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大
强风吹拂 豆瓣 Goodreads
风が强く吹いている
9.0 (173 个评分) 作者: 三浦紫苑 译者: 林佩瑾 / 李建铨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1
长跑的目标不是更快,而是更强。
“明明这么痛苦,这么难过,为什么就是不能放弃跑步?
因为全身细胞都在蠢蠢欲动,想要感受强风迎面吹拂的滋味。”
宽政大学宿舍“竹青庄”的十名舍友凑成杂牌长跑队,在队长清濑灰二的魔鬼训练下,从零开始向日本历史最悠久的长跑接力赛“箱根驿传”挺进 。这十名大学生包括两名田径队逃兵、一对神经大条又聒噪的双胞胎、俊帅漫画宅男、尼古丁中毒的万年留级生、逻辑超强的毒舌精英、不爱跑步的黑人留学生、老实好青年、百发百中猜谜王。这些“选手”刚开始时连自己是田径队都不知道,且一半成员没有长跑经验。他们能否创造“箱根驿传”史上最大奇迹?不到最后一棒,没人知道答案。
“箱根驿传”二三事
1、 日本历史最悠久的长跑接力比赛,始于1920年。每年1月2日、3日举办,由关东学生田径联盟主办,读卖新闻协办。是日本新年最重要的、全民关注的体育赛事。
2、 路线从读卖新闻东京本社前出发,至箱根芦之湖后折返,去程有5个区间,回程同样有5个区间,合计10个区间总长约217公里。
3、 参赛门槛为曾经取得17分钟内完成5公里的记录赛正式记录。(后调整为16分钟30秒内完成5公里或34分钟内完成10公里)
4、 参赛队伍共20所大学代表队,各10名选手。每支队伍的每位参赛选手至少要跑20公里。(第4区例外,为18.5公里)
编辑推荐
△直木赏得主、《编舟记》《多田便利屋》作者三浦紫苑,历时六年创作之运动励志文学代表作——明明这么痛苦,为什么就是不能放弃跑步?长跑的目标不是更快,而是更强。跑步真谛,亦是人生心诀。
△以日本全民关注的体育盛事“箱根驿传”为背景,《强风吹拂》的世界铸就一起奔跑的热血青年——2012年由村上春树首次执笔文案的长跑广告片在“箱根驿传”期间投放,鼓舞大地震后民众士气,而片中于痛苦中超拔的“驿传精神”,也通过互联网在全亚洲传播:疼痛无可避免,苦痛却可以自己选择。
△以20公里时速接力完成217公里长跑,十名大学生挑战“不可能任务”的青春群像——跑步是孤单的运动,跑步者却可以不孤单。《强风吹拂》中一支勉强取得参赛资格的弱小田径队,在队长清濑灰二率领之下与传统强校比肩较量,队员们共同经历魔鬼训练与严酷现实,终于创造“箱根驿传”史上最大奇迹。强风吹拂,只有跑者了解的状态,“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
2022年3月15日 已读
没想到文字也能传递出这种中二热血的感觉。看之前总喜欢在室内健身房跑步机上跑步,看完之后感觉去室外跑步好像也挺好的,天气不同,跑步的感受也随之起伏,不同的路线也总会有不同的发现。看看这股热血能持续多久😄
广西师大 当代 文学 读书
灰色的狂欢节 豆瓣 谷歌图书
9.1 (7 个评分) 作者: 朱朱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 11
新世纪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迎来了一场资本与形式的狂欢,却似乎也褪不去精神贫血的灰色底调,本书围绕着这一外在环境与内在表达之间的双重变奏,系统梳理了这十年的艺术创作和事件,介绍了参与其中的几乎所有重要艺术家,并附高清作品图片近两百张,构建了一幅全面、深入的现世艺术景象。
本书介绍了数百位优秀当代艺术家,收录了近三百张由艺术家本人提供的高清作品图片,包括绘画、雕塑、影像、行为等各种艺术门类,全面记录了2000年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历程。全书四色印刷、锁线精装,陆智昌操刀设计,是记录当代艺术乃至当代社会的第一手资料和权威文本,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来说,都是最值得珍藏的中国当代艺术史著作。
2011中国当代艺术奖评论奖获奖作品
中国当代艺术奖由瑞士收藏家乌利•希客先生于1997年创办,每两年举办一次,专门授予那些在艺术创作中表现出优异才华的中国艺术家及艺术评论人,以表彰他们杰出的创作和评论。本书作者朱朱凭借《灰色的狂欢节》提案或2011年的评论奖,经过两年多的资料搜集和艰苦写作,本书终告完成,并获得了乌利•希克先生极高的评价:“这本书充分佐证了设立CCAA评论家奖的原因:中国艺术虽呈现一派富有生气的景象,但仍极度缺乏如此类型的独立艺术评论。”
雕塑的故事 豆瓣
Shaping the World
