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
论史诗剧 豆瓣
作者: [德]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 译者: 陈奇佳 2015 - 7
布莱希特的剧论和文论在德语世界和英语世界已有一套7卷本《布莱希特剧论全集》,并收入30卷本的《布莱希特全集》中,在西方文论界影响很大,是研究文艺理论的常备案头书,然而,在中国却仅有一本选本《布莱希特论戏剧》。本套布莱希特作品系列即以30卷本《布莱希特全集》中的剧论和文论部分为原本,每段时期选取其最知名的文章作为书名,邀请布莱希特研究领域的两位领军人物张黎和丁扬忠担任主编,邀请中国社科院外文所、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北京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的老师担任译者,并邀请本领域专家为每本书撰写序言或选取其关于本书最经典的研究论文代序,为中国读者展现一个不一样的布莱希特。
国内学界对布莱希特的译介,几乎都集中在其戏剧作品方面,实则,布莱希特在成为戏剧家之前,是一位知名的剧论家和马克思主义文论家,他的“陌生化效果”和“史诗剧理论”,以及将马克思主义与戏剧、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戏剧完美结合的戏剧方法,影响西方戏剧理论界、民国以降的中国现代戏剧理论界以至今日,本书正是收录国内未有译介的布莱希特论史诗剧作品,让读者了解到他的非亚里士多德理论体系是如何建立而成的。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第一季 (2021) 豆瓣 TMDB Eggplant.place
所属 :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8.5 (318 个评分) 演员: 马东 / 黄渤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是一档由爱奇艺出品、米未联合出品并制作的原创新喜剧竞演综艺。节目将通过一群喜剧人的作品展演,全方位展示品质优良、类型多样的中国原创新喜剧作品,选拔出创作能力、协作能力、表演能力最突出的团体和个人。
2022年3月8日 看过
《生日快乐》看得爆哭。皓史成双、江东鸣、逐梦亚军这几个组合贡献的几个节目都非常好。但是于奥的六人团队的作品没一个喜欢的,都好尴尬……虽然节目越到后面越没那么好笑,但还是希望能有下一季。
剧情 喜剧 感动 戏剧 成长
被壓迫者劇場 豆瓣
Teatro do Oprimido
作者: Augusto Boal 译者: 赖淑雅 揚智 2000
本書作者以戲劇美學論述觀眾在劇場中的位置,積極鼓吹戲劇活動是每一個人(尤其是被壓迫的人)都可以掌握的表達工具,並藉由此書大力撻伐了影響當時主流戲劇理念甚鉅的亞里斯多德《詩學》,認為亞氏的戲劇觀念裡所提供的悲劇移情作用是服務於當時雅典政治的一套壓制系統,在戲劇活動與人民百姓之間築起一道阻絕的高牆……這是一本寫於1970年代的民眾戲劇經典,值得您細細閱讀。
戏剧小工具篇 豆瓣
9.2 (5 个评分) 作者: [德]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 译者: 张黎 / 丁扬忠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7
布莱希特的剧论和文论在德语世界和英语世界已有一套7卷本《布莱希特剧论全集》,并收入30卷本的《布莱希特全集》中,在西方文论界影响很大,是研究文艺理论的常备案头书,然而,在中国却仅有一本选本《布莱希特论戏剧》。本套布莱希特作品系列即以30卷本《布莱希特全集》中的剧论和文论部分为原本,每段时期选取其最知名的文章作为书名,邀请布莱希特研究领域的两位领军人物张黎和丁扬忠担任主编,邀请中国社科院外文所、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北京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的老师担任译者,并邀请本领域专家为每本书撰写序言或选取其关于本书最经典的研究论文代序,为中国读者展现一个不一样的布莱希特。
布莱希特最早阐述自己对戏剧新观点的文字,多系以剧本说明的形式写就的,如《关于<马哈哥尼城的兴衰>跋语》《关于<三角钱歌剧>跋语》等,希特勒上台后,布莱希特流亡国外,疲于奔命和致力于反法西斯斗争,更无暇作系统的理论梳理。《戏剧小工具篇》是作者战后回国途中在瑞士撰写的,可说是布莱希特第一篇系统的理论著作,素有“新诗学”之称。
2021年12月18日 已读
布莱希特过于明显的意识形态表达挺让人烦的,但是他的表述又莫名让人觉得挺可爱。《四川好人》总是非常出戏,让人想起《三峡好人》😂
布莱希特 德国 戏剧 戏剧理论 文学理论
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 豆瓣
Ursprung Des Deutschen Trauerspiels
