仇章……我徐徐坐下又扣了两星。奉劝天下男性作家慎重对待感情戏,我谢谢你们嗷。
++马伯庸 {中国现当代文学} 【小说】 历史小说
小时代 1.0 - 折纸时代 豆瓣 Goodreads
5.3 (153 个评分) 作者: 郭敬明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8 - 10 其它标题: 小时代1.0折纸时代
故事以经济飞速发展的上海这座风光而时尚的城市为背景,讲述了林萧、南湘、顾里、唐宛如四个从小感情深厚、有着不同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女生,先后所经历的友情、爱情,乃至亲情的巨大转变,是一部当下时尚年轻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在一个宿舍朝夕相处的四个女生,开始了找工作实习的忙碌生活,面对巨大生存压力,在看似平静的校园生活相继发生着让她们措手不及、不知如何面对、抉择的事情。

郭敬明在本书中,采用全新的叙述笔调,加入大量时尚元素,随处可见轻松搞笑的对话与内容,时而让人捧腹大笑,时而令人扼腕叹息。

Writer Guo Jingming is the most popular writer in China today. This story is a keen observation of today's social structure and culture in China, told through the lives of four college co-eds and young professionals with different values. In Simplified Chinese.
2020年8月10日 已读
当我企图在吃屎间隙观摩一下四娘44.5十二只装的小番茄以调剂心情时,我愤怒地发现,单论叙述类文笔,在纸媒时代只配用来擦屁股的山雉尾巴郭敬明,跟数字时代一群X江X点的“作者”一比,其实是当得起鸡头的。这他妈就令人真的很无语。
【小说】
十二个圣诞故事 豆瓣
Christmas Days: 12 Stories and 12 Feasts for 12 Days
6.9 (19 个评分) 作者: [英] 珍妮特·温特森 译者: 涂艾米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
★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作者珍妮特·温特森的魔法时间!
★ 每一个新年都是一次新的机会,安放我们无所适从的灵魂和受伤的心。
=========
人人都爱圣诞故事。
圣诞的节日传统就是庆祝、分享以及给予。
又有什么比讲一个圣诞故事更好呢?
---
在火边、在雪天、在回家的旅途上打开这本书。
送给友人、爱人和亲人这本书,一起阅读这本书。
共同享受这个平和、善意、神奇乃至带有小小魔法的节日季吧!
=========
★ 温特森对小说的信仰在这本书里得到了尤其充分的展现……《十二个圣诞故事》有黑暗,有超现实,更有温特森典型的奇妙的趣味……这是一本节日的珍宝之书,尤其适合在冬季的夜晚边烤火边阅读。——《纽约时报》
★ 怪诞、聪明、有趣、敏锐……温特森的超自然故事让我们对给予、爱以及分享的快乐变得更为新鲜。——《书单》
★ 这本书里的食谱十分诱人,但更诱人的还是其中的故事……太适合在假期阅读,并感受节日气氛了。——《星期天邮报》
★ 《纽约时报》“编辑之选” / 《洛杉矶时报》“节日书单”/ 《今日美国》“备受瞩目好书榜”
2020年7月16日 已读
拆掉书皮之后的硬封装帧太牛逼了天鹅绒质感,本精装hater叛变了!!刚开始连看了三个故事感到非常无趣,后来发现这本书的英文其实是"12 Stories and 12 Feasts for 12 Days",于是按照一天一个故事的节奏来看突然就感受到了12 days的用意,youknow 各大品牌的圣诞倒计时礼盒,每天只需要一点点点的爱与快乐。但我绝不推荐将这本书作为温特森的入门,这本书完全在她基准水平之下
+温特森 {英国文学} 【小说】
夏日遇见狄更斯 豆瓣
Bradbury Stories: 100 of His Most Celebrated Tales
8.2 (17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雷·布拉德伯里 译者: 刘媛 / 时雨 新星出版社 2016 - 8
如果遇见狄更斯、王尔德、海明威、爱伦·坡……你会对他们说什么?
且看老雷借幻想之力穿越时光,复活昔日的文坛巨星,为他们安排另一段精彩人生。
幻想文学大师雷•布拉德伯里回顾自己六十年创作生涯,亲自挑选出100个最喜爱的短篇故事汇集成册。这些曾发表在《纽约客》《花花公子》《时尚》等知名杂志上的短篇小说,以奇诡的想象力和惊人的叙事技巧,勾画出一个个异彩纷呈的幻想世界。
2020年4月8日 已读
瞎几把掉书袋不太行,而且掉的都是我不喜欢的作者这是最讨厌的(。多一星给《死神与少女》,呜呜呜呜。其他推荐篇目《诗篇》《东方快车一路向北》《矮人》
{北美文学} 【小说】 短篇
无声告白 豆瓣 Goodreads
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
8.0 (390 个评分) 作者: [美] 伍绮诗 译者: 孙璐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5 - 7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
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
莉迪亚是家中老二,李先生和李太太的掌上明珠,她遗传了母亲的蓝眼睛和父亲的黑头发。父母深信,莉迪亚一定能实现他们无法实现的梦想。莉迪亚的尸体被发现后,她的父亲内疚不已,母亲则一心报复。莉迪亚的哥哥觉得,隔壁的坏小子铁定脱不了关系,只有莉迪亚的妹妹看得一清二楚,而且,她很可能是唯一知道真相的人……
——————————
关于爱与失去,以及我从未告诉你的秘密
——————————
就是她!征服欧美文坛的华裔作家!
凭借处女作夺得2014美国亚马逊年度最佳图书第1名
击败斯蒂芬•金、村上春树等99位大牌作家,横扫欧美所有榜单
——————————
◆2014 美国亚马逊年度最佳图书 第1名
◆2014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年度最佳图书
◆2014 Buzzfeed最佳虚构类图书
◆2014《学校图书馆期刊》年度最佳图书
◆2014《赫芬顿邮报》年度最佳图书
◆2014《纽约时报书评》年度百佳图书
◆2014《TIMEOUT纽约》年度十佳图书
◆2014《奥普拉》15本年度必读文学&虚构类图书
◆2014《纽约时报》超级畅销书
◆2014《书目》编辑年度之选
——————————
媒体及名人推荐:

