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Д`q。)·。'゜
the BEST of ROOT FIVE (豪華2CD盤) 豆瓣
ROOT FIVE / √5
发布日期 2015年9月30日 出版发行: avex trax
蛇足、ぽこた、みーちゃん、けったろ、koma'nの5人組ボーカルグループ『ROOT FIVE』の初のベストアルバム!
10月末にグループを卒業する蛇足の最後の参加楽曲&MVも収録されるメモリアル作品!
2016年7月31日 听过
想想这就是我跟绿老师互相关注的契机了……时隔多年蛇足都毕业啦ww 很久没听了,刚一边洗碗突然一边哼起了love hunter还在想这什么歌……。玛丽够浪响起来的时候还是有点桑感,每见繁盛,必感凋零啊。
(PД`q。)·。'゜ ACG 歌い手
蔷薇少女原声集 豆瓣
Original Soundtrack 类型: 原声
发布日期 2005年1月26日 出版发行: Pioneer
TVアニメの中でひときわ人気と注目度が高い「ローゼンメイデン」のオリジナルサウンドトラック。独特な世界観を持つ本作の音楽を担当するのは「彼氏彼女の事情」「ラブひな」「少女革命ウテナ」等で高い评価を得ている光宗信吉。OPテーマ「禁じられた游び」、EDテーマ「透明シェルター」のTVサイズも収録。全48曲収録(予定)。
2016年4月21日 听过
Battle of Rose响起来的瞬间鸟肌一地!RM的OST真是屌得不行,AliPro也炒——鸡喜欢!柯贝莉亚之柩、阿修罗姬、蔷薇狱乙女、勇侠青春讴、亡国觉醒,能让我一个老年人惦记这么多名字奇特的歌也是很不容易的(。ps.苍翠大法好!我翠太可爱了*哭唧唧*
(PД`q。)·。'゜ ACG OST
HaNaPoKoLabo 豆瓣
花たん / ぽこた
发布日期 2012年8月11日 出版发行: 花たん×ぽこた
花たん×ぽこたコラボCD
2016年3月20日 听过
第一次听花秃应该是辛德瑞拉,当时就“??”。SPICE!是当时听得比较熟的曲子,因为本命是neru(然而到底谁给他的胆子在smiley里选这首。卜知道为什么下面评论对pkt都不是很友好,妮们都该去看秃子现场又蹦又跳的谜の稳定,比起某些知名唱见的车祸现场*呵呵*
(PД`q。)·。'゜ 歌い手
「美少女戦士セーラームーン」音楽集 豆瓣
有澤孝紀 / 高松美砂絵 类型: 原声
发布日期 1992年5月1日 出版发行: コロムビアミュージック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TV放映されて大人気となった魔法少女シリーズの音楽集。当時は,こんなミニのセーラー服で街を歩いてたら犯罪もの,と思った男のファンが異常に多かったらしいが(今や…)BGMは正統派の優しいオーケストレーション。うさぎのイメージ同様コミカルかつ可愛い選曲が光る。
Clampazar: 15th Anniversary 豆瓣
アニメ主題歌 / 山根栄子
发布日期 2005年3月30日 出版发行: Jvc Victor
CLAMP15周年記念CD&DVD BOX。下記のほか、挿入歌、キャラクターソングなど約50曲を収録。さらにDVDには『WISH』の初DVD化映像にくわえ、『カードキャプターさくら』(予定)、『CLAMP学園探偵団』、『ちょびっツ』(予定)ほかのノンクレジットオープニング映像を収録予定。
2016年2月29日 听过
卜说话。顺带一说我很喜欢X TV那首是叫预兆还是什么的OP,可惜这里面没有(。
(PД`q。)·。'゜ ACG
卡拉丝之世紀罗曼史 豆瓣
Maria Callas 玛丽亚·卡拉丝 / 卡拉扬
出版发行: EMI
首度演出不朽歌劇二重唱!
共同演出世紀巨星:卡拉揚、塞拉芬、普列特、沃托、史帝法諾、蓋達、塔克、克勞斯etc.
