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
ITZHAK PERLMAN & JOHN WILLIAMS DUO PAGANINI &GIULIANI 豆瓣 Spotify
7.8 (6 个评分)
PERLMAN
/
WILLIAMS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76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Columbia 34508
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第四十一"朱庇特"交响曲》 / 伯姆指挥维也纳爱乐 豆瓣 Spotify
9.3 (6 个评分)
Karl Böhm
/
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84年12月17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01 Symphony No.40 in G minor, K.550 - 1. Molto allegro
02 Symphony No.40 in G minor, K.550 - 2. Andante
03 Symphony No.40 in G minor, K.550 - 3. Menuetto (Allegretto)
04 Symphony No.40 in G minor, K.550 - 4. Finale (Allegro assai)
05 Symphony No.41 in C, K.551 - "Jupiter" - 1. Allegro vivace
06 Symphony No.41 in C, K.551 - "Jupiter" - 2. Andante cantabile
07 Symphony No.41 in C, K.551 - "Jupiter" - 3. Menuetto (Allegretto)
08 Symphony No.41 in C, K.551 - "Jupiter" - 4. Molto allegro
02 Symphony No.40 in G minor, K.550 - 2. Andante
03 Symphony No.40 in G minor, K.550 - 3. Menuetto (Allegretto)
04 Symphony No.40 in G minor, K.550 - 4. Finale (Allegro assai)
05 Symphony No.41 in C, K.551 - "Jupiter" - 1. Allegro vivace
06 Symphony No.41 in C, K.551 - "Jupiter" - 2. Andante cantabile
07 Symphony No.41 in C, K.551 - "Jupiter" - 3. Menuetto (Allegretto)
08 Symphony No.41 in C, K.551 - "Jupiter" - 4. Molto allegro
切利比达克指挥慕尼黑爱乐:布鲁克纳第九交响曲 豆瓣
8.2 (9 个评分)
Celibidache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9年4月6日
出版发行:
EMI Classics
节奏、色彩和鸟类学的论著 豆瓣
作者:
奥利沃·梅西安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10
- 1
《节奏、色彩和鸟类学的论著:德彪西的音乐》详细阐述了梅西安的创作理论及美学观点。作者在继承法国音乐传统的同时,通过运用有限移位调式、色彩和弦、对称排列置换等创新技法,积极发展了德彪西、拉威尔等作曲家以来的法国音乐传统,比较研究其在技法上的继承至为重要。
《节奏、色彩和鸟类学的论著:德彪西的音乐》的出版为中文读者提供研究德彪西和梅西安的关键性材料。这对于梳理德彪西与梅西安在创作理念与技法方面的传承与发展,探讨梅西安与德彪西之间的历史继承性,以及进一步把握法国音乐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节奏、色彩和鸟类学的论著:德彪西的音乐》的出版为中文读者提供研究德彪西和梅西安的关键性材料。这对于梳理德彪西与梅西安在创作理念与技法方面的传承与发展,探讨梅西安与德彪西之间的历史继承性,以及进一步把握法国音乐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听音乐(普及版) 豆瓣
Music: An Appreciation
10.0 (5 个评分)
作者:
(美) 罗杰·凯密恩
译者:
韩应潮
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0
- 6
风靡世界的音乐入门经典教材
边听边读,逐句解析 ,让所有人都能听懂音乐
陈佐湟、余志刚、杨燕迪、孙红杰等倾力推荐
·
🎻编辑推荐
风靡世界的西方音乐入门经典教材,多次再版,经久不衰。
作为美国大多数院校使用的音乐欣赏和音乐文献导论课程教材,《听音乐》享誉世 界, 引导无 数读者领略音乐的魅力。
·
涉及各类音乐的介绍与欣赏,体系完备,提升你的理解能力。
本书梳理了自中世纪到21世纪各个时期斑斓的音乐风格。除古典音乐外,旁涉爵士、音乐剧、电影音乐、摇滚、非西方音乐,如非洲音乐、印度古典音乐等,类型全面。并且,与一般音乐史作品不同的是,本书作者将特定时期的音乐风格特色与社会文化背景相结合,深化读者理解。
·
少见的听读结合模式,逐句解析音乐作品,大幅提高聆听技巧。
“聆赏要点”与“声乐导聆”是本书的突出特色,作者通过对音乐的配器、力度、旋律变化、音响特质的说明以及对歌词内容的解读,达到真正的“理解”音乐。理论与聆听的紧密结合,让音乐赏析不再泛泛而论。
·
全新升级的聆听形式,以扫码代替CD,随时随地开启你的音乐之旅。
新版提升了配套音频的文件质量,并以二维码代替传统CD。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随时下载及在线试听相关音频。更便捷的聆听形式让你的音乐自修课突破时空限制。
·
以平价来轻松享受音乐聆听和阅读的美好。
·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多次再版的音乐入门经典教程,以其独特的角度为读者展现了音乐的魅力,是古典音乐发烧友的案头必备之书,更是音乐史经典入门读本。
·
作者首先在第一部分中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基本乐理,并通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来解读各种音乐要素。在第二部分至第十部分中梳理了自中世纪到21世纪西方音乐史上各个时期斑斓的音乐风格,其中包括爵士乐、音乐剧与电影音乐、摇滚乐等对音乐史的贡献。在第十一部分中,作者着意介绍了非西方音乐。
·
书中的“作品导聆”和“声乐导聆”是本书的最大亮点,配有相应音频文件,读者可以对照书中对作品配器、力度、旋律、结构的分析以及对声乐作品歌词的解读,更加轻松而深入地欣赏音乐。
·
🥁名家推荐
·
作为世界闻名的音乐鉴赏教材,《听音乐》一书用清晰的脉络和权威的笔触讲述音乐的基础知识、历史发展和代表作曲家与作品,不仅深入介绍古典音乐,而且旁涉爵士乐、流行音乐、音乐剧与电影音乐、非西方音乐等范畴,一册在手,让读者对音乐艺术与音乐文化有全景式的了解。特此推荐。
——杨燕迪,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中国西方音乐学会会长
·
《听音乐》是一部视野开阔、体例新颖、笔触精炼、趣味丰富的音乐欣赏教程。它以深入浅出的亲切口吻,呈现了西方艺术音乐、经典通俗音乐乃至世界民族音乐的传统、规则、价值和乐趣,既有极具针对性的理论知识作为导引,又有经过注释且随时可听的音乐实例作为辅助,由此可让阅读者在生动的感性体验中获得理性认知,在体系化的内容设计中感受“进阶”之乐。尽管市面上的赏乐书籍已然林林总总,但《听音乐》的魅力无可替代。相信这部享誉西方的畅销读物也能让每一位认真的中国读者获得惊喜的回报。
——孙红杰,上海音乐学院博士、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俄耳甫斯音乐译丛”主编
·
若能认真地阅读本书,再配合附赠的录音资料,一定能够循此顺利地走进古典音乐的殿堂,并从中获得丰富的艺术享受。
——陈佐湟,国际著名指挥家,国家大剧院前音乐艺术总监
·
《听音乐》是目前国际上很有名的一本音乐欣赏作品,在美国广受欢迎,同时也是一本音乐欣赏和音乐史结合得很好的书,特别适合广大公共课或非音乐专业的爱好者使用。
——余志刚,中央音乐学院西方音乐史教研室主任
·《听音乐》是一本好书,西方音乐,非西方音乐,音乐的特性,历史,风格,基本写全了。还配着音响资料。专业人士不觉得浅,爱好者们不觉得深
——盛原,著名钢琴家 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副教授
边听边读,逐句解析 ,让所有人都能听懂音乐
陈佐湟、余志刚、杨燕迪、孙红杰等倾力推荐
·
🎻编辑推荐
风靡世界的西方音乐入门经典教材,多次再版,经久不衰。
作为美国大多数院校使用的音乐欣赏和音乐文献导论课程教材,《听音乐》享誉世 界, 引导无 数读者领略音乐的魅力。
·
涉及各类音乐的介绍与欣赏,体系完备,提升你的理解能力。
本书梳理了自中世纪到21世纪各个时期斑斓的音乐风格。除古典音乐外,旁涉爵士、音乐剧、电影音乐、摇滚、非西方音乐,如非洲音乐、印度古典音乐等,类型全面。并且,与一般音乐史作品不同的是,本书作者将特定时期的音乐风格特色与社会文化背景相结合,深化读者理解。
·
少见的听读结合模式,逐句解析音乐作品,大幅提高聆听技巧。
“聆赏要点”与“声乐导聆”是本书的突出特色,作者通过对音乐的配器、力度、旋律变化、音响特质的说明以及对歌词内容的解读,达到真正的“理解”音乐。理论与聆听的紧密结合,让音乐赏析不再泛泛而论。
·
全新升级的聆听形式,以扫码代替CD,随时随地开启你的音乐之旅。
新版提升了配套音频的文件质量,并以二维码代替传统CD。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随时下载及在线试听相关音频。更便捷的聆听形式让你的音乐自修课突破时空限制。
·
以平价来轻松享受音乐聆听和阅读的美好。
·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多次再版的音乐入门经典教程,以其独特的角度为读者展现了音乐的魅力,是古典音乐发烧友的案头必备之书,更是音乐史经典入门读本。
·
