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文学
中短篇小说选 豆瓣
Повести и рассказы
9.4 (14 个评分) 作者: [俄] 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 译者: 曹中德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 - 5
《中短篇小说选》内容简介: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数量众多,内涵深广,人物复杂,不易彻底把握。陀思妥耶夫斯基广泛、深刻而又迅速、及时地反映了当时的俄国社会政治生活,是现实主义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之一,而他成功地刻画的善恶同体、破坏性格,以及善于使用内心独白,尤其是(与列•托尔斯泰同时)在世界文学中最先使用意识流手法等等,又成为现代主义的直接先驱(他的某些思想还使他成为现代派的“精神领袖”)。他确实是十九世纪末至今承先启后的伟大作家。
这本《中短篇小说选》选录了穷人、脆弱的心、诚实的小偷、圣诞树和婚礼、别人的妻子和床底下的丈夫、白夜、小英雄、舅舅的梦、鳄鱼、农民马列伊等中短篇小说作品。
《中短篇小说选》为“陀思妥耶夫斯基选集”之一。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数量众多,内涵深广,人物复杂,不易彻底把握。陀思妥耶夫斯基广泛、深刻而又迅速、及时地反映了当时的俄国社会政治生活,是现实主义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之一,而他成功地刻画的善恶同体、破坏性格,以及善于使用内心独白,尤其是(与列•托尔斯泰同时)在世界文学中最先使用意识流手法等等,又成为现代主义的直接先驱(他的某些思想还使他成为现代派的“精神领袖”)。他确实是十九世纪末至今承先启后的伟大作家。
被伤害与侮辱的人们 豆瓣 谷歌图书
Униженные и оскорбленные
8.9 (72 个评分) 作者: [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 译者: 娄自良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 - 1
陀思妥耶夫斯基,俄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被伤害与侮辱的人们》是他的重要作品之一。小说描写了资产阶级冒险家瓦尔科夫斯基对“小人物”尤其是两个弱女子:管家女儿娜达莎和他的私生女涅莉的迫害以及一手造成的两个家庭的悲剧。
复活 Goodreads 豆瓣
Воскресение
7.8 (13 个评分) 作者: [俄] 托尔斯泰 译者: 汝龙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 - 7
《复活》(1889—1890)是托尔斯泰思想艺术的总结。作品以一起真实的刑事犯罪案为基础,通过描写男女主人公复杂曲折的经历,展示了俄国当时社会的黑暗,在对政府、司法、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深刻批判的同时也在宣扬不以暴力抗恶和自我修身的说教。
2021年5月26日 已读
《复活》一书让人清楚地感受到托翁思想倾向的转变。但是相比于《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这本书的笔力只聚焦于一个人物即男主角聂赫柳多夫和一个主要事件。附带着这个自我赎罪的故事,托翁反思了俄国的流放制度、监狱制度以及贵族阶层。虽然在全书的结尾聂赫柳多夫还是皈依了上帝,但共产主义思想在这部书里呼之欲出,所以可以将托翁视为一个温和的保守派。读完三部曲,于我而言,《安娜·卡列尼娜》依然是托翁最能打动我的作品,《复活》虽有着更多的人道主义关怀,但整个架构仍不够宏大精密,故事太简单,结尾也略显突兀。有点小遗憾,可能是看了前两部之后期待过高了🤔
俄国 俄国文学 俄罗斯 列夫·托尔斯泰 外国文学
卡拉马佐夫兄弟 豆瓣 Goodreads
БРАТЬЯ КАРАМАЗОВЫ
9.9 (190 个评分) 作者: 陀思妥耶夫斯基 (Ф.М.Достоевский) 译者: 荣如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 - 2
本书系俄国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代表作之一。小说通过一桩真实的弑父案,描写老卡拉马佐夫同三个儿子即两代人之间的尖锐冲突。老卡拉马佐夫贪婪好色,独占妻子留给儿子们的遗产,并与长子德米特里为一个风流女子争风吃醋。一天黑夜,德米特里疑心自己的情人去跟老头儿幽会,便闯入家园,一怒之下,差点儿把老头儿砸死。他仓皇逃离后,躲在暗中装病的老卡拉马佐夫的私生子斯乜尔加科夫,悄然杀死老爷,造成了一桩震惊全俄的扑朔迷离的血案,从而引发了一连串惊心动魄的事件。作品展示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家庭、道德和人性的悲剧主题,体现了作家一生的最高艺术成就。
