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
拥抱战败 豆瓣 Goodreads 博客來
Embracing Defeat : Japan in the Aftermath of World War II 所属 作品: 拥抱战败
9.6 (21 个评分) 作者: [美] 约翰·W·道尔 译者: 胡博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5 - 8
本书是作者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结束后的日本的杰出研究。书中大量引用日文材料,并有数十幅精心挑选的档案照片。它是关于长达六年之久的美国对日占领最完整、最重要的历史著作,而这一占领对日本社会的所有层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描述了占领期间日本的转变。作者对该时期日本流行文化——歌曲、杂志、广告甚至笑话——的分析极为精彩。作者被称为“美国关于太平洋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最重要的历史学家”,他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现了西方与东方、胜利者与战败者之间丰富而激烈的相互作用,涉及的层面从操纵裕仁天皇的命运到各阶层的男男女女的希望与恐惧。这本书已经被认为是这个领域内基准性的研究成果。
浮世绘 豆瓣
所属 作品: 浮世绘
9.3 (9 个评分) 作者: 潘力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20 - 11
浮世绘是流行于日本江户时代(1601-1867)、出自民间画工的版画艺术,被誉为“日本民俗的百科全书”,它以花魁美人、歌舞伎演员、春宫魅惑、民俗风景、花鸟虫鱼等社会风俗为主要题材,表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百态和流行时尚。
中国浮世绘研究权威潘力清晰地讲述了浮世绘300年的兴衰史。鸟居派、歌川派等7大流派的来龙去脉,喜多川歌麿、葛饰北斋、歌川广重等31位大师的生平故事与艺术成就,《歌撰恋之部》《富岳三十六景》《名所江户百景》等200多幅经典作品的风格解析,都在书中得到了完美展现。
每一幅浮世绘都承载着丰富的日本民俗文化密码,只有巨细无遗地解锁这些信息,才能说是真正看懂浮世绘,也才能对日本文化有更准确的认识。——潘力
————编辑推荐————
① 连⽇本专家都赞叹不已,国内最权威的浮世绘著作
☆ 国际浮世绘学会理事长⼩林忠评价本书为“中国第⼀部全⾯、深⼊研究浮世绘的著作”
☆ 芝加哥大学日本研究委员会主席切尔西·福克斯维尔说这本书“让观赏和研究250年的日本版画史充满乐趣”
☆ 2007年首版以来深受读者喜爱,被评价“专业,系统”“看完可以把浮世绘了解得透透的!”
② 收录7大流派、31位浮世绘⼤师的200多幅经典作品,完整呈现浮世绘300年艺术历程
☆ 鸟居派、歌川派等7大流派,喜多川歌麿、葛饰北斋、歌川广重等31位大师,《歌撰恋之部》《富岳三十六景》《名所江户百景》等200多幅经典作品,在书中完美展现
☆ 17世纪在画师菱川师宣笔下兴起,19世纪末伴随幕府政权结束衰落,全景式呈现浮世绘从兴起到衰落的完整历史
③ 精确解读每一幅浮世绘的风格特点,秒变浮世绘鉴赏专家
☆ 以《富岳三十六景》闻名的葛饰北斋,为什么孜孜不倦地描绘不同角度、不同季节的富士山?
☆ 单凭把美人画从全身像转为半身像,喜多川歌麿就成为美人画的大师?
☆ 丑化歌舞伎演员并遭到粉丝围堵,东斋洲写乐的画作却成为“浮世绘最辉煌的作品”的原因是什么?
☆ 各大流派的来龙去脉,各个画师的艺术成就,各件作品的风格解析,在书中一一揭晓
④ 透视浮世绘背后的日本社会与文化,读懂日本文化的精髓
☆ 浮世绘画师为什么都喜欢画花魁?相比中国的春宫图,日本的春画显得“粗野”的原因是什么?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精准解析浮世绘中的民俗密码
☆ 日本史前时期的一件火焰形陶器,如何影响数千年的日本美术?在本国日渐衰落的浮世绘,靠什么一步步征服西方人?透过浮世绘,读懂日本文化的精髓
⑤ 2020精装纪念版,全面升级内容、设计
☆ 加入作者新的研究成果:增加对作品的解读,加入多幅经典画作。
☆ 精简摄影作品,聚焦浮世绘作品:摄影图片介绍的日本文化,今天的读者已经比较熟悉;放大浮世绘作品,让读者更能享受画作丰富的细节。
☆ 调整篇章结构,提高可读性。
☆ 版式更加舒朗,带给读者更好的阅读体验。
————名人推荐————
中国第一部全面、深入研究浮世绘的著作。——小林忠(国际浮世绘学会理事长)
潘力先生不仅是优秀的美术家,也是中国出色的日本美术研究者。——马渊明子(日本国立西洋美术馆馆长)
这本设计精美、详尽研究浮世绘的著作,让观赏和研究250年的日本版画史充满乐趣。——切尔西·福克斯维尔(芝加哥大学艺术史系副教授、日本研究委员会主席)
《浮世绘》把浮世绘的文化源头一直追溯到日本原生文明、大和绘风俗画以至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影响,把浮世绘的来龙去脉梳理得异常清晰。——王镛(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2021年7月15日 已读
浮世绘艺术告诉我们,只有图画的原创作者才会在历史中留下姓名,从事雕版、印制等等技术性工序的“艺术家”们从来都只会被残忍地遗忘,什么“匠人精神”就是骗人的幌子(狗头)
2020 文化 日本 日本文化 日本研究相关
形之素 豆瓣
形と素 所属 作品: 形之素
作者: [日]赤木明登 / [日]内田钢一 译者: 逸雯 理想国|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19 - 2
▲75件珍贵收藏,纵贯古今东西的工艺世界
▲以制作者的视角,观看人类文明的遗产
▲精美的摄影传达器物神髓
三位日本顶尖手工匠人——漆艺家赤木明登、陶艺师内田钢一、锻金师长谷川竹次郎——分别从自己多年的收藏中挑选了25件精华以展示介绍。这些藏品跨越了文化和时间,在逐一的说明中,作者探索了自古到今人类“造物”时如何展现对“形”的理解。三人的制作者立场也渗透进论述中,讨论了生活在现代的工艺匠人如何从古代传承又超越古典。
日本文化中的时间与空间 豆瓣
所属 作品: 日本文化中的时间与空间
7.1 (7 个评分) 作者: [日] 加藤周一 译者: 彭曦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 8
对时间与空间的态度、时空形象及概念并不是超越文化差异的普遍性东西,各种文化一旦有其固有的模式。那么日本文化具有怎样的时空观呢?独特的时空概念使日本文化别具怎样的特征呢?
