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品牌洗脑 豆瓣 Goodreads
Brandwashed: Tricks Companies Use to Manipulate Our Minds and Persuade Us to Buy
7.8 (16 个评分) 作者: [美] 马丁·林斯特龙 译者: 赵萌萌 中信出版社 2013 - 1
全球知名的品牌营销大师马丁·林斯特龙有一天突然对品牌感到厌倦,他决定以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身份对品牌进行为期一年的“戒毒”——不购买新的品牌商品。但是,在坚持了6个月之后,他失败了。懊悔之余,他决定来一个大揭秘,全面批露世界著名品牌只做不说的营销秘密。
马丁拉上窗帘,向我们 揭示了广告商和品牌是如何让我们觉得“如果不买新的产品,我就好像缺了点什么、愚蠢或跟不上时代了”;展示了营销者们为了让我们掏钱而使用的最卑劣的策略和诡计,包括从众心理、激起并不存在的幼年回忆、性暗示、健康谎言等等。马丁把我们带到世界各地,分享他和广告界、营销界高管以及业内人士对话,并且进行了幽默的讽刺和调侃。
马丁惊人地揭露了营销者、广告商、零售商如何利用数据挖掘,借助复杂的新工具和科技,追踪和分析我们留下的种种“电子足迹”:包括在商店刷会员卡、用信用卡购物或在网上查看商品,通过复杂的算法预测出我们的个性和我们可能会购买的东西,然后为我们提供适合于个人独特心理特点的商品,对于“我们应该买什么”产生看不见又实质性的影响。
最后,马丁发现,我们在被“洗脑”的同时也在给别人“洗脑”,并且提出了他的终极营销秘诀。
2021年1月10日 已读
微信读书已经成为俺的每日蹲坑伴侣,至少索引做得比公众号好呀(?
心理学 科普 营销
与内心的小孩对话 豆瓣
作者: 金伯利•罗斯 / 弗雷达•弗兰德曼 译者: 王小亮 金城出版社 2011 - 8
《与内心的小孩对话:如何治愈你的童年创伤》由金伯利·罗斯、弗雷达·弗兰德曼博士所著,拥有不理想的童年,其实你并不孤单。很多父母因其自身的人格障碍而把欲望强加到孩子身上,导致孩子的各类生理及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在很小的年纪就承受常人无法想象的压力,对于外界事物感到害怕恐慌,产生童年阴影。《与内心的小孩对话:如何治愈你的童年创伤》即是治愈童年创伤的良药。作者从过去、现在、将来这三个时期入手,深入剖析了童年阴影产生的原因,并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进行逐步治疗,帮助你克服各种心理障碍,重建自我。
2016年12月24日 已读 原来是如何和BPD父母相处,不是目标读者不好说有没有用,不过可以推荐给anti-parents的朋友们看一下吧。关于内疚和底线的两条我觉得还蛮有用的,学会拒绝真的非常重要、非常重要、非常重要。
心理学
拖延心理学 豆瓣 Goodreads
Procrastination: Why You Do It, What To Do About It Now
8.0 (110 个评分) 作者: [美] 简·博克(Jane B. Burka) / [美] 莱诺拉·袁(Lenora M. Yuen) 译者: 蒋永强 / 陆正芳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从学生到科学家,从秘书到总裁,从家庭主妇到销售员,拖延的问题几乎会影响到每一个人。本书的两位作者基于他们倍受好评和极具开创性的拖延工作坊和从众多心理咨询领域中汲取的丰富理论和经验,对拖延作了一次仔细、详尽、有时也颇为幽默的探索。
通过鉴别和检查那些我们将事情推掉的背后原因——对失败、成功、控制、疏远和依附的恐惧,加上我们的时间概念问题和大脑的神经学因素——为我们学会怎样理解拖延的冲动以及怎样以全新方式采取行动做了一件非常扎实的基础工作。
作者为我们提供了达成目标、管理时间、谋求支持和处理压力等一系列方案来克服拖延问题,她们提供的方案极为实用并经受过实践的检验。本书还考虑到工作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当代文化诉求,以及诸如注意力缺失紊乱症、执行功能障碍症等神经认知问题对拖延的影响。本书甚至还为生活和工作在拖延者身边的人群提供了不少实用性建议。
2016年12月10日 已读
前半部分的拖延心理分析真他妈的厉害了,完全没想到原来是这么回事啊。当然后半部分的tips一如既往地没有半点卵用,也怪不得作者拖了两年多才交稿哈。#托哥拖了两年看完#
心理学 时间管理 自我成长
理性动物 豆瓣
The Rational Animal: How Evolution Made Us Smarter Than We Think
7.8 (9 个评分) 作者: [美] 道格拉斯·T.肯里克 / [美] 弗拉达斯·格里斯克维西斯 译者: 魏群 中信出版社 2014 - 8
为什么人权领袖马丁·路德·金与多位女性保持着婚外恋关系?为什么乔布斯的过度自信反而让他取得了成功?为什么花花公子型的坏男人更受欢迎?为什么女性在排卵期会不由自主地穿得更性感?为什么深夜走在黑暗的巷道会让我们格外警惕?为什么别人打喷嚏时我们会紧张?为什么赞比亚总统宁可让人民忍受饥饿也要断然拒绝美国赞助的食品?
