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
巴黎,19世纪的首都 豆瓣
8.9 (19 个评分) 作者: [德] 瓦尔特·本雅明 译者: 刘北成 商务印书馆 2013 - 3
《拱廊研究计划》是本雅明对巴黎19世纪城市景观的研究计划。在19世纪与20世纪现代性与资本主义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浪漫主义的反资本主义者”本雅明接受列宁所说“最后阶段”,相信资本主义的末世不远,萌生了通过研究巴黎拱廊这样一个大都市异化景观来研究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盛世”的计划,即《巴黎拱廊计划》。在这项研究完成之前本雅明自杀身亡,遗留下来的只有两篇提纲(1935年提纲与1939年提纲)和两篇关于泼德莱尔的论文。这些所有遗留的文字即是本书《巴黎,19世纪的首都》。虽然是一部未完成作品,但是没有人会怀疑其重要性。
情感教育 豆瓣
7.7 (6 个评分) 作者: [法] 福楼拜 译者: 王文融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1 - 1
《情感教育》的副标题是《一个年轻人的故事》。主人公弗雷德里克•莫罗出身于外省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十八岁那年来到巴黎攻读法律。可是他只对文学艺术感兴趣,试写过小说和华尔兹舞曲,还跟人学习绘画,但都半途而废。他深深爱上了画商阿尔努的妻子玛丽。玛丽虽不爱丈夫,但恪守妇道。后来,她终于被莫罗的一片痴情所打动,答应与他约会。时值一八四八年二月,巴黎爆发了革命。莫罗为了这个约会,没有去参加民众的游行。但玛丽因儿子突患假膜性喉炎,未能赴约。绝望之余,莫罗投入交际花萝莎奈特的怀抱。两人同居并生下一个儿子,不久儿子不幸夭折。莫罗与出身贵族的实业家当布勒兹交往,为了进入上流社会,他成为当布勒兹夫人的情夫。实业家去世后,两人准备结婚。但在破了产的阿尔努夫妇的家具拍卖会上,当布勒兹夫人的举动深深刺伤了莫罗的心,于是他与这位贵妇人一刀两断。他万分沮丧地回到家乡,心里尚存一线希望:与一直爱恋他的乡下姑娘路易丝共结连理。可是在教堂的广场上,他恰遇路易丝与他的老同学戴洛里耶举行婚礼。莫罗羞愧难当,返回了巴黎。一八六七年的一天傍晚,阿尔努夫人突然来访,两人万分激动,互诉衷肠。她剪下一缕白发留给莫罗作纪念,与他诀别。
《情感教育》也如作者所说,是“一部发生在巴黎的现代风俗小说”。围绕弗雷德里克·莫罗这个主人公,小说家塑造了一系列各具特色、属于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透过这些芸芸众生相,我们看到了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特别是一八四八年革命前后法国社会的一个缩影。所以,《情感教育》不仅仅是一部个人的情感史,它也是一部社会小说,一部记录一八四八年革命的形象的编年史。
巴黎记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于坚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楚尘文化 2020 - 3
到巴黎去,这是一种世界性的欲望。
《巴黎记》是诗人于坚对巴黎的朝圣之作。1994年,年届不惑的诗人第一次飞往巴黎,深夜抵达,他一直以为巴黎是一座璀璨的未来之都,可当黎明唤醒他时,他震惊了。全世界都在追求焕然一新,唯有巴黎岿然不动。这里依然是巴尔扎克的巴黎,雨果的巴黎,波德莱尔的巴黎,这里到处是历史、时间、细节、包浆,这完全是一个旧世界,一个接纳昔日什物、气味的世界故乡。漫步在大街小巷,你感觉高老头随时会从一个漆黑的门洞里出来,贝姨会在某个窗口浇花,你也随时会走进雨果的故居、乔伊斯的故居、马尔克斯落魄时暂住的小旅馆……
此后,诗人经常拜访巴黎,世界日新月异,巴黎我行我素,沉默如大象。二十多年的所见所思,诗人最后熔铸成63段巴黎絮语,163张实地街拍,带你漫游巴黎,寻找全世界的故乡。
…………………………………………………