即使我们熟知身边有这类故事,也从来没在美国小说中见过,起码,在伍绮诗之前,没有谁处理过这类故事。这部小说写的是成为“异类”的那种负担与压力,这种负担与压力,通常会摧毁一个人,而不是塑造一个人。
——《纽约时报书评》

2014美国亚马逊年度最佳图书第一名——《无声告白》探索了身份危机、人生成就、种族、性别、家庭以及个人道路。并且,这本小说没有任何一处落笔是粗疏的。我唯一担心的是,我对《无声告白》的刻骨崇拜,会导致读者对这本书抱有太高的期待。但这本书就是好得这么极致!深情力透纸背,刺痛你心,用词精准而克制,文风温婉而细腻。
——美国亚马逊编辑推荐语

爆发力惊人的处女作,笔触闪烁着散文的美感与精准,观察与洞见则像社会学家一样深刻。伍绮诗的小说从第一页开始就吸引住了读者,我们迫不及待要了解莉迪亚之死背后的故事……而小说最终揭示的真相,振聋发聩。
——《赫芬顿邮报》

情节展开极为机智,处处撩动你的情绪……伍绮诗用扣人心弦、精彩得让人拍手叫好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关于性别与种族的严肃主题。这样严肃的主题竟然可以被剖析得如此透彻,而且故事的节奏,竟然还可以越来越快,越来越惊心动魄,直到最后真相大白,好像有阳光铺满房间。
——《奥普拉》

伍绮诗这部处女作,令人惊叹地包容了各种复杂情绪,以一种罕见的洞察力,表达了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冲突,时代与时代之间的冲突,而这种表达,完全是一位精通写作的大师的杰出手笔。伍绮诗值得期待。
——《书目》

这部情感真挚、充沛的处女作小说,是以一个年轻女孩的死亡开始的。莉迪亚,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的一个混血家庭,被给予无限厚望和父母的憧憬,她不幸的少女生活没有任何一盎司的陈词滥调。伍绮诗的行文,是如此准确和敏锐,她刻画的人物入木三分。
——《出版人周刊》

一部温柔的小说处女作……这部小说可能会触发无数的悲伤,关于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秘密以及一个悲剧是如何影响了一个家族的故事。
——《TIMEOUT 纽约》

在这本书中,伍绮诗深入地谱写和揭晓了詹姆斯一家的秘密……这些隐藏已久,安静而具有爆炸性的真相,加之种族和性别等议题的探讨,慢慢地带领读者见识到伍绮诗文字的多愁善感和引人入胜,直至读到最后一页,深深的触动仍在心间回荡。伍绮诗的首部小说,情感复杂,仿佛一股吸引人的强劲水流,拖着你随着急流向前,直到抵达最后的秘密。
——《科克斯书评》

