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ssical
Hilary Hahn:Mendelssohn Violin Concerto, Shostakovich Violin Concerto No.1 豆瓣
8.8 (10 个评分) Hilary Hahn / Oslo Philharmonic Orchestra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9年2月17日 出版发行: Sony
虽然今年才二十二岁,神童小提琴家希拉里•哈恩如今已经几乎要将所有历史上重要的小提琴协奏曲灌录完了,今年她更排出了孟德尔颂和萧士塔高维奇这两首音乐厅中长青的经典协奏曲。这两首协奏曲在她的演奏曲目中已经有十年以上的时间,,她在十一岁就学会孟氏的协奏曲,所以心得也最深入。至于萧士塔高维奇的第一号协奏曲则是她十七岁时自己学会的,她也因此成为是新生代小提琴家首先将此曲纳入演奏曲目中的一位。专辑中还附赠希拉里•哈恩以相当浅易的文字,详细地剖析、描述这两首协奏曲创生的过程,以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门德尔松(FELIX mendelssohn,1809-1847),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是钢琴家神童,9岁就开始公开演奏,10岁时就为《诗篇19》谱曲,17岁时作成了《仲夏夜之梦》序曲。1826-1829年在巴赫逝世后首次指挥《马太受难曲》,引起轰动而成为闻名遐迩的指挥家。1829年访问英国,以钢琴家身份首次演奏贝多芬的《皇帝协奏曲》,这段时间成为他创作的崛起期,创作了《芬格尔山洞》、《第一钢琴协奏曲》。随后又到德、奥、意大利,在《第一交响曲》后又创作了《意大利交响曲》、《宗教改革交响曲》。门德尔松1835-1836年任莱茵音乐节的艺术指导,1835-1846年莱比锡格万特豪斯乐团指挥,1837年婚后为其创作的第二阶段,创作了《第二交响曲》(颂赞歌)、《苏格兰交响曲》、《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庄严变奏曲》等几部最重要的作品。1843年在莱比锡创办新音乐学院,任院长,晚年作品中最著名的是清唱剧《以利亚》。
门德尔松最优秀的作品是:《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三、第四交响曲,管弦乐《芬格尔山洞》、戏剧配乐《仲夏夜之梦》、为钢琴而作的《无词歌》、《降E大调弦乐八重奏》和清唱剧《以利亚》。 彪罗称门德尔松是莫扎特之后最完美的曲式大使,古典主义的传统与浪漫主义的志趣在他的作品中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赋予他的作品以一种诗意的典雅。门德尔松善于把美妙的旋律纳入正规的古典式,他是一个热情歌颂自然的诗人、一个善于运用虚无飘渺画笔的风景画家,他的音乐被称为“描绘性浪漫主义”,其中充满温柔的情感。门德尔松的出色才能表现为对景像的诗意把握与对精灵鬼怪的描绘,但他的音乐中太注重感情的表达而呈纤巧,亦有人认为致命弱点是缺少激情与纤巧情感的对比。
门德尔松的这首小提琴协奏曲OP.64完成于1844年,为当时格万特豪斯乐团首席小提琴菲迪南.大卫(Ferdinand David,1810-1873年)而作,构思诞生于1838年。1845年3月13日由大卫首演。这首协奏曲,是门德尔松所有作品中最杰出者,也是浪漫主义小提琴协奏曲中的佼佼者,与贝多芬、布拉姆斯、柴科夫斯基的协奏曲并称为四大最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共3个乐章:1.热情的很快的快板,E小调,奏鸣曲式。以弦乐分散和弦的喃喃低语开头,主奏小提琴奏优美而又带有忧郁的第一主题。主奏小提琴技巧复杂的经过句后,第一主题再由乐队呈示。再双簧管与第一小提琴表达后,主题小提琴又展示技巧。第二主题为G大调,先由长笛与单簧管四重奏表现,主奏小提琴接替后结束束呈示部。发展部以主奏小提琴发展第一主题始,木管呈示第一主题开头动机而加入,主奏小提琴再由开头动机进入华彩。再现部第一主题由长笛、单簧管静静地开始,主奏小提琴反复。第二主题再由木管以E大调再现,主奏小提琴反复。结尾主奏小提琴的华彩转向急板而达高潮。2.行板,C大调,三段体。第一低音管以B音始,转入C大调后,主奏小提琴奏极优美的主题,乐队伴奏。中段由第一小提琴与双簧管呈示庄严的主题,主奏小提琴装饰变奏。第三段发展第一段。3.序奏为不太快的稍快板,E小调,以第二乐章中段主题为基础发展。主题为活泼的快板,转成E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开头动机反复4次后,活泼的展开第一主题,经经过句,第二主题以B大调由乐队呈示,主奏小提琴接替。发展部由主奏小提琴以第一主题始,出现新旋律,乐队与主奏小提琴的表现交替。再现部第一、二主题同时以E大调呈现,结尾部主奏小提琴奏长大的颤音后,乐队以辉煌而结束。
