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
微尘 豆瓣
8.4 (39 个评分) 作者: 陈年喜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21 - 10
我见过的不幸太多了,从来没有沮丧过。
——陈年喜
这本书收录了陈年喜21篇非虚构故事集。
书中写了一群平凡而朴素的劳动者的故事。
他们是爆破工、运石工、乡村木匠、农夫、农妇、小作坊老板……
而作家自己的故事,贯穿始终:在地下五千米开山炸石,在烟尘和轰鸣中养家糊口,在工棚和山野中写下诗篇,记录命运的爆裂和寂静。
他们虽历经生活的磨砺,却淳朴而硬扎,沉静地诉说关于亲情、爱情、死亡、欲望的生活主题……
这是一本生命的书,也是死亡的书,归根到底,是一本生活的书。
世界是什么样子?生活是什么样子?我的感觉里,除了绵长、无处不在的风,其余都是尘埃,我们在其中奔突,努力站稳,但更多的时候是东倒西歪,身不由己。
在新疆 豆瓣
8.5 (6 个评分) 作者: 刘亮程 春风文艺出版社 2012 - 2
《在新疆》是中国当代著名散文家刘亮程继《一个人的村庄》后的最新散文结集,全书分为五辑,收入三十八篇散文。第一辑一片叶子下的生活;第二辑半路上的库车;第三辑树的命运;第四辑月光;第五辑向梦学习。本书依然沿袭《一个人的村庄》的风格,文字淡雅、质朴,多对身边的人、物、事,以他惯有的素淡明澈的语言进行抒写和描绘,平常人延续了几百年的生活状态,在刘亮程的笔下散发了出了耀眼的光辉,他笔下的新疆能够深刻地停留在每个读者的记忆中,让人向往。哲学思维与诗性智慧相交织,形成他散文中特有的深厚与诗美素质,读来无不令人撼彻心扉。
走出唯一真理观 豆瓣 Goodreads
8.4 (134 个评分) 作者: 陈嘉映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0 - 5
★陈嘉映2007—2018自选文集。
★《何为良好生活》后新作,认真思考,认真表述这些思考,召唤爱思考的人来一道思考。
★在危机与纷争爆发的时代,哲学如何协助我们反思生活。“我们与其说需要共识,不如说需要学会,没有共识的人应该如何一起生存。”
本书是陈嘉映先生选编自己于2007—2018年间所作演讲、访谈与评论结集。
有不同的道,从前有不同的道,现在有不同的道,将来还有不同的道。重要的问题不是找到唯一的道,而是这些不同的道之间怎样呼应,怎样交流,怎样斗争。你要是坚持说,哲学要的就是唯一的真理体系,那我不得不说,哲学已经死了。
哲学,尤其今天的哲学,不是宣教式的,不是上智向下愚宣教。我们之所求,首先不是让别人明白,而是求自己明白。
“我个人想要的是,认真思考,认真表述这些思考,召唤爱思考的人来一道思考。”
冬牧场 豆瓣
8.8 (178 个评分) 作者: 李娟 新星出版社 2012 - 6
文坛清新之风,阿勒泰的精灵
李娟首部长篇纪实散文力作
四个月、零距离、全程记述哈萨克民族冬牧场的点点滴滴!
春天接羔,夏天催膘,秋天配种,冬天孕育。羊的一生是牧人的一年,牧人的一生呢?这绵延千里的家园,这些大地最隐秘微小的褶皱,这每一处最狭小脆弱的栖身之地……青春啊,财富啊,爱情啊,希望啊,全都默默无声。 ——李娟
2010年冬天,李娟跟随一家熟识的哈萨克牧民深入阿勒泰南部的冬季牧场、沙漠,度过了一段艰辛迥异的荒野生活。李娟是第一位描写哈萨克民族冬牧生活的汉族作家,她以饱含深情又不失节制的文字,呈现出阿尔泰最后一批“荒野主人”冬季转场时的独特生存景观。
画见 豆瓣
作者: 止庵 世纪文景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 - 6
说是看画,实在读人心,说是看画,实在观自己。
本书是一本长篇艺术随笔。一场关于自我审美教育的成长之旅,一场美术馆畅游的时光回顾,一场人与画穿越时光的交流,一场充满情感的自我审视。说是看画,实在观自己。
涉及高更、梵高、马克、杜尚等现代艺术史不可错过的艺术家,是止庵这几年游览欧美日本博物馆看画的心得。
在色彩和线条缤纷交错的世界中,作者借绘画作品谈了许多人生、历史、文学、艺术方面的见解,使“观看”的理念不再是束缚于“绘画艺术”题目之下的狭隘画论,而是从“视觉”到“情感”的深度开掘,集中体现了作者的现代审美意识和人生体验。不肯重复网上随处可查的美术史和画家生平的常识信息,而是观者作为充满情感和感受的“人”与“绘画作品”之间的联系,是深刻、深厚的私人审美体悟。
阴翳礼赞 豆瓣
陰翳礼讃
7.8 (11 个评分) 作者: [日] 谷崎润一郎 译者: 陆求实 雅众文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2016 - 5
名家名作名译——悦经典系列 17
.