直到二十一世紀、直到愛情終於回頭……瑪莉亞.卡拉絲:一個真正為愛而生、為藝術而活的女人……
瑪莉亞‧卡拉絲是過去五十年中最偉大的歌劇明星,然而她的個人生活卻與那些她曾在舞台上所生動刻畫出的悲劇主角們十分類似。就像她所創造出的傑出角色:貝里尼歌劇中的諾瑪(Norma)一般--在大眾面前,她是藝術的崇高女祭司,但是在私底下,她卻是一名毫無安全感的脆弱女子,可以為了自己對一名負心男人的愛情而犧牲如日中天的事業。
許多人企圖清楚地界定出那些使得卡拉絲如此偉大、使她不同於其他人的真正質素。某些人專注於描繪她嗓音之中浩瀚豐富的色彩與風格,使她永遠可以為每一個歌劇角色找出最適合的獨特表達方式。有些人致力於挖掘她的戲劇才華,著重她細膩呈現角色的音樂與歌詞每一絲細微變化的生動方式。然而所有人都一致公認,在技巧與深度方面,她的成就的確是空前絕後的。她擁有易於辨認的獨特音色,即始無緣親賭她驚人的舞台魅力,聆聽她的唱片,必然也能深刻地領會到她那種純粹由歌唱效果所創造出的生動印象。
這就是直到二十一世紀、也還將難以被取代的一代歌劇女神:卡拉絲。
DIGIMON HISTORY 1999-2006 All The Best 豆瓣
9.6 (14 个评分) 前田愛(声優) / 和田光司
发布日期 2010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T.Y.Entertainment
2013年11月3日 听过
救命!!!!!!!!!!!!感觉今晚把一辈子的热血都燃掉啦!!!!!!!!!!!!!!!!!!!!!到年底份额的大哭都用掉了!!!!!!!!!!!!!!!!!
(PД`q。)·。'゜ ACG Digimon
Dvorák: Symphony Nos. 8 & 9 "From the New World" 豆瓣 Spotify
9.5 (35 个评分) Rafael Kubelik /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6年2月13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第九新世界交响曲
全曲共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 序奏,慢板,e小调,4/8拍子。 此序奏部分颇为宏大,其主题与相继的主部快板部分有极其微妙的关系,担负一种连贯全曲的特殊任务,甚至可称之为全曲精神的中心旋律。乐章的引子部分由弦乐器、定音鼓和管乐器竞相奏出强烈而热情的节奏,暗喻了美国那种紧张、忙碌的快节奏生活; 乐章的主部主题贯穿了全曲的四个乐章,其特性与居住于匈牙利和波西米亚境内的马札儿民族固有的民俗音乐具有共通的性质。这一特殊主题靠着巧妙发展,转达了不同于以往音乐世界的“新世界”的消息, 具有强烈的震撼效果。 德沃夏克当时背井离乡,乡愁蕴积,故而引用了他少年时期耳熟能详的民俗歌曲特质,以遣思乡念国的情怀。乐章中另一段优美的旋律透露出浓浓的乡愁,恰是作者这种心情的体现。
第二乐章 最缓板,降D大调,4/4拍子,复合三段体。 这一乐章是整部交响曲中最为有名的乐章,经常被提出来单独演奏,其浓烈的乡愁之情,恰恰是德沃夏克本人身处他乡时,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的体现。整个乐队的木管部分在低音区合奏出充满哀伤气氛的几个和弦之后,由英国管独奏出充满奇异美感和神妙情趣的慢板主题,弦乐以简单的和弦作为伴奏,这就是本乐章的第一主题,此部分被誉为所有交响曲中最为动人的慢板乐章。 事实上,也正因为有了这段旋律,这首交响曲才博得全世界人民的由衷喜爱。这充满无限乡愁的美丽旋律,曾被后人填上歌词,而改编成为一首名叫《恋故乡》的歌曲,并在美国广泛流传、家喻户晓。本乐章的第二主题由长笛和双簧管交替奏出, 旋律优美绝伦, 在忽高忽低的情绪中流露出了一种无言的凄凉,仍是作者思乡之情的反映。 本乐章的第三主题转为明快而活泼的旋律,具有一些捷克民间舞蹈音乐的风格。
第三乐章 谐谑曲,从“海华沙的婚宴”中的印第安舞蹈中得到启发,舞蹈由快而慢地不停旋转。音乐有两个主题,第一主题轻快而活泼,带有跳跃的情绪;第二主题清丽、明快,富有五声音阶特色;两个主题彼此应和、模仿。 乐章的中间部分主题悠长而婉转,是典型的捷克民间音乐风格。
第四乐章 快板,奏鸣曲式。 气势宏大而雄伟,这个总结性的乐章将前面乐章的主要主题一一再现,同时孕育出新的主题,彼此交织成一股感情的洪流,抒发了作者想象中和家人聚首时的欢乐情景。乐章的主部主题由圆号和小号共同奏出,威武而雄壮;副部主题则是柔美、抒情性旋律,由单簧管奏出。这一切经过发展之后,形成辉煌的结尾。