作者首先在第一部分中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基本乐理,并通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来解读各种音乐要素。在第二部分至第十部分中梳理了自中世纪到21世纪西方音乐史上各个时期斑斓的音乐风格,其中包括爵士乐、音乐剧与电影音乐、摇滚乐等对音乐史的贡献。在第十一部分中,作者着意介绍了非西方音乐。
·
书中的“作品导聆”和“声乐导聆”是本书的最大亮点,配有相应音频文件,读者可以对照书中对作品配器、力度、旋律、结构的分析以及对声乐作品歌词的解读,更加轻松而深入地欣赏音乐。
·
🥁名家推荐
·
作为世界闻名的音乐鉴赏教材,《听音乐》一书用清晰的脉络和权威的笔触讲述音乐的基础知识、历史发展和代表作曲家与作品,不仅深入介绍古典音乐,而且旁涉爵士乐、流行音乐、音乐剧与电影音乐、非西方音乐等范畴,一册在手,让读者对音乐艺术与音乐文化有全景式的了解。特此推荐。
——杨燕迪,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中国西方音乐学会会长
·
《听音乐》是一部视野开阔、体例新颖、笔触精炼、趣味丰富的音乐欣赏教程。它以深入浅出的亲切口吻,呈现了西方艺术音乐、经典通俗音乐乃至世界民族音乐的传统、规则、价值和乐趣,既有极具针对性的理论知识作为导引,又有经过注释且随时可听的音乐实例作为辅助,由此可让阅读者在生动的感性体验中获得理性认知,在体系化的内容设计中感受“进阶”之乐。尽管市面上的赏乐书籍已然林林总总,但《听音乐》的魅力无可替代。相信这部享誉西方的畅销读物也能让每一位认真的中国读者获得惊喜的回报。
——孙红杰,上海音乐学院博士、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俄耳甫斯音乐译丛”主编
·
若能认真地阅读本书,再配合附赠的录音资料,一定能够循此顺利地走进古典音乐的殿堂,并从中获得丰富的艺术享受。
——陈佐湟,国际著名指挥家,国家大剧院前音乐艺术总监
·
《听音乐》是目前国际上很有名的一本音乐欣赏作品,在美国广受欢迎,同时也是一本音乐欣赏和音乐史结合得很好的书,特别适合广大公共课或非音乐专业的爱好者使用。
——余志刚,中央音乐学院西方音乐史教研室主任
·《听音乐》是一本好书,西方音乐,非西方音乐,音乐的特性,历史,风格,基本写全了。还配着音响资料。专业人士不觉得浅,爱好者们不觉得深
——盛原,著名钢琴家 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副教授
余下只有噪音 豆瓣
The Rest Is Noise
8.8 (13 个评分)
作者:
(美) 亚历克斯·罗斯
译者:
郭建英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
- 3
关于现代音乐的是非从未消失。在毕加索和波洛克的画作售价过亿的时候,自斯特拉文斯基的《春祭》以降,震撼人心的音乐作品仍在向听众传递不安的涟漪。现代音乐无处不在。先锋之声在好莱坞的惊悚电影配乐中大行其道,从地下丝绒乐队开始,极简主义对摇滚、流行和舞蹈音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纽约客》的杰出音乐评论家亚历克斯·罗斯照亮了这个秘密的世界,并展示了它如何弥漫于20世纪生活的每个角落。
《余下只有噪音》讲述那些特立独行的人格,他们抵制对古典主义的过去的崇拜,与广大民众的冷漠作斗争,并违抗独裁者的意志。无论是用最纯净的美来吸引听众,还是用最纯粹的噪声来打击听众,作曲家们一直都洋溢着当下的热情,拒绝古典音乐作为一种式微艺术的刻板印象。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维也纳到20世纪的巴黎,从希特勒的德国、斯大林的俄罗斯到六七十年代的纽约市中心,罗斯将20世纪的历史及音乐编织在一起,在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与更广泛的文化之间建立了启示性的关联。通过他所讲述的音乐,《余下只有噪音》重述了20世纪的历史。
《余下只有噪音》讲述那些特立独行的人格,他们抵制对古典主义的过去的崇拜,与广大民众的冷漠作斗争,并违抗独裁者的意志。无论是用最纯净的美来吸引听众,还是用最纯粹的噪声来打击听众,作曲家们一直都洋溢着当下的热情,拒绝古典音乐作为一种式微艺术的刻板印象。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维也纳到20世纪的巴黎,从希特勒的德国、斯大林的俄罗斯到六七十年代的纽约市中心,罗斯将20世纪的历史及音乐编织在一起,在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与更广泛的文化之间建立了启示性的关联。通过他所讲述的音乐,《余下只有噪音》重述了20世纪的历史。
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五首、交响协奏曲 / 卡米诺拉独奏、阿巴多指挥博洛尼亚莫扎特交响乐团 豆瓣
9.5 (8 个评分)
Giuliano Carmignola
/
Danusha Waskiewicz
…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8年6月1日
出版发行:
Archiv Produktion
Renowned period-instrument violinist Giuliano Carmignola makes his first Mozart recording, and internationally acclaimed maestro Claudio Abbado records Mozart for the first time on period instruments! Abbado and Carmignola are long-standing collaborators and have performed Mozart together for some time; the album was born out of their feeling that it was time to commit their interpretations to disc. In addition to the five violin concertos, Carmignola teams with violist Danusha Waskiewicz on another audience favorite, the Sinfonia concertante. One of five releases celebrating Claudio Abbado's 75th birthday, this attractively priced two-disc set promises to b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ozart recordings of the year.
Chopin: Nocturnes 豆瓣
9.0 (8 个评分)
Daniel Barenboim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9年11月9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very personal... unlike the "set" poetic atmosphere at all..
Mahler: Symphony 4; Ruckert lieder; Das Lied von der Erde / Karajan; Giulini 豆瓣
卡拉扬/朱利尼指挥柏林爱乐
发布日期 2001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DG
CD1:
【作品】:马勒:第四交响曲/5首吕克特歌曲(Mahler:Symphony No. 4/Five Song on Poems by Friedrich Ruckert)
【女高音】:EDITH MATHIS,soprano(Symphony)
【女中音】:CHRISTA LUDWIG,contralto/Alt(5Ruckertlieder)
【乐团】:柏林爱乐乐团(Berliner Philharmoniker)
【指挥】:赫伯特.冯.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
【录音】ADD,1975(Ruckert Lieder);1979(Symphony)
【CD号】469 304-2|G|P2|
CD2:
【作品】:马勒:大地之歌(Mahler: Das Lied von der Erde)
【女中音】:BRIGITTE FASSBAENDER,contralto/Alt
【男高音】:FRANCISCO ARAIZA, tenor
【乐团】:柏林爱乐乐团(Berliner Philharmoniker)
【指挥】:朱利尼(Carlo Maria Giulini)
【录音】DDD,1984
【CD号】469 304-2|G|P2|
专辑介绍:
马勒:第四交响曲:
虽说马勒的音乐绝大部分可谓"挣扎于狂喜和绝望之间",但他的NO.4 symphony却没有那么多戏剧性,没有那么多的心理状态,更多的是动人的抒情。马勒的第四号交响曲是在他置身于乡间的美好情境中完成的,他把对那美丽境界的喜爱和钟情全部流露在此曲之中。
马勒的第4交响曲,C大调,作于1899-1901年,1902年11月29日在慕尼黑首演,马勒这部作品的音乐基础,是他的《少年的魔号》中的一首《整个天国的欢乐属于我们》的歌曲,它是为《少年的魔号》诗集中《天堂充满小提琴》一诗而作的。马勒曾对这部作品作过如下解释:在前面三个乐章终,笼罩着一个较高境界的沉静肃移气氛,这个境界对我们来说是陌生的,使人莫名其妙地不寒而栗,甚至毛骨悚然。在最后的乐章《天国的生活》中,孩子(他在前生中就已属于这一较高境界)告诉我们它意味着什么。这部作品包括四个乐章:1.缓慢的,从容不迫地,由长笛和雪橇铃奏出清静般的鸟鸣开头,在庄严的主部发展结束后,又以鸟鸣引入一段尾声。2.舒缓地运动,这个乐章及谐谑曲、回旋曲与变奏曲的特色于一身,多少有些阴沉,马勒以“死神领奏此曲”来说明这种情调。3.充满深沉的宁静,瓦尔特又一次曾问过马勒,这个乐章的宁静意味着什么?马勒解说,这是他看到一座教堂后的墓葬后有感而作,那座坟墓上雕着亡人的石像,身上横卧着,“两臂交叠胸前,安详的长眠。”4.非常愉快舒适,马勒说,这个乐章的基调是“晴空万里一片蔚蓝。它有时也会阴暗下来,变得阴森森,甚至使人不寒而栗。这并不是天空本身变得晦暗了。相反,它仍是那么闪耀着,一片苍碧无垠,只是我们对它的反映有时突然带上了一种恐怖心情,就像在晴朗的日子,树林沐浴在阳光之中,而我们却往往会感到一阵无谓的恐惧那样。这个乐章是女高音和合唱团,共八节,二、四、七节之后都插入鸟鸣,构成了他作品中少有的透明、单纯与温暖。
马勒:5首吕克特歌曲