异常优秀,非常完整的一部处女作……这个故事令人心痛,伍绮诗非常巧妙地将这部复杂、跨越多个年代小说的线索串联在一起。《无声告白》是一部难得的佳作,独具魅力,她深入写出了这个美国家庭里每个人内心的秘密。读完的时候,仍让人泪流不止。
——《洛杉矶时报》

神奇!感人!感情充沛,描述准确!围绕身份焦虑和巨大悲恸,作者出色地、漂亮地展开了故事……本书会和每一个人取得共鸣,只要你曾经向家人撒过哪怕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谎。
——《波士顿环球报》

一个动人的故事,对于生为女儿们的书中女性来说,文化之间的隔阂与差异是人生中的第一道课题。
——《Vogue》

我对《无声告白》爱不释手……伍绮诗的笔触细腻、观察敏锐,对李家每一位成员的描摹,对他们种族差异问题的深入挖掘,以及搜寻杀害家中二女莉迪亚真凶的线索,一直读到最后一页,都让我紧扣心弦。
——《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第一名,《就说你和他们一样》作者乌文•阿克潘

既是一部扣人心弦的推理作品,也是一次对这个混种家庭的深度剖析。伍绮诗的这部处女作,张力十足,余味久久不散。
——《娱乐周刊》

这不仅是一个关于爱和失去的故事,这还是一个美丽而让人难以忘怀的,讲述一位少女如何努力去寻找自己的人生意义的故事。
——《书道》

性别、种族、父母未竟的野心压在子女的肩头,对以上这些,本书进行了深刻而细腻的反思……伍绮诗巧妙的、令人信服地揭示,某种程度上,有些误解,永远无法消弭。
——《旧金山记事报》

读完了还久久沉浸在故事里面。16岁少女的死亡让她的家人们开始怀疑——她究竟在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这部处女作让人想起了《可爱的骨头》。
——《嘉人》

感人至深,大师手笔。伍绮诗没有给她笔下角色任何俗套而轻松的未来,也没有给她的读者任何虚假的希望。她给的是真实的希望。
——《安娜堡观察员》杂志

冷静,激烈……这个家庭逐步暴露了它深藏的秘密,你不由自主被这一家人深深吸引……
——《密苏里人》

伍绮诗极有技巧,她将这个悲剧的每个微小线头都捡拾了起来,顺着这些线头,牵出了很多秘密,诸多真相纷至沓来,酸楚而最终令人振奋。
——《娱乐周刊》编辑评论语

伍绮诗这部处女作的第一个章节有些阅读难度,一个家庭的大女儿死了,这个情节,对那些追逐快感的读者而言,可能是个挑战。但是,马上,随之而来的,就是密集而紧凑的各种转折——这个家庭的成员们,彼此都深藏着太多从未诉说的秘密。这绝对是我今年最爱的一本小说。
——美国《大观》杂志
2019年7月17日 已读
写作技巧太高超了,硬是把一个平凡的故事写得千回百转,看得人肝肠寸断,简直有点too sentimental了;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为你平平安安活到现在所牺牲的每一个莉迪亚、内斯和汉娜,为你即将成为或已经成为的玛丽娜或詹姆斯,把头埋在被子里哭两个小时又有什么关系呢,毕竟一会儿天亮了你又要穿上社交的伪装,this is everthing i never told you and you dont give a damn.
{北美文学} 【小说】
一句顶一万句 Goodreads 谷歌图书 豆瓣
8.8 (228 个评分) 作者: 刘震云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9 - 3 其它标题: 一句顶一万句
《一句顶一万句》的故事很简单,小说的前半部写的是过去:孤独无助的吴摩西失去唯一能够“说得上话”的养女,为了寻找,走出延津;小说的后半部写的是现在:吴摩西养女的儿子牛爱国,同样为了摆脱孤独寻找“说得上话”的朋友,走向延津。一走一来,延宕百年。书中的人物大部分是中国最底层的老百姓,偏偏安排了一个意大利牧师老詹。
2019年5月9日 已读
我替刘震云脸大一句,说实话,有这本书坐镇,马尔克斯给不给贵国版权也就那样吧:至少对我来说,这是一部远比百年孤独更出色的小说。
+刘震云 {中国现当代文学} 【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