2013年11月3日 听过
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他自己喜欢得不行,作诗也挂了一回,结果就……用后人的评论就是,“情臻缠绵,音调谐婉,的是倚声家语。若作七律,未免软弱矣”——德九的第二乐章,我觉得也就是这么回事_(:з」∠)_。
(PД`q。)·。'゜ +Classical Dvořák Kubelik Symphonies
The Mass 豆瓣
9.0 (26 个评分) Era 类型: 轻音乐
发布日期 2003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Universal International
音乐能将听者带到另一个境界,而这种魔力透过ERA的音乐更显威力!作品备受赞誉的音乐巨匠Eric Levi,98年与2000年分别以富含强烈爆发力和庞大实验概念的《ERA》与《ERA 2》,提出横破时空限制的大哉问、激发了人们对宇宙的新思维,在全球17个国家荣获金/白金唱片认证、创下超过600万张的销售佳绩。也因此让全球乐迷无不对这第三张专辑引颈期盼。

现在,最新作品《The Mass》所营造出的壮阔氛围和戏剧张力,势必再度撼动人心,引领听者神游超现实音乐国度。《The Mass》传承了Eric Levi自首张专辑《Era》起便汲汲经营的音乐特色,匠心独具的融合流行、摇滚及古典乐,经过截枝去叶后而产生简洁有力的音乐风格。为了超越经典,Eric Levi更撷取德国知名音乐家Carl Orff最受盛赞的作《Carmina Burana/布兰诗歌》,为首发同名单曲“The Mass”的骨干;新辑中还收录了“Don’t Go Away”、“Looking For Something”、“Dont You Forget About Me”、以及曾被韩国首席女高音Sumi Jo/曹秀美选录,并在汉城世界杯足球赛开幕典礼上献唱的“The Champions”等精采曲目,尽管如此,《The Mass》的磅礴气势和听觉场景,仍被视为Eric Levi这位曾为摇滚乐团Shakin Street吉他手的跨界新星,树立新世纪音乐的代表作。

大量运用交响乐、以古典与流行、摇滚碰撞出绚丽音乐火花的《The Mass》,给人无限的想像空间:时而如摩西开海的壮阔,时而又像沙漠中拖动巨石的孤寂。对Eric Levi来说,音乐本身只要能去触动听众们的听觉神经、开启听者们的想像,这种感动就已无远弗届了。
守候 豆瓣
8.7 (239 个评分) Keren Ann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4年8月24日 出版发行: Capitol/Blue Note
KerenAnn何许人也?她是法国乐坛最受瞩目的民谣才女,她出生在以色列,从小学吉他时就开始扒Joni Mitchell的曲子,11岁举家迁往巴黎后竟然得到了JoniMitchell的赏识而结识了著名制作人Benjamin Biolay,后者的古典音乐背景为她的作品带来更丰富的编配层次。2000年KerenAnn的首张专辑《LaBiographie De Luka Philipsen》融入了俄国文学、犹太民谣和法国诗歌,并以Trip-Hop、民谣及法国流行乐的融合形式现身,一举在欧洲赢得巨大成功。一曲《Jardind’Hiver》更是惊动了80高龄的法国Bossa Nova鼻祖HenriSalvador,后者在自己的经典复出专辑《Chambre Avec Vue》中收录了包括《Jardind’Hiver》在内的5首由BenjaminBiolay和KerenAnn创作的曲子。


KerenAnn是个用法语歌唱生活的女孩,她的民谣实在“清新”,和古老的传说联系在一起,和远去的岁月里绵绵的小故事牵手,直接承载于简陋的乐器声中。然而,从第二张专辑《La Disparition》开始,KerenAnn在民谣中加入了更多爵士和布鲁斯的元素,据说是因为听了不少ChetBaker和TomWaits的原因。所以清新本身,也是很不同的,16岁,30岁,50岁,80岁,就各有不同的聆听质感,如果你是一个可爱的民谣音乐家,那就看你碰上什么了,总之,不论你怎么拨弄音符、也不论你如何制造声响,你总会营造出“清新”的。KerenAnn的首张英文专辑《Not Going Anywhere》就是这样,那和语言的变化无关,就好像瀑布会变成溪流或地下水,可水仍是水。民谣之路也是,似乎只有一条,从清新到清新。