吕克特(Riedrich Rackert,1788—1866),德国诗人,马勒为其5首诗谱曲,
1.《我呼吸菩提树的馥郁芳香》(Ich atmet' einen linden Duft),作于1901年,歌词大意为:“我呼吸着馥郁的芳香,在房间里有一枝菩提,一件礼物,来自亲密的手掌,多么可爱,那菩提的芳香,多么可爱,那馥郁的芳香,那菩提的嫩枝,你轻轻折下来,我轻轻地呼吸,呼吸那菩提的芳香,亲爱的,那馥郁的芳香。”
2.《如果你爱美人》(Liebst du um Schönheit),作于1902年,歌词大意为:“如果爱美人,就请别爱我,去爱太阳,那披着金发的太阳,如果你爱青春,就请别爱我,去爱春光,那年年依旧的春光,如果你爱财富,就请别爱我,去爱美人鱼,它身上有无数珍珠,如果你爱爱人,就请来爱我,永远爱我,就像我永远爱你一样。”
3.《别在歌中看我》(Blicke mir nicht in die Lieder),作于1901年。歌词大意为:“请不要偷听我的歌,我低垂双眼,就像让你看见了我行事荒唐,我根本不相信自己,敢做出像样的歌,你的好奇是你的不忠诚,蜜蜂在筑蜂房,不愿让别人看到,也不愿把自己打量,当那秘密的蜂房,在白天被你发现,你才能第一个品尝蜂蜜。”
4.《我不再在世上存在》(Ich bin der Welt abhanden gekommen),作于。1901年。歌词大意是:“我成了世上陌路人,失去了太多好时光,人们再也听不到我的歌,他们说我已经死亡,可这并不能让我终生牵挂,就让人们说我已经死
亡,我对世人再无话可说.我真是已经死亡.永别了这喧嚣的人世,安息在一个宁静的地方,我独自生活在我的天国中,伴着我的爱情,我的歌唱。”
5.《午夜》(Um Mitternacht),歌词大意为:“在午夜,我醒来,抬头望天空,天上没有一颗星星,向我微笑的星星,在午夜,在午夜我的心走出黑夜的边界,那里没有光的灵魂,能给我们抚慰,在午夜,在午夜,我感觉,我心脏的跳动,每个痛苦的跳动,都像火焰,在午夜,在午夜,我搏斗,为那人的忧伤,我尽了我的力,但不知何去何从,在午夜,在午夜,我把我的力,交在你手中,上帝,你掌握着生与死,上帝呵,你掌握着生与死,在午夜。”
马勒:大地之歌
有个有趣的迷信故事,是有关于作曲家创作交响曲时,如果写了9首以上,就会去见上帝了,譬如说贝多芬完成了9首交响曲,舒伯特、布鲁克纳、德沃夏克也都是完成9首交响曲后去世,而最相信这种说法的是作曲家马勒,马勒一直很害怕写了9首交响曲会犯这个忌晦,所以他的第9首交响曲就不敢称为第9号交响曲,而是叫做《大地之歌》,然后,马勒猜他应该可以免除掉这个厄运,所以完成了他的第十部交响曲,称为第9号交响曲,说也奇怪,再接下来的第10号交响曲只写了一个乐章,马勒就逝世了,这应该算是一个巧合,并不是真的有这样的诅咒,但是,事实上也真的是有很多位作曲家的交响曲只写到了第九号。
《大地之歌》作于1908年。 三年后初演于慕尼黑,当时作者已经去世。作品用女中音 (或男中音)、男高音演唱加上乐队演奏。作者称之为“交响曲”,但未排入其交响曲的编号,这部作品完成于作者的第八交响曲之后,据说是马勒认为按顺序将之排为“第九交响曲”不吉祥,因为贝多芬、舒伯特、德沃夏克都是在写完自己的第九交响曲后去世的,所以最后定名“大地之歌”,然而这竟也成为马勒的绝笔之作。这部交响曲是作者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作品采用了七首中国唐诗的德文版为歌词写作完成, 这在西洋音乐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作品的副标题为“一个男高音与一个女低音(或男中音)声部与管弦乐的交响曲”。 共分六个乐章:
第一乐章:“愁世酒歌”, 原诗为李白的 《悲歌行》, 在暗淡中藏有无限的憧憬和美感。
第二乐章:“秋日孤人“,据说原诗作者是钱起。此曲虽然具有普通交响曲的慢乐章性格,但是却并非形式音乐,而是一种内容很深的诗。
第三乐章:“青春”, 被认为是李白的原诗。 音乐表现了马勒对美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借酒消愁,设法逃避尘世的一种厌世思想。
第四乐章:“美女”,原诗是李白的《采莲曲》。中国风味的木管旋律与歌曲互相交缠,乐章末尾则留下了神秘性的大提琴与竖琴的泛音。
第五乐章:“陶醉于春天的人”。原诗为李白的《春日醉起言志》,德译文与原诗很接近,马勒也完全依照原德译文使用,是全部六个乐章中最忠实于原诗的部分。这个乐章以音乐华美而著称。
第六乐章:“告别”,原诗为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与王维的《送别》。这是全部六个乐章中最长大,而且最优美的音乐。也可以说是马勒对现世的告别。 这是一首悲观主义者对现世的厌倦, 对彼岸的憧憬,和赞美大地的最后的颂歌。
【作品】:马勒:第四交响曲/5首吕克特歌曲(Mahler:Symphony No. 4/Five Song on Poems by Friedrich Ruckert)
【女高音】:EDITH MATHIS,soprano(Symphony)
【女中音】:CHRISTA LUDWIG,contralto/Alt(5Ruckertlieder)
【乐团】:柏林爱乐乐团(Berliner Philharmoniker)
【指挥】:赫伯特.冯.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
【录音】ADD,1975(Ruckert Lieder);1979(Symphony)
【CD号】469 304-2|G|P2|
CD2:
【作品】:马勒:大地之歌(Mahler: Das Lied von der Erde)
【女中音】:BRIGITTE FASSBAENDER,contralto/Alt
【男高音】:FRANCISCO ARAIZA, tenor
【乐团】:柏林爱乐乐团(Berliner Philharmoniker)
【指挥】:朱利尼(Carlo Maria Giulini)
【录音】DDD,1984
【CD号】469 304-2|G|P2|
专辑介绍:
马勒:第四交响曲:
虽说马勒的音乐绝大部分可谓"挣扎于狂喜和绝望之间",但他的NO.4 symphony却没有那么多戏剧性,没有那么多的心理状态,更多的是动人的抒情。马勒的第四号交响曲是在他置身于乡间的美好情境中完成的,他把对那美丽境界的喜爱和钟情全部流露在此曲之中。
马勒的第4交响曲,C大调,作于1899-1901年,1902年11月29日在慕尼黑首演,马勒这部作品的音乐基础,是他的《少年的魔号》中的一首《整个天国的欢乐属于我们》的歌曲,它是为《少年的魔号》诗集中《天堂充满小提琴》一诗而作的。马勒曾对这部作品作过如下解释:在前面三个乐章终,笼罩着一个较高境界的沉静肃移气氛,这个境界对我们来说是陌生的,使人莫名其妙地不寒而栗,甚至毛骨悚然。在最后的乐章《天国的生活》中,孩子(他在前生中就已属于这一较高境界)告诉我们它意味着什么。这部作品包括四个乐章:1.缓慢的,从容不迫地,由长笛和雪橇铃奏出清静般的鸟鸣开头,在庄严的主部发展结束后,又以鸟鸣引入一段尾声。2.舒缓地运动,这个乐章及谐谑曲、回旋曲与变奏曲的特色于一身,多少有些阴沉,马勒以“死神领奏此曲”来说明这种情调。3.充满深沉的宁静,瓦尔特又一次曾问过马勒,这个乐章的宁静意味着什么?马勒解说,这是他看到一座教堂后的墓葬后有感而作,那座坟墓上雕着亡人的石像,身上横卧着,“两臂交叠胸前,安详的长眠。”4.非常愉快舒适,马勒说,这个乐章的基调是“晴空万里一片蔚蓝。它有时也会阴暗下来,变得阴森森,甚至使人不寒而栗。这并不是天空本身变得晦暗了。相反,它仍是那么闪耀着,一片苍碧无垠,只是我们对它的反映有时突然带上了一种恐怖心情,就像在晴朗的日子,树林沐浴在阳光之中,而我们却往往会感到一阵无谓的恐惧那样。这个乐章是女高音和合唱团,共八节,二、四、七节之后都插入鸟鸣,构成了他作品中少有的透明、单纯与温暖。
马勒:5首吕克特歌曲
吕克特(Riedrich Rackert,1788—1866),德国诗人,马勒为其5首诗谱曲,
1.《我呼吸菩提树的馥郁芳香》(Ich atmet' einen linden Duft),作于1901年,歌词大意为:“我呼吸着馥郁的芳香,在房间里有一枝菩提,一件礼物,来自亲密的手掌,多么可爱,那菩提的芳香,多么可爱,那馥郁的芳香,那菩提的嫩枝,你轻轻折下来,我轻轻地呼吸,呼吸那菩提的芳香,亲爱的,那馥郁的芳香。”
2.《如果你爱美人》(Liebst du um Schönheit),作于1902年,歌词大意为:“如果爱美人,就请别爱我,去爱太阳,那披着金发的太阳,如果你爱青春,就请别爱我,去爱春光,那年年依旧的春光,如果你爱财富,就请别爱我,去爱美人鱼,它身上有无数珍珠,如果你爱爱人,就请来爱我,永远爱我,就像我永远爱你一样。”
3.《别在歌中看我》(Blicke mir nicht in die Lieder),作于1901年。歌词大意为:“请不要偷听我的歌,我低垂双眼,就像让你看见了我行事荒唐,我根本不相信自己,敢做出像样的歌,你的好奇是你的不忠诚,蜜蜂在筑蜂房,不愿让别人看到,也不愿把自己打量,当那秘密的蜂房,在白天被你发现,你才能第一个品尝蜂蜜。”
4.《我不再在世上存在》(Ich bin der Welt abhanden gekommen),作于。1901年。歌词大意是:“我成了世上陌路人,失去了太多好时光,人们再也听不到我的歌,他们说我已经死亡,可这并不能让我终生牵挂,就让人们说我已经死
亡,我对世人再无话可说.我真是已经死亡.永别了这喧嚣的人世,安息在一个宁静的地方,我独自生活在我的天国中,伴着我的爱情,我的歌唱。”
5.《午夜》(Um Mitternacht),歌词大意为:“在午夜,我醒来,抬头望天空,天上没有一颗星星,向我微笑的星星,在午夜,在午夜我的心走出黑夜的边界,那里没有光的灵魂,能给我们抚慰,在午夜,在午夜,我感觉,我心脏的跳动,每个痛苦的跳动,都像火焰,在午夜,在午夜,我搏斗,为那人的忧伤,我尽了我的力,但不知何去何从,在午夜,在午夜,我把我的力,交在你手中,上帝,你掌握着生与死,上帝呵,你掌握着生与死,在午夜。”
马勒:大地之歌
有个有趣的迷信故事,是有关于作曲家创作交响曲时,如果写了9首以上,就会去见上帝了,譬如说贝多芬完成了9首交响曲,舒伯特、布鲁克纳、德沃夏克也都是完成9首交响曲后去世,而最相信这种说法的是作曲家马勒,马勒一直很害怕写了9首交响曲会犯这个忌晦,所以他的第9首交响曲就不敢称为第9号交响曲,而是叫做《大地之歌》,然后,马勒猜他应该可以免除掉这个厄运,所以完成了他的第十部交响曲,称为第9号交响曲,说也奇怪,再接下来的第10号交响曲只写了一个乐章,马勒就逝世了,这应该算是一个巧合,并不是真的有这样的诅咒,但是,事实上也真的是有很多位作曲家的交响曲只写到了第九号。
