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长孺
山居存稿续编 豆瓣
作者: 唐长孺 中华书局 2011 - 5
《唐长孺文集:山居存稿续编(繁体竖排版)》内容简介:唐长孺先生(一九一一年七月四日--一九九四年十月十四日),江苏吴江人,我国著名历史学家。一九三一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文科,后于浙江南浔中学、上海圣玛丽亚女子中学等多所学校任教,讲授中国史地、国文、政治制度等课程。一九四。年任上海光华大学历史系讲师,一九四二年春转任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史地系副教授,一九四四年受聘为迁至四川乐山之国立武汉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一九四六年晋升为教授,此后长期执教于武汉大学。历任武汉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室主任、历史系主任、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暨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古籍整哩出版规则到小组成员、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主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唐史学会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中国史学会会长,湖北省考古学会理事长、六朝史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顾问等学术职务,亦曾担任武汉市人民政府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暨武汉分社副主委等职。他学识渊博,精通文、史,于魏晋南北朝隋唐史、古籍整理、敦煌吐鲁番文书整理与研究等领域皆有卓越贡献,被海内外学术界公认为二十世纪杰出的史学大家之一。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 豆瓣
作者: 唐长孺 商务印书馆 2010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共收论文十三篇,其中大部分是50年代以前所作。所收论文,包括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生产关系、阶级结构、土地和赋税制度、兵制、门阀政治、民族问题、宗教及文化等问题。这些问题既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大问题,同时又是这一时期的疑难课题。唐师在上述诸领域纵横驰骋,均取得超迈前人的成就,卓然成一家之言。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 豆瓣
作者: 唐长孺 中华书局 2011 - 4
本书共收作者20世纪50年代中期撰写的8篇论文,对魏晋至唐代之经济及阶级关系、工匠身份的变化、南朝寒人的兴起、拓跋族的汉化过程、科举制的萌芽诸问题详加论证和阐发,获得一系列重要结论。《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则收入作者1958至1982年间论文15篇,分别对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制度、社会阶层。中西交通、宗教等专题,详为论证。两书均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此次一并收入《唐长孺文集》。
唐长孺文存 豆瓣
作者: 唐长孺 2006
前言
东汉末期的大姓名士
清谈与清议
孙吴建国及汉末江南的宗部与山越
《晋书·赵至传》中所见的曹魏士家制度
魏晋户调制及其演变
九品中正制度试释
士族的形成和升降
魏晋才性论的政治意义
魏晋玄学之形成及其发展
西晋户调式的意义
范长生与巴氐据蜀的关系
读《桃花源记旁证》质疑
魏晋南朝的君父先后论
魏晋期间北方天师道的传播
南朝的屯、邸、别墅及同泽佔领
南朝寒人的兴起
论南朝文学的北传
拓跋国家的建立及其封建化
读《抱朴子》推论南北学风的异同
魏周府兵制度辨疑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客和部曲
南北朝期间西域与南朝的陆道交通
南北朝后期科学制度的萌芽
唐代的客户
唐代色役管见
唐代宦官籍贯与南口进献
唐修宪穆敬文四朝实录与牛李当争
吐鲁番文书中所见的西州府兵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综论
《文心雕龙》“士衡多楚”释 太平道与天师道
葛荣未任怀朔镇将辨
后记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豆瓣
9.6 (5 个评分) 作者: 唐长孺 中华书局 2011 - 4
本书除“绪论”、“综论”外,分三个篇章,分别讨论了魏晋、南北朝、唐代经济、政治、军事及思想学术等问题,提出或解决了魏晋隋唐时期许多前人鲜及的重大问题。本书是作者长期研究魏晋南北朝隋唐历史理论性概括,于作者中国古代分期魏晋封建论有详尽的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