《Not Going Anywhere》的吟唱更偏向于布鲁斯,也更低调。略带颓废的清淡语调一直贯穿于小夜曲一般的主题曲中,贯穿于《End Of May》梦幻般的和声中,也贯穿于惟一一首节奏强烈的《Sail or And Widow》之中。甚至连像圣诞童谣一样的《Right Now And Right Here》、唯美极致的香颂《By The Cathedral》和带有一丝拉丁吉他色彩的《Spanish Song Bird》,也无一不笼罩在一层感伤的淡淡雾气中。而早先的Trip-Hop节拍表象已然隐匿,转化成为Beth Gibbons似的内在阴郁。除了爵士和布鲁斯的元素,KerenAnn还从ChamberPop以及法国流行乐、Bossanova甚至古典音乐中汲取了更多营养,你能感受到JaneBirkin、Francoise Hardy轻柔细腻的法式流行情歌;JoniMitchell、SuzanneVega甜美的北美纽约民谣;Club8或者Belle&Sebastian简单清秀的原声器乐以及NickDrake式讨巧的忧伤。


有人说KerenAnn的东西适合作为全世界任何一家咖啡馆的背景音乐,显然这很合理,但如此华美却又极简矜持的作品更适合于私人聆听。KerenAnn美妙的轻声细语犹如易碎的水晶玻璃,又仿若湿润夏季里轻凉的山泉。她的纯洁是长刺前的玫瑰,无法在世间长久的生存。
Greatest Hits 豆瓣
9.2 (79 个评分) Guns N' Roses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4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Geffen Records
01. Welcome To The Jungle
02. Sweet Child O' Mine(重点推荐!)
点评:毫无疑问这是令枪炮玫瑰打入主流市场的一首具有纪念意义的单曲,同时,这首单曲还是最具有枪炮玫瑰原始风格的一首歌,足够代表枪炮玫瑰在经典专辑《Appetite for Destruction》时的以布鲁斯摇滚为基础的硬摇滚风格。在是多年后重新听这首歌依然是枪花最出色的代表作,他不像《Don't Cry》《November Rain》这两首枪花的标志性单曲一样是流传最广、商业成绩最好的单曲,而是因为这首单曲是最能体现枪花本色的作品。
03. Patience
04. Paradise City
05. Knockin' On Heaven'S Door (重点推荐!)
点评:这首单曲是摇滚先驱、诗人Bob Dylan创作的经典单曲,曾经先后由Bob Dylan以及当代最伟大的吉他大师Eric Clapton,枪炮玫瑰乐团等许多出色的艺术家翻唱,最近还由当红的加拿大摇滚小魔女Avril Lavigne翻唱,但是只有枪炮玫瑰的这个版本是最著名最成功的一个翻唱版本,不仅很好的表现了歌曲的思想内容,同时还是众多翻唱版本中旋律和节奏最好的作品。
06. Civil War
07. You Could Be Mine
08. Don't Cry Original
09. November Rain
10. Live And Let Die
11. Yesterdays
12. Ain't It Fun
13. Since I Don't Have You
14. Sympathy For The Devil
Johann Sebastian Bach: Goldberg Variations 豆瓣
9.5 (27 个评分) Johann Sebastian Bach / Rosalyn Tureck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9年3月9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专辑介绍:
提起巴赫的键盘曲《哥德堡变奏曲》,人们首先想起的多半是已故加拿大钢琴家古尔德(Glenn Gould)对它传奇性的演奏。就象这首变奏曲以主题开始,经过30个变奏后又以同样的主题结束一样,古尔德的录音生涯也从1955年录制《哥德堡变奏曲》开始,在1981年以再次录制这首曲子而结束,完成了一个生命的大循环. 很多人曾问过古尔德:“你最欣赏谁演奏的巴赫?”每一次古尔德的回答总是:“女钢琴家图雷克(Rosalyn Tureck,1914~)。”这个很陌生的名字是谁?恐怕知者不多。
