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
武则天研究 豆瓣
9.1 (7 个评分) 作者: 孟宪实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1 - 8
【编辑推荐】
※武则天为何只获得了唐太宗的才人称号?
武则天真的杀死了小公主吗?
武则天为何要为李君羡平反?
如何正确评价永徽政治?
※武则天称帝有哪些舆论准备?
武则天的“内宠”,代表了女皇生活的荒淫?
武周政权为何短命?其症结在哪里?
女皇的故事,为什么武则天成了绝唱?
--------------------------------------------
【内容简介】
◎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历史个案研究无疑蕴藏着丰富的政治与文化的解释空间。然而,梳理武则天的研究史我们会发现,这个聚讼不休的话题,在相当大程度上透视出我们史学的一种基本状况:对武则天的评价,专业史学内部纷争不止,而在“公共史学”领域内几乎一面倒,武则天的形象似乎从来就没有脱离过《新唐书》《资治通鉴》。
◎然而,《新唐书》《资治通鉴》中关于武则天的某些表述,似乎会受到某种政治正确的影响,对于武则天的形象,会根据某一说法、一点影子进行放大,直到事实的性质完全发生改变。而本书以新史学的研究路径,突破了传统史学的藩篱,从另一种视角展示了不一样的武则天。
◎本书不是武则天的传记,每一章的讨论皆是针对一个具体的问题。从武则天出生地与故乡的考证,到武则天归葬乾陵,一代女皇的出生到落幕,中间有着哪些精彩纷呈的故事?女皇的故事,为什么武则天成为了绝唱?在本书中,作者用最详实的史料,与古今学者展开对话,抽丝剥茧,力图向读者还原最真实的武则天。
2022年3月15日 已读
武则天和历史上很多“关键人物”一样,其个人形象与围绕其产生的叙事在各种层面上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扭曲、变形、建构,从而与其“真实形象”相距甚远。本书以新史学的视角与方法展开讨论,以重要的几部传世文献作为史料基础,对武则天以及围绕武则天的几个重要政治事件进行了抽丝剥茧般的研究,逐渐剔除掉依附于文本表象的成见,让读者能逐渐靠近历史的本相(当然这一过程并未最终完成,但是基本的路径已经被开辟出来),很多荒诞不经的说法得到了更加合理的解释。另一方面,此书也是将象牙塔里枯燥的历史研究推向公众的一次有益尝试,简洁流畅的表达应该会让大多数读者都感到友好,不过大段的史料估计也会影响阅读。整体来说这是一部扎实、易读且引人深思的历史研究著作。
2021 中国 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史
唐朝 豆瓣
9.7 (16 个评分) 唐朝乐队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1992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魔岩唱片
唐朝乐队成立于1988年,在四年艰困的成长过程中,有无数血泪交织的故事。你现在所听到的作品,是他们的第一张专辑,也是第一次在录音室内作业的成果。对于他们的成绩,许多评论认为,这也许是亚洲文化的另一起点。但是我们更明白,对许多听惯台港流行音乐的人,这张专辑不一定能被理解与接受。我们只是希望你知道,正与一群和你血脉同源的年轻人,想透过音乐,传递他们对生活的体验与挣扎,在歌声中传达渴望与梦想,不管他们的名字会不会在历史上留下位置,他们都尝试在写他们生活和他们心目中的中国。
如果你能听见勇气和力量,那是因为他们北方汉子无所畏惧的个性;如果你觉得看见了古代的豪侠与剑客,那是因为他们在土地中成长的开阔胸襟;如果你感受到一点诗人的气质,那是因为他们经常思索,不断反省;如果你看到昂首嘶吼的复仇之魔神,那是因为他们对生活的渴望太强太强;如果你感觉到更大的空间和想象,那是因为他们在音乐里放进了很多希望;如果,你听见了—种中国人的自信,那是因为他们做到了原来你以为只有西方人才做得到的事,是因为你同样也有对中国人的渴望。
说不尽的盛唐 豆瓣
作者: 吳宗國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20 - 3
本书以作者多年来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讲授的隋唐史课程为基础,经过多次整理、修订,按照时间顺序,详细叙述了隋唐历史发展的进程。对于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重要经济文化成就、重要制度之兴废及发展脉络等,均有深入精当的解读。对于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在造就盛唐中的作用,对于文化、宗教、艺术诸方面的成果,进行了新的探讨。语言深入浅出,结构清晰,体系完备,既可供授课参考,也可作为了解隋唐历史的普及读物使用。
