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中短篇小说选 豆瓣
作者: [俄]列夫·托尔斯泰 译者: 草婴 2020 - 5
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级文豪,俄罗斯文学宝库中最明亮的宝石,其作品是深厚的人文主义精神著称。《列夫·托尔斯泰中短篇小说选》精选了这位大作家在不同时期的中短篇小说精品——《十二月的塞瓦斯托波尔》《五月的塞瓦斯托波尔》《一八五五年八月的塞瓦斯托波尔》《一个地主的早晨》《卢塞恩(聂赫留要夫公爵日记摘录)》《哥萨克(一八五二年高加索的一个故事)》《霍斯托密尔(一匹马的身世)》《伊凡·伊里奇的死》《克鲁采奏鸣曲》《舞会之后》《哈吉穆拉特》。这11篇中短篇小说展现了列夫·托尔斯泰作为一个文学家、思想家的成就。
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 豆瓣
Л. Толстой и Достоевский
9.4 (5 个评分) 作者: [俄] 梅列日科夫斯基 译者: 杨德友 华夏出版社 2015
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国文学和世界文学史上的两位泰斗级人物。两人的作品及其思想经常被拿来比较。其中最深入的分析属梅列日科夫斯基的长篇评论著作《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梅列日科夫斯基是伟大的文学批评家,无论是在赞誉与称扬里,还是在批判与揭示里,他都显现出的惊人的敏锐。
《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不仅是文学批评性质的论著,而且是关于灵魂学的宗教哲学论著。通过对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其人及其主要作品的剖析,梅列日科夫斯基力图审视俄罗斯现代民族精神的代言人的灵魂,揭示俄罗斯现代宗教思想所面临的问题,探索这些问题在现代语境中的深层宗教哲学意义,独具匠心。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理解俄国文化、文学及宗教的机会。
本书为精装本,共800页,70万字,分为两卷,卷一题为“生平与创作”,以传记材料为基础,力图通过作家的“行为”来透视其灵魂;卷二题为“宗教思想”,完全通过两位作家笔下的文学人物来透视作家的灵魂。
战争与和平 豆瓣
Война и мир
9.0 (34 个评分) 作者: [俄] 列夫·托尔斯泰 译者: 刘辽逸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 - 4
《战争与和平》(1866—1869)描写1812年俄法战争的全过程,以当时四大贵族家庭的人物活动为线索,反映了1805至1820年间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以及各阶层的现实生活,抨击了那些谈吐优雅,但漠视祖国命运的贵族,歌颂了青年一代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是一部史诗般的鸿篇巨制。
2021年8月12日 已读
历经两个月,先是慢吞吞地咂摸,然后是最近两周的集中阅读,终于完整地二刷了这部相当厚重的作品。不论在书内还是书外,最受人喜爱的角色依旧是皮埃尔,他的人格魅力和他的体型一样丰满。另外安德烈、尼古拉、娜塔莎、索尼娅、海伦这几个角色也在我记忆中活了过来。不过总体而言,没有高二第一次阅读时带来的那种震撼,阅读体验似乎也很大程度上也受到翻译的影响。虽然说这个译本已经是我千挑万选之后的决定,但是译者语言风格很多地方都不太符合一般的语言习惯,这导致一些段落为了追求意思的准确而牺牲了语感上的通顺。当然草婴、张捷、娄自良的译本也各有各的问题。当然,托翁在写作《战争与和平》的时候也尚未达到其最炉火纯青的阶段,尤其是对人物心境变化的描写还显得略为生硬,与《安娜》相比差出不少。大段关于历史的论证现在看来也过时了。
俄国 俄罗斯文学 列夫托尔斯泰 外国文学 小说
复活 Goodreads 豆瓣
Воскресение
7.8 (13 个评分) 作者: [俄] 托尔斯泰 译者: 汝龙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 - 7
《复活》(1889—1890)是托尔斯泰思想艺术的总结。作品以一起真实的刑事犯罪案为基础,通过描写男女主人公复杂曲折的经历,展示了俄国当时社会的黑暗,在对政府、司法、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深刻批判的同时也在宣扬不以暴力抗恶和自我修身的说教。
2021年5月26日 已读
《复活》一书让人清楚地感受到托翁思想倾向的转变。但是相比于《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这本书的笔力只聚焦于一个人物即男主角聂赫柳多夫和一个主要事件。附带着这个自我赎罪的故事,托翁反思了俄国的流放制度、监狱制度以及贵族阶层。虽然在全书的结尾聂赫柳多夫还是皈依了上帝,但共产主义思想在这部书里呼之欲出,所以可以将托翁视为一个温和的保守派。读完三部曲,于我而言,《安娜·卡列尼娜》依然是托翁最能打动我的作品,《复活》虽有着更多的人道主义关怀,但整个架构仍不够宏大精密,故事太简单,结尾也略显突兀。有点小遗憾,可能是看了前两部之后期待过高了🤔
俄国 俄国文学 俄罗斯 列夫·托尔斯泰 外国文学
安娜·卡列尼娜 豆瓣
Анна Каренина
9.6 (5 个评分) 作者: [俄] 列夫·托尔斯泰 译者: 于大卫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9 - 5
【内容简介】
因为和法国女教师的关系被妻子多丽发现,奥勃隆斯基家里彻底乱了套。
他只好请求自己的妹妹安娜·卡列尼娜,来家里处理种种困境并安抚多丽。
可安娜偏偏在下火车的时候,碰到弗隆斯基。
安娜,不能用词语描绘她特别的美与气质。丈夫是彼得堡的高官,那“著名的卡列宁”。
弗隆斯基,非常富有、漂亮、聪明、高贵,碰到安娜之前,和少女吉蒂一片火热,所有人都以为他将在下一场舞会向吉蒂求婚。
他们就是偏偏遇见了,在第一部第18节那个著名的段落。
所有人的命运在这一刻被写好。
还有列文,托尔斯泰化身在书里的影子。他以不同的选择获得幸福了吗?
