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学
理解的欲求 豆瓣 Goodreads
9.6 (5 个评分) 作者: [英] 乔纳森·李尔 译者: 刘玮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1 - 1
一部对亚里士多德哲学的简介性著作,引领读者仔细爬梳亚氏哲学的主要文本(选自物理学、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学、生物学及逻辑学),一直被当作非常优秀的古希腊哲学入门读物。
《理解的欲求-——亚里士多德哲学导论》是一部关于亚里士多德哲学的精彩导论。它没有简单罗列亚里士多德在各个哲学领域的观点和论证,而是围绕亚里士多德的名言“所有人都依据自然欲求认识”展开,以巧妙的编排,将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灵魂学说、伦理学、政治学、逻辑学和形而上学串联成一个整体,随处可见作者对亚里士多德思想的深入理解和深刻洞见。《理解的欲求-——亚里士多德哲学导论》再现了困扰亚里士多德的疑难问题,带领读者和亚里士多德一起思考,是一本真正带有哲学性的亚里士多德导论,对理解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和西方哲学史上的很多重要问题都极具启发。
论古代与近代的历史学 豆瓣
Essays in Ancient and Modern Historiography
作者: [意大利] 阿纳尔多·莫米利亚诺 译者: 晏绍祥 / 黄洋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本书收录了古典史学史名家阿纳尔多·莫米利亚诺论古代与近代历史学的21篇文章。在书中,莫米利亚诺不仅深入解读了希腊、罗马、犹太与基督教传统中的重要史家,如塔西陀、波利比乌斯;还重点探讨了晚近的数位史家,如维科和克罗齐。这些文章旁征博引、论述精辟、收放自如,无论在论述的深度还是题材的广度上,都不同凡响。
莫米利亚诺的高足、著名学者、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安东尼·格拉夫敦(Anthony Grafton)为本书撰写了精彩的导读。
莫米利亚诺不愧为一位深刻而富有开创性的学者。他亲自挑选了收入本书的论文。在这本书中,读者会找到这位人文主义大师最好的介绍。——安东尼·格拉夫敦
莫米利亚诺是最杰出的学者,在对古代世界历史写作的研究上,无能出其右者。——唐纳德·卡甘
对涉及面如此之广的研究领域,几乎没人比本书作者更有资格展开讨论。——《泰晤士报文艺增刊》
这些论文再清楚不过地表明,莫米利亚诺本人完美地集古物研究者与哲人于一身。——《古典评论》
清晰有力、意义深远的洞见在书中俯拾皆是。最令人难忘的是,莫米利亚诺以广博的学识,引导我们分辨过往的史学家中,哪些是轻率的哗众取宠之辈,哪些做出了真正扎实而深刻的学术成就。——《美国历史评论》
希腊艺术导论 豆瓣
作者: [英] 简·爱伦·哈里森 译者: 马百亮 商务印书馆 2017 - 4
本书从尼罗河流域说到两河流域,从腓尼基和塞利努斯说到雅典的帕特农神庙。就像作者在本书前言所说的那样,她并不尝试提供一本希腊艺术史的入门手册,甚至也不是要介绍其发展梗概,而只是要形成一个思想,要解答两个问题,即为什么埃及、亚述和腓尼基都已经消亡,而希腊却能永葆青春,鲜活依旧?通过对希腊艺术的思考,我们得到的不仅仅是感官的印象,还有一种恒久的满足感,以及在道德和心智上继续成长的冲动,这是为什么呢?作者认为可以从希腊艺术的某种特殊品质中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这一品质可以适应各个时代的意识,其中并不包含可能造成其死亡的种子,这一品质就是某种广博和普适性,个体的民族可以消亡,但是这种品质永存不朽。作者称这一品质为“理想主义”(Ideality),这也是这本小书所要阐述的唯一对象。最早写作的是关于菲狄亚斯和帕特农神庙的大理石雕塑所体现出来的理想主义,其中包括了本书的主旨,而前后的其他章节只是必要的前奏和续曲。
古典学与现代性 豆瓣
作者: 刘小枫 译者: 陈念君 / 丰卫平 2015 - 8
《古典学与现代性》是关于西方古典学的一个编本,编者为刘小枫教授。全书包括三篇文章,分别是:莫米利亚诺的《十九世纪古典学的新路径》,戈斯曼的《欧维贝克和巴霍芬的反现代论》,莱因哈特的《我与古典学》。