9.2 (5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瓦尔特·本雅明 译者: 李双志 / 苏伟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 1
本书是本雅明的代表作,作者在本书上所耗费的心力,所寄托的希望,所装载的哲思,从谋篇至行文都有十足的体现。原本在文学史上不被人看重的巴洛克时代德意志悲苦剧,在他笔下却勾连起了西方自古典经中世纪而至他所处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文化史、美学史、宗教史。笔墨既驰骋古今,释义则不落窠臼。哲学式批评的角度在文学研究内部屡破藩篱,而在广义文化研究层面更让人耳目一新,及至今日,费解之名仍在,独创魅力不减。
现代悲剧 豆瓣
作者: [英国]雷蒙·威廉斯 译者: 丁尔苏 译林出版社 2007 - 1
本书是二十世纪探讨悲剧理念和悲剧思想的最重要著作。雷蒙·威廉斯从分析古典悲剧经验与传统及其在当代的延续入手,通过分析易卜生、奥尼尔、贝克特、加缪、萨特、布莱希特等人的剧作,在悲剧与现代社会、革命、无序及个体的关系中,揭示了现代悲剧经验新的特质,以及其中所反映的现代时代的根本信仰与冲突。
莫扎特传 (2017) 豆瓣 TMDB
National Theatre Live: Amadeus
8.3 (27 个评分) 导演: Michael Longhurst 演员: Adam Gillen / Lucian Msamati
其它标题: National Theatre Live: Amadeus / 上帝的宠儿
Music. Power. Jealousy.
Lucian Msamati (Luther, Game of Thrones, NT Live: The Comedy of Errors) plays Salieri in Peter Shaffer’s iconic play, broadcast live from the National Theatre, and with live orchestral accompaniment by Southbank Sinfonia.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a rowdy young prodigy, arrives in Vienna, the music capital of the world – and he’s determined to make a splash. Awestruck by his genius, court composer Antonio Salieri has the power to promote his talent or destroy his name. Seized by obsessive jealousy he begins a war with Mozart, with music, and ultimately, with God.
After winning multiple Olivier and Tony Awards when it had its premiere at the National Theatre in 1979, Amadeus was adapted into an Academy Award-winning film.
莎士比亚的政治 豆瓣
Shakespeare's Politics
作者: (美)阿兰·布鲁姆 / 哈瑞·雅法 译者: 潘望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9 - 4
古希腊罗马的观点,政治能够塑造人的意识,而阿兰•布鲁姆将莎士比亚视为文艺复兴时期深刻的政治剧作家。他旨在重现莎士比亚的观念与信仰,使其著作再次成为严肃的道德、政治问题的公认资源。
在剖析《裘力斯•凯撒》、《奥瑟罗》和《威尼斯商人》的文章中,布鲁姆揭示了莎士比亚是如何展开他对人物的描绘的,在这点上不能假定文学批评享有特权。于是布鲁姆提出,政治哲学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框架,在其中人们得以观察莎士比亚的英雄们所遭遇到的问题。一言以蔽之,布鲁姆认为莎士比亚是一位出类拔萃的政治作家。本书还包含一篇哈瑞•雅法的文章,论及《李尔王》中政治的局限。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豆瓣 谷歌图书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8.6 (81 个评分) 作者: 欧文·戈夫曼 译者: 冯钢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 5
我想把这个研究报告当作一种手册,详尽叙述一种社会学观点。社会生活,特别是在建筑物或房舍的有形界限内有组织的社会生活,可以根据这种社会学观点来研究。我将描述一组特征,它们共同构成一种框架,这一框架能运用于任何具体的社会设施,无论是家庭设施、工业设施还是商业设施。本报告所使用的观点是戏剧表演的观点,其原理从舞台演出艺术原理引申而来。我将讨论个体在普通工作情境中向他人呈现他自己和他的活动的方式,他引导和控制他人对他形成的印象的方式,以及他在他人面前维持表演时可能会做或不会做的各种事情。
逃亡 豆瓣