《大地之歌》作于1908年。 三年后初演于慕尼黑,当时作者已经去世。作品用女中音 (或男中音)、男高音演唱加上乐队演奏。作者称之为“交响曲”,但未排入其交响曲的编号,这部作品完成于作者的第八交响曲之后,据说是马勒认为按顺序将之排为“第九交响曲”不吉祥,因为贝多芬、舒伯特、德沃夏克都是在写完自己的第九交响曲后去世的,所以最后定名“大地之歌”,然而这竟也成为马勒的绝笔之作。这部交响曲是作者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作品采用了七首中国唐诗的德文版为歌词写作完成, 这在西洋音乐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作品的副标题为“一个男高音与一个女低音(或男中音)声部与管弦乐的交响曲”。 共分六个乐章:
第一乐章:“愁世酒歌”, 原诗为李白的 《悲歌行》, 在暗淡中藏有无限的憧憬和美感。
第二乐章:“秋日孤人“,据说原诗作者是钱起。此曲虽然具有普通交响曲的慢乐章性格,但是却并非形式音乐,而是一种内容很深的诗。
第三乐章:“青春”, 被认为是李白的原诗。 音乐表现了马勒对美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借酒消愁,设法逃避尘世的一种厌世思想。
第四乐章:“美女”,原诗是李白的《采莲曲》。中国风味的木管旋律与歌曲互相交缠,乐章末尾则留下了神秘性的大提琴与竖琴的泛音。
第五乐章:“陶醉于春天的人”。原诗为李白的《春日醉起言志》,德译文与原诗很接近,马勒也完全依照原德译文使用,是全部六个乐章中最忠实于原诗的部分。这个乐章以音乐华美而著称。
第六乐章:“告别”,原诗为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与王维的《送别》。这是全部六个乐章中最长大,而且最优美的音乐。也可以说是马勒对现世的告别。 这是一首悲观主义者对现世的厌倦, 对彼岸的憧憬,和赞美大地的最后的颂歌。
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全集 / 《两套爵士组曲》《牛虻组曲》等 / 杨松斯指挥 豆瓣
Mariss Jansons
/
Sergey Aleksashkin
…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6年9月12日
出版发行:
EMI Classics
指挥大师扬松斯(Mariss Jansons)全新大碟-肖斯塔科维奇第1至第15交响曲全集 Shostakovich: The Complete Symphonies 艺术家: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 (Symphponieorchester des Bayerischen Rundfunks)/柏林爱乐 (Berlin Philharmonic Orchestra)/伦敦爱乐 (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杨颂斯 (Mariess Jansons) 纪念伟大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诞生100周年
Disc: 1
01 1. Allegretto-Allegro non troppo
02 2. Allegro
03 3. Lento-
04 4. Allegro molto-Lento-Allegro molto
05 1. Allegretto
06 2. Adagio-Largo-Adagio-Largo
07 3. Allegretto
08 4. Adagio-Allegretto-Adagio-Allegretto
Disc: 2
01 1. Largo-
02 2. Poco meno mosso-Allegro molto-
03 3. Chorus: 'To October'
04 1. Revolutionary Petrograd
05 2. Razliv
06 3. Aurora
07 4. The Dawn of Humanity
Disc: 3
01 1. Allegretto-
02 2. Più mosso-
03 3. Allegro-
04 4. Andante-
05 5. Allegro-
06 6. Andante-
07 7. Moderato. Chorus: 'V pervoye Pervoye maya'
08 De profundis
09 Malagueña
10 La Loreley
11 Le Suicidé
12 Les Attentives I
13 Les Attentives II
14 À la Santé
15 Réponse des Cosaques Zaporogues au Sultan de Constantinople
16 O Delvig, Delvig!
17 Der Tod des Dichters
18 Schlußstück
Disc: 4
01 1. Allegretto poco moderato
02 2. Moderato con moto
03 3. Lento-Allegro
04 No. 8: Romance
05 No 3: Folk feast
Disc: 5
01 1. Moderato
02 2. Allegretto
03 3. Largo
04 4. Allegro non troppo
05 1. Largo
06 2. Allegro
07 3. Presto
Disc: 6
01 1. Allegretto
02 2. Moderato
03 3. Adagio
04 4. Allegro non troppo
Disc: 7
01 1. Adagio-Allegro non troppo-Adagio
02 2. Allegretto
03 3. Allegro non troppo-
04 4. Largo-
05 5. Allegretto
06 Rehearsal Sequence
Disc: 8
01 1. Allegro
02 2. Moderato
03 3. Presto-
04 4. Largo
05 5. Allegretto
06 1. Moderato
07 2. Allegro
08 3. Allegretto
09 4. Andante-
10 Allegro
Disc: 9
01 1. The Palace Square: Adagio-
02 2. The Ninth of January: Allegro-
03 3. In memoriam: Adagio-
04 4. Tocsin: Allegro non troppo
05 1. Waltz
06 2. Polka
07 3. Foxtrot
08 Waltz
Disc: 10
01 1. Babi Yar: Adagio
02 2. Humour: Allegretto
03 3. In the Store: Adagio-
04 4. Fears: Adagio-
05 5. A Career: Allegretto
Disc: 1
01 1. Allegretto-Allegro non troppo
02 2. Allegro
03 3. Lento-
04 4. Allegro molto-Lento-Allegro molto
05 1. Allegretto
06 2. Adagio-Largo-Adagio-Largo
07 3. Allegretto
08 4. Adagio-Allegretto-Adagio-Allegretto
Disc: 2
01 1. Largo-
02 2. Poco meno mosso-Allegro molto-
03 3. Chorus: 'To October'
04 1. Revolutionary Petrograd
05 2. Razliv
06 3. Aurora
07 4. The Dawn of Humanity
Disc: 3
01 1. Allegretto-
02 2. Più mosso-
03 3. Allegro-
04 4. Andante-
05 5. Allegro-
06 6. Andante-
07 7. Moderato. Chorus: 'V pervoye Pervoye maya'
08 De profundis
09 Malagueña
10 La Loreley
11 Le Suicidé
12 Les Attentives I
13 Les Attentives II
14 À la Santé
15 Réponse des Cosaques Zaporogues au Sultan de Constantinople
16 O Delvig, Delvig!
17 Der Tod des Dichters
18 Schlußstück
Disc: 4
01 1. Allegretto poco moderato
02 2. Moderato con moto
03 3. Lento-Allegro
04 No. 8: Romance
05 No 3: Folk feast
Disc: 5
01 1. Moderato
02 2. Allegretto
03 3. Largo
04 4. Allegro non troppo
05 1. Largo
06 2. Allegro
07 3. Presto
Disc: 6
01 1. Allegretto
02 2. Moderato
03 3. Adagio
04 4. Allegro non troppo
Disc: 7
01 1. Adagio-Allegro non troppo-Adagio
02 2. Allegretto
03 3. Allegro non troppo-
04 4. Largo-
05 5. Allegretto
06 Rehearsal Sequence
Disc: 8
01 1. Allegro
02 2. Moderato
03 3. Presto-
04 4. Largo
05 5. Allegretto
06 1. Moderato
07 2. Allegro
08 3. Allegretto
09 4. Andante-
10 Allegro
Disc: 9
01 1. The Palace Square: Adagio-
02 2. The Ninth of January: Allegro-
03 3. In memoriam: Adagio-
04 4. Tocsin: Allegro non troppo
05 1. Waltz
06 2. Polka
07 3. Foxtrot
08 Waltz
Disc: 10
01 1. Babi Yar: Adagio
02 2. Humour: Allegretto
03 3. In the Store: Adagio-
04 4. Fears: Adagio-
05 5. A Career: Allegretto
音乐的故事 (2013) 豆瓣
Howard Goodall's Story of Music
8.9 (7 个评分)
演员:
霍华德·古道尔
Howard Goodall traces the story of music from the ancient world to the modern day.