阴翳美学的极致诠释 古典东方的诗意礼赞
唯美主义文学大师 谷崎润一郎
散文代表作
著名翻译家 野间文艺翻译奖获得者 陆求实 卓越呈现
.
《阴翳礼赞》以细腻的笔触和对日本传统之美的深刻体悟,给读者带来东方美学感受之时,也有令人深 思的人生智慧。纵然阳光美好,阴翳却不可或缺。与明朗耀眼的西方美学不同,东方美感存在于那片朦胧的明暗之中,离开阴翳的作用,一切魅力则会消失殆尽……
本书还收录了《懒惰说》《恋爱与情色》《阴翳礼赞》《我眼中的大阪与大阪人》《关于“白痴艺术”》《故里》《幼少时代的美食记忆》。七篇散文均为唯美派文学大师谷崎润一郎的散文代表作。大师笔下所蕴含的独特美感,在字里行间慢慢晕染开来,余韵悠远。
……………………
谷崎润一郎擅长在描写真实事物中融入细腻的自我感观,构建出一种凌驾于一般想法之上的独特魅力。
——三岛由纪夫
在明治文坛上,谷崎润一郎成功地开拓出一片谁也不曾插手,或者说谁也不能插手的艺术领域。
——永井荷风
2020年9月5日 已读
“房檐和树叶落下的雨滴,洗濯着石灯笼的底座,润湿了脚踏石上的青苔,最后渗进泥土,那闲寂的声音宛如近在耳旁。茅厕最适宜于谛听蛩吟、鸟鸣,且和月夜两相宜,是品味四季不同情趣的理想场所,古来的俳句诗人恐怕就从这里获得了无数的灵感吧。”
东方美学 外国文学 悦经典 散文随笔 文化
鸟儿歌唱 豆瓣
7.8 (8 个评分) 作者: 李零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 2
《鸟儿歌唱》是著名学者李零近年来所撰思想随笔的结集。李零身处21世纪,心系20世纪,对20世纪中国和世界的重要历史文化话题进行了独到解读。就被世人几度翻烙饼式解读的“启蒙”、“革命”等话题,作者有感而发,强调从事实出发,以历史与世界的眼光进行深入思考和辨析。《鸟儿歌唱》 所收文章的风格有别于其专业写作,见识通达,视野宽广,独立清醒。作为知识人和思想者的李零印象在此更为清晰。《读<动物农场>》、《太阳不是无影灯》、《环球同此凉热》等篇堪称经典,尤为人称道。
-------------------------------------
编辑推荐:
1.著名学者李零先生近年的思想随笔集萃;
2.20世纪“美式民主”“启蒙”“革命”话题的深度反思;
3.期待更多“结实的不可打垮的身影”伫立于世,坚定“歌唱”。
身边的江湖 豆瓣 Goodreads
8.1 (40 个评分) 作者: 野夫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3 - 9
1.野夫书稿中被删减最少,最能体现作者观点、情感的作品。
2.文字凝练,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以一枝孤笔书写那些就在你我身边的大历史背景下普通人的生活变迁。
3. 柴静口中“一半像警察,一半像土匪”的野夫,以其特有的韵律表达世间的欢笑和悲苦。
亲爱的安德烈 豆瓣 Goodreads
親愛的安德烈
8.3 (337 个评分) 作者: 龙应台 / [德] 安德烈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 - 12
安德烈十四岁的时候,龙应台离开欧洲,返回台湾,就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长。等她卸任回到儿子身边,安德烈已是一个一百八十四公分高的十八岁的小伙子,坐在桌子另一边,有一点“冷”地看着妈妈。
他们是两代人,年龄相差三十年;他们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文化。失去小男孩安安没关系,但龙应台一定要认识成熟的大学生安德烈。
于是,母子俩用了三年时间互相通信。龙应台“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
收入此书的的三十多封书信,感动了无数被“亲子”之间隔阂与冲突深深困扰着的读者,为读者弭平代沟、跨越文化阻隔、两代人沟通交流带来了全新的思维和方法。
目送 Goodreads 豆瓣
目送
8.0 (490 个评分) 作者: 龙应台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 - 10
