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娱乐至死 豆瓣 Goodreads
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 Public Discourse in the Age of Show Business
8.2 (204 个评分) 作者: [美] 尼尔·波兹曼 译者: 章艳 中信出版集团 2015 - 5
内容简介:
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
——尼尔·波兹曼
《娱乐至死》初版于1985年,是尼尔·波兹曼的代表作之一。
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政治、宗教、教育、体育、商业和任何其他公共领域的内容,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而人类无声无息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心甘 情愿,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乔治·奥威尔曾在《一九八四》中预言人类将会遭受外来压迫,失去自由;赫胥黎则在《美丽新世界》中表达了另一种忧虑:人们会渐渐爱上工业技术带来的娱乐和文化,不再思考。
《娱乐至死》想告大家可能成为现实的,是赫胥黎的预言,不是奥威尔的预言;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憎恨的东西,恰恰是我们热爱的东西!
----------------------------------------------------
编辑推荐:
媒介文化研究大师尼尔·波兹曼20年经典畅销作品
通过电视和网络媒介
一切都以娱乐的方式呈现
人类心甘情愿成为娱乐的附庸
最终成为娱乐至死的物种
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尼尔·波兹曼
----------------------------------------------------
媒体及专家评论:
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和奥威尔的《一九八四》在书中的交互作用俯拾即是。《娱乐至死》是一本优秀的、令人不安的、引发思考的书,而且我敢说,它是一本必读书。它配得上经典的地位,尽管过了20年,但它比任何书都贴近时下。
——蒂姆•查理斯(Tim Challies,Discerningreader.com)
《娱乐至死》在帮助我们看清(电视)屏幕里到底在发生些什么,在这一点上,它是最优秀的。那种画面,即便没有“文化灭亡”的末日预言,也足够阴郁了。
——沃尔特·古德曼(Walter Goodman,《纽约时报》)
娱乐时代的当头一棒,尼尔·波兹曼的深刻预见。
我们今天已经处在波兹曼描述的世界里,处在一个信息和行动比严重失调的时代,在空前便利的电子传媒时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聪明,也比任何时候都轻飘。《娱乐至死》的预言指向了我们今天的现实。
——陈丹青
波兹曼在媒体研究领域是一位巨人,地位仅次于马歇尔·麦克卢汉。
——安吉拉·佩妮,《抨击杂志》
波兹曼极具说服力地调动了心理学、历史学、语义学、麦克卢汉理论以及常识,阐述了一个触目惊心且颇具独创性的论题。
——维克托·纳瓦斯基,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波兹曼在麦克卢汉结束的地方开始,他用学者的渊博与说书人的机智构筑他的见解。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尼尔·波兹曼的逝世给公共话语带来了某些寂静。一位博学的批评者,一位严谨的反对者,一位跟奔涌的发展唱反调的人,沉默了。回顾他令人惊叹的事业,你会发现他所做的每一件事的核心都是一连串问题……他希望你去思考,字母表是如何改变了口语文化的,印刷媒体给宗教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教育是如何创造了童年的,为何对标准的测试意味着对学校系统的激进反思。
——彼得·卡瓦纳,《环球邮报》
作家、媒体批评家尼尔 ·波兹曼的去世并未得到应有的(新闻媒体的)重视。但这一点也没有让波兹曼吃惊。我们时代媒体批评领域最伟大的书之一《娱乐至死》是他写的……波兹曼比任何人都了解,电视无可挽回地改变了辩论的本质,娱乐如今在政界占至高地位。
——吉姆·本宁,alternet.org
尼尔·波兹曼是一位传承伟大纽约传统的不可思议的讲述者……正如他说的故事一样,尼尔·波兹曼投入了一生来让我们停下来……他是一个和蔼谦恭的人,他绝对不会说,“我早就告诉过你了”。但是他的确告诉过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直至肺癌让他永远消声。