「影片从史前三万多年、法国南部的肖维岩洞壁画开始讲述,回眸人类音乐从石器时代到数字化时代的变迁过程。这部纪录片的特点在于始终避免采用过于专业的音乐术语,甚至“巴洛克”和“浪漫主义”这样的分类也被略。戈达尔说:“这部纪录片可以被任何一个没有音乐基础的观众接受,但它足以在人们心中建立最稳固的音乐知识根基。我们会用最直观的语言告诉大家什么是音程,什么是八度。”
与惯常的理解不同,这套纪录片的六集分别被命名为“发现”、“创造-高雅”、“敏感”、“悲剧”、“叛逆”、“普及”。戈达尔不单阐明了古典音乐对流行乐的影响,也揭示了爵士乐和其他世界音乐是如何影响人类社会生活乃至历史进程的。他说:“每一样事物必然有它前一轮历史的影响,所以今天的音乐和早期音乐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在纪录片里我把舒伯特和流行歌手阿黛尔进行比较,你们会发觉两者之间的相似度是那么大。”
这部纪录片让音乐的两翼——古典与流行,从未如此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这个理想的实现得益于今天的地球已经允许一个高度共享艺术的社会。此时,若让古典音乐再局限于专业术语和孤芳自赏的小圈子内,对音乐发展本身毫无助益。戈达尔的这部纪录片《音乐的故事》或许就是破冰的第一步。」
via詹湛
「影片从史前三万多年、法国南部的肖维岩洞壁画开始讲述,回眸人类音乐从石器时代到数字化时代的变迁过程。这部纪录片的特点在于始终避免采用过于专业的音乐术语,甚至“巴洛克”和“浪漫主义”这样的分类也被略。戈达尔说:“这部纪录片可以被任何一个没有音乐基础的观众接受,但它足以在人们心中建立最稳固的音乐知识根基。我们会用最直观的语言告诉大家什么是音程,什么是八度。”
与惯常的理解不同,这套纪录片的六集分别被命名为“发现”、“创造-高雅”、“敏感”、“悲剧”、“叛逆”、“普及”。戈达尔不单阐明了古典音乐对流行乐的影响,也揭示了爵士乐和其他世界音乐是如何影响人类社会生活乃至历史进程的。他说:“每一样事物必然有它前一轮历史的影响,所以今天的音乐和早期音乐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在纪录片里我把舒伯特和流行歌手阿黛尔进行比较,你们会发觉两者之间的相似度是那么大。”
这部纪录片让音乐的两翼——古典与流行,从未如此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这个理想的实现得益于今天的地球已经允许一个高度共享艺术的社会。此时,若让古典音乐再局限于专业术语和孤芳自赏的小圈子内,对音乐发展本身毫无助益。戈达尔的这部纪录片《音乐的故事》或许就是破冰的第一步。」
via詹湛
Richard Strauss: Metamorphoses; Death and Transfiguration / 施特劳斯 - 变形和死与净化 豆瓣
9.3 (6 个评分)
柏林爱乐乐团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
卡拉扬 Herbert von Karajan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83年12月1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专辑介绍:
施特劳斯最感人的交响诗恐怕要算用23件弦乐器演奏的这首《变形》了。1945年春,纳粹正处于崩溃之际,希特勒的疯狂挣扎给德国带来一场浩劫。已经是80高龄,处世淡泊的施特劳斯,此时却极度绝望,无比痛心于他所热爱的德国文化的毁灭。慕尼黑毁了,德累斯顿被夷为平地。那些曾经是莫扎特、贝多芬、瓦格纳以及施特劳斯本人青年时代首演作品的歌剧院和音乐厅,都消失了。如果说早年的《死与净化》只是一个虚构,那么,此时他所感到的这场悲惨的“变形”,却是实实在在。乐曲在一片阴郁中开头,低音弦乐器奏出四个沉重的令人感到窒息的和弦。由此导出的第二主题令人想起贝多芬《英雄》的“葬礼进行曲”,而乐曲末尾对贝多芬原主题所作的变形,则将老施特劳斯要说的都说了。
理查.施特劳斯早期交响诗杰作之一是《死与净化》。此曲描写一位卧床的病人照施特劳斯的想法是一位毕生追求崇高理想的人,或者是一位艺术家在奄奄一息的弥留之际,一会儿迷糊不醒,一会儿与死亡作抗争,一会儿贪生地回想起童年的欢乐,一会儿又觉得天国或许真是个好去处而更值得迷恋------可分四段的乐曲连续演奏,一气呵成,大体上就是这番过程。(李杭育)
施特劳斯最感人的交响诗恐怕要算用23件弦乐器演奏的这首《变形》了。1945年春,纳粹正处于崩溃之际,希特勒的疯狂挣扎给德国带来一场浩劫。已经是80高龄,处世淡泊的施特劳斯,此时却极度绝望,无比痛心于他所热爱的德国文化的毁灭。慕尼黑毁了,德累斯顿被夷为平地。那些曾经是莫扎特、贝多芬、瓦格纳以及施特劳斯本人青年时代首演作品的歌剧院和音乐厅,都消失了。如果说早年的《死与净化》只是一个虚构,那么,此时他所感到的这场悲惨的“变形”,却是实实在在。乐曲在一片阴郁中开头,低音弦乐器奏出四个沉重的令人感到窒息的和弦。由此导出的第二主题令人想起贝多芬《英雄》的“葬礼进行曲”,而乐曲末尾对贝多芬原主题所作的变形,则将老施特劳斯要说的都说了。
理查.施特劳斯早期交响诗杰作之一是《死与净化》。此曲描写一位卧床的病人照施特劳斯的想法是一位毕生追求崇高理想的人,或者是一位艺术家在奄奄一息的弥留之际,一会儿迷糊不醒,一会儿与死亡作抗争,一会儿贪生地回想起童年的欢乐,一会儿又觉得天国或许真是个好去处而更值得迷恋------可分四段的乐曲连续演奏,一气呵成,大体上就是这番过程。(李杭育)
Elgar Cello Concerto & Sea Pictures 豆瓣
10.0 (18 个评分)
Jacqueline du Pre
/
Dame Janet Baker
…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7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EMI Classics
Text for Sea Pictures
Sea Slumber Song
Text by Roden Berkeley Wriothesley Noel (1834-1894)
Sea-birds are asleep,
The world forgets to weep,
Sea murmurs her soft slumber-song
On the shadowy sand
Of this elfin land;
I, the Mother mild,
Hush thee, oh my child,
Forget the voices wild!
Hush thee, oh my child,
Hush thee.
Isles in elfin light
Dream, the rocks and caves,
Lulled by whispering waves,
Veil their marbles
Veil their marbles bright.
Foam glimmers faintly white
faintly white
Upon the shelly sand
Of this elfin land;
Sea-sound, like violins,
To slumber woos and wins,
I murmur my soft slumber-song,
my slumber song
Leave woes, and wails, and sins.
Ocean's shadowy night
Breathes good night,
Good night...
Leave woes, and wails, and sins.
Good night...Good night...
Good night...
Good night...
Good night... Good night.
2. In Heaven (Capri)
Text by Caroline Alice Elgar (1848-1920)
Closely let me hold thy hand,
Storms are sweeping sea and land;
Love alone will stand.
Closely cling, for waves beat fast,
Foam-flakes cloud the hurrying blast;
Love alone will last.
Kiss my lips, and softly say:
Joy, sea-swept, may fade to-day;
Love alone will stay.
3. Sabbath Morning at Sea
Text by Elizabeth Barret Browning (1806-1861)
The ship went on with solemn face;
To meet the darkness on the deep,
The solemn ship went onward.
I bowed down weary in the place;
for parting tears and present sleep
Had weighed mine eyelids downward.
The new sight, the new wondrous sight!
The waters around me, turbulent,
The skies, impassive o'er me,
Calm in a moonless, sunless light,
As glorified by even the intent
Of holding the day glory!
Love me, sweet friends, this sabbath day.
The sea sings round me while ye roll afar
The hymn, unaltered,
And kneel, where once I knelt to pray,
And bless me deeper in your soul
Because your voice has faltered.
And though this sabbath comes to me
Without the stolèd minister,
And chanting congregation,
God's Spirit shall give comfort.
He who brooded soft on waters drear,
Creator on creation.
He shall assist me to look higher,
He shall assist me to look higher,
Where keep the saints, with harp and song,
An endless endless sabbath morning,
An endless sabbath morning,
And that sea commixed with fire,
And that sea commixed with fire,
Oft drop their eyelids raised too long
To the full Godhead's burning.
The full Godhead's burning.
4. Where Corals Lie
Text by Richard Garnett (1835-1906)
The deeps have music soft and low
When winds awake the airy spry,
It lures me, lures me on to go
And see the land where corals lie.
The land, the land where corals lie.
By mount and steed, by lawn and rill,
When night is deep, and moon is high,
That music seeks and finds me still,
And tells me where the corals lie.
And tells me where the corals lie.
Yes, press my eyelids close, 'tis well,
Yes, press my eyelids close, 'tis well,
But far the rapid fancies fly
The rolling worlds of wave and shell,
And all the lands where corals lie.
Thy lips are like a sunset glow,
Thy smile is like a morning sky,
Yet leave me, leave me, let me go
And see the land where corals lie.
The land, the land where corals lie.
5. The Swimmer
Text by Adam Lindsay Gordon (1833-1870)
With short, sharp violent lights made vivid,
To southward far as the sight can roam,
Only the swirl of the surges livid,
The sees that climb and the surfs that comb.
Only the crag and the cliff to nor'ward,
And the rocks receding, and reefs flung forward,
Waifs wreck'd seaward and wasted shoreward,
On shallows sheeted with flaming foam.
A grim, gray coast and a seaboard ghastly,
And shores tro seldom by feet of men -
Where the batter'd hull and the broken mast lie,
They have lain embedded these long years ten.
Love! Love! when we wandered here together,
Hand in hand! Hand in hand through the sparkling weather,
From the heights and hollows of fern and heather,
God surely loved us a little then.
The skies were fairer and shores were firmer -
The blue sea over the bright sand roll'd;
Babble and prattle, and ripple and murmur,
Sheen of silver and glamour of gold.
Sheen of silver and glamour of gold.
So, girl with tempest and wing'd with thunder
And clad with lightning and shod with sleet,
And strong winds treading the swift waves under
The flying rollers with frothy feet.
One gleam like a bloodshot sword-blade swims on
The sky line, staining the green gulf crimson,
A death-stroke fiercely dealt by a dim sun
That strikes through his stormy winding sheet.
O brave white horses! you gather and gallop,
The storm sprite loosens the gusty rains;
O brave white horses! you gather and gallop,
The storm sprite loosens the gusty rains;
Now the stoutest ship were the frailest shallop
In your hollow backs, on your high-arched manes.
I would ride as never a man has ridden
In your sleepy, swirling surges hidden;
I would ride as never a man has ridden
To gulfs foreshadow'd through strifes forbidden,
Where no light wearies and no love wanes.
Where no love wanes.
Sea Slumber Song
Text by Roden Berkeley Wriothesley Noel (1834-1894)
Sea-birds are asleep,
The world forgets to weep,
Sea murmurs her soft slumber-song
On the shadowy sand
Of this elfin land;
I, the Mother mild,
Hush thee, oh my child,
Forget the voices wild!
Hush thee, oh my child,
Hush thee.
Isles in elfin light
Dream, the rocks and caves,
Lulled by whispering waves,
Veil their marbles
Veil their marbles bright.
Foam glimmers faintly white
faintly white
Upon the shelly sand
Of this elfin land;
Sea-sound, like violins,
To slumber woos and wins,
I murmur my soft slumber-song,
my slumber song
Leave woes, and wails, and sins.
Ocean's shadowy night
Breathes good night,
Good night...
Leave woes, and wails, and sins.
Good night...Good night...
Good night...
Good night...
Good night... Good night.
2. In Heaven (Capri)
Text by Caroline Alice Elgar (1848-1920)
Closely let me hold thy hand,
Storms are sweeping sea and land;
Love alone will stand.
Closely cling, for waves beat fast,
Foam-flakes cloud the hurrying blast;
Love alone will last.
Kiss my lips, and softly say:
Joy, sea-swept, may fade to-day;
Love alone will stay.
3. Sabbath Morning at Sea
Text by Elizabeth Barret Browning (1806-1861)
The ship went on with solemn face;
To meet the darkness on the deep,
The solemn ship went onward.
I bowed down weary in the place;
for parting tears and present sleep
Had weighed mine eyelids downward.
The new sight, the new wondrous sight!