目送共由七十四篇散文组成,是为一本极具亲情、感人至深的文集。由父亲的逝世、母亲的苍老、儿子的离开、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出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出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正如作者所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朝花夕拾 豆瓣
9.2 (381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2 - 4
《小引》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后记》
皮囊 豆瓣
No More Than Skins
6.8 (234 个评分) 作者: 蔡崇达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4
一部有着小说阅读质感的散文集,也是一本“认心又认人”的书。
作者蔡崇达,本着对故乡亲人的情感,用一种客观、细致、冷静的方式,讲述了一系列刻在骨肉间故事。一个福建渔业小镇上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在这些温情而又残酷的故事中一一体现。用《皮囊》这个具有指向本质意味的书名,来 表达作者对父母、家乡的缅怀,对朋友命运的关切,同时也回答那些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
书中收录有《皮囊》《母亲的房子》《残疾》《重症病房里的圣诞节》《我的神明朋友》《张美丽》《阿小和阿小》《天才文展》《厚朴》《海是藏不住的》《愿每个城市都不被阉割》《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回家》《火车伊要开往叨位》等14篇作品。
其中《皮囊》一文中的阿太,一位99岁的老太太,没文化,是个神婆。她却教给作者具有启示力量的生活态度:“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母亲的房子》里,母亲想要建一座房子,一座四楼的房子,因为“这附近没有人建到四楼,我们建到了,就真的站起来了”。为了房子,她做苦工,捡菜叶,拒绝所有人的同情,哪怕明知这座房子不久后会被拆毁,只是为了“这一辈子,都有家可归”。
而《残疾》里的父亲,他离家、归来,他病了,他挣扎着,全力争取尊严,然后失败,退生为孩童,最后离去。父亲被照亮了。被怀着厌弃、爱、不忍和怜惜和挂念,艰难地照亮。就在这个过程中,作者长大成人。自70后起,在文学书写中,父亲形象就失踪了。而蔡崇达的书里,这个形象重新出现了。
这部特别的“新人新作”,由韩寒监制,上市之初即广受好评。莫言、白岩松、阿来、阎连科等评价为当下写作中的一个惊喜。或许《皮囊》真是新生的"非虚构"写作林地里,兀自展现的一片完全与众不同、可读可思、独具样貌的林木。
山涛论 豆瓣
8.0 (8 个评分) 作者: 徐高阮 海豚出版社 2014 - 1
文章以极长的篇幅(全文三万余字)和丰富的史料(注释多达七十三条,六千余字)论证了山涛——竹林七贤的一份子——在魏末晋初的政坛无比强大的影响力,从而进一步说明了竹林七贤并不是“一群只爱清谈的文人”,相反,他们在政治上有着积极的目标,而背后有一股鲜明的政治力量。
作者认为山涛实际上是竹林七贤的代表,其倾向也代表了魏末入晋的许多名士的倾向。作者认为山涛在“新朝(指西晋)的争衡里,显出一个有决定性影响力的先进者的地位,一个名士阵线的长老和组织者的地位”。为了论证这样的观点,作者又举出了贾充和羊祜二人,并认为山涛正是二人争衡中羊祜背后的支持者,“是一个比争衡两方的主角都还更重些的人物,是一个不凭政府中的地位而能够企图左右政治大局的人”。
新订人文地理随笔 豆瓣
作者: 唐晓峰 三联书店 2018 - 4
“地理学这门学问,除了知识性这一面,还有眼光头脑的一面,就是常说的思想方法。”作者以简明流畅、情趣盎然的笔法,为读者解析有趣的文化地理现象,带领读者打开“地理思维”,体验将历史、天文、军事、社会现象、知人察事等与地理相连的乐趣。
收藏沙子的旅人 豆瓣
Collezione di sabbia
8.3 (11 个评分) 作者: [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 译者: 王建全 译林出版社 2018 - 5
★ 卡尔维诺×非虚构写作,卡尔维诺怎样用想象力驾驭非虚构写作?