2021年4月27日 已读
阅读《卡拉马佐夫兄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人人都知道这是世界文学的一座高峰,但我从高中开始,三次尝试阅读,只有这次才一鼓作气将其读完。不得不说,掩卷时的感受与开卷时相比,确实已经判若两人。书里提到的问题不仅仅是老陀自己面对的问题,同时也是每一个读者面对的问题,战场在人们心中。如果说托尔斯泰准确地描绘出了形形色色的人类灵魂,那么陀思妥耶夫斯基则通过卡拉马佐夫一家,把个人的灵魂真相剥开给世人看,米嘉、伊万、阿辽沙和斯乜尔加科夫分别象征着人类的肉体、理性、精神和生命中无来由的苦痛。也正因为对灵魂的剖析工作注定极其艰难,所以在我看来,老陀笔下的人或多或少都有点神神叨叨、人格分裂,许多行为发生得如此突然而难以得到合理的解释,但这样的神经症人格似乎恰好就是延续至今的时代症候,读到结尾一切都显得合理了。
俄国 俄国文学 俄罗斯 外国文学 小说
安娜·卡列尼娜 豆瓣
Анна Каренина
9.6 (5 个评分) 作者: [俄] 列夫·托尔斯泰 译者: 于大卫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9 - 5
【内容简介】
因为和法国女教师的关系被妻子多丽发现,奥勃隆斯基家里彻底乱了套。
他只好请求自己的妹妹安娜·卡列尼娜,来家里处理种种困境并安抚多丽。
可安娜偏偏在下火车的时候,碰到弗隆斯基。
安娜,不能用词语描绘她特别的美与气质。丈夫是彼得堡的高官,那“著名的卡列宁”。
弗隆斯基,非常富有、漂亮、聪明、高贵,碰到安娜之前,和少女吉蒂一片火热,所有人都以为他将在下一场舞会向吉蒂求婚。
他们就是偏偏遇见了,在第一部第18节那个著名的段落。
所有人的命运在这一刻被写好。
还有列文,托尔斯泰化身在书里的影子。他以不同的选择获得幸福了吗?
【编辑推荐】
◆所有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每个不幸福的家庭自有其不幸福之处。
◆“吉蒂每天都能看见安娜,也爱上了她,想象她一定会穿淡紫色的衣裳。但现在,看到她一身黑色,吉蒂觉得自己并不了解她的全部魅力。她现在看见的是一个全新的、出乎自己意料的安娜。现在她明白,安娜不能穿淡紫色,而她的魅力恰恰在于她总是从自己的装束中凸显出来,而装束在她身上从来都不显眼。配着华丽花边的黑色长裙穿在她身上并不显眼;这不过是个框架,显眼的只有她,简单、自然、优雅,快乐又充满活力。
2021年4月6日 已读
“《安娜·卡列尼娜》最为突出的贡献,是它揭示了自我认知的不确定性。托尔斯泰乐此不疲地重复了这一发现,小说中的人物时常遭遇认知的矛盾和困惑,如同暗夜行路,一切都混沌不清,一切都在变动,激情洋溢的幸福感很可能在下一秒沦为失望的因由。”对比各种译本,于大卫译本最为准确、流畅、典雅,且后记相当值得一看。
俄国文学 俄罗斯 外国文学 小说 托尔斯泰
伊凡·伊里奇之死 豆瓣 Goodreads
Смерть Ивана Ильича
9.1 (96 个评分) 作者: [俄] 列夫·托尔斯泰 译者: 许海燕 东方出版社 2017 - 10
◐54个国家100位一流作家选为100部最伟大的文学经典之一。托尔斯泰共有三部作品入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伊凡·伊里奇之死及其他》。
◐人类文学上描写死亡的巅峰的神作。 曾被选入美国麦克米伦图书公司出版的《世界小说一百篇》,被西方各大学文学系当作教材。
◐小说对婚姻、情欲、伦理、死亡的探讨具有惊人、无与伦比的现实感。
◐《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作者扬•马特尔给加拿大总理斯蒂芬 •哈珀推荐的第一本书。
◐法国作家莫泊桑深深为之折服,曾经感叹说:“我看到,我的全部 创作活动都算不上什么,我的整整十卷作品分文不值。”
◐名家名译,译笔优美动人,完美展现托尔斯泰风格魅力。
...................
☆媒体评论
◐《伊凡•伊里奇之死》被认为是人类文学上描写死亡的巅峰的神作。法国作家莫泊桑深深为之折服,曾经感叹说:“我看到,我的全部创作活动都算不上什么,我的整整十卷作品分文不值。”
◐托尔斯泰最奇特的作品,当年发表后,俄国审查官只允许发行普通人难以承受的高价版本,美国邮政禁止邮寄刊有《克罗采奏鸣曲》连载的报纸。
◐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看了此书后说:托尔斯泰是个性变态者。
◐著名俄罗斯文学译者、诗人、学者汪剑钊教授,小说家赵松推荐!
...................