——约翰·齐默尔曼,《纽约邮报》
我时常想起萧伯纳著名的诗句,理智的人适应环境,而世上所有的进步都依靠不理智的人。马歇尔·麦克卢汉是不理智的,兰斯是不理智的,尼尔也是不理智的。因为这样,所有美好的事才发生了。
——保罗·莱文森,美国作家、福特汉姆大学教授
波兹曼是一个多产的作家,他在约二十本书和众多的采访和文章中展现了他的思想和他的优雅。这些作品都值得阅读和深入思考,有意或无意间你会将你读到的说给他人听。波兹曼是看穿了皇帝新衣的孩子,后来他长成了擅长表达的义愤填膺的教育者和社会消费者。
——迈克尔·寇姆夫,《学院季刊》
波兹曼的每本书都是一本小册子,一本装了封皮的随笔:《童年的消逝》讽刺美国文化的幼稚化;《娱乐至死》讽刺娱乐业,以及娱乐业对观众造成的影响……他的知识分子姿态,他在公众环境中的表现,以及他伟大的天赋——极好的幽默,实质是一个开化人类在一个野蛮世纪进行的尝试,之后成了一个开化人在电视文化中的尝试。
——杰伊·罗森,纽约大学教授
在波兹曼的书中,隐喻的作用一次又一次地得到体现。我们设立“尼尔 ·波兹曼隐喻奖”有两个目的:奖励一位纯熟使用隐喻的有天分的作者;纪念并推广波兹曼的作品,以及印刷思想。
——锐透基金会
一本有才华、有力量、有分量的书。这是波兹曼抛出的严厉的控诉书,就我看来,他让人无法反驳。
——乔纳森·亚德利, 《华盛顿邮报》
有些书是每个人都应该读而事实上很少有人去读的。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就是其中之一。他对于娱乐时代对公共话语质量的毁灭性作用的分析提供了非同寻常的锐利洞见,这种洞见深入了到技术塑形思想与文化的方式,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各方各面的琐碎化。
——“潮起潮落”
出版于 1985年的《娱乐至死》是一本令人振奋的充满争议的书,它审视了电视对我们生活——更具体地说,是政治、文化和精神生活的——害处……本书有太多值得推荐的地方。它引发了许多思考,更让我们看到,电视是如何以某些方式侵蚀我们的公共话语甚至我们关于美好生活的整体概念的。
——谢默斯·斯威尼,social affairs unit.org
它是声讨电视文化的檄文:难道我们要把自己娱乐死?这一声喝问绝非危言耸听,我深信它是我们必须认真听取的警告。
——周国平
也许,文化拯救的希望就在于人类不断的自我反省之中,在于认真聆听波兹曼式的警世危言之中。
——刘擎
《娱乐至死》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一个国家是在什么样的媒体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进入现代化的,这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是很大的。
——展江
2021年10月14日 已读
因为出版社的缘故吃了十年灰,今天打开一看?嗯?中信你也不完全是草纸印刷厂嘛?就有一些观点不是很认同,像所有畅销科普书一样,我不知道是因为懒得跟我们这种下里巴人阐述推演,还是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斩钉截铁地下一个定论”更具煽动性且易于让人接受;此时需要一个经典X乎开头: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触动最深的是里面提到了娱乐化“不仅在于我们被剥夺了真实的信息,还在于我们正在逐渐失去判断什么是信息的能力。无知是可以补救的,但如果我们把无知当成知识,我们该怎么做呢?”洞穴隐喻的21世纪新解,撕破资本家和政治家的画皮了。
【论著】 传播学
厌女 豆瓣 Goodreads
女ぎらい
9.1 (766 个评分) 作者: (日) 上野千鹤子 译者: 王兰 上海三联书店 2015 - 1
《厌女》不是一部纯理论性著作,而是运用女性主义理论针对日本当代的各种社会现象的实践性分析。《厌女》处理了广泛的日本题材,其中既有文学性的,比如谈到小说家吉行淳之介、永井荷风、林真理子等,更多的则是社会性的。上野千鹤子谈到的许多现象,尤其是家庭的、婚姻的,在中国也有很类似的情况。知性的读者会从这些论述中获得强烈共鸣并得到理论上的指引。
2021年8月16日 已读
因为是专栏合集,所以章节之间并无紧密的联系,更像是对系统性厌女症取了几个剖面进行观察;对我个人而言最有进益的当属《母亲与女儿的厌女症》、《“父亲的女儿”的厌女症》以及《女人的厌女症、厌女症的女人》,毕竟我家里正是父女关系极好而父母/母女关系不佳,而小时候的我也会因个性与兴趣“不像女孩”而沾沾自喜自觉不同于“其他女的”。之前一些朋友不理解我作为一个城市高知家庭长大的独生女,基本不曾直面过真正的性别歧视,为什么这两年突然变得非常激进(倒也没有)?答案就是,因为一些事令我突然惊觉这二十多年的岁月静好都是血腥的假象,我自然要以千百倍的怒火反击这些意图愚弄我成为其爪牙的恶魔。女性主义者是什么?女性主义者是意识到了自身的厌女症而与之斗争的人。如何做一名女性主义者?成为那个离开奥梅拉斯的人。