作者: [苏联] 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 译者: 周湘鲁 / 陈世雄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7 - 2
这是七部荒诞而合理、梦幻又现实、滑稽中夹杂讽刺的戏剧杰作。在布尔加科夫的笔下,历来被骂作嗜血禽兽的“反动派”,和被歌颂为“伟大正确”的正面人物,都被还原为历史上有血有肉的人。他的作品,既写出了白卫军军官、怀旧贵族、温和知识分子,面对革命的巨大风潮,感到的迷茫和痛苦、眷恋和彷徨;也披露了表面冠冕堂皇的“模范裁缝作坊”,私底下却是赌徒和官员狂欢作乐、灯红酒绿,甚至谋财害命之所;既讽刺为了贴合“思想正确”,不惜张冠李戴、胡编乱改的荒唐剧本,最后竟获得官员的批准和表扬;也惋惜有着伟大心灵和才能的艺术家,其成就和灭亡却始终攥在权力的指掌。而剧作《巴统》更是引起了巨大争议…
牡丹亭 豆瓣
8.9 (31 个评分) 作者: 徐朔方 / 汤显祖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 5
《牡丹亭》是明代大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这时作家的思想和艺术都已经成熟。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为《牡丹亭》提供了基本情节。《牡丹亭》在《惊梦》《寻梦》《闹殇》各出的宾白中还保留了话本的若干原句。在小说中,杜丽娘还魂后,门当户对的婚姻顺利缔成;而在戏曲中,汤显祖进行了脱胎换骨的创造性劳动,把小说中的传说故事同明代社会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使它具有强烈的反礼教、反封建色彩,焕发出追求个性由的光辉理想。
女主角杜丽娘是古典戏曲中最可爱的少女形象之一。出身和社会地位规定她应该成为具有三从四德的贤妻良母。她的人生第一课是《诗经》的首篇《关雎》。传统说法认为它是“后妃之德”的歌颂,是最好的闺范读本。她却直觉地认出这是一支恋歌。在婢女春香的怂恿下,她偷偷地走出闺房。“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春天的大自然唤醒了她的青春活力。她生活在笼罩着封建礼教气氛,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中,眼睁睁地看着青春即将逝去,她却无能为力,不由自主,只好把炽热的感情压制在心中。汤显祖没有因袭前人小说戏曲中一见倾心,互通殷勤,后花园私订终身的手法,而安排杜丽娘在游园之后和情人在梦中幽会;幽会以后,接着描写她第二次到园中《寻梦》。《惊梦》和《寻梦》是杜丽娘郁积在心中的热情的爆发,也是她反抗现实世界的实际行动。
《牡丹亭》的感人力量,在于它具有强烈地追求个性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浪漫主义理想。这个理想作为封建体系的对立面而出现。善良与美好的东西都属于杜丽娘。汤显祖描写杜丽娘的美貌很成功,而描写杜丽娘的感情和理想的那些片段更具魅力。《牡丹亭》写出,她不是死于爱情被破坏,而是死于对爱情的徒然渴望。通过杜丽娘的形象,《牡丹亭》表达了当时广大男女青年要求个性解放,要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
诗学 豆瓣
9.2 (43 个评分) 作者: [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 译者: 陈中梅 商务印书馆 1996 - 7
《诗学》立论精辟,内容深刻,虽然篇幅不长,但气度不小,无疑是一篇有分量、有深度的大家之作。《诗学》探讨了一系列值得重视的理论问题,如人的天性与艺术摹仿的关系,构成悲剧艺术的成分,悲剧的功用,情节的组合,悲剧和史诗的异同,等等。《诗学》提出的某些观点――如情节是对行动的摹仿的观点和诗评不应套用评论政治的标准的观点――在当时具有可贵的创新意义。这篇不朽的著作集中地反映了一种新的、比较成熟的诗学思想的精华。
《诗学》强调了诗的“自我完善”,却没有提及希腊悲剧的起源和发展的宗教背景,也忽略了悲剧的存在、兴盛和趋于衰落的社会原因。悲剧人物固然应对自己的抉择(或决定)和行动负责,但在某些作品里,命运(moira)的制约或神的催动是导致悲剧性结局的重要原因。《诗学》对此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诗学》肯定了艺术在开发人的心智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但认为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使人“认出了某某人”――作者放弃了一个极好的从理论上阐述和论证艺术摹仿有益于深化人对自我以及客观世界的认识的机会。
天窗 (2014) 豆瓣 TMDB
National Theatre Live: Skylight
9.2 (112 个评分) 导演: 史蒂芬·戴德利 / 罗宾·洛 演员: 凯瑞·穆里根 / 比尔·奈伊
其它标题: National Theatre Live: Skylight / 星空下的旧情人(港)
爱火一旦熄灭,是否能重燃?
