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
小艾 豆瓣
作者: 张爱铃 江苏文艺出版社 1987 - 7
华东师范大学的陈子善教授共在大陆发现了10多篇当年张爱玲作品,其中有7篇没有收入张爱玲任何作品集。1986年10月份,陈子善在研究周作人查资料的时候,发现〈亦报〉(后来并入新民晚报)上连载的张爱玲作品〈小艾〉,意外惊喜之余,陈子善把〈小艾〉复印下来,寄给了香港〈明报〉月刊的编辑黄俊东。黄曾经编辑过〈张看〉散文集,与张爱玲通过信,看到〈小艾〉以后非常高兴,于是让陈子善写一篇发现经过的小短文,配着〈小艾〉一起发表在〈明报〉月刊1987年第1期上。随后被台湾〈联合文学〉转载。
张爱玲知道以后,很不高兴,在1988年的《续集》序中特意提到,“前些日子有人将埋藏多年的旧作《小艾》发掘出来,分别在台港两地刊载,事先连我本人都不知情。听说《小艾》在香港公开以单行本出版,用的不是原来笔名梁京,却理直气壮地擅用我的本名。事实上,我的确收到几位出版商寄来的预支版税和合约,只好原壁奉还,一则非常不喜欢这篇小说,更不喜欢以《小艾》名字单独出现,本人还在好好地过日子,只是写得较少,却先后有人将我的作品视为公产,随意发表出书,居然悼棒责备我不应发表自己的旧作,反而侵犯了他的权利。”
当海峡两岸的学者不约而同对张爱玲作品展开研究、挖掘、考证时,张爱玲本人却对这一行为持反对态度。台湾的唐文标教授生前曾为搜求张爱玲四十年代作品的原刊本做了一番努力,很有成绩。在未征求张爱玲的同意下,唐文标先把有些尚未在台港重刊的作品,投寄杂志去发表,后来再把此类作品放人自己主编的图书《张爱玲卷》(一九八二)和《张爱玲资料大全集》(一九八四)中。为阻止出版这两本书,张爱玲甚至委托皇冠找律师提起法律诉讼,经过交涉以后,和出版社以和解告终。
因为在香港就出现了盗版书〈小艾〉。张爱玲被迫出版了〈小艾》,但是作了大量的修改,删去了68段最后一段和69、70、71节全部删去。同时, 〈十八春〉改为《半生缘》,对这一作品也做了大量修改,将小说里写的18年改为14年,砍掉4年。
2013年4月14日 已读 写得最好的还是小艾之前在席家当女佣的部分,张爱玲总之跳不出那个题材。但是想到这书后来成为她不愿直视的黑历史,顺路引起许多高贵冷艳孤傲决绝的脑残粉们呼天抢地扼腕叹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根源我就……爽翻了嘻嘻嘻嘻嘻嘻嘻。
+张爱玲 {中国现当代文学} 【小说】
半生缘 豆瓣
8.9 (169 个评分) 作者: 张爱玲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6
他和曼桢认识,已经是多年前的事了。算起来倒已经有十四年了——真吓人一跳!马上使他连带地觉得自己已老了许多。日子过得真快,尤其对于中年以后的人,十年八年都好像是指顾间的事。可是对于年轻人,三年五载就可以是一生一世。他和曼桢从认识到分手,不过几年的工夫,这几年里面却经过这么许多事情,仿佛把生老病死一切的哀乐都经历到了。
曼桢曾经问过他,他是什么时候起开始喜欢她的。他当然回答说:“第一次看见的时候。”说那句话的时候是在那样的一种心醉的情形下,简直什么都可以相信,自己当然绝对相信那不是谎话。其实他到底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看见她的,根本就记不清楚了。
2012年7月21日 已读
除了那天没来由被那句话爆出了翔,比其他言情小说高档就高档在最后仍然BE了?想起两句话,一句是“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一句是“你年轻的时候人人说你美丽,但是和你现在的样子相比,我更爱你备受摧残的容颜”——后面这句,沈先生怕是不能问心无愧地说出来了吧。
+张爱玲 {中国现当代文学} 【小说】
倾城之恋 豆瓣 谷歌图书
9.0 (96 个评分) 作者: 张爱玲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6
一九四四年八月十五日,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由上海杂志社出版,书中收入中短篇小说《金锁记》、《倾城之恋》、《茉莉香片》、《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琉璃瓦》、《心经》、《年青的时候》、《花凋》和《封锁》。
《传奇》的出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也奠定了张爱玲在中国现代文学进程中的历史地位。“五四”开创的新文学运动衍变到此,才出现了一种新的发展可能。
这本《倾城之恋》收入《传奇》增订本的全部,同时在附录部分收入《传奇》各版的作者自序和关于《倾城之恋》的两篇创作体会。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成名作与代表作。白流苏和范柳原这一对现实庸俗的男女,在战争的兵荒马乱之中被命运掷骰子般地掷到了一起,于“一刹那”体会到了“一对平凡的夫妻”之间的“一点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