像唐人一样生活 豆瓣
作者: 徐俪成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9 - 8
本书从春秋四季的起居行止、时令佳节的传统习俗,到饮茶、下棋、旅行、运动乃至动物保护、娱乐八卦等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描绘出一幅趣意盎然的唐人生活画卷,让严肃枯燥的历史变得亲切可感,伴随读者重返盛唐,拾摭一千年前的光影与红叶。
长安十二时辰 (2019) 豆瓣
长安十二时辰 所属 : 长安十二时辰
7.5 (503 个评分) 导演: 曹盾 演员: 雷佳音 / 易烊千玺
上元节前夕,长安城混入可疑人员。身陷囹圄的张小敬临危受命,与少年天才李泌携手务必要在十二时辰内破除隐患。
2019年8月11日 看过
服化道都非常精良,很少能挑出错。不过到了后面节奏越来越慢,一集讲不清楚一个事…实在看不下去了
2019 中国大陆 佳作 剧情 动作
长安十二时辰(下) Eggplant.place 豆瓣 Goodreads
7.7 (137 个评分) 作者: 马伯庸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7 - 1
唐天宝三年,元月十四日,长安。大唐皇都的居民不知道,上元节辉煌灯火亮起之时,等待他们的,将是场吞噬一切的劫难。突厥、狼卫、绑架、暗杀、烈焰、焚城,毁灭长安城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而拯救长安的全部希望,只有一个即将被斩首的独眼死囚和短短的十二个时辰……
长安十二时辰(上) Eggplant.place 豆瓣
8.2 (224 个评分) 作者: 马伯庸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7 - 1
唐天宝三年,元月十四日,长安。大唐皇都的居民不知道,上元节辉煌灯火亮起之时,等待他们的,将是场吞噬一切的劫难。突厥、狼卫、绑架、暗杀、烈焰、焚城,毁灭长安城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而拯救长安的全部希望,只有一个即将被斩首的独眼死囚和短短的十二个时辰……
2019年7月10日 已读
情节很连贯,剧情也挺刺激,虽然文笔一般但是也算很流畅了。最难的是对唐代日常生活细节的把握,实在是相当之精确啊,这一点就能给五分了
中国 中国小说 中国文学 历史 历史小说
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豆瓣
作者: 向达 重庆出版集团 重庆出版社 2009 - 3
当唐朝武功全盛之时,居住于西北的大量游牧民族或被迫归附、或主动请归。唐政府不断地将这些归顺的异族集中迁入内地,同时又维持这些异族的习俗和和信仰。这种异域文化必然对周边的华夏民族产生影响。特别是唐都城长安,大量异域人士的定居,使唐长安呈现一种多文化的景象。关于唐代社会的“胡化”倾向,众多前辈学者已有精辟的论述,特别是向达先生在其《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一书中,对唐代长安、洛阳的“胡化”现象,包括服饰、饮食、宫室、乐舞、绘画、宗教、游乐等诸多方面做了详尽的考察。
妖猫传 (2017) 豆瓣 TMDB
妖猫传
6.7 (1442 个评分) 导演: 陈凯歌 演员: 黄轩 / 染谷将太
其它标题: 沙门空海 / 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
故事发生在盛唐时期的长安城,白乐天(黄轩 饰)本是朝廷要官,却为了收集写诗的素材而甘愿被贬为起居郎。长安城内连连发生离奇的死亡事件,就连当今圣上也难逃厄运离奇身亡,这一切都和一只神出鬼没的妖猫有关。日本僧人空海(染谷将太 饰)本为了替皇帝解咒远渡重洋而来,却和白乐天意气相投,两人决心携手调查案件真相。
一首如怨如诉的《清平调》表明,妖猫作祟和三十年前倾国倾城的杨贵妃(张榕容 饰)之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追寻着曾经迷恋杨贵妃的阿部仲麻吕(阿部宽 饰)所留下的日记,白乐天和空海一同见证了大唐曾经的荣光,亦揭开了当年隐瞒至今的阴谋。
2018年2月14日 看过