★ 卡尔维诺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作品。
★ 天马行空的想象和独辟蹊径的视角,展现仅属于卡尔维诺的的观看之道。
想让卡尔维诺带着你,去蓬皮杜中心看展览,去莎士比亚书店挑新书,或者去日本、墨西哥和伊朗旅行吗?来读《收藏沙子的旅人》吧。
《收藏沙子的旅人》是卡尔维诺看展、读书、旅行的随笔集。他以天马行空的方式,告诉我们看展时该怎样屏气凝神又神游天外,读书时该怎样旁征博引又独辟蹊径,旅行时该怎样入乡随俗又超然世外。卡尔维诺用无尽的想象力超越了这些文章本来的局限,既从沙子收藏中看见旅人走过的世界,也在读书和旅行中看见大千万象的存在之核。
阅读《收藏沙子的旅人》,就像进入卡尔维诺异想天开而又激情澎湃的大脑……这部文集能够改变你观看世界的方法。
——P.D.史密斯,《卫报》
虚实之间 豆瓣
9.3 (12 个评分) 作者: 胡宝国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 - 1
本书收录的文字“一类与史学有关,一类则与史学无关”。前者主要是几篇书评,由小及大,由近至远,既不失史家的深刻,又兼顾读者的趣味。后者属于作者的业余爱好,有回忆性的写实之作,也有纯属虚构的“文学”小品。作者在中古史领域有上佳表现,而这些“与史学无关”的文字则非常“有趣”,而在有趣之外,还能体味到作者丰富的情感、深刻的洞察与睿智的思考。
2018年3月10日 已读
读胡宝国先生的文章会觉得他是一个随和平实的人,这本随笔集也不例外,前半部分的文章可以视为是对《余音》的某种延伸。《去大同开会》实在是太有趣了,很想考证一番谁是谁……
中国古代史 书香门第 历史 散文随笔 胡宝国
有如走路的速度 豆瓣
歩くような速さで
8.1 (61 个评分) 作者: [日] 是枝裕和 译者: 陈文娟 南海出版公司 2016 - 2
《有如走路的速度》是著名导演是枝裕和的首部随笔集。是枝裕和擅长以朴实平淡的影像,叙说日常情感。并不追求戏剧化冲突,而是从生活片段里撷取细腻感情;也不喜好英雄式情节,而是捕捉世界突然展现美丽的瞬间,让观众带着未完的故事离场,继续思索下去。如果说是枝裕和的电影是静静沉淀在水 底的东西,这些文字就是沉淀之前,缓缓漂荡在水中的沙粒。童年记忆中的大波斯菊、父亲穿越时空而来的明信片、怪兽的故事、台风的声音……他首次深入而多样地畅谈对创作、对日常、对影像、对世界的思索,以及对现代社会的观察与探问。有如走路的速度,漫步日常风景。他以缓慢而温暖的步调,与我们相伴而行。世界如此精彩,日常就很美丽,生命本身就是奇迹。
青鸟故事集 豆瓣
8.1 (18 个评分) 作者: 李敬泽 译林出版社 2017 - 1
《青鸟故事集》是散文、评论,是考据和思辨,也是一部幻想性的小说。李敬泽如考古学家般穿行于博杂的历史文本,收集起蛛丝马迹、断简残章,编织出逝去年代 错综复杂的图景。他尝试去寻找那些隐没在历史的背面和角落的人,那些曾在东方和西方之间传递文明的使者,在重重阴影中辨认他们的踪迹,倾听他们含混不清、断断续续的声音:他让我们的目光再次驻足那些久远的往事,我们会沉醉于“沉水、龙涎与玫瑰”;可能会想象“布谢的银树”;或者怀揣心中的“八声甘州”远行;更有可能,我们会把目光放在基督传教士利玛窦的身影之上。在想象中,逝去的事物重新生动展现,一个个曾在东方和西方之间衔递交流的人,如一只只青鸟,倏然划过天空,它们飞翔的路径和姿势被想象、被铭刻。
纵心所欲 豆瓣
作者: 辛德勇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 8
本书所收文章是都是作者收藏和阅读古代典籍的心得。一部分内容是谈论人所熟知的常见书,还有一部分是讲述作者独具特色的收藏品,但后者也是立足于常见基本典籍来阐释稀僻书籍的特色和价值。作者认为,只有尽可能熟知常见典籍,才能把握历史的背景和文献自身的源流,以此为基点,更好地认识乃至发掘利用稀僻书籍的特色和价值;反过来看,只有尽量拓展对文献史料的视野,充分了解各种类别和形式的典籍,也才能更好地理解并摆正常见史籍的基础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