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人间食粮 豆瓣
8.2 (8 个评分) 作者: 安德烈·纪德 译者: 陈阳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6 - 11
【内容简介】
《人间食粮》是法国作家纪德的散文作品集。纪德游历北非和意大利之后,以沿途漫游为线索,以虚拟的女神为倾诉对象,描摹异国风情,抒发人生感怀,文字如诗如画、形式多样,包含传统的短诗、颂歌、旋曲等。在书中,纪德用炽热之情呼唤用脚步去丈量大地,用文字表达真实的感受。他蔑视传统道德,提倡自由,尤其强调对自然对人生的强烈感受,并以这种感受作为精神食粮。
【编辑推荐】
《人间食粮》主张从书本“返回”到大地,它反对“观念”,一切听从“感性”的呼唤。
“希望你是因为我的书而对自己产生了兴趣,继而对其他一切都有了更大的兴趣。”
生命的激情像宗教一般神圣,任何感觉都是一种无限的存在。只有你感觉到了,一切才真正有意义。
此书可谓纪德本人最激越的精神独白,被奉为“不安的一代人的《圣经》”。
2020年7月25日 已读
纳塔奈尔,我要告诉你,什么是激越的热情。——啊,就,很尼采,最后居然不是疯死的,还不够疯,还不够热。
+纪德 {法国文学} 随笔
树犹如此 豆瓣
8.5 (11 个评分) 作者: 白先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3
《树犹如此》是白先勇的散文自选集,主要收录他回忆个人经历、亲友交往的文章。其中纪念亡友的《树犹如此》将至深痛楚沉淀六年,被称为“以血泪、以人间最纯真的感情去完成的生命之歌”。另收两篇写友人的新作:画家奚淞修佛之旅《寻找那一棵菩提树》,救助上万艾滋孤儿的杜聪《修菩萨行》。可见白先勇近年心中所系。
书中作品多成于白先勇“五十知天命”之后,董桥曾“惊讶他已然像自在、放下的老僧,任由一朵落花在他的掌心默默散发瞬息灿烂”。写至友王国祥、三姊先明,平实中蕴藏波澜壮阔,人间悲悯。桂林、上海、南京、台北,文化乡愁叠加,难觅归处。在倾注心血和青春的同人杂志《现代文学》,白先勇以文会友,情笃一生。他也关心年轻人的成长困境,艾滋病患的挣扎和勇气。生命繁华之欢喜,伤逝消亡之不舍,白先勇的天真执着和无可奈何,在散文中化为真实的有情世界。
2016年8月15日 已读
最好的是起首二篇怀挚友(是恋人吧)和亡姊,中间不是专业研究台湾文学的随便看看吧。后面的访谈特别好,《游园惊梦》也是我非常喜欢的短篇,当时读罢只感到一阵说不出的怅惘,原来也跳不出后主一句“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寂寞繁华皆有意,还真是古今志一也。
+白先勇 {中国现当代文学} 随笔
旧时勾当 豆瓣
作者: 余斌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 - 4
本书与《提前怀旧》、《南京味道》(三联书店,2012年版)合为“提前怀旧”三部曲。部分文章曾于“提前怀旧”专栏发表。若说《提前怀旧》近于“政治生活场景”,因为有毛泽东去世、林彪失事、西哈努克亲王在中国等大事件的历史记忆;而本书则多是洗澡、剃头、习泳、看电影、听音乐、穿衣戴帽之类的日常琐细,不妨视为“私人生活场景”或“日常生活场景”,这也是和前编同题而有区别的所在。不过,二书可做正续编看,正是因为“都是关于记忆,所写大多是我青少年时代(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历的人与事,写法也一般无二”。以童年视角与今日眼光两相重叠交错,既是给那个逝去年代留一印记,也从琐碎、懵懂的记忆中折射出那个时代荒诞的喜剧性。是个人记忆,也不失为群体记忆;属南京方志,也可以通约为那个时代的共通记忆。
2016年6月15日 已读
随笔看起来总是轻松,只是那种日子最好永远停留在记忆里吧。我妈还挺喜欢的说特别亲切,还问我竟然能看懂吗(。……说起来70年代的生活也和90年代初无异啊,不像这近十年,回想起来我大二都还在用挪鸡鸭呢(。
{中国现当代文学} 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