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学
红楼启示录 豆瓣
作者: 王蒙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1 - 5
本书是著名作家王蒙研究《红楼梦》的成果,这些札记式的文章其内容与笔调汪洋恣肆,给“红学”研究赋予了许多新意。
2012年4月13日 已读
说是研究好像又太浅太散,说是随笔更是老生常谈味同嚼蜡...要说有趣的观点也有那么几个,不过都是半页带过了(半页作一小标题分隔,惜字如金啊亲
【随笔】 红学
红楼梦人物论 豆瓣
作者: 王昆仑 三联书店 1983
2011年5月6日 已读
三星是出于这优美的文字、全面的角度和对作品的批评,至于剩下的部分,实在是观点难以苟同。同岁的少女,何以世人总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宝钗,却以最大的宽容来理解黛玉?木石前盟定然就朴实美满,金玉良缘势必就不得善终,这实在是矫枉过正了吧?看来此生也只能,誓不与人共话红楼梦了。
【随笔】 红学
薛宝钗 豆瓣
作者: 周远斌 中华书局 2006 - 1
从改革开放至今,出现了《红楼梦》研究史上的真正高潮,薛宝钗的研究也盛况空前。文革中流行的阶级论被艺术所取代,反对再把薛宝钗作为政治对象批判,强调从小说艺术的角度来研究宝钗这一人物形象。新时期对宝钗这一小说艺术形象研究的最大特点就是全面而深入。宝钗的方方面面,以前研究过的、未研究过的,在这一时期均有研究。沉寂了三十年索隐派又活跃起来,霍国玲、霍纪平姐弟因索隐研究文章。有关薛宝钗的考证研究,更是活跃,冯其庸、吴世昌、孙逊、周绍良、翟胜健、吴晓南等学者,对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的研究也在拓宽,从哲学、社会学、文化学、医学、绘画、饮食、服饰等角度来研究薛宝钗的作品也不少。
港台及国外对薛宝钗的研究比较少,主要是现当代才有了些研究论著,但也不乏建树,如黄葆芳对蘅芜苑之设计的论述,宋淇对冷香丸的医学性研究,翁开明对薛宝钗将“绿玉”改成“绿蜡”之寓意的论说,严冬阳对曹雪芹的元配夫人是“薛宝钗”的考证等,都是对红学的贡献。
本书对以上所述薛宝钗研究史中出现的有价值之观点,分类做了摘录,意欲有所裨益于仍在继续的薛宝钗研究。
“红楼人物百家言”是一套有关人物人物评论的资料汇编,共6种7册,其中,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四位主要人物单独成册,其他人物列入“红楼男性”、“红楼女性”(分上下两册)。丛书将历代关于红楼人物的评论资料汇于一册,并将资料分类汇编,撰写类序,有助于研究者和爱好者更快更全面地掌握相关资料,从总体上对红楼人物有一个大致的把握。书后附有研究论著目录和评论家索引。
二百年红学专家共时空对话,数十位红楼人物历时性纵览。本书是对薛宝钗的评论。
2011年4月5日 已读
各家的评论集,虽然归类有点草率,不过对一个薛控来说能有单独一本书就很棒了 / 顺带提提装帧,宝钗是正统的红色,但是林姑娘那本为什么要用紫色呢(笑) 夺朱非正色,下一句太难听不说也罢
红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