有一种说法:《哥德堡变奏曲》是由古尔德首先推广开来的。其实并非如此。著名女羽管键琴演奏家兰多芙斯卡(Wanda Landowska,1879~1959)才是名副其实的先驱。正是她的演奏和1933年灌制的著名唱片使这首曲子逐渐传播开来,被钢琴家和大众所接受。图雷克也是最早演奏《哥德堡变奏曲》的钢琴家之一。早在30年代,她的音乐会曲目中就已包括了这首作品。那时,古尔德才刚刚降生呢!由于作品的原谱上很少有速度表情记号,留给演奏家们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所以各个演奏家的处理方式差别很大。从30年代至今,上百种唱片版本先后涌现,可见它受欢迎的程度。其中最著名的一直是兰多芙斯卡的两种羽管键琴版(EMI和RCA各一)、古尔德的两种版本(Sony)以及匈牙利钢琴家希夫的版本(DECCA)。
根据最早的巴赫传记《天才巴赫的一生及其作品》(弗克尔1802年出版)中的说法,《哥德堡变奏曲》是为身患失眠症的凯塞林克伯爵所作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帮助他消磨漫漫长夜,减轻失眠的痛苦。“哥德堡”是伯爵身边的羽管键琴演奏家的名字,也是巴赫的学生。变奏曲由一个主题及其30个变奏组成,在30个变奏之后,主题再现,圆满地完成一个循环。伯爵对这首曲子着了迷,慷慨地赐给巴赫100个金路易,相当于巴赫一年的工资。《哥德堡变奏曲》这个曲名并不是巴赫起的,而是传记作者弗克尔在巴赫死后起的。巴赫自己称它为“包括一首咏叹调及其变奏的键盘练习曲,为有两个键盘的羽管键琴而作”(现在一般都用钢琴演奏)。
这首作品看似平常的变奏曲,实际上却是精心安排的。它的变奏都建筑在主题(咏叹调)的32个小节的低音线上,这个数字正好是作品的段落总数(30段变奏加上首尾两段主题)。更奇妙的是,主题低音线上的音符数也是32个!在30个变奏中,大多数变奏的长度是30小节。第3、9、21、30变奏是其一半(16小节)。唯一的例外是第16变奏。这是一首47小节的法国式序曲。
以第16变奏为分界,30个变奏可分为两组。第二组明显比第一组复杂。也就是说音乐的进行渐趋复杂,直到最后骤然回到平静朴素的主题,给人“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奇妙感受。更奇妙的是,第3、第6、第9、第12变奏直到第27变奏,每隔3首就出现一首卡农(严格的对位模仿,合唱中常见的轮唱即为一例)。这些卡农的音程渐渐扩大,从同度卡农(第3变奏)直到9度卡农(第27变奏)。象这样精心构思的作品是极为少见的。穿插在这些卡农曲间的是一些较为自由的变奏,有的是技巧难度很大的双键盘曲,有的近似托卡塔,有的犹如小赋格曲(第10变奏),有的是舞曲风格(第4变奏是帕斯皮耶舞曲,第7变奏是吉格舞曲),有的是古协奏曲形式。第30变奏特别引人注目,它活象一个音乐玩笑,将两首民歌(“我好久没和你在一起”和“卷心菜和萝卜把我赶走”)的旋律和咏叹调主题交织在一起。
古尔德演奏的《哥德堡变奏曲》虽然魅力非凡,但不容否认,它带有明显的古尔德个人标记,并不是很纯净的巴赫风格。与之相比,美国女钢琴家图雷克的演绎显然更合巴赫的原意,难怪古尔德也对她大加赞赏。今年85岁的图雷克60多年来一直以演奏巴赫作品闻名,曾被著名乐评家哈罗德-勋伯格誉为“巴赫音乐的女大祭司”。很可惜,她以前的唱片都是小公司出版的,国内见不到,故此名气很小。事实上,她可能是钢琴家中录制《哥德堡变奏曲》次数最多的一个,也是演奏它时间最长的一个(长达60多年)。
和许多钢琴家一样,图雷克在晚年渐渐进入了更平静、更深邃的升华境界。每个音符、每个变奏都被她处理得异常清晰、端庄。由于她严格遵守巴赫的反复记号(很多钢琴家省略了反复部分),所以演奏时间也比绝大多数版本长。在敏感的指触、纯正的风格感中,我们丝毫感觉不出演奏家是位84岁的老人。这是稳重内敛、宁静致远的演绎。正如她本人所说:“我从不把这部作品当成炫人耳目的技巧表演。它是生命的体验”。现在就让我们聆听这位“巴赫音乐的女大祭司”、曾任纽约爱乐首位女指挥、朱利亚德学校教授的图雷克来演奏,在《哥德堡变奏曲》中体验生命的多姿多彩吧。(摘自视听技术,作者孙皓,有删节)
专辑曲目:
CD1
01 01Aria
02 02Variato 1 - a 1 Clav.
03 03Variato 2 - a 1 Clav.
04 04Variato 3 - Canone all'Unisuono a 1 Clav.
