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
中国传统色 豆瓣
作者: 郭浩 / 李健明 中信出版集团 2020 - 10
★《中国传统色》的两位作者查找中日色彩相关文献近400部,严谨考据384种中国传统色名;根据24节气72物候,在几十万件故宫文物中选取应时应节的96件,从文物中提取传统色。色名与色值两相对应,互为考证,最终完成这本以时间为轴,以文物为依托,展现中国传统色色彩体系的著作。
★漂是重要的基本色,可追溯至《说文解字》和《释名》。这种晴空之色,起于“天缥”,承之“沧浪”,转为“苍筤”,合于“缥碧”,古人以此留存春生之美——东风解冻,新竹破土,缥是山野间鲜冷的呼吸;漫走沧浪亭,春水濯足,缥从《孟子》延伸出触感;上品青花瓷“天青过雨”,精心烧制的浪漫等待,自宋时保存至今,缥成为一期一会的化石。最终,定格于清乾隆时期的“绿色描金松竹梅纹粉蜡笺”,藏于故宫,为今人提供一眼千年的想象。
24节气·72物候·96件手绘故宫文物·384种中国传统色
打捞华夏失落的色彩文化
从大量传统典籍中寻觅、考据颜色由来,再以故宫文物的色彩逐一对应,这是一部凝聚了古人智慧与审美的传统色图书。节气与物候具象为文物,物候轮替,色彩转换,在器物与文明的不灭记忆中,重寻祖先对色彩的精微感受。
玉色有“明月珰”“鸣珂”“佩玖”,酒色有“酂白”“春碧”“翠涛”,色白色青,莹润风雅;服饰色有“海天霞”“天水碧”裁作宫人衣装,有“藕丝秋半”染于唐人裙衫……384种中国传统色,探寻古典中国的文化深蕴与审美意趣。
书内附中国传统色色谱
画语录 豆瓣
8.4 (9 个评分) 作者: 徐小虎 译者: 王美祈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1
1971年至1978年,徐小虎就中国书画笔墨问题对旅美书画收藏家、鉴赏家、画家王季迁先生进行了一场马拉松式的采访。在徐小虎的巧妙追问下,王季迁尽最大努力解释了中国传统书画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大问题。二人以时而犀利时而风趣的问答,对中国古代书画的时代风格、笔墨特质、 用笔技法、构图布局提出了各种精辟的观点。
这本书的诞生,有赖于难得的机缘巧合——结合当代数一数二中国传统鉴赏巨擘王季迁,以及拥有双重语言背景的提问者—诠释者徐小虎——徐小虎具备知识、热情与耐心,以灵敏而尊重的态度,引出王氏的看法与感知,任何读者只要仔细阅读,并不时参考书中插图,都会发现自己对这些无价艺术杰作的欣赏,已增添一层新境界。 ——高居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吴湖帆先生……可以在他的许多弟子中求拔萃之才,我以为王季迁先生不仅能全面继承乃师,而且是后来居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吴先生地下有知,必为此感到欣慰。 ——杨仁恺(著名书画鉴定家,原辽宁博物馆馆长)
高居翰曾在日本购得一幅山水,由于破损,题字和印章都漫漶难认。经过谨细的风格比较辨析后,他认为出诸谢时臣之手。另一位生活在东京的中国鉴定家费力地研究了题跋和印章后也得出同样结论。而王季迁展卷一览,即断为谢时臣。王季迁这样的法眼,举世又有几人? ——范景中(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我在故宫修文物 (2016) 豆瓣 TMDB
所属 : 我在故宫修文物
9.1 (488 个评分) 导演: 叶君 / 萧寒 演员: 王津 / 亓昊楠
跨越明清两代、建成将近六百年的故宫,收藏着包括《五牛图》《清明上河图》在内的180多万件珍贵文物。历经百年沧桑,这些人类共同的瑰宝或多或少蒙上尘埃,破损不堪。从故宫博物院建院那一天起,一代又一代文物修复师走入紫禁城的红墙,通过他们化腐朽为神奇的妙手,将生命的活力重新注入一件件文物之中。木器、陶瓷、青铜、漆器、钟表、织绣、书画,不同的文物有着不同的特性,也有各自修复的难点。而这些修复师们甘于寂寞,甘于平淡,在与文物的对话中小心翼翼感受着来自古代的微弱的脉搏。文物有灵魂,有生命,它们和人类的内心大美紧紧相连。
当尘封的文物重新焕发夺目光彩之时,不应忘记那些平凡而伟大的匠人所为之付出的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