The waters around me, turbulent,
The skies, impassive o'er me,
Calm in a moonless, sunless light,
As glorified by even the intent
Of holding the day glory!
Love me, sweet friends, this sabbath day.
The sea sings round me while ye roll afar
The hymn, unaltered,
And kneel, where once I knelt to pray,
And bless me deeper in your soul
Because your voice has faltered.
And though this sabbath comes to me
Without the stolèd minister,
And chanting congregation,
God's Spirit shall give comfort.
He who brooded soft on waters drear,
Creator on creation.
He shall assist me to look higher,
He shall assist me to look higher,
Where keep the saints, with harp and song,
An endless endless sabbath morning,
An endless sabbath morning,
And that sea commixed with fire,
And that sea commixed with fire,
Oft drop their eyelids raised too long
To the full Godhead's burning.
The full Godhead's burning.
4. Where Corals Lie
Text by Richard Garnett (1835-1906)
The deeps have music soft and low
When winds awake the airy spry,
It lures me, lures me on to go
And see the land where corals lie.
The land, the land where corals lie.
By mount and steed, by lawn and rill,
When night is deep, and moon is high,
That music seeks and finds me still,
And tells me where the corals lie.
And tells me where the corals lie.
Yes, press my eyelids close, 'tis well,
Yes, press my eyelids close, 'tis well,
But far the rapid fancies fly
The rolling worlds of wave and shell,
And all the lands where corals lie.
Thy lips are like a sunset glow,
Thy smile is like a morning sky,
Yet leave me, leave me, let me go
And see the land where corals lie.
The land, the land where corals lie.
5. The Swimmer
Text by Adam Lindsay Gordon (1833-1870)
With short, sharp violent lights made vivid,
To southward far as the sight can roam,
Only the swirl of the surges livid,
The sees that climb and the surfs that comb.
Only the crag and the cliff to nor'ward,
And the rocks receding, and reefs flung forward,
Waifs wreck'd seaward and wasted shoreward,
On shallows sheeted with flaming foam.
A grim, gray coast and a seaboard ghastly,
And shores tro seldom by feet of men -
Where the batter'd hull and the broken mast lie,
They have lain embedded these long years ten.
Love! Love! when we wandered here together,
Hand in hand! Hand in hand through the sparkling weather,
From the heights and hollows of fern and heather,
God surely loved us a little then.
The skies were fairer and shores were firmer -
The blue sea over the bright sand roll'd;
Babble and prattle, and ripple and murmur,
Sheen of silver and glamour of gold.
Sheen of silver and glamour of gold.
So, girl with tempest and wing'd with thunder
And clad with lightning and shod with sleet,
And strong winds treading the swift waves under
The flying rollers with frothy feet.
One gleam like a bloodshot sword-blade swims on
The sky line, staining the green gulf crimson,
A death-stroke fiercely dealt by a dim sun
That strikes through his stormy winding sheet.
O brave white horses! you gather and gallop,
The storm sprite loosens the gusty rains;
O brave white horses! you gather and gallop,
The storm sprite loosens the gusty rains;
Now the stoutest ship were the frailest shallop
In your hollow backs, on your high-arched manes.
I would ride as never a man has ridden
In your sleepy, swirling surges hidden;
I would ride as never a man has ridden
To gulfs foreshadow'd through strifes forbidden,
Where no light wearies and no love wanes.
Where no love wanes.
Suites for Solo Cello 豆瓣 Spotify
9.6 (125 个评分)
Johann Sebastian Bach
/
János Starker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7年1月11日
出版发行:
(P) 1997 BMG Entertainment
在音乐结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上都举世无双,自1901年被卡萨尔斯"发现"并介绍给全世界的听众以来,它们便成了无限意义的延伸,更被誉为演奏家技巧与修养的试金石,史塔克、罗斯特罗波维奇、傅尼叶、马友友等无数大师都屡次争相诠释这一纪念碑式作品。
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大提琴演奏家,史塔克已经先后五次灌录巴赫的这一惊世巨作,都获得了极好的评论,并为他带来了1998年度葛莱美"最佳器乐独奏奖"的荣耀。本专辑收录的是他在70岁高龄之际,于RCA灌录的第五次录音。史塔克认为对美的追求永无止境,他冀求每一次的演奏,都更接近这套乐曲的真理。
对比以前的四次,此第五次演奏录音里,细节更多,表现也更精确,史塔克在展现着他的速度与演奏力度的同时,以其一贯充满活力的风格诠释着,琴声中,充满了对生命的热情和坚毅。
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大提琴演奏家,史塔克已经先后五次灌录巴赫的这一惊世巨作,都获得了极好的评论,并为他带来了1998年度葛莱美"最佳器乐独奏奖"的荣耀。本专辑收录的是他在70岁高龄之际,于RCA灌录的第五次录音。史塔克认为对美的追求永无止境,他冀求每一次的演奏,都更接近这套乐曲的真理。
对比以前的四次,此第五次演奏录音里,细节更多,表现也更精确,史塔克在展现着他的速度与演奏力度的同时,以其一贯充满活力的风格诠释着,琴声中,充满了对生命的热情和坚毅。
J. S. Bach: Violin Concertos / Concerto For Two Violins 豆瓣
Monica Huggett
/
Alison Bury
…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10年6月25日
出版发行:
WARNE
卡农绝赞 豆瓣
9.5 (65 个评分)
Various Artists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3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BMG
卡农的作者,德国作曲家帕海贝尔(1653-1706),是巴洛克时期相当重要的作曲家,他的音乐影响了音乐之父巴哈。“卡农”是现今为止最受全世界的喜爱的古典音乐作品,曾称霸美国告示牌流行音乐排行榜长达百周以上。据统计,到目前为止世界上重新演绎的卡农版本达2000余种!如果帕海贝尔还在世的话,可能是全世界版税收入最高的音乐家。“卡农”并不是曲子的名字,而是一种音乐曲式,照字面上是“轮唱”的意思。简单说,就是有好几个声部的旋律重复出现,交织着演奏互相追随,让人有无退延伸的感觉。“卡农”全长仅五分钟,旋律简单仆实,却具备精密完美的音乐结构,十足表现出对位法的严谨与平衡,它不仅是一首男女老少雅俗共赏的曲子,也是初次接触古典音乐的最佳入门曲。
为了庆祝帕海贝尔350周年诞辰,BMG唱片公司特别邀请全世界不同音乐领域的知名乐手、乐团 ,以15首不同编曲、配器与演奏曲格的卡农演出版本,纪念这位音乐家,汇成这张珍贵的“卡农绝赞”!专辑囊括了许多顶尖音乐家和极具时代意义的标志性演出版本,更被赋予了电子、吉他独 奏、乐方乐器演绎等十五种新的生命,专辑收录十首全球首度重新编录版本,加上24bit-96khz的超音质呈现,绝对让听众从头听到尾,一遍又一遍,乐此不疲。
为了庆祝帕海贝尔350周年诞辰,BMG唱片公司特别邀请全世界不同音乐领域的知名乐手、乐团 ,以15首不同编曲、配器与演奏曲格的卡农演出版本,纪念这位音乐家,汇成这张珍贵的“卡农绝赞”!专辑囊括了许多顶尖音乐家和极具时代意义的标志性演出版本,更被赋予了电子、吉他独 奏、乐方乐器演绎等十五种新的生命,专辑收录十首全球首度重新编录版本,加上24bit-96khz的超音质呈现,绝对让听众从头听到尾,一遍又一遍,乐此不疲。
游艺黑白 豆瓣
作者:
焦元溥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 10
【作品看点】
★当今音乐世界苐一套一手顶尖钢琴家访谈录,经典之作重磅再现,简体版、繁体版、日文版同步问世。
——《游艺黑白——世界钢琴家访问录》于2007年初次出版,主要收录焦元溥自2002至2007年之间的钢琴家访问,共53篇,55位钢琴家,53万字。2019年新版更新与浓缩原访问内容至44万字,原来55位钢琴家中,有30位增加新内容,又添53位钢琴家访问,最终成为容纳106篇访问、107万字、108位钢琴家、109位音乐家的煌煌巨著,堪称一部正在发生的古典音乐史。
★媲美小说的真实传奇,字字扎实的纸上大师班。出版、音乐、文化三界领袖几米、林怀民、吕绍嘉、几米、杨照、张艾嘉、詹宏志挚爱推荐。
——齐默尔曼三十年来唯一长篇专访,贾尼斯首度披露美苏冷战中音乐外交细节,白建宇夫妇险遭特工绑架的惊险遭遇,俄国钢琴家对于铁幕年代的集体回忆,波格雷里奇、邓泰山、霍夫、巴维杰等访问跨度长达十年的人生轨迹……从名家泰斗到乐坛新星,从巴黎到莫斯科、维也纳、台北、纽约,访谈内容不仅关乎音乐,更包括了音乐家们对于艺术、文化、政治、社会、家庭以及人生的讨论。爱乐人和习乐人可从中开拓视野,纵览20世纪至今的钢琴演奏史、学派与风格变化与重要名家传承,获益良多,普通读者更可通过本书,展开音乐与文化的思索。
★1999-2019,音乐作家焦元溥20年珍贵现场记录,追踪108位世界级钢琴演奏家,辐射全球30座古典音乐之都,勾勒20世纪至今众多钢琴演奏家璀璨星图。
——焦元溥以惊人的勤奋和对古典音乐的热爱,创造了自身独特的一块音乐鉴赏、策划、推广领域,改变了台湾古典音乐的演奏与聆听环境,更将影响力扩展到中国大陆及日本等地。从1999到2019,焦元溥遍访世界各大钢琴名家,将20年的心血汇聚成这部珍贵的访问记录,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更加深刻的洞见,引领音乐人和普通读者走入大师级的音乐殿堂。
【媒体推荐】
结合对钢琴音乐的赤子之爱与渊博学养,焦元溥是能直探艺术家内心深处的性情中人。因此《游艺黑白》不仅是他二十年遍访世界各大钢琴名家的珍贵纪录,更是处处闪烁人生智慧,探究生命真理的精彩故事。本书深入浅出,可读性极高,音乐人、一般读者千万不要错过!