【编辑推荐】
◆所有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每个不幸福的家庭自有其不幸福之处。
◆“吉蒂每天都能看见安娜,也爱上了她,想象她一定会穿淡紫色的衣裳。但现在,看到她一身黑色,吉蒂觉得自己并不了解她的全部魅力。她现在看见的是一个全新的、出乎自己意料的安娜。现在她明白,安娜不能穿淡紫色,而她的魅力恰恰在于她总是从自己的装束中凸显出来,而装束在她身上从来都不显眼。配着华丽花边的黑色长裙穿在她身上并不显眼;这不过是个框架,显眼的只有她,简单、自然、优雅,快乐又充满活力。
2021年4月6日 已读
“《安娜·卡列尼娜》最为突出的贡献,是它揭示了自我认知的不确定性。托尔斯泰乐此不疲地重复了这一发现,小说中的人物时常遭遇认知的矛盾和困惑,如同暗夜行路,一切都混沌不清,一切都在变动,激情洋溢的幸福感很可能在下一秒沦为失望的因由。”对比各种译本,于大卫译本最为准确、流畅、典雅,且后记相当值得一看。
俄国文学 俄罗斯 外国文学 小说 托尔斯泰
伊凡·伊里奇之死 豆瓣 Goodreads
Смерть Ивана Ильича
9.1 (96 个评分) 作者: [俄] 列夫·托尔斯泰 译者: 许海燕 东方出版社 2017 - 10
◐54个国家100位一流作家选为100部最伟大的文学经典之一。托尔斯泰共有三部作品入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伊凡·伊里奇之死及其他》。
◐人类文学上描写死亡的巅峰的神作。 曾被选入美国麦克米伦图书公司出版的《世界小说一百篇》,被西方各大学文学系当作教材。
◐小说对婚姻、情欲、伦理、死亡的探讨具有惊人、无与伦比的现实感。
◐《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作者扬•马特尔给加拿大总理斯蒂芬 •哈珀推荐的第一本书。
◐法国作家莫泊桑深深为之折服,曾经感叹说:“我看到,我的全部 创作活动都算不上什么,我的整整十卷作品分文不值。”
◐名家名译,译笔优美动人,完美展现托尔斯泰风格魅力。
...................
☆媒体评论
◐《伊凡•伊里奇之死》被认为是人类文学上描写死亡的巅峰的神作。法国作家莫泊桑深深为之折服,曾经感叹说:“我看到,我的全部创作活动都算不上什么,我的整整十卷作品分文不值。”
◐托尔斯泰最奇特的作品,当年发表后,俄国审查官只允许发行普通人难以承受的高价版本,美国邮政禁止邮寄刊有《克罗采奏鸣曲》连载的报纸。
◐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看了此书后说:托尔斯泰是个性变态者。
◐著名俄罗斯文学译者、诗人、学者汪剑钊教授,小说家赵松推荐!
...................
☆内容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的中短篇小说选,包括两个短篇《克罗采奏鸣曲》、《魔鬼》和一个中篇《伊凡•伊里奇之死》。这三个中短篇分别是关于婚姻、爱欲与死亡的主题,围绕着婚姻、家庭、伦理、情欲与死亡,具有有非凡的震慑人心的魅力。
◐《伊凡•伊里奇之死》被认为是人类文学上描写死亡的巅峰的神作,是托尔斯泰晚年一部重要的代表作。作品一经发表就引起强烈反响,法国作家莫泊桑深深为之折服,曾经感叹说:“我看到,我的全部创作活动都算不上什么,我的整整十卷作品分文不值。”
◐《克鲁采奏鸣曲》上流贵族情感忏悔录,托翁(据说是本人写照)扮演奥古斯都、卢梭,讲述了一个在漫长的婚姻生活互相怨恨的贵族夫妇,因丈夫认为自己对妻子拥有类似物主的所有权,因此并不尊重妻子,而频频与妻子发生争吵,后来在丈夫对妻子狂烈的性嫉妒中杀死妻子而后反省、忏悔这种肉欲结合的婚姻关系的故事。是托尔斯泰最奇特的作品,当年发表后,俄国审查官只允许发行普通人难以承受的高价版本,美国邮政禁止邮寄刊有《克莱采奏鸣曲》连载的报纸。
◐《魔鬼》则探寻了人性中的情欲。它认为人是无法控制这种欲望的,无法摆脱,直到欲望对象的毁灭或自己的毁灭。小说对情欲的巨大力量以及其与理性道德的激烈冲突的描写是摄人心魄、无与伦比的。
2020年2月26日 已读
意识到生命不可阻挡地消逝但还未不复存在;接近那永恒可怕又可恨的死亡才是唯一真实的事,其他总是同样的谎言。在这种情况下,每日、每周和每小时有什么区别?他为自己无依无靠而哭泣,为自己形单影只而哭泣,为人类的残忍冷酷而哭泣,为上帝的残忍冷酷而哭泣,还为上帝对人间的苦难不闻不问而哭泣。这篇凝练的短篇汇聚了托尔斯泰对于一个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之人面对死亡时的生之欲的思考,是对人类存在状态的有力拷问。
俄国 俄国文学 俄罗斯 俄罗斯文学 外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