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
逃避主义 豆瓣
Escapism
8.8 (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段义孚 译者: 周尚意 / 张春梅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5 - 7
逃避过程即是创造文化的过程
所有的生灵中,只有人类在残酷的现实面前选择了退却。
这是一本将地理学与自然、人文、心理、历史、社会结合的书。从上述诸方向阐述人类逃避的行为与心理本质,并推演出这种逃避心理,能推动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创造与进步,所以逃避过程,也是文化创造的过程。
人文主义地理学是一门很新的学门,兴起于二十世纪七○年代后期,当时的学术背景是,欧美学术界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讨论。而人文主义地理学的指标性学术作品便是段义孚发表在《美国地理联合会会刊》一九七六年六月号上的文章《人文主义地理学》,这篇文章被后续的地理学读本广泛引用,也正是这篇代表性的文章使得段义孚被学术界公认为是人文主义地理学大师。
人类逃避的对象之一是自然。严酷的自然环境、突发的自然灾害都会让人们产生逃避的念头。人类逃避的对象之二是文化。逃避喧闹的城市生活,逃避猛于虎的苛政,逃避严厉的宗教禁锢,这些统统都属于逃避文化。人类逃避的对象之三是混沌。混沌的、不清晰的状态令人感到困惑与费解,人们总是试图寻找清晰与明朗。人们宁愿采纳抽象的模型,也不愿接受毫无头绪的“现实”,因为清晰与明朗会给人以“真实存在”的感觉。 人类逃避的对象之四是人类自身的动物性与兽性。人类对自身某些粗鲁的特征感到羞耻和厌恶,于是,做出种种努力,想要逃离这些本性。整容、遮羞等皆属于此类逃避。
人类逃往的目的地也发生着不断的变化。逃避暴风雨,逃回温暖的房屋中,逃避高楼林立的都市区,逃往美好的郊区植物园逃避现实的苦恼,逃往虚幻的童话世界。
“逃避”是一个看似贬义的词汇。然而正是由于人类内心与生具来的逃避心理,推动了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创造与进步。在逃避的过程中,人类需要借助各种文化手段(组织、语言、工具等),所以说“逃避”的过程,也是文化创造的过程。
段义孚在本书中的研究范围横跨了地理、景观、文学、历史以及宗教信仰等诸多领域。其文字时常超过文学的极限,他的诠释将人们对现实环境的感受与似乎不太相关于地理学的哲学、心理学、都市计划与景观设计学及人类学方面的见解联系在一起。 本书不单为广大的地理学家所关注,还为建筑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学者所关注。
徽州 豆瓣
作者: 李玉祥 / 王振忠 2000 - 1
徽州的民俗与文化,当然不是一座老房子就能代表得了。它是富有活力的,一如当年行走于大江南北的徽商脚下的路,在年复一年的流转中,输出了徽州朝奉,竖起了贞节牌坊,也带回“宰相故里”的盛名,还有那难以胜数的豪宅巨富……而徽州的凝固,又如同今日破败的宗祠前光秃秃的旗杆,在八面来风中无言矗立。长街小巷里的寻常人家,依然保护有祖辈的风雅,听得见不绝于耳的稚子书声……
本书旨在介绍中国民间传统的地域文化,以图文随记的形式,向大众传播中华本土文化之精髓,复苏久远的在历史场景。为探究历史传承,反思文化变迁的人们,开辟一片传统文化的博物馆,乡土社会的史书库。
亦借此呼吁:保护我们的民间文化,珍视我们的历史!
人文地理随笔 豆瓣
作者: 唐晓峰 三联书店 2005 - 1
《人文地理随笔》以简明流畅、情趣盎然的笔法,陈述议论地理学中有关空间观察、景观解读、环境感知等一系列现代人文地理的观念,从中品评各类人文行为和历史现象。地理,在窗户外面,而地理学却在人的脑子里,而人脑又是分时代、分阶层、分你我的,所以地理学也不是纯净学问,会随人的时代追求、价值趋向变化内涵。研究人文地理,需要先把人看透。我得承认,自己对地理学的了解是受了洋人的启发。西方人文地理学,想得很多,管得很宽,“人味儿 十足,明确划在人文社会科学一边,这是我一开始喜欢地理的一个重要原因。
人文地理学导论 豆瓣
An Introduction to Human Geography:Issues for the 21st Century
作者: [英]彼得-丹尼尔斯等 译者: 邹劲风 / 顾露雯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 1
本书由导论和五部分内容组成:导论介绍本书的方法论、结构以及阅读要点等;第一部分回顾前资本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人文地理状况,并展望未来的人类发展;第二部分考察人口变迁、资源和消费、环境问题以及全球化经济等21世纪初人类世界普遍关注的命题之间的关系;第三部分关注全球范围内的城镇和乡村的社会、文化问题;第四部分以经济全球化为中心,探讨生产、金融和消费等问题;第五部分从个人、地方和全球的角度展现多样的政治地理。每一部分都由数章组成,开篇有关于本部分涉及的重要问题的简要介绍。书中讨论的议题,诸如移民、环境、边缘化、贫困化、种族冲突、能源困境、中产化等,都是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 全书勾勒了一幅21世纪的人文地图,其人文意识使它既是一部从人类视角出发的地理学著作,又是一部以地理学为线索的社会学、人类学乃至经济学、政治学著作。其时代感使它值得所有关注21世纪人类发展的人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