+上野千鹤子 【论著】 女性主义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Goodreads 豆瓣
9.2 (249 个评分) 作者: 钱穆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1 - 1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为作者的专题演讲合集,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提要勾玄的概观与比照,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明了近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种种误解。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政治制度史”。
2021年7月18日 已读
真的应该列入高中历史辅助教材。读书时历史老师说:古代史洋洋洒洒一大本,只须记得政治上是皇权蚕食相权,经济上是土地兼并加剧;其时只当解题思路背了,此时方解个中曲折脉络。不过钱穆未免也太重华夷之防、名实之辨了,时人尊为大儒,恐怕十之七八出于崇敬,余之一二盖揶揄耳。
+钱穆 【论著】 中国历史
第二性Ⅰ 豆瓣
Deuxieme sexe. Ⅰ, Les faits et les mythes
9.0 (118 个评分) 作者: [法] 西蒙娜·德·波伏娃 译者: 郑克鲁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9
《第二性I》副标题为“事实与神话”,作者从生物学、精神分析学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女性的观点出发,剖析女人变成“他者”的原因;随后,通过对人类历史的梳理,深刻地揭示了从原始社会到现今女性的命运;最后,本书以蒙泰朗、劳伦斯、克洛岱尔、布勒东和司汤达五位著名作家为例,对男性制造的“女性神话”进行分析,探讨男人眼中的女性形象及其体现的思想。
2021年3月7日 已读
①还挺能理解看不下去的人,因为完全是存在主义视角,不信这套的话大概连存在先于本质都很难苟同,不过我倒没关系我本来就是存在主义者!②但是说翻译糟糕“我还是去看原版吧”的人就很难理解,显摆你会两句法语?你也配嘴郑克鲁老师??③第三部分绝了,我脑内回荡配音OHHHHHHH the next level play!! ④“女性若不确立为自我,便只能作为永恒的他者,存在的欺骗,并永远无法与所有生存者和解。”
*女性主义 *存在主义 {法国文学} 【论著】
三国史话 豆瓣
作者: 吕思勉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 - 10
这是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为数不多的文史普及著作之一。二十篇短文,列举了大量《三国志》、《三国志注》等文献中的文字证据,分析人物性情、政治背景、地理环境、军事实力对比等,如何成为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动因,并将史书记载与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人物故事进行对比,“或者纠正从前的谬误,或者陈述一些前人所忽略的事情”,支撑观点的证据个个都似行首拈来,行文平易近人,却颇有启发性,令人信服。
2015年2月9日 已读 虽然我也是个曹魏粉吧……说周瑜赤壁骂曹操汉贼其实东吴自己才是割据政权,这很对,但是转头就说钟会是维护曹魏反司马的烈士?说魏武怜悯百姓愿得一统,这很对,说他光明磊落汉室忠臣??#懂不起#
+吕思勉 【论著】 历史
囚徒的困境 豆瓣
Prisoner's Dilemma: John Von Neumann, Game Theory and the Puzzle of the Bomb
8.2 (6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威廉·庞德斯通 译者: 吴鹤龄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本书用简明易懂的方式阐明了博弈论,是一部真正具有独创性的作品,体现在它以丰富的史料,开阔的视野和合乎逻辑的分析,以生动和直率的方式向读者讲述了冷战的历史,核时代的策略游戏和冯·诺伊曼的生平。揭露了战后令人毛骨悚然的一些政府间的尔虞我诈,是一本关于博弈论及其在冷战和核军备竞赛中的作用的出色的社会历史教科书。