乐天神经,空海猥琐,云樵驼背,李白丑陋,玄宗虚伪,贵妃妖艳……好的 陈凯歌一定是被某种后现代幻术控制了。
2017 中国大陆 古装 唐朝 奇幻
唐风建筑营造 豆瓣
作者: 李百进 建筑书店(原建筑社) 2007 - 1
本书作者对“唐代建筑”(营造于隋朝和唐代——581~907年)和“唐时代建筑”(汉朝以后,南北朝转型期开始到元代末年——420~1368年,依唐风为体的营造方法来营建的建筑——唐风建筑)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收集了较多的唐风建筑遗构调研和唐宫复原研究设计资料,从壁画启示、遗构调研、复原研究、东瀛唐样、构架探微、斗棋解析、细部构造、设计要点、设计实例、装饰纹样十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并配有大量的图样。
本书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和实用性,且直观,易懂,能帮助设计人员较好地掌握唐风建筑的构造原理和方法,并在建筑设计中参考运用;本书为相关的科研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进一步探讨唐风建筑提供了较多的信息,可供学习参考。
唐朝文化史 豆瓣
作者: 徐连达 2004 - 6
徐连达,1931年生。浙江省临海市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唐史学会、上海市历史学会理事。专长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及隋唐史,发表有关论文多篇。著有《中国皇帝制度》(广东教育出版社),为已故陈守实教授整理《中国土地关系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与吴浩坤、赵克尧合编《中国通史》(复旦大学出版社);主编《中国历代官制大词典》(广东教育出版社)及《中华名著要籍精诠·社会卷》(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等。
贞观之治 (2006) 豆瓣
9.1 (31 个评分) 导演: 张建亚 演员: 马跃 / 苗圃
公元620年,唐武德三年七月,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奉父之命东征洛阳。洛阳是前朝隋的东都,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洛阳之战也就成了唐朝统一中原的最重要一仗。
经过李世民军队长达数月的围困,洛阳城内已经没有了和唐军对抗的力量,洛阳的首领王世充只好把希望寄托在救兵上。河北的窦建德带领几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洛阳进发,
要解洛阳之围。李世民命弟弟齐王李元吉留守大本营,自己亲自带兵迎击窦建德的大军。李世民充分利用地形的优势,用几千人击败了窦建德的大军,并将窦建德本人擒获。王世充见大势已去,只得开城投降。
李世民一举击败了大唐的两个最有实力的敌人,功劳传遍了天下。李渊为了表彰李世民的功绩,封他为天策上将,并赋予了种种特权,地位几乎已经与太子不相上下。
李世民势力的急剧扩张引起了李元吉的忌恨,也让太子李建成深感不安。李元吉对权力和地位的贪心越来越大,他表面上鲁莽,但实际上已设计好了一个巨大的阴谋。他决定先联合太子整倒二哥李世民,再从太子手中篡取皇位。李元吉利用李建成对李世民的猜疑,趁机从中挑拨。
李建成和李元吉一面在表面上压制李世民,一面在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阴谋一步步酝酿,最终李元吉制定出了除掉李世民的完整具体的行动计划。
消息传到李世民耳中,李世民与众谋士商议后决定抢先下手。第二天一早,李世民就占领了玄武门,隔断了李建成、李元吉和城外军队的联系。随后一场血雨腥风的激战开始了。交手中,李世民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两个兄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如愿成了太子,掌握了朝政大权。他没有清剿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余部,反而将一些有能力的人才收到自己门下,这其中就包括以中正刚直而闻名的谋士魏征。从这以后,李世民就再难逃被魏征当面训斥的命运。