2021年1月20日 听过
门小协真不错,年轻真好,还有无穷的浪漫。至于肖斯塔科维奇真是我不管怎么听都听不懂,数学不会就是不会的那种迷惑(只配听爵士组曲,但我觉得爵士组曲之于肖约等于围城之于钱锺书
+Classical HilaryHahn Violin
Brahms: Cello Sonatas 豆瓣
Steven Isserlis / Stephen Hough
发布日期 2006年1月10日 出版发行: Hyperion UK
2020年1月15日 听过
Rondo for cello & orchestra in G minor, B. 181 (Op. 94) 德沃夏克还是好听(托哥,便宜,地摊,吹爆
+Classical Cello
Bach: Goldberg Variations 豆瓣
9.0 (6 个评分) Wanda Landowska
发布日期 1996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Angel Records
Wanda Landowska 兰多芙斯卡(1879-1959)
波兰女大键琴演奏家,钢琴老师是肖邦的学生米恰洛夫斯基,她积极钻研17-18世纪的音乐,专致于大键琴演奏艺术,她的突出贡献是复活了大键琴演奏艺术,在触键、指法、连奏、装饰音等方面加以发展,她录制的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与《十二平均律》,应该说最接近巴赫的神髓.
柴科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 豆瓣
9.0 (8 个评分) Nathan Milstein / Claudio Abbado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6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2016年8月25日 听过
米尔斯坦这个技术,教科书般的演绎了吧,优雅,清越,无懈可击——但是老柴的生活和音乐从来都未曾这样从容过啊,沉郁、凄绝,这才是他永恒的主题。这是过于完美的柴小协,但为什么断臂的维纳斯更动人?
+Classical Milstein Tchaikovsky Violin
Bach: Three Sonatas & Three Partitas For Violin Solo 豆瓣
Gidon Kremer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86年10月25日 出版发行: Polygram Records
2015年6月2日 听过
巴赫的感情和你们凡人的感情是不同的好吗!在贝多芬身上看到人间,在莫扎特身上看到伊甸,而巴赫是所有的时间和空间、是宇宙和秩序,是音乐与和谐本身——多听听兰多芙斯卡的平均律就该明白在巴赫身上宣泄情感是多么一厢情愿的误读了。
+Classical J.S.Bach Violin
Bach: Flute Sonatas 豆瓣
9.5 (20 个评分) Andrea Oliva / Angela Hewitt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13年2月12日 出版发行: HYPERION
2015年1月12日 听过
明明是flute sonatas结果封面是钢琴伴奏的妹子(吧),这是欺诈啊w(゚Д゚)w!对管乐的理解太低下我就听听不说话((
+Classical Flute J.S.Bach
Bach: Goldberg Variations 豆瓣
Angela Hewitt安吉拉•赫威特
发布日期 1999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Hyperion
录音日期:1999年8月28日~9月1日
录音地址:Henry Wood Hall, London伦敦,魏格莫尔大厅
发行公司:Hyperion