古希腊修辞学与民主政制 豆瓣
作者: 刘小枫 译者: 冯庆 / 朱琦 等 2015 - 5
20世纪末期,西方学界曾发生过两场涉及西方古典文史的论争:一次关于古希腊修辞学,一次关于古典隐微论。这两场论争之间没有直接关系,却牵涉相通的问题——即公共言辞、公民教育与民主政制的关系。
本书选编了古人论述修辞学、民主政制、隐微写作等主题的论文七篇,连同作为附录的论文两篇,共同构成这本《古希腊修辞学与民主政制》。与如今语言学意义上的修辞学不同,古希腊的修辞学实际上是因应民主政制而出现的一种政治理论。
《理想国》汉译辨正 豆瓣
作者: 王扬 2014 - 3
王扬博士的《理想国》汉译是中国第一部按照西方古典学传统自希腊文以及相关各种语言版本全文翻译的《理想国》的本子,在学界引起高度关注。《<理想国>汉译辨正》可视为《理想国》汉译的姊妹篇,是近三十年来中国学者研究西方经典的力作,也为《理想国》研究提供了范式性的文本,是阅读柏拉图《理想国》的基本手册。
《<理想国>汉译辨正》依托西方学界大量的研究资料和翻译成果,旨在详尽比较现有《理想国》汉译本译文的词句、段落、文体等各个非常细节方面与希腊原文本的差异、疏漏和不足,以及汉译本在翻译上的创进与可以发扬的地方。
本书是国内第一次在严肃的古典语文学意义上推动《理想国》译本的格义工作,为今后《理想国》的汉译和理解柏拉图思想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代史学的古典基础 豆瓣
The Classical Foundations of Modern Historiography
作者: [意] 莫米利亚诺(Arnaldo Momigliano) 译者: 冯洁音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6
古代并非只有一种历史,人类自由的心灵创造出许多种类型。谁想要知道如今称之为历史学的是关于什么,就必须理解这个类型的多样性和它们的起源。
在本书中,意大利史学家莫米利亚诺(Arnaldo Momigliano)告诉了我们,希腊史学、希伯来史学与波斯史学之渊源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希腊史学伟大的修昔底德传统和希罗多德传统的兴衰与希伯来史学在《马加比书》出现之后消失的原因,以及希罗多德传统、古文物学者到现代社会学的传承和这个统绪与源自于修昔底德传统的古典—现代史学的对立、融合;作者还指出,罗马人接纳了希腊史学,并创造了民族历史的书写形式,这种接纳从此决定了欧洲史学的未来:欧洲民族史学与史学的古典特性即来源于此;最后,作者叙述了凯撒利亚的优西比乌斯首创的基督教会史学,它受到希腊史学多方面的影响,却又有超验的意义,以使徒传承和教义正统为支柱,创造了关于神圣制度与普世教会的历史,其对历史进程赋予意义的天命观,在18、19世纪开始渗透进现代历史的书写,促成了历史哲学的出现,而随着现代的兴起,又因基督教与人间事务的深刻纠葛,使得教会历史存在的权利被广泛地质疑。
历史学将走向何方?作者问道,历史学与社会学还会继续分离吗?教会历史在现代世界的命运将会如何?现代历史哲学与现代史学最终是否能协调一致?一切疑问的解答与对未来的预言依然有待我们再一次回到一切历史的开端之处。
西方思想的起源 豆瓣
9.1 (11 个评分) 作者: 聂敏里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 - 4
《西方思想的起源——古希腊哲学史论》是一本从中国学者自己的思想视野出发对古希腊哲学的正本清源之作。它不重在知识的梳理与介绍,而重在思想的分析与检讨,上溯公元前6世纪的米利都学派,下迄公元6世纪的新柏拉图主义,上下1200余年的古希腊哲学,深入其思想内部,探寻其内在的本体 论和认识论的思想根底与究竟,力求勾勒出西方思想最初的源流与脉络,指陈其思想深处的得失与转捩,阐明其对二千余年西方思想的奠基意义与形塑作用。
西学东渐近百年,这个问题似乎从来没有讲清楚。解决这个问题有许多途径,其中一条道路就是首先从文本事实说起,《西方思想的起源》的任务就在于此,在作者看来,这才是真正的学术之途。《西方思想的起源》的出版,将会为西方思想的起源的专门研究树立一个值得称道的标杆。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