05 05Variato 4 - a 1 Clav.
06 06Variato 5 - a 1 o vero 2 Clav.
07 07Variato 6 - Canone alla Seconda a 1 Clav.
08 08Variato 7 - a 1 o vero Clav. (at tempo di Giga)
09 09Variato 8 - a 2 Clav.
10 10Variato 9 - Canone alla Terza a 1 Clav.
11 11Variato 10 - Fugetta a 1 Clav.
12 12Variato 11 - a 2 Clav.
13 13Variato 12 - Canone alla Quarta (a 1 Clav.)
14 14Variato 13 - a 2 Clav.
15 15Variato 14 - a 2 Clav.
16 16Variato 15 - Canone alla Quinta (a 1 Clav. andante)
CD 2
01 01Variatio 16 - Ouverture a 1 Clav.
02 02Variatio 17 - a 2 Clav.
03 03Variatio 18 - Canone alla Sesta a 1 Clav.
04 04Variatio 19 - a 1 Clav.
05 05Variatio 20 - a 2 Clav.
06 06Variatio 21 - Canone alla Settima (a 1 Clav.)
07 07Variatio 22 - a 1 Clav. (alla breve)
08 08Variatio 23 - a 2 Clav.
09 09Variatio 24 - Canone all'Ottava a 1 Clav.
10 10Variatio 25 - a 2 Clav. (Adagio)
11 11Variatio 26 - a 2 Clav.
12 12Variatio 27 - Canone alla Nona a 2 Clav.
13 13Variatio 28 - a 2 Clav.
14 14Variatio 29 - a 1 o vero 2 Clav.
15 15Variatio 30 - Quodlibet a 1 Clav.
16 16Aria
Diabolus in Musica - Accardo interpreta Paganini 豆瓣
9.6 (53 个评分) Salvatore Accardo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2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专辑收录了10余首帕格尼尼的作品,有名的大概都在其中了。
早年的阿卡多火爆生猛,手中名琴迸发出的琴声华丽雄壮,光辉甜美,令人难以忘怀。
这是DG皇牌录音师Gunter Hermanns亲自所录的杰作之一。碟中独奏部分音色通透,琴声细节分明、空气感强,片中小提琴和打击乐的高频泛音极为丰富,足以试出音响系统中的任何瑕疵。
帕格尼尼的作品并没有出版得太多,很多作品他只作给自己演奏而没有正式出版。原因是没有多少人能够演奏他的作品,他的作品实在太难演奏了。传说中帕格尼尼的演奏技巧非常特别,最快可一秒拉16个音。他在演奏会中,小提琴琴弦常常会被预先设计突然“意外”地拉断,一根接着一根,而帕格尼尼依然用高超的技艺演奏,甚至到最后小提琴只剩下一根弦线。
此碟收录12首帕格尼尼作品的节录曲,但凡有名的作品均在其中。意大利小提琴手阿卡多,是当今举世无双的诠释帕格尼尼的不二人选,他那高超的技巧,疾风般的演奏,令人相信帕格尼尼这魔鬼琴手依然在世。录音将弓弦的摩擦质感,流水般贯穿全曲的急板,空间中自然的堂音,通透亮丽的琴声,甜美的音质和名琴的音色尽收其中。这一切无疑令此张CD为最多人激赏。
本碟收录了1975年至1977年阿卡多演奏的帕格尼尼小提琴协奏曲和随想曲12段精华选段,此时正是阿卡多艺术生涯的颠峰期,演奏充满了十足的信心,既有炫目技巧,又有美妙动人的乐曲,伦敦爱乐乐团的协奏更是锦上添花。DG公司的王牌录音师Gunter Hermannsf负责摆放录音话筒,数码翻录技术处理使琴声通透亮丽,细节纤毫毕现,音色真实自然。
此碟也被广大音响发烧友用作专门测试音响系统对小提琴音色的重放标准,在欣赏时,你可留意在小提琴高把位时的发音是否变尖,此时的弓弦摩擦质感还能否保持?如果听起来像是细小笛子般的声音,表明缺乏质感,无疑是系统缺乏解析力。假如听起来觉得琴音太薄太尖,则表明你的音响系统中频以下的声音不够丰润。
2013年7月14日 听过
完美地诠释了为什么我讨厌擦弦乐器(。第六首Intrduzione E Variazioni Su那段跳弓,我觉得我的膀胱也跟着颤抖了………………
(PД`q。)·。'゜ +Classical Paganini Vio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