──吕绍嘉,国际知名指挥家、台湾爱乐音乐总监
我没学过音乐,编舞时自卑而焦虑。读元溥的书,去听他提到的音乐,久而久之,竟然“不会作诗也会吟”。元溥的书让人觉得古典音乐充满人的体温,可亲可爱。只有元溥有这本事!
——林怀民,“云门舞集”创办人
焦元溥带我迈入古典音乐第一步。由于这一步,我排除了因为不懂而产生的莫名抗拒,也开始明白为何年轻的他如此着迷于这些几百年前的创作,以及一生都在和古典音乐谈恋爱的演奏家。每一首曲子都是情感,一如元溥的每一篇访问。作为读者,我除了感谢,更期待他带我聆听更多精彩的演出。在此,就不如先好好享受他《游艺黑白》的最新版。
──张艾嘉,知名演员、电影导演
何其幸运,有这套书为我们开启一扇神奇的音乐之窗。看见当代的传奇钢琴家,如何奏出最动人的音乐
──几米,著名绘本画家
十二年之后,等到了《游艺黑白》的新版。旧版问世时,焦元溥是台湾音乐界一颗前所未见的奇异新星,用这本书为读者打开了一个深邃而美丽的钢琴音乐世界;新版堂皇脱胎时,焦元溥已然创造了自身独特的一块音乐鉴赏、策划、推广领域,不只是改变了台湾古典音乐演奏与聆听环境,还将影响力拓展到大陆及日本等地。《游艺黑白》其实从未过时,从旧版到新版,见证的是元溥更开阔的视野、更深刻的理解、更自信的洞见,而要能有这样的成长,仰赖的是他更辛勤不懈的努力──聚集108位顶尖钢琴家的人生与音乐告白于一书,这背后的准备与坚持,应该足可另外再写成一本书吧!
──杨照,作家、文学评论家
【内容简介】
本书以访谈的形式书写音乐史,梳理二十世纪至今的钢琴演奏史、学派与风格变化、重要名家传承、诠释与演奏观点,兼及重要作曲家与乐曲,形成透古通今、纵横交错、迭代更新、交融杂陈的迷人景观。作者对许多钢琴家的追踪和访谈长达三五年到十年不等,碰撞交流过程中呈现出罕见的深度、广度、密度、高度,钢琴家们敞开心扉、巨细靡遗、畅所欲言,甚至主动参与问题设计与内容讨论,多次来回修订,每一篇均可视为钢琴家的口述自传。
全书共四册,计107万字,收录106篇访问,是焦元溥耗时20年,追踪世界108位钢琴家、109位音乐家的访问实录,聚焦的钢琴家来自各学派、文化、地域、种族、年代,代表了当今钢琴演奏领域的最高水准,为了尽可能呈现多元面貌,作者还访问了数位古钢琴名家。在编排上,一至四册整体而言以钢琴家出生年排序,第一、二册大致以学派或地域划分章节,第三、四册则渐渐走向个人化。
【分册内容介绍】
第一册(1912-1944)
钢琴的出现,带来音乐创作天翻地覆的改变。它是表现性能最强、和作曲家互动最频繁的乐器。它要求对音乐最全面的理解与掌握,也拥有最广泛多元的曲目。因此,要成为钢琴家,必须也得是学者、音乐家、艺术家与运动员,甚至还是哲学家与时空旅人。
收录在第一册的钢琴名家,多是各演奏学派的重要传人、赫赫有名的大师与国际赛事获奖者,更是二十世纪音乐史不可或缺的要角。他们是时代的见证,受教于昔日钢琴巨擘,又在不断的探索和学习中实实在在地经历了钢琴学派的演变与发展。贾尼斯是美苏冷战中音乐外交的代表人物,本书访问是他首度透露相关细节;史兰倩丝卡学承多方,甚至与拉赫曼玛尼诺夫请益,经历尤其特殊;三位亚洲钢琴大师——傅聪、殷承宗、王青云——的人生故事,更是令我们在细细品味钢琴艺术之外,感慨世事多艰,莫测难言。
第二册(1944-1953)
收录于第二册的钢琴家,除了科瓦切维奇,皆出生于1944至1953这十年之间,在相似的大时代背景中成长。这是世界大战结束,美苏成为超级强权,世界秩序重组的时代,也是百废待举,从断垣残壁重新出发,求新也求变的时代。大环境如此,钢琴家也反映世局,悲欢离合、幸运无奈,都在音乐里细说从头。
名家辈出的德国钢琴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何销声匿迹?作为战后德国唯一享有持续国际名声的钢琴家,奥皮兹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心得故事?英国为何长期没有培育出自己的钢琴家与作曲家?本册唯一的英国钢琴家多诺霍,将娓娓道出自己对于英国钢琴传统的理解。白建宇夫妇险遭朝鲜特工绑架,曾是昔日欧洲各报头条;陈必先含辛茹苦的学琴过程,或许更令人讶异与震撼。“匈牙利三杰”的访问承接了第一册中桑多尔和瓦萨里的艺术理念,群星闪耀的俄国钢琴家则在这动荡不安的十年里各自面对不同的人生际遇,荣耀有时,痛憾有时。
第三册(1954-1965)
随着国际交通往来频繁,音乐学习与交流愈来愈普遍,学派与地域特色也就愈来愈不显著。第三册内容仍大致由地域分类,但访问内容愈来愈个人化,读者将自此看到学派影响如何变化消长,反思学派的定义与意义。
本册独立成章的齐默尔曼与波格雷里奇两篇独家访谈,前者为齐默尔曼近三十年来唯一长篇专访,后者先后访问跨度长达十年,被波格雷里奇收入个人官方资料,成为他独有的“传记”。所谓“音乐见天地,一人一世界”,正是对两位大师最好的注解。
本册中同样追踪访谈超过十年的钢琴家还有邓泰山、霍夫、巴维杰与齐柏丝坦,他们或是来自东南亚的山野,以赤子之心琢磨出缤纷灿烂的音色,在孤独中解读音乐作品中的情感与秘密;或是多才多艺,在钢琴演奏之外,于文学艺术亦深有造诣;或是大器晚成,在访问中见证演奏事业的起步与辉煌……
第四册(1968-1990)
主观而言,钢琴家的成长与教育背景,自然和其艺术与人生息息相关。然而无论就风格或曲目,收录于本册的钢琴家,整体而言较前辈展现出更大的融合性,学派与地域对其演奏风格的影响也愈来愈淡。这也代表了钢琴演奏发展至今的趋势之一:不同的传统不再是分界或桎梏,而是可以彼此借鉴与吸收的宝藏。
如毕业于巴黎高等音乐学院的塔霍,现在的技巧概念却得益于俄国大师索科洛夫;当今俄国钢琴学派的顶尖代表贝瑞佐夫斯基,却相当欣赏传统法式“似珍珠的”演奏;横山幸雄与列夫席兹,曲目广到惊人,学派背景对他们而言,像是遥远的过去。还有像费尔纳与弗格特这样曲目多以自身文化为主的钢琴家,但他们的诠释角度也更面向世界……
至本册第二部分,更收录了更年轻的、比例极高的亚洲钢琴家访问。亚洲有属于自己的欣赏角度与聆听观点,我们更该有属于自己的声音。这并非要扭曲西方经典音乐,或恣意比附解释,而是在努力深入了解后,以我们的文化丰富古典音乐的内涵,为这门艺术开创更宽广的表现可能,探索更深邃的精神层次。他们代表了古典音乐的现在,也将成为这部正在发生的古典音乐史的未来。
★当今音乐世界苐一套一手顶尖钢琴家访谈录,经典之作重磅再现,简体版、繁体版、日文版同步问世。
——《游艺黑白——世界钢琴家访问录》于2007年初次出版,主要收录焦元溥自2002至2007年之间的钢琴家访问,共53篇,55位钢琴家,53万字。2019年新版更新与浓缩原访问内容至44万字,原来55位钢琴家中,有30位增加新内容,又添53位钢琴家访问,最终成为容纳106篇访问、107万字、108位钢琴家、109位音乐家的煌煌巨著,堪称一部正在发生的古典音乐史。
★媲美小说的真实传奇,字字扎实的纸上大师班。出版、音乐、文化三界领袖几米、林怀民、吕绍嘉、几米、杨照、张艾嘉、詹宏志挚爱推荐。
——齐默尔曼三十年来唯一长篇专访,贾尼斯首度披露美苏冷战中音乐外交细节,白建宇夫妇险遭特工绑架的惊险遭遇,俄国钢琴家对于铁幕年代的集体回忆,波格雷里奇、邓泰山、霍夫、巴维杰等访问跨度长达十年的人生轨迹……从名家泰斗到乐坛新星,从巴黎到莫斯科、维也纳、台北、纽约,访谈内容不仅关乎音乐,更包括了音乐家们对于艺术、文化、政治、社会、家庭以及人生的讨论。爱乐人和习乐人可从中开拓视野,纵览20世纪至今的钢琴演奏史、学派与风格变化与重要名家传承,获益良多,普通读者更可通过本书,展开音乐与文化的思索。
★1999-2019,音乐作家焦元溥20年珍贵现场记录,追踪108位世界级钢琴演奏家,辐射全球30座古典音乐之都,勾勒20世纪至今众多钢琴演奏家璀璨星图。
——焦元溥以惊人的勤奋和对古典音乐的热爱,创造了自身独特的一块音乐鉴赏、策划、推广领域,改变了台湾古典音乐的演奏与聆听环境,更将影响力扩展到中国大陆及日本等地。从1999到2019,焦元溥遍访世界各大钢琴名家,将20年的心血汇聚成这部珍贵的访问记录,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更加深刻的洞见,引领音乐人和普通读者走入大师级的音乐殿堂。
【媒体推荐】
结合对钢琴音乐的赤子之爱与渊博学养,焦元溥是能直探艺术家内心深处的性情中人。因此《游艺黑白》不仅是他二十年遍访世界各大钢琴名家的珍贵纪录,更是处处闪烁人生智慧,探究生命真理的精彩故事。本书深入浅出,可读性极高,音乐人、一般读者千万不要错过!