本书的视角十分广阔。作者围绕冯·诺伊曼的生平和博弈论这两条主线,实际上向读者展现了二战以后、冷战初期国际政治舞台上的矛盾和冲突,并试图分析其根源。这部书让我们比较详细地了解了美国以至整个西方在战后围绕要不要发展原子武器,围绕关于“先发制人的战争”所展开的大辩论,比较详细地了解了20世纪60年代初震动全世界的古巴导弹危机的经过和内幕。
2015年1月23日 已读
嫦娥死于阿姆斯特朗登月,俗世的道德死于科学的博弈论——当背叛成为“至少不会失败”的通用策略的时候,混沌善良的托哥觉得还是一核弹轰死你们拉倒(。冯诺依曼的传记部分真的不好看,除了码汪谁有兴趣(呵欠
【论著】 历史 科普 经济
悲剧的诞生 豆瓣
Die Geburt der Tragödie
9.7 (32 个评分) 作者: [德]尼采 译者: 孙周兴 商务印书馆 2012 - 6
《悲剧的诞生》是对20世纪的精神生活起了最大影响的思想家。《悲剧的诞生》是尼采一鸣惊人的巨作,也是读者理解尼采美学和哲学的入门书,尼采自称这是一本为那些兼有分析和反省能力的艺术家写的书,充满心理学的创见和艺术的奥秘,是“一部充满青年人的勇气和青年人的忧伤的青年之作”。在这部著作中,尼采用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象征说明了艺术的起源、本质、功用以及人生的意义。
《悲剧的诞生》一书的最独特之处是对古希腊酒神现象的极端重视。 这种现象基本上靠民间口头秘传,缺乏文字资料,一向为正宗的古典学术所不屑。尼采却立足于这种不登大雅之堂的现象,把它当作理解高雅的希腊悲剧、希腊艺术、希腊精神的钥匙,甚至从中提升出了一种哲学来。他能够凭借什么来理解这种史料无征的神秘现象呢?只能是凭借猜测。然而,他不是凭空猜测,而是根据自己的某种体验,也就是上述所谓“一种被确证的、亲身经历的神秘主义”。对于这一点,尼采自己有清楚的意识。还在写作此书时,一个朋友对他的酒神理论感到疑惑,要求证据,他在一封信中说:“证据怎样才算是可靠的呢?有人在努力接近谜样事物的源头,而现在,可敬的读者却要求全部问题用一个证据来办妥,好像阿波罗亲口说的那样。”在晚期著述中,他更明确地表示,在《悲剧的诞生》中,他是凭借他“最内在的经验”理解了“奇异的酒神现象”,并“把酒神精神转变为一种哲学激情”。
2014年1月13日 已读
#先谢会长# 前半部关于梦与醉的二元论看得半懂不懂的(。),改日再刷版。然而仅仅是把(音乐)艺术界定为“意志本身,而非对贫乏现象拙劣的模仿”上,就足够赏车尔尼雪夫斯基一碗热翔了好吗。——“只有在作为审美的对象时,世界之此在才是合理的。”
+尼采 {德意志文学} 【论著】 哲学
乌托邦 豆瓣
Libellus vere aureus, nec minus salutaris quam festivus, de optimo rei publicae statu deque nova insula Utopia
7.3 (18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托马斯·莫尔 译者: 戴镏龄 商务印书馆 1982 - 7
《乌托邦》内容简介:莫尔在1516年写成《乌托邦》,采取了非常严肃的态度,使用的是当时学术界通行的拉丁语,但是书中人名、地名以及其他专名,都是杜撰。他的时代是地理发现的大时代。新的航路,新的陆地,新的人民,一齐涌现出来,使欧洲人眼界顿开,打破了成见,解放了思想。在这样的气氛中,莫尔从一位航海家口里叙出一个乌托邦来,的确真假难分,有如能迷惑人的桃源仙境。原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谈到一个不合理的社会,熟悉英国这个时期历史的人一望而知,这指的是莫尔置身其中的英国社会。这一部分抨击了英国政治和社会的种种黑暗。然而作者点染巧妙,隐约其词,运用虚实相生的影射手法,使得倔强固执的英王也无从问罪作者。第二部分描绘乌托邦这个理想国,它同第一部分的内容形成鲜明的对照。作者关于未来的完美社会的全部设想都包含在这一部分。
2014年1月4日 已读
唉,始作俑者,……怪不得约瑟芬铁伊怒黑了他一把(错 #先谢会长#
【论著】 哲学 社会学
推理的迷宫 豆瓣 Goodreads
Labyrinths of Reason : Paradox, Puzzles and the Frailty of Knowledge
8.7 (15 个评分) 作者: [美] 威廉姆·庞德斯通 译者: 李大强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 5
本书搜集了经典的思想实验和哲学沉思,这些问题触及逻辑推理和语言的终极界限。作者庞德斯通向读者证明,它们不是脑筋急转弯那么简单,对于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涉及密码学、决策论、亚原子物理和计算机编程等领域。
2013年6月26日 已读
小时候看十万个为什么,翻得最多的是[天文]卷。每个夜晚早早被逼上床只能对着黑漆漆的天花板思考宇宙和无限的我……最后不负众望地长成了一个愤世嫉俗的不可知论者(烟。话说这书翻译简直跟原文一样赞,射借书的会长和萌神!