作者: [英]安东尼·葛姆雷 / [英]马丁·盖福德 译者: 王珂 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 - 8
雕塑是什么?雕塑可以调动人的身体,甚至操控人的身体,进而通过身体来影响人的思想。雕塑是一种行之于物的思维方式。它就像炼金术,能够将一块黏土或石头变成完全不同的东西。雕塑的基本前提,回应了由来已久的观点——“物质至上”。在这个虚拟数字时代,雕塑依然是质疑世界,以及地球的重要方式——前者由我们所创造,而后者是我们创造的来源。
雕塑家安东尼•葛姆雷与艺术史学者马丁·盖福德围绕关于造型艺术的十八个主题,展开了一场关于“雕塑是什么”对话,结集成册,是为《雕塑的故事》。在这部近四百页的图文对话集中,读者借助两位对话者的视角回顾了史前时代至今的人类造型史,涵盖了出自部落巫师、无名工匠、伟大的雕塑家,直至当红艺术实践者等创造者之手的艺术杰作。
雕塑是什么?本书的探索早已突破了所谓 "雕塑 "的传统疆界。《雕塑的故事》会探讨巫术、仪式和舞蹈,也会畅谈那些由光线、人的行为以及虚空构成的作品。以上所有元素,都能够作为塑造世界的原材料而发挥作用,并被赋予人性意义。此刻,材料即讯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并非创作者有意为之的杰作,却美不胜收。
观看之道 豆瓣
8.0 (61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约翰·伯格 译者: 戴行钺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 9
就对艺术的刺激与影响而言,约翰·析格的《观看之道》是罕有匹故的。这本谈论艺术与社会之关系的小册子初版于1972年,基于英国BBC同名电视系列片写成。全书包括7篇文章,其中4篇,图文并用;其余3篇,纯用影像。每篇文章讨论一个主题,诸如:艺术与政治,女性作为观看的对象,油画自身的矛盾以及广告与资本主义白日梦。30多年来,这本书激起的争论历久不衰,其观点几成此一领域的常识。
风·落·之·光--ECM唱片的视觉语言 豆瓣
Windfall Light: The Visual Language of ECM
9.1 (15 个评分) 作者: [瑞士] 拉尔斯·穆勒 译者: 张璐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 6
1969年成立的德国独立唱片厂牌 ECM,在爵士乐与当代古典音乐领域建立了纯粹的音乐帝国,其极具辨识度的封套设计也成为ECM审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克制、简约,神秘而富有诗意。50年来,ECM 一直与商业保持距离,却在唱片界始终夺目,对全世界的音乐家和乐迷充满吸引力。
《风·落·之·光——ECM唱片的视觉语言》由知名出版人拉斯·缪勒主编,邀请了包括艺评家托马斯· 施泰因费尔德、禅学艺术研究者卡塔琳娜· 艾普莱西特、电影学者杰夫· 安德鲁、音乐家克提尔· 毕昂施塔德在内的多位作者,从不同角度探索 ECM 在1996-2010年间的视觉设计与音乐的关系。书中收录1200余幅图片,读者可从中了解这一伟大唱片厂牌的美学理念及幕后故事。
日本美术史 豆瓣
作者: 徐小虎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 6
本书以时间为脉络,介绍日本艺术从远古时代到20世纪末的发展历程,为初学者传递日本之“美”。尤具特色的是,作者参照广阔的中、西文化背景,重点关注日本各个时代最具创新意义的艺术,以此展现日本艺术精神的宽度和弹性。全书文字轻松晓畅,并配有250幅珍贵的插图。
宋明理学与政治文化 豆瓣
作者: 余英时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 5
本书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集中讨论宋代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及其政治文化之间千丝万缕的复杂关系;第二部分研究明代理学与政治文化的关系。全书根据原始史料建构一个整体的历史景观。籍由通过宋代的历史脉络和具体情境,重建理学从开始到完成的实际过程。作者从历史观点强调理学(或道学)的起源和发展首先必须置於宋代特有的政治文化的大纲维中,然后才能得比较全面的认识。全书对宋明理学的文献(二程、张载、朱熹等)作了政治的解读,开显出迥异于传统学界建构的宋明政治文化。奠基于深厚的学养与历史意识,作者广泛掌握史料,细密交织解读文献史料,更深入分析古代士人内心隐微的层次,让全书不只有大论断,也有细部的辩证,势必撞击学界既往的陈说,为宋明理学研究开辟了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