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京味儿食足 豆瓣
作者: 崔岱远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 - 10
这是继《京味儿》之后,崔岱远又一部介绍北京饮食文化、风土人情的作品。说北京,自然让人首先联想到四合院。《京味儿食足》自然少不了四合院里的吃食、风情,四合院里的香椿芽、槐花、石榴、瓠子,配上天棚、青瓦大鱼缸,中秋的要拜的“月光码儿”,那些个今天住楼房的人再也享受不到的京味儿,真叫人留恋;说京城的吃食,就不能不提到京城的“馆子”,去饭馆餐厅用餐,北京老话儿叫“下馆子”。北京的“八大楼”是鲁菜的馆子,“长安十二春”则是江南风韵,峨眉酒家、四川饭店虽立足京城较晚,经作者描绘,仍让人垂涎。当作者把饮食文化与百姓生活有机地融为一体,构成京城百姓的生活图景,不禁令读者食指大动之余,另有一番感慨。
2019年12月3日 已读
我算发现了,宁北京人是真没恶意,也是真没意识到自己那一股子傲慢劲儿,大概皇城根儿底下吃屁都香吧。其实我真挺喜欢香椿/茴香/荠菜的,这些南方是真不家常,不特意去寻完全吃不着,不过写到后面啥“京”淮扬菜“京”鲁菜“京”川菜把我都京了,行吧,宁说是就是吧
【随笔】 民俗
安吉拉·卡特的精怪故事集 豆瓣
Angela Carter's Book of Fairy Tales
8.1 (156 个评分) 作者: [英] 安吉拉·卡特 译者: 郑冉然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 9
很久很久以前,精怪故事不光是给孩子们看的,《安吉拉·卡特的精怪故事集》就是如此。这部精彩的集子囊括了抒情故事、血腥故事、令人捧腹的故事和粗俗下流的故事,它们来自世界各地,从北极到亚洲——里面决没有昏头昏脑的公主和多愁善感的仙子;相反,我们看到的是美丽的女仆和干瘪的老太婆,狡猾的妇人和品行不端的姑娘,巫婆和接生婆,坏姨妈和怪姐妹。
这些出色的故事颂扬坚强的意志、卑鄙的欺诈、妖术与阴谋,采集它们的只可能是独一无二且令我们深深怀念的安吉拉·卡特。
最初以《悍妇精怪故事集》和《悍妇精怪故事集第二卷》的形式出版
2012年9月24日 已读
【你获得了“因纽特博学者”的称号】觉得章节分得不太科学,毕竟大多数童话故事都兼有“好姑娘和她们的归宿”“女巫”“不幸的家庭”之类的元素吧……译者大大很用心,锦上添花(尽管审校的编辑……千金→千斤这错误也太低级了)!最后,封面美极了,但是南大你敢不敢出点开本规范的书?(看了眼致D
【论著】 女性 民俗 童话
旧时风物 豆瓣
9.0 (6 个评分) 作者: 赵珩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7
通过捡拾人生经历中的片断印象和见闻感受,作者以亲历者的视角,追忆并讲述那些飘逝的旧时文人、琴棋书画、饮食游乐、礼俗风物,总体而言,是对一种已逝生活方式的见证与书写。
本书不是严谨的历史分析、周密的器物考证,作者的眼光与见地却不输内行,独到见解源于深厚的文化积淀,典雅文笔出自经年的生活感悟。在作者的回眸与描摹中,那些旧时光与老物什又悄然浮现,读者观之美好,读之亲切。
——————
本书为作者继《老饕漫笔》、《彀外谭屑》之后的第三本书,前两本问世后,都有不俗销量,广受好评;作者出身名门,文化涵养丰富、写作文笔老到,用笔记体记录已逝或即逝的中国传统文化,风格自成一家。更重要的是,除了优美典雅的文字外,本书配有上百幅图片,其中不乏作者的自收自藏,成为本书的一大亮点。
2011年12月24日 已读
写到后面略有点自说自话.....但也并非不能理解,以前常在上学途中替爷爷收发信件,大约小半年一次的书信往来,全是用八行笺工工整整誊好的——这种做派现在看来,心里不免难过:活过丙午浩劫又能至此高龄,还肯欣赏他那点书法的故交恐怕也就那么一两位了——元献词所谓“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而今无花无酒,只怕更添故人零落之感了吧。【再过四十分钟爷爷就八十五了嘤嘤!我家人真长寿(喂)!爷爷生日快乐TAT】
【随笔】 文化 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