李世民为了表明自己让天下和解的决心,不仅下诏不准再追查李建成和李元吉余党,还派魏征为制使,出使河北,传达自己的意思。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八月初八,李渊传大唐皇帝位于太子李世民,自己成为太上皇。
武德九年八月二十八日,突厥趁唐朝朝政不稳进犯中原,抵达关中渭水边,直逼长安。李世民心里清楚,凭现在唐的实力,还无法与突厥对抗,索性委曲求全,向突厥纳贡,换取中原的和平生息。
李世民登基后,深切感受到了治天下和打天下的巨大差距。他修改了国号,以代表宽忍和善的“贞观”取代了原来的“武德”,正式开始了历时二十余年被后人称为“贞观之治”的时代。
李世民为了推行新政,开始清除自己治国道路上的一些巨大的障碍。其中一个,就是各种名目的封王。当年太上皇李渊打天下时为了笼络人心,给各路人马随意加官晋爵。虽然其中有些只是虚职,但也独霸一方,占有大量土地资源,每年还要领取丰厚的俸禄。
李世民削减封王的想法还没有对外宣布,就已经在朝野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削减封王影响了众多王侯贵族的直接利益,义安王李孝常联合其他一些反对者,打算用清君侧的名义,以武力胁迫李世民。李世民早已掌握了他们的动向,干净利落的粉碎了他们的阴谋,并以自己的威严镇慑住了朝中百官。
关中大旱。李世民为感动上苍,负荆祈雨。但李世民的诚心并未缓解旱情。李世民无奈,只能开关放人,允许受灾百姓到关外去乞食为生。玄奘也随着灾民的队伍出关,开始了他西域取经的旅程。
经过几年时间的建设,大唐王朝的国力已经积攒了一定的实力,为了解决边疆问题,李世民决定征伐突厥。贞观三年八月十九日,李世民命兵部尚书李靖为行军总管,征伐突厥。突厥内部此时发生了严重的纠纷,两位可汗矛盾重重。李靖的军队稍一冲击,突厥军便彻底溃散了。
平定了突厥,西北周边二十几个国家都来朝贺。在高昌王的建议下,李世民被各国拥为“天可汗”。一时间,从中原通往西域的各种商业、外交通道纷纷开通,长安成了名副其实的国际大都会。
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李世民的目光不得不开始投向未来。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了他的面前——选谁作为继任者。太子李承乾虽然是长子且能力值得信赖,却不愿读书,性情古怪,终日沉迷于酒色。次子李泰是个很有心机的人,他在一些能人的辅佐下,方方面面都得到了李世民的青睐。
朝中大臣也都纷纷作出了自己的选择,有的支持李承乾,有的支持李泰。唯独长孙无忌看中了软弱忠厚的李治,并给了李治极大的帮助。深受李世民宠爱的武才人 ——也就是后来的女皇武则天与李治关系非同寻常。她告诉李治,现在李承乾和李泰的实力虽然都很雄厚,但也许会形成鹬蚌相争的局面,到时候他们只要坐收渔翁之利就可以了。
李承乾越来越强烈的感受到来自李世民和李泰的压力。最终,在形势的逼迫和众人的怂恿下,李承乾决定杀掉父皇和弟弟。李承乾幼稚的计划还没有开始实施就被粉碎了。李世民不愿再杀害亲人,便将李承乾流放。在长孙无忌和武才人的努力下,李世民没有立李泰为太子,反而立了李治为太子。
经过十几年的长途跋涉,玄奘取经回到了长安。在李世民的支持下,玄奘在弘福寺展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最大的外来文化翻译工程。
北漠叛乱,李世民御驾亲征。然而恶劣的气候让唐军随时惨重,李世民也从这场失败的战争起一蹶不振。
李世民的身体已经不允许他继续主持朝政。他将国家政务都托付给了李治。可想到自己离开人世后,李治要担起全部的责任,仍不放心。他将李治托付给长孙无忌,要他辅佐未来新的皇帝。
房玄龄、李靖等老臣纷纷去世,留下李世民一人孤独的度过最后的时光。
公元649年,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初唐第二代帝王太宗李世民去世。之后,是大唐盛世。
危机与重构 豆瓣 Goodreads
9.1 (30 个评分) 作者: 李碧妍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8
聂隐娘身处的时代与周遭具体如何?
诸侯割据怎样促成了大唐帝国的重建并走向了自身的终结?
作者于盘根错节之中抽丝剥笋,给人以读推理小说的奇妙感
“安史之乱”无疑是中国中古史上的大事关键,但相对于其重要性,既往的研究却还远远不够。本书从政治地理学切入,通过对唐代后半期 最为重要的政治群体之一——藩镇的实证性考 察,对唐帝国得以成功度过“安史之乱”这一中古史上之剧变,并在由此创发的新兴的藩镇体制下,重建其政治权威与统治力的问题,给出了一个合理的历史解释,为我们重新认识中古史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