人类通常都被认为是理性的,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人类经常会做出不理性、具有偏见甚至是非常愚蠢的决策。
心理学家道格拉斯·肯里克与维拉达斯·格里斯科维斯对此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发现,在这些貌似愚蠢的行为背后,其实存在一个非常特殊的大脑决策系统。根据本书的理论,在我们的大脑中,实际上包含着7个内在的次级自我:自我保护型次级自我、避免疾病型次级自我、社交型次级自我、社会地位型次级自我、择偶型次级自我、留住配偶型次级自我、育儿型次级自我,正是这7个次级自我掌管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让我们在不同的情境下做出不同的决策,甚至是不理性的、匪夷所思的决策。
2016年10月18日 已读 厕所读物ww “我不会这道题不是因为我不会这道题,而是因为你出题的方式不对”,厉害了,学到了。
心理学 科普
乌合之众 豆瓣
A study of the popular mind
7.9 (50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古斯塔夫·勒庞 译者: 戴光年 新世界出版社 2011 - 8
本书是解析群体心理的经典名著,虽然是一部学术性著作,但语言生动流畅,分析鞭辟入里,入木三分。因此,《乌合之众》一经问世,已被译成十几种语言。
本书颠覆了人们通常对群体的认识,将群体的特点剖析得淋漓尽致,让人先是惊异,后是佩服。
作者层层分析,逐步推进,明确指出个人一旦融入群体,他的个性便会被湮没,群体的思想便会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而与此同时,群体的行为也会表现出排斥异议,极端化、情绪化及低智商化等特点,进而对社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乌合之众》是社会心理学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著作,深刻思考群体行为并意欲有所作为的人们都应该读读这本书。
2011年10月13日 已读
给五星不是因为完全赞同他的观点(事实上某些段落的论证在我看来有些强词夺理)而是因为这书独创尖锐的思维太他妈值得一读二读三读四读了。另,这书有助于培养高贵冷艳帝的优越感和阴毛家操纵群众的能力。
【论著】 心理学 社会学
穿裘皮的维纳斯 豆瓣
7.2 (20 个评分) 作者: [奥地利] 利奥波德·范·萨克-马索克 译者: 康明华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 8
小说讲述了年轻贵族塞弗林理想中的爱情是两个极端:与一位高贵单纯的女子相伴偕老;或者被他所爱的女人虐待,背叛。可是他所深爱的美丽女人旺达却不能保证对他一生的忠诚,于是塞弗林便请求她成为另外一种理想的类型。他立下合约,自愿成为旺达的奴隶,完全服从她 的意志。他们来到佛罗伦萨,在那里,塞弗林变成了旺达的仆人格列高,并忍受了她所施予各种羞辱与折磨--肉体与精神上的,而塞弗林也在自己所受到的虐待当中不断确认和升华着自己对于旺达的爱情。作者以优美的笔触展现了这段不寻常之爱中的种种细节以及主人公曲折复杂的心路历程。
该书自出版以来,在西方获得了巨大的影响力,成为各种文学、心理学研究和实践的经典范本。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曾给予此书极高的评价。作者马索克本能地排斥那种对于生活无动于衷或是不屑一顾的态度,在现实与幻想,游戏与严肃的交错当中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属于两个人的乌托邦。
本书为马索克最广为人知的作品,虐恋文学的经典之作。
男人因为对于女人的强烈的爱而甘愿成为她的奴隶,完全无条件地服从于她的意愿,忍受她施予的鞭打、羞辱与折磨,甚至给予她决定自己生死的权力。而他们共同在这近乎于游戏般的现实中摆脱了生活的枯燥与爱情的平庸,发现并释放了压抑在内心深处的欲望与理想。
在现实当中,萨克•马索克也是一位受虐恋者,他的这部带有半自传性质的作品以其特殊的文学与心理学价值成为经典,并使得马索克的名字成为一系列性心理现象的代名词,“穿裘皮的维纳斯”也成为两性之间控制与屈服的文化符号。我们从小说中看到的不仅是性与残酷,并且发现,有时候,当内心的冲动呈现出一种反常或是夸张的形式时,我们就会有那么一瞬间反思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