【论著】 科普
万川之月 豆瓣
作者: 胡晓明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 1
万川之月:中国山水诗的心灵境界,ISBN:9787301081785,作者:胡晓明著
2013年3月22日 已读
缺点有二,一是几处小错误(“沧浪之水”可不是源于孟子什么的),二是写得实在太浅了...不过看了眼这套丛书的标题我突然就懂了!最大的优点是选诗碉堡了,没事抄两首都能利尿通便(不对)……我的意思是,非常清心=。=
【论著】 诗词
走出男权传统的樊篱 豆瓣
作者: 刘慧英 三联书店 1995 - 4
走出男权传统的樊篱
――一文学中男权意识的批判
正像刘慧英以丰赡的材料
与雄辩的论述所揭示的,
男权中心意识在我们的
社会生活与文学作品中的
表现如此触目惊心,
它足以使我们对许多天经地义、
源远流长的东西进行
新的观照与思考。
我们很可能会为
这一切�然叹息,
比叹息更重要的却是为终于有人
提出了这些比起“婚姻自由、
同工同酬”来说更属于
深层次的问题而欣慰。
走出男权传统樊篱意味着
文学与社会的进步,
刘慧英的书无疑是
有意义与价值的。
―― 王 蒙
2013年3月6日 已读
第五章10个赞!以前只是隐隐觉得许多女作家写的东西总是拘囿于自身经历而缺少文学本身对人生的自觉探讨,细究一层原来是出于压迫下自怨自艾的倾诉心理吗难怪这么烦人![完全]来源于生活不事雕琢的东西那叫blog不叫文学创作啦!这么说来,萧红绝壁可以封神了。
【论著】 女性主义 文学批评
安吉拉·卡特的精怪故事集 豆瓣
Angela Carter's Book of Fairy Tales
8.1 (156 个评分) 作者: [英] 安吉拉·卡特 译者: 郑冉然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 9
很久很久以前,精怪故事不光是给孩子们看的,《安吉拉·卡特的精怪故事集》就是如此。这部精彩的集子囊括了抒情故事、血腥故事、令人捧腹的故事和粗俗下流的故事,它们来自世界各地,从北极到亚洲——里面决没有昏头昏脑的公主和多愁善感的仙子;相反,我们看到的是美丽的女仆和干瘪的老太婆,狡猾的妇人和品行不端的姑娘,巫婆和接生婆,坏姨妈和怪姐妹。
这些出色的故事颂扬坚强的意志、卑鄙的欺诈、妖术与阴谋,采集它们的只可能是独一无二且令我们深深怀念的安吉拉·卡特。
最初以《悍妇精怪故事集》和《悍妇精怪故事集第二卷》的形式出版
2012年9月24日 已读
【你获得了“因纽特博学者”的称号】觉得章节分得不太科学,毕竟大多数童话故事都兼有“好姑娘和她们的归宿”“女巫”“不幸的家庭”之类的元素吧……译者大大很用心,锦上添花(尽管审校的编辑……千金→千斤这错误也太低级了)!最后,封面美极了,但是南大你敢不敢出点开本规范的书?(看了眼致D
【论著】 女性 民俗 童话
宗教学导论 豆瓣
作者: (英)麦克斯·缪勒 译者: 陈观胜 / 李培茱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 3
本书的特点有三:第一,它第一次提出了宗教学这个概念,赋予这门新的人文学科一个比较恰当的名称;第二,说明了宗教学作为一门科学应有的不同于神学的性质;第三,提出了宗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推动了大批学者将文化-人类学的比较研究方法运用于宗教学方面。这三点充分体现了本书的学术价值和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也如作者本人所说:“激起一股新的精神和一种新的生活。”
2012年8月10日 已读
因为是讲义集所以都很浅还蛮容易理解…作者本行是语言学,从古代语言的流变到宗教神话的讹传这部分还是很有说服力的w 不过把儒家划为了宗教这点我还是不太能接受…“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只有朱熹这种脑残粉才会搞这种天启性质的偶像崇拜啦
READAGAIN 【论著】 宗教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 豆瓣
作者: 考德威尔 译者: 薛鸿时 三联书店 1988
2012年1月17日 已读
