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
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修订本) 豆瓣
作者:
李零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0
- 7
本书是李零先生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讲课时的讲稿,上编是简帛古书的基础知识,下编是简帛古书的分类导读;前一半学生上课听讲时使用,后一半大家下课看书时使用。李零先生力求“把道理讲清楚,用材料来摆事实”,并融汇学术界出土文献研究的最新成果,力图打通出土古书与传世古书的连接,重新认识并建构起古代知识系统和人们的思想文化心理。
出土简牍与秦汉社会 豆瓣
作者:
杨振红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出土简牍与秦汉社会》利用新出简牍材料,与传世文献相结合,对秦汉史研究中长期争论不决、关系秦汉社会结构与性质的三个重大问题——秦汉法律体系、战国秦汉土地制度,月令与秦汉政治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出土简牍与秦汉社会》的论点或为作者首次提出。如秦汉律二级分类构造说,或为作者重新诠释和论证,如战国秦汉名田宅制说,受到海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引发了学术界对相关问题的热烈讨论。
目录
序/1
第一章 出土法律文书与秦汉律二级分类构造/1
一 学术史回顾与问题的提出/1
二 《二年律令》二十七种律均属九章/7
三 从睡虎地秦律到《九章律》/13
四 从魏晋以后律的演变看战国秦汉律/19
五 汉律正律与旁章/29
小结/34
第二章 《二年律令》的性质与汉代律令法系/36
一 学术史回顾与问题的提出/36
二 《二年律令》诸律令制作年代考/45
三 《二年律令》为吕后二年修订的法典辨/52
四 汉代的律令与法典的编纂修订/56
五 汉代法典体系的形成/68
六 汉令新识/76
小结/81
第三章 汉代法律体系及其研究方法/83
一 萧何“次律令”、“作律九章”的时间与汉二年萧何“为法令约束”/84
二 《二年律令》的性质与汉代法典的编纂修订/94
三 关于正律、旁章、傍章、单行律、追加法、律经等概念/97
四 秦汉律典构造与秦汉律二级分类说/109
小结/122
第四章 《二年律令》与秦汉“名田宅制”/126
一 《二年律令》所反映的“名田宅制”实态/126
二 战国秦汉土地制度形态的反思与重构/146
小结/163
附:龙岗秦简诸“田”、“租”简释义补正
——一结合张家山汉简看名田制的土地管理和田租征收/164
一 “行田”/165
二 “田实”/168
三 “田籍”/169
四 “程田”与“程”、“程租”、“租”及“匿田”/173
五 “盗田”/182
小结/185
第五章 月令与秦汉政治——兼论月令源流/187
一 关于尹湾《集簿》“以春令成户”与“春种树”/188
二 出土秦汉律令与月令/201
三 月令与西汉政治/211
小结/228
主要参考资料/234
后记/254
目录
序/1
第一章 出土法律文书与秦汉律二级分类构造/1
一 学术史回顾与问题的提出/1
二 《二年律令》二十七种律均属九章/7
三 从睡虎地秦律到《九章律》/13
四 从魏晋以后律的演变看战国秦汉律/19
五 汉律正律与旁章/29
小结/34
第二章 《二年律令》的性质与汉代律令法系/36
一 学术史回顾与问题的提出/36
二 《二年律令》诸律令制作年代考/45
三 《二年律令》为吕后二年修订的法典辨/52
四 汉代的律令与法典的编纂修订/56
五 汉代法典体系的形成/68
六 汉令新识/76
小结/81
第三章 汉代法律体系及其研究方法/83
一 萧何“次律令”、“作律九章”的时间与汉二年萧何“为法令约束”/84
二 《二年律令》的性质与汉代法典的编纂修订/94
三 关于正律、旁章、傍章、单行律、追加法、律经等概念/97
四 秦汉律典构造与秦汉律二级分类说/109
小结/122
第四章 《二年律令》与秦汉“名田宅制”/126
一 《二年律令》所反映的“名田宅制”实态/126
二 战国秦汉土地制度形态的反思与重构/146
小结/163
附:龙岗秦简诸“田”、“租”简释义补正
——一结合张家山汉简看名田制的土地管理和田租征收/164
一 “行田”/165
二 “田实”/168
三 “田籍”/169
四 “程田”与“程”、“程租”、“租”及“匿田”/173
五 “盗田”/182
小结/185
第五章 月令与秦汉政治——兼论月令源流/187
一 关于尹湾《集簿》“以春令成户”与“春种树”/188
二 出土秦汉律令与月令/201
三 月令与西汉政治/211
小结/228
主要参考资料/234
后记/254
疑古、出土文献与古史重建 豆瓣
作者:
杨庆中
/
廖娟
2012
- 10
本书编者秉持客观公正的立场,精心选取了20世纪最具影响的疑古与走出疑古思潮的部分有代表性的文字,收录了近30篇文章,既有学术论文,又有名家访谈。分为疑古论说、走出疑古、观点争鸣、出土文献与古史重构等四大部分。这些文字都将出土资料与文献资料相结合,在扎实的考证基础上,细致梳理出这两股学术思潮的来龙去脉以及学术界的不同声音,可视为一部浓缩版的疑古思潮与走出疑古思潮的备忘录,也是研究20世纪思潮史、学术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楚帛书研究(十一种) 豆瓣
作者:
李零
2014
- 1
本书结集了学者李零多年来研究楚帛书的十一篇重要学术论文,包括其学术代表作《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修订版和该文补正,以及其赴美亲验楚帛书写的《楚帛书目验记》、《楚帛书与式图》、《楚帛书的再认识》和相关论文《中国古代的墓主画像》,其中《楚帛书与式图》、《楚帛书的再认识》同时附有论文的英文稿。这些论文各具特色和代表性,并提供了大量珍贵的一手信息和照片资料,本书对国内简帛学研究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本书收录的论文,其主要发表年代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对李零在楚帛书研究方面的一次学术总结。
出土文献与汉唐典制研究 豆瓣
作者:
孟彦弘
2015
- 5
《出土文献与汉唐典制研究》充分利用张家山汉简、长沙走马楼吴简、敦煌吐鲁番文书以及天圣令等新发现的材料,对汉唐间的法典编纂、土地制度、赋役制度、驿传运输及过所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解读颇富新意,深化了相关认识。同时,还对历史文献的校勘、辑佚等提出一些有益的新见。
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 豆瓣
作者:
梁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 5
《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以新出土的郭店竹简、上海博物馆藏简与《大学》、《中庸》、《礼运》、《孟子》等传世文献相结合,对思孟学派的形成、演变、发展做了细致的考察,对思孟学派的特点、内容做了概括、总结。《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对竹简《五行》、《性自命出》、《内礼》等篇做了深入的解读,对《中庸》、《大学》、《礼运》、《大戴礼记》等传世文献的成书做了细致的考察,对先秦儒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如天人关系、心性论、仁内义外、仁与孝的关系等做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在此基础上,对儒学的当代价值、现实意义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