【编辑推荐】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于坚最新力作,致力于反思现代文明,追寻诗意栖居。
★到巴黎去,是一种世界性的欲望;懂得巴黎,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本书是深度解密“巴黎之所以独一无二”的哲思随笔。
★巴黎并不只是旅游手册上的巴黎,巴黎是人类创造的自然之书。读这本书你得自己浸淫其中,耗干你的心智,如此,你方能获得生命的深度、无用的奢侈……
★二十余年的沉思熔铸成63段巴黎絮语,数千张图片中精选出163张精彩街拍,诗人于坚带你漫游巴黎,寻找全世界的故乡。
【名人推荐】
于坚以文会心、为文招魂,写诗、作文、立论,皆自由挥洒,辞直义畅。他居边地数十年,独持己见,一意孤行,如今个人细语终成高论宏裁。
——第十五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 授奖辞
于坚的散文题材广泛,语言自由,心接古今。他将口语和书面语交替使用,使得他的叙述和描写,在体验和经验、现实和历史之间来回巡游、自由穿梭,堪称当代散文精品。
——第三届朱自清散文奖 授奖辞
回到内心,回到生存的现场,回到常识,回到事物本身,回到记忆中和人的细节里,一直是于坚写作的一种内在愿望。
——谢有顺
于坚的散文是真正来自人间的笔记,其中沾染着太多的人间烟火,有着太多的人间气息。它把中国的散文拉回到人生的现场。
——祝勇
天上再见 (2017) 豆瓣 Min reol TMDB
Au revoir là-haut
8.0 (228 个评分) 导演: 阿尔贝·杜邦泰尔 演员: 纳威尔·佩雷兹·毕斯卡亚特 / 阿尔贝·杜邦泰尔
其它标题: Au revoir là-haut / See You Up There
演而优则导的法国演技派男星亚伯杜庞蒂自导自演的《天上再见》,改编自犯罪小说大师皮耶勒梅特的同名小说,讲述两名因目睹长官犯罪而惨遭惩处的军人,没想到退役后长官飞黄腾达,自己却一贫如洗,为不让小人得志,他们决定要为自己讨回公道。影片精采刻画第一次世界大战过后法国社会,从血肉横飞的泥泞战场到纸醉金迷的华美派对,但即便面具绚丽华美,也掩盖不住背后的人生伤痛。
巴黎,我爱你 (2006) 豆瓣 TMDB
Paris, je t'aime
8.1 (535 个评分) 导演: 奥利维耶·阿萨亚斯 / 伊桑·科恩 演员: 朱丽叶·比诺什 / 威廉·达福
其它标题: Paris, je t'aime / 我爱巴黎(港)
这是2006年戛纳电影节的开幕影片,众多著名导演参加了这部包含有十多个小故事的影片,其中包括科恩兄弟、杜可风等等。制片人希望通过这部众多导演参与的影片讲述发生在巴黎的几乎所有的情感。片中的十多个小故事有的看似荒诞不经、有的看似毫无头绪,但是细细品味,你会发现其中 每个导演想表达的“真理”。
一个还算小有成就的中年男友,在路边停车时,突发感概,为什么满街上的人,只有自己形单只影?就在这时,一个女人因为低血糖晕倒了在他的车旁,热心的男人将她扶进了自己的小车后座休息,两颗孤独的心由此靠近。
塞纳河畔,三个年轻人在调戏着路过的年轻女子。其中一个发现了就在他们旁边有一个戴头巾的漂亮女孩,女孩离开时不小心摔倒了,那个年轻人跑过去把她扶了起来。爱情在两人中间慢慢滋长。
一间画室里,一个法国男孩对另一个男孩一见钟情,絮絮叨叨的讲着自己是如何抑制不住和他谈话,讲着自己是如何被对方的气质所吸引……然而另一个男孩对他却无动于衷,最后,法国男孩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离开了。这时,男孩用英语问旁人,“刚才他在讲什么?我法语不好。”随后,男孩冲出了画室,奔跑着去追寻自己的爱情。
……
一个美国中年妇女来到巴黎旅游,她望着川流不息的人群,此时她多么希望自己就是法国人,能长此居住在这个陌生而又极具魅力的城市。她想起了自己的前男友,虽然两人已经分手了十一年,他也有了自己的家庭。最后,他参观了巴黎的公墓,看到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安静的躺在那里,她也感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