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史
佛教与中国文学论稿 豆瓣
作者: 陈允吉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 - 2
陈允吉教授长期从事佛教与中国文学关系的研究,成果卓然。本书是作者近三十年来相关成果的最新结集,收录论文33篇,骈文序7篇,附访谈录一种。关于此课题,一些现代学者如梁启超、郑振铎、钱鍾书、季羡林、向达、饶宗颐等已做了筚路蓝缕的工作,作者在前辈的基础上,着力于在魏晋南北朝与唐代两个时期选择专题作深入研究。其论文涉及佛学对中国文学影响的诸多方面,如佛经的行文结构与文学体制的影响、佛经故事和佛经寓言的影响、佛传文学和佛教叙事诗的影响、佛教人物和古印度神话人物的影响、佛教文化和美学思想的影响、佛经翻译文字的语言风格产生的影响等。其论王维、韩愈、李贺三家诗与佛教的内部关系,尤为学界所瞩目。在治学方法上,作者能兼取传统方法和新方法两者之长,在扩大思维空间的同时又重视实证。其论说精辟深细、行文胜义迭出。通过这些饶有理致的文章,能使读者重新发现古代文学研究中一个异常丰富的世界。
汉-唐国家祭祀形态与郊庙歌辞研究 豆瓣
作者: 张树国 人民出版社 2013 - 4
《汉-唐国家祭祀形态与郊庙歌辞研究》主要以《郊庙歌辞》及历代礼乐志中的正统雅乐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国家祭祀形态与传统雅乐之间的关系。因为历史和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原因,这个领域的研究甚为薄弱,十二卷歌辞基本上保持原始状态,除汉代《郊祀歌》及《安世房中歌》外,没有任何注解。可以说《汉-唐国家祭祀形态与郊庙歌辞研究》是该领域第一部系统研究著作。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 豆瓣
作者: 聂石樵 中华书局 2008
这部文学史是聂石樵教授数十年学术成就的总结,也是对我国50年来古代文学教学和百余年古代文学研究进行的反思与总结。
这部文学史在文献、文体、历史、史识四方面表现出显著特色。作者主张“无徵不信”,因而所引文学史资料全面丰富;作者又主张“文各有体”,故此部文学史以文体为经,作家为纬,将一种文体的来龙去脉交待得清清楚楚。作者力图让文学回到时代中去,在结构上采取先时代背景后文学作品的安排,同时在对具体作品的阐释上采取了以史证诗的方法。
这部文学史对作品的评价慎重而实事求是,其中往往有不同流俗的论断。
兰陵萧氏与南朝文学 豆瓣
作者: 曹道衡 2004 - 8
在南朝历史上,兰陵萧氏先后建立了齐、梁两个皇朝。齐、梁两代的统治时间虽不足八十年,但在我国文学史上却有其重要地位:中国的“近体诗”即滥觞于此时,《文心雕龙》《诗品》《文选》亦出现于这个时代,在这方面,兰陵萧氏起到了不容低估的作用。本书即从家族的角度研究南朝文学,剖析了兰陵萧氏在政治上和文坛上的兴衰,及其对文学发展的重要影响,材料翔实,论述精到,语言平实,为南北朝文学研究提供了新角度和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