3.5,虽然在灰机上看到一半睡着了,但是关于唯美主义为艺术而艺术其实只是把艺术品商品化以实现资本主义所谓价值的那一段还是很有见地的....顺带一说作者是marxism脑残粉
【论著】 文学 文学理论
语言学教程(第三版) 豆瓣
作者: 胡壮麟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本《教程》1988年出版,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1992年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2002年出修订版,对十余年来在语言学领域中的新进展做了充分反映,也补充了我国语言学研究的新进展。《教程》已成为广大高等院校招收语言研究生的推荐书目。在听取了在第一线使用本书的广大师生意见后,胡壮麟教授组织力量,现推出第三版。除删繁就简外,对一些章节进行全面改写,以满足不同层次学校的需要。第三版增加了思考题和练习题的内容,配套出版附有全部答案的《练习册》。第三版首次配有插图,提高了教材的趣味性和观赏性。结合第3版的发行,我们将陆续出版中文版和网络版。
本《教程》1988年出版,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1992年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2002年出修订版,对十余年来在语言学领域中的新进展做了充分反映,也补充了我国语言学研究的新进展。《教程》已成为广大高等院校招收语言研究生的推荐书目。在听取了在第一线使用本书的广大师生意见后,胡壮麟教授组织力量,现推出第三版。除删繁就简外,对一些章节进行全面改写,以满足不同层次学校的需要。第三版增加了思考题和练习题的内容,配套出版附有全部答案的《练习册》。第三版首次配有插图,提高了教材的趣味性和观赏性。结合第3版的发行,我们将陆续出版中文版和网络版。
2012年1月15日 已读
要不是要考试的话我觉得语言学还是挺有趣的...但是这本书只能说一般吧=。=
【论著】 教材 语言学
纵放悲歌 豆瓣
作者: 骆玉明 2004 - 1
2012年1月12日 已读
目前读过这套系列里的最好的一本。作者本身研究方向是魏晋六朝,明朝风气和思想的演变确实也可以在魏晋风度和南朝宫体的审美里有所体现,加上脱离了”诗人“的禁锢而进入“文人”这个更大的领域来看问题,就算是普及读物,深度也超另外几本几条街了ww
【论著】 诗词
晚唐风韵 豆瓣
作者: 葛兆光 / 戴燕 中华书局 2004 - 1
2011年12月11日 已读
虽然我最讨厌的莫过于诗人砌典读者索隐,不过赏析做得这样囫囵潦草不太好吧亲!又及,作为一个杜牧粉+李商隐黑,阅读过程中充满了乐趣啊哈哈所以加个半星吧(住手
【论著】 诗词
君主论 豆瓣 Goodreads
Il Principe
8.5 (133 个评分) 作者: [意大利] 尼科洛·马基雅维里 译者: 潘汉典 商务印书馆 1985 - 7
从十五世纪下半叶起,以意大利为发源地,欧洲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正如恩格斯曾经指出的,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化,是一个需要巨人的时代,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时代。尼科洛·马基雅维里正是这个伟大时代的巨人之一。他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政治家、外交家,同时也是一位政治思想家。同时也是第一个使政治学独立,同伦理家彻底分家的人,有“资产阶级政治学奠基人”之称,并且是历史家、军事著作者、诗人和剧作家。
在作者的几部学术名著中,《君主论》是最小的一部,但也是最有名的,它使马基雅维里身后获得举世周知的名声。
2011年11月22日 已读
翻译佶屈聱牙...前半部分大可去翻诸子百家,后半部分则看得人越发抖擞起民族自豪感来了:看,这大苦逼还在偷撩神学伦理的小衬裙的时候,咱们已经是外儒内法的老流氓了……(不
{意大利文学} 【论著】 政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