爱能否战胜一切,哪怕是矛盾的想法、针锋相对的观点?
故事发生在伦敦,一个寒风肃肃的傍晚。
一位意外访客敲响了中学教师Kyra Hollis的门。原来是Kyra的旧情人Tom Sergeant,一位事业有成、魅力十足的餐饮业大亨。而他的妻子刚于不久前离世。夜越来越深,一对旧情人试探着,想要重燃旧情,却发现两人已处在对立的世界:纵然对彼此怀着同样的渴望,却坚持着完全不同的观点,不愿妥协……
弗兰肯斯坦 (2011) IMDb 豆瓣 TMDB
National Theatre Live: Frankenstein
9.1 (136 个评分) 导演: 丹尼·博伊尔 演员: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 约翰尼·李·米勒
其它标题: National Theatre Live: Frankenstein / 英国国家剧院现场:弗兰肯斯坦
由导演丹尼-波尔(Danny Boyle)担纲执导的剧作《弗兰肯斯坦(Frankenstein)》将于2011年在伦敦西区正式挂牌上演。英国演员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Benedict Cumberbatch)、男星约翰尼-李-米勒(Jonny Lee Miller)将担任剧中主人公亮相英国国家剧院(National Theater)。
改编自由英国诗人雪莱的妻子玛丽-雪莱于1818年创作的同名科幻小说,由编剧尼克-蒂尔改编之后,舞台剧《弗兰肯斯坦》将从“怪物”的角度来讲述这个在西方世界家喻户晓的科幻故事。BBC版“福尔摩斯”康伯巴奇将在其中饰演剧中“弗兰肯斯坦博士”,约翰尼-李-米勒则饰演由博士造出来的“怪物”。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在戏剧舞台的表现赢得了剧迷与业内人气的广泛好评,由其主演的作品主要包括《城市》、《纵火犯》、《犀牛》、《调整时期(Period Of Adjustment)》、《海边来的女人(The Lady From The Sea)》、《罗密欧与朱丽叶》以及《多么可爱的战争(Oh! What a Lovely War)》等,凭借正在奥利维尔剧场挂牌上演的《舞蹈之后(After The Dance)》,康伯巴奇获得伦敦晚间标准奖最佳男主角的提名。在荧屏作品方面,出演BBC版热播英剧《福尔摩斯》为康伯巴奇赢得了奥利维亚大奖提名,不仅如此,他还参演了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影片《战马(War Horse)》。
对于著名影星约翰尼-李-米勒来说,《弗兰肯斯坦》并不是他与导演丹尼-波尔的首次合作,两人首度“牵手”要追溯到1996年版的电影《迷幻列车(Trainspotting)》。之前,米勒出演的戏剧作品包括《愈爱愈美丽(Beautiful Thing)》、《The Play What I Wrote》、《家变(Festen)》以及斯特林堡的作品《朱丽小姐(Miss Julie)》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