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现代性的平庸与神奇 豆瓣
作者: 刘怀玉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 8
本书以文本学的解读方法,研究列斐伏尔这位现代法国哲学家、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日常生活批判哲学思想及其发展过程。在列斐伏尔那里,“每天生活”同“日常生活”以及“日常 性”之间是有质的区别的。他的早期思想集中研究了那种从来就存在着的,但充满着价值与神秘,即具有风格的“每天生活”;而他的中后期思想则侧重批判了作为现代社会异化现象的“日常 生活”及作为现代性的机械重复节奏的“日常性”问题。他早期对日常生活主要采取了一种相对比较哲学化的与乐观的立场,认为被异化的日常生活世界既包括着被压迫的因素,也包括着解放的因素;而他的后期则对日常生活理解得更加微观与社会学化一些,也相对悲观了一些。他认为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日常生活被全面地纳入到生产与消费的总体环节中去,现代社会成了一个“消费引导型科层制社会”,而不是一个可供人们自由选择的休闲社会、丰裕社会。拯救现代性的命运只能通过一场以日常生活为平台的文化革命。列斐伏尔既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也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所谓“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不自学推动者,在其晚年他把社会历史辩证法改造所谓“空间化本体论”,这实际上是把历史辩证法“空间法”的“后现代转向”。但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坚守着马克思的政治信仰与哲学理论基本底线。
艺术史导论 豆瓣
9.8 (5 个评分) 作者: [德]汉斯·贝尔廷 / [德]海因里希·迪利 译者: 贺询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1 - 9
这是一本艺术史学科导论性质的著作,也是一本艺术史学习经典指南。此书对学科内最重要的基础知识进行了清晰而不流于表面的概述,其所关注的不是包含诸多艺术家姓名和风格的艺术史,而是艺术史本身,即研究对象、媒介材料、理论方法、发展趋势等,讲述准确、精妙。
作为一门学科,艺术史最早于19 世纪在德语国家兴起,因此向来有“艺术史的母语是德语”的说法。这本经久不衰的著作由艺术史各个分支领域的顶 级德国学者分别撰写,畅销德国30余年,也是德国艺术史院系中流传广泛的专业读物。最新的德文第7版(中文首版)包含关于神经学、图像媒介,以及后现代和国际化的新艺术史等章节,关于性别研究等部分也做了较大修订。可以说,此书迎合了德语区艺术史学科巨大的改革热望,也经受住了改革的考验。因此,它理所当然地出现在诸多权威的艺术史推荐书单。
我国目前有诸多艺术史研究与教学机构,以及艺术史专业学生与跨专业学者,此书可作为一本常备的方法论手册,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艺术史学科全貌。
如何阅读福柯 豆瓣 Goodreads
How to Read Foucault
8.6 (38 个评分) 作者: [芬]约翰娜· 奥克萨拉 译者: 王佳鹏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1 - 11
米歇尔·福柯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也是著名的政治活动家、社会理论家、文化批评家,富有创造性的历史学家。他不可逆转地塑造了我们今天对权力、性态、疯癫和犯罪等争议性问题的思考方式,奠定了多个学科的理论基础。其批判性研究持续启发着诸多学者、艺术家和政治活动家。 在《如何阅读福柯》中,约翰娜·奥克萨拉围绕福柯思想的重要主题,精心挑取十段关键文本,进行详细的解读和分析,提供一系列线索来帮助读者由此前行,对福柯的思想做出自己的发现和理解。
剑桥福柯研究指南 豆瓣
作者: (美) 盖瑞·古廷编 译者: 辛智慧 / 林建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 9
福柯是20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其深刻与多面的思想对20世纪的文学、艺术与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凝聚了世界著名福柯研究专家,针对福柯思想研究的现状进行总结与思考,提出了新的研究视角,对于福柯研究具有很深入的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