──吕绍嘉,国际知名指挥家、台湾爱乐音乐总监
我没学过音乐,编舞时自卑而焦虑。读元溥的书,去听他提到的音乐,久而久之,竟然“不会作诗也会吟”。元溥的书让人觉得古典音乐充满人的体温,可亲可爱。只有元溥有这本事!
——林怀民,“云门舞集”创办人
焦元溥带我迈入古典音乐第一步。由于这一步,我排除了因为不懂而产生的莫名抗拒,也开始明白为何年轻的他如此着迷于这些几百年前的创作,以及一生都在和古典音乐谈恋爱的演奏家。每一首曲子都是情感,一如元溥的每一篇访问。作为读者,我除了感谢,更期待他带我聆听更多精彩的演出。在此,就不如先好好享受他《游艺黑白》的最新版。
──张艾嘉,知名演员、电影导演
何其幸运,有这套书为我们开启一扇神奇的音乐之窗。看见当代的传奇钢琴家,如何奏出最动人的音乐
──几米,著名绘本画家
十二年之后,等到了《游艺黑白》的新版。旧版问世时,焦元溥是台湾音乐界一颗前所未见的奇异新星,用这本书为读者打开了一个深邃而美丽的钢琴音乐世界;新版堂皇脱胎时,焦元溥已然创造了自身独特的一块音乐鉴赏、策划、推广领域,不只是改变了台湾古典音乐演奏与聆听环境,还将影响力拓展到大陆及日本等地。《游艺黑白》其实从未过时,从旧版到新版,见证的是元溥更开阔的视野、更深刻的理解、更自信的洞见,而要能有这样的成长,仰赖的是他更辛勤不懈的努力──聚集108位顶尖钢琴家的人生与音乐告白于一书,这背后的准备与坚持,应该足可另外再写成一本书吧!
──杨照,作家、文学评论家
【内容简介】
本书以访谈的形式书写音乐史,梳理二十世纪至今的钢琴演奏史、学派与风格变化、重要名家传承、诠释与演奏观点,兼及重要作曲家与乐曲,形成透古通今、纵横交错、迭代更新、交融杂陈的迷人景观。作者对许多钢琴家的追踪和访谈长达三五年到十年不等,碰撞交流过程中呈现出罕见的深度、广度、密度、高度,钢琴家们敞开心扉、巨细靡遗、畅所欲言,甚至主动参与问题设计与内容讨论,多次来回修订,每一篇均可视为钢琴家的口述自传。
全书共四册,计107万字,收录106篇访问,是焦元溥耗时20年,追踪世界108位钢琴家、109位音乐家的访问实录,聚焦的钢琴家来自各学派、文化、地域、种族、年代,代表了当今钢琴演奏领域的最高水准,为了尽可能呈现多元面貌,作者还访问了数位古钢琴名家。在编排上,一至四册整体而言以钢琴家出生年排序,第一、二册大致以学派或地域划分章节,第三、四册则渐渐走向个人化。
【分册内容介绍】
第一册(1912-1944)
钢琴的出现,带来音乐创作天翻地覆的改变。它是表现性能最强、和作曲家互动最频繁的乐器。它要求对音乐最全面的理解与掌握,也拥有最广泛多元的曲目。因此,要成为钢琴家,必须也得是学者、音乐家、艺术家与运动员,甚至还是哲学家与时空旅人。
收录在第一册的钢琴名家,多是各演奏学派的重要传人、赫赫有名的大师与国际赛事获奖者,更是二十世纪音乐史不可或缺的要角。他们是时代的见证,受教于昔日钢琴巨擘,又在不断的探索和学习中实实在在地经历了钢琴学派的演变与发展。贾尼斯是美苏冷战中音乐外交的代表人物,本书访问是他首度透露相关细节;史兰倩丝卡学承多方,甚至与拉赫曼玛尼诺夫请益,经历尤其特殊;三位亚洲钢琴大师——傅聪、殷承宗、王青云——的人生故事,更是令我们在细细品味钢琴艺术之外,感慨世事多艰,莫测难言。
第二册(1944-1953)
收录于第二册的钢琴家,除了科瓦切维奇,皆出生于1944至1953这十年之间,在相似的大时代背景中成长。这是世界大战结束,美苏成为超级强权,世界秩序重组的时代,也是百废待举,从断垣残壁重新出发,求新也求变的时代。大环境如此,钢琴家也反映世局,悲欢离合、幸运无奈,都在音乐里细说从头。
名家辈出的德国钢琴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何销声匿迹?作为战后德国唯一享有持续国际名声的钢琴家,奥皮兹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心得故事?英国为何长期没有培育出自己的钢琴家与作曲家?本册唯一的英国钢琴家多诺霍,将娓娓道出自己对于英国钢琴传统的理解。白建宇夫妇险遭朝鲜特工绑架,曾是昔日欧洲各报头条;陈必先含辛茹苦的学琴过程,或许更令人讶异与震撼。“匈牙利三杰”的访问承接了第一册中桑多尔和瓦萨里的艺术理念,群星闪耀的俄国钢琴家则在这动荡不安的十年里各自面对不同的人生际遇,荣耀有时,痛憾有时。
第三册(1954-1965)
随着国际交通往来频繁,音乐学习与交流愈来愈普遍,学派与地域特色也就愈来愈不显著。第三册内容仍大致由地域分类,但访问内容愈来愈个人化,读者将自此看到学派影响如何变化消长,反思学派的定义与意义。
本册独立成章的齐默尔曼与波格雷里奇两篇独家访谈,前者为齐默尔曼近三十年来唯一长篇专访,后者先后访问跨度长达十年,被波格雷里奇收入个人官方资料,成为他独有的“传记”。所谓“音乐见天地,一人一世界”,正是对两位大师最好的注解。
本册中同样追踪访谈超过十年的钢琴家还有邓泰山、霍夫、巴维杰与齐柏丝坦,他们或是来自东南亚的山野,以赤子之心琢磨出缤纷灿烂的音色,在孤独中解读音乐作品中的情感与秘密;或是多才多艺,在钢琴演奏之外,于文学艺术亦深有造诣;或是大器晚成,在访问中见证演奏事业的起步与辉煌……
第四册(1968-1990)
主观而言,钢琴家的成长与教育背景,自然和其艺术与人生息息相关。然而无论就风格或曲目,收录于本册的钢琴家,整体而言较前辈展现出更大的融合性,学派与地域对其演奏风格的影响也愈来愈淡。这也代表了钢琴演奏发展至今的趋势之一:不同的传统不再是分界或桎梏,而是可以彼此借鉴与吸收的宝藏。
如毕业于巴黎高等音乐学院的塔霍,现在的技巧概念却得益于俄国大师索科洛夫;当今俄国钢琴学派的顶尖代表贝瑞佐夫斯基,却相当欣赏传统法式“似珍珠的”演奏;横山幸雄与列夫席兹,曲目广到惊人,学派背景对他们而言,像是遥远的过去。还有像费尔纳与弗格特这样曲目多以自身文化为主的钢琴家,但他们的诠释角度也更面向世界……
至本册第二部分,更收录了更年轻的、比例极高的亚洲钢琴家访问。亚洲有属于自己的欣赏角度与聆听观点,我们更该有属于自己的声音。这并非要扭曲西方经典音乐,或恣意比附解释,而是在努力深入了解后,以我们的文化丰富古典音乐的内涵,为这门艺术开创更宽广的表现可能,探索更深邃的精神层次。他们代表了古典音乐的现在,也将成为这部正在发生的古典音乐史的未来。
For Seasons 豆瓣
9.7 (6 个评分)
Daniel Hope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17年3月3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Combination of all-time classical favorites in edgy interpretations and post classical pieces by leading composers, in brand new arrangements.
Following the successes of Richter’s Vivaldi Recomposed, for the first time, Daniel has recorded the original Vivaldi Four Seasons!
To complement the Four Seasons, the album includes a selection of short pieces that are dedicated to each months of the year, spanning from neo-classical hits by Aphex Twin, Nils Frahm, Max Richter or Chilly Gonzales to romantic pieces by Brahms and Schumann.
Following the successes of Richter’s Vivaldi Recomposed, for the first time, Daniel has recorded the original Vivaldi Four Seasons!
To complement the Four Seasons, the album includes a selection of short pieces that are dedicated to each months of the year, spanning from neo-classical hits by Aphex Twin, Nils Frahm, Max Richter or Chilly Gonzales to romantic pieces by Brahms and Schumann.
为什么是马勒? 豆瓣
作者:
[英]诺曼· 莱布雷希特
译者:
庄加逊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
- 10
美国电影协会评分为最棒的25部电影中,有一半以上的配乐作曲师受到马勒的影响。他是唯一进入主流文化的交响曲作者,轻易就跨越了文化与政治的樊篱,在所有人心中召唤出共同的欢笑与泪水。不知为何,他总能对各种人产生影响。
为什么是马勒?为什么他的作品流行起来?究竟我们着迷的是他的音乐还是他本人?又或者,因为在当时的维也纳,从婚姻到军队等大小体制都面临时代挑战,一切都在改变,所以我们着迷的是那种与现在截然不同的文化大熔炉气氛?又或者以上三者皆是?
对某些人来说,他是英雄,但其他人只觉得他自我耽溺,不过无论是他本人或是他的人生故事,却无疑都让人惊叹不已。诺曼莱布雷希特从自己与马勒的渊源谈起,细细爬梳所有与马勒相关的书籍、档案、口述资料,列示并探讨马勒作品与主要唱片录音,建构出马勒的一生,并阐述对于马勒现象的见解。
为什么是马勒?为什么他的作品流行起来?究竟我们着迷的是他的音乐还是他本人?又或者,因为在当时的维也纳,从婚姻到军队等大小体制都面临时代挑战,一切都在改变,所以我们着迷的是那种与现在截然不同的文化大熔炉气氛?又或者以上三者皆是?
对某些人来说,他是英雄,但其他人只觉得他自我耽溺,不过无论是他本人或是他的人生故事,却无疑都让人惊叹不已。诺曼莱布雷希特从自己与马勒的渊源谈起,细细爬梳所有与马勒相关的书籍、档案、口述资料,列示并探讨马勒作品与主要唱片录音,建构出马勒的一生,并阐述对于马勒现象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