CD编号:CDA67305
时长:78'32
2014年10月15日 听过
轻快动听,但我个人不赞成用弹莫扎特的法子弹巴赫。。。
+Classical J.S.Bach Piano
Holst: The Planets 豆瓣
Yoel Levi / Atlanta Symphony Orchestra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8年1月27日 出版发行: Telarc
古斯塔夫·霍尔斯特 (Gustav Dheodore Holst,1874-1934),英国作曲家。生于具有瑞典血统的音乐家庭。1893年入英国伦敦皇家音乐学院学习钢琴、管风琴、作曲和长号。后在歌剧乐队中任第一长号手、管风琴手。1905年起,曾提任过伦敦圣保罗女子学校音乐科主任,皇家音乐学院作曲教授。研究过梵文并对东方哲学深感兴趣。作品富有独特的个性,偏爱于运用多调性技法。 其代表作有为供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组曲《行星》(作品32,由七个乐章组成),歌剧《赛维特丽》、《在野猪头酒家》,舞剧《大笨蛋》、管弦乐《圣保罗组曲》等,其中《行星》组曲最为著名。
作品简析: 《行星》组曲是一部庞然巨著,整个作品分为七个乐章,分别以九大行星中的七个星球(地球和当时尚不为人类所知的冥王星除外)命名,而且乐队编制也异常庞大,启用了一般很少登台的低音长笛、低音双簧管、低音单簧管、低音大管、次中音大号等管乐器,以及管风琴和众多的打击乐器,在最后一个乐章中还有一段六声部的女声合唱(有时亦以两支独奏长笛取代)。如此众多的乐器的组合产生了丰富的音响色彩,如在"火星"乐章的一段音乐中,乐队的全奏展示出了地动山摇的气势。但也许正是由于《行星》组曲本身及其乐队编制过于庞大,这部作品一般很少全曲演奏,通常仅演其中的三、五个乐章,有时则只是单独演奏一个乐章。
就《行星》组曲的意义来说,该曲与纯粹的天文学并无关系,而仅仅是建立在古代勒底人、中国人、埃及人和波斯人所熟悉的"占星术"之上的。关于这一点,霍尔斯特在 1920年全曲公演时曾这样对记者说:"这些曲子的创作曾经受到诸行星的占星学意义的启发。它们并不是标题音乐,也不与古代神话中的同名神仙有任何联系。如果需要什么音乐上的指引,那么,尤其是从广义上来说,每一曲的小标题足以说明与某些庆典活动有关的那种礼仪性的欢乐。例如,土星带来的不仅是肉体的衰退,它也标志着理想的实现,而水星则是心灵的象征……"
2014年9月25日 听过
venus, the bringer of peace
+Classical
童年情景, 克莱斯勒偶记 豆瓣 Spotify
9.5 (40 个评分) Martha Argerich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84年1月16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2014年9月19日 听过
光是把阿格里奇和童年情景这两个词放在一起我都要吓尿了。。虽然身为脑残粉加了一星,但还是觉得阿姐更适合激情澎湃的曲目,比如英雄波兰,不服不客观,不顶不是南美人!!
+Classical Argerich Piano
穆洛娃: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西贝柳斯小提琴协奏曲 豆瓣
9.0 (6 个评分) 穆洛娃 Viktoria Mullova / 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1年4月30日 出版发行: Philips Import
Sibelius / Tchaikovsky: Violin Concertos
Viktoria Mullova, 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 Seiji Ozawa
1 CD | DDD | 00289 464 7412
Int. Release: Apr. 2001
2014年9月13日 听过
跟基友安利完一边打开loop一边还是决定发个广播。。安利到这个地步我也是蛮拼。将我听得除了流泪脑中一片空白的一版柴小协。民族性这东西说来玄乎,但穆洛娃的老柴、卡帝的贝多芬、库贝利克的德沃夏克,就是跟别人不一样。哦还有最后按惯例黑一把,#穆特是狗屎#。
+Classical Mullova Tchaikovs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