☆内容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的中短篇小说选,包括两个短篇《克罗采奏鸣曲》、《魔鬼》和一个中篇《伊凡•伊里奇之死》。这三个中短篇分别是关于婚姻、爱欲与死亡的主题,围绕着婚姻、家庭、伦理、情欲与死亡,具有有非凡的震慑人心的魅力。
◐《伊凡•伊里奇之死》被认为是人类文学上描写死亡的巅峰的神作,是托尔斯泰晚年一部重要的代表作。作品一经发表就引起强烈反响,法国作家莫泊桑深深为之折服,曾经感叹说:“我看到,我的全部创作活动都算不上什么,我的整整十卷作品分文不值。”
◐《克鲁采奏鸣曲》上流贵族情感忏悔录,托翁(据说是本人写照)扮演奥古斯都、卢梭,讲述了一个在漫长的婚姻生活互相怨恨的贵族夫妇,因丈夫认为自己对妻子拥有类似物主的所有权,因此并不尊重妻子,而频频与妻子发生争吵,后来在丈夫对妻子狂烈的性嫉妒中杀死妻子而后反省、忏悔这种肉欲结合的婚姻关系的故事。是托尔斯泰最奇特的作品,当年发表后,俄国审查官只允许发行普通人难以承受的高价版本,美国邮政禁止邮寄刊有《克莱采奏鸣曲》连载的报纸。
◐《魔鬼》则探寻了人性中的情欲。它认为人是无法控制这种欲望的,无法摆脱,直到欲望对象的毁灭或自己的毁灭。小说对情欲的巨大力量以及其与理性道德的激烈冲突的描写是摄人心魄、无与伦比的。
2020年2月26日 已读
意识到生命不可阻挡地消逝但还未不复存在;接近那永恒可怕又可恨的死亡才是唯一真实的事,其他总是同样的谎言。在这种情况下,每日、每周和每小时有什么区别?他为自己无依无靠而哭泣,为自己形单影只而哭泣,为人类的残忍冷酷而哭泣,为上帝的残忍冷酷而哭泣,还为上帝对人间的苦难不闻不问而哭泣。这篇凝练的短篇汇聚了托尔斯泰对于一个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之人面对死亡时的生之欲的思考,是对人类存在状态的有力拷问。
俄国 俄国文学 俄罗斯 俄罗斯文学 外国文学
罪与罚 豆瓣
Преступление и наказание
9.4 (153 个评分) 作者: [俄] 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 译者: 岳麟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8
《罪与罚》系19世纪俄国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小说描写一心想成为拿破仑式的人物、认定自己是个超人的穷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受无政府主义思想毒害,为生活所迫,杀死放高利贷的房东老太婆和她的无辜的妹妹,制造了一起震惊全俄的凶杀案。经历了一场内心痛苦的忏悔后,他最终在基督教徒索尼雅姑娘的规劝下,投案自首,被判流放西伯利亚。作品着重表现主人公行凶后良心受到谴责,内心深感孤独、恐惧的精神状态,刻画他犯罪前后的心理变化。小说一方面描绘了俄国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揭露贵族社会的罪恶;一方面也宣扬逆来顺受,从宗教中求解脱的思想。
白痴 豆瓣
ИДИОТ
9.4 (110 个评分) 作者: [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 译者: 荣如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 - 1
小说描写19世纪60年代出身贵族的绝色女子娜斯塔霞常年受地主托茨基蹂躏,后托茨基愿出一大笔钱要把她嫁给卑鄙无耻的加尼亚。就在女主人公的生日晚会上,被人们视为白痴的年轻公爵梅诗金突然出现,愿无条件娶娜斯塔霞为妻,这使她深受感动。在与公爵即将举行婚礼的那天,娜斯塔霞尽管深爱着公爵,但还是跟花花公子罗果仁跑了,最后遭罗果仁杀害。
2018年8月13日 已读
终于读完了这部将近七百页的巨著,上一次阅读如此巨幅的作品应当是《红楼梦》了吧...长达90页的一次单一场景的对话和长达三十页的自白书简直让人难以呼吸...
俄国 俄国文学 俄罗斯文学 外国文学 小说
鱼王 豆瓣
Царь-рыба
8.9 (63 个评分) 作者: [俄] 维克托·阿斯塔菲耶夫 译者: 夏仲翼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 4
长篇小说《鱼王》是维克托·阿斯塔菲耶夫最具个性的一部代表作,俄罗斯当代文学的经典。全书由十三个内容相对独立的“叙事短篇小说”组成,全部围绕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深入细致地描绘了充满神秘诱惑的西伯利亚以及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他们关于生
活的沉思。荒凉苦寒的自然环境,同时又是大自然尽显壮美广袤富饶之地,人类的足迹在其间虽如雪泥鸿爪,却又带着生命不息的尊严。
这些篇章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显示了独特的风格,淡化情节,描写细腻鲜活,“集长篇小说、中篇小说、抒情散文、道德议论为一体”(王小波),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式显露出连贯的内容和意象,犹如
不经意穿成的一串珍珠,每一颗都以其自身的美丽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鱼王》写作时为十三篇,其中《没心没肺》一
篇在1975年首次出版时未能收入,此后的汉语译本皆因袭此删节版。本次由俄语翻译家张冰将该篇翻译补入,首次呈现这部杰作的全貌,并收入俄罗斯原版精美彩插,满足读者多年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