这是被誉为日本“百科图书式”学者加藤周一文化研究的经典之作。
2020年9月4日 已读
这个题目完全可以再往更深入的层面去做,时间和空间在哲学层面的抽象意义几乎没有涉及,文化之间的比较也存在很多问题…可以说作者的研究一直都游离在表层。在行文过程中,作者所列举的文化现象与时间、空间之间建立的联系也相当主观,有些结论下得过于匆忙,甚至可以说存在某些臆断的成分。
加藤周一 文化 文化研究 日本 日本文化
东洋的理想 豆瓣
所属 作品: 东洋的理想
作者: [日] 冈仓天心 译者: 阎小妹 商务印书馆 2018 - 6
冈仓天心以英文撰写、首版于1903年的《东洋的理想》既是一部“东洋美术史”“东亚文明史”,又是一部“日本美术形成史”。全书十五章,除了论述中国的两章和印度的一章以外,其余十二章按照日本的编年史方式和时代划分。冈仓大言惭惭地向西方世界宣布:恰如意大利文艺复兴发现古希腊艺术的真谛,西洋文明源于古希腊古罗马一样,正是日本最早发现了中国与印度古代艺术的价值,继承了亚洲艺术的精华。
继1903年以英文首版面世后,这本书相继译为法文(1917)、德文(1922)。近百年来在日本一版再版,可说并未间断,是日本近代思想库中的一部经典作品。
2020年9月2日 已读
因为时代局限有不少史实上的硬伤,但是瑕不掩瑜,“所谓伟大的艺术,是让人们涌现或产生一种今生不愧于世的感情”。
JP 世界史 东亚 冈仓天心 文化
日本色气 豆瓣
所属 作品: 日本色气
8.2 (20 个评分) 作者: [日] 九鬼周造 / [日] 阿部次郎 译者: 王向远 一頁folio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 - 9
色气是——
和服后露出的雪白颈项
美妙的手,微微弯曲
危险的美,生命的热力
*
意气是——
灰色调、冷色调
潇洒身姿,白茶裤裙
意气拥有过去,而生于未来
*
“意气”“色气”与“粹”,日本文化中独有的审美理论和身体话语,其初见于江户时代,诞生于町人阶层,脱胎于女性身体美学,可以 说,这种独特的审美理论源自于社会底层在对抗礼教束缚和贵族审美之过程中燃起的一股生命力,是挣脱社会伦理之桎梏,从正统文化之罅隙中破壳而出的一种青春之美、叛逆之美、自由之美。
本书收录九鬼周造《“意气”的构造》与阿部次郎《德川时代的文艺与色道》,两位日本哲学家以横跨美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文学的跨界研究角度,从江户时代的风俗、衣装、文学,到身体话语与情爱关系,解读日本文化中极具独创性与先锋性的美学观、身体观与情爱论,追溯其在历史文化中的萌芽与发展,从而发掘出“意气”“色气”“粹”等从日本本土文化中滋生而出的独特美学话语,探寻东方文化的生命活力与内在激情,堪称经典的东方美学理论研究。
****************
编辑推荐
★美之书、爱之书、身体之书,角度另类的经典文化论,从美学关键词看懂日本。
*
★日本思想史上两大叛逆哲学家先锋代表作,日本文学知名学者潜心精译,专文导读
*
★“大奥”的悲剧,竟源自于 “色道”?《银魂》《恶女花魁》中的吉原究竟是什么地方?全方位解读江户风俗,探寻东方文化的生命活力
*
★日本独有的美之理念:先锋性身体美学,颠覆性婚恋观,创新性的哲学注解
*
★一部感官体验的哲学书,一次身体美学的历史漫游,写给浪子、恶女、恋人们、魅惑者的美学书
****************
相关评论
★九鬼所持有的“意气说”,正是超越既存的男女关系,以自由为根本的概念。
——松冈正刚(日本文化研究第一人)
*
★书中九鬼不仅以西方哲学为底,江户时代的风俗、衣装、文学更是信手拈来。正是这些丰富的意象,构成了“意气”“色气”的鲜活形象。对重视美的九鬼周造这个人的魅力,和他艺术力的广博而感到佩服。
——日亚读者评论
日本侘寂 豆瓣
所属 作品: 日本侘寂
7.2 (12 个评分) 作者: [日]大西克礼 译者: 王向远 一頁folio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 - 9
侘——在阴暗处照亮美
寂——从破灭中寻找真
侘寂二字,包含日本美学的全部
*
“侘寂”(wabi sabi),一个理解日本文化与日常的关键词。“侘”源于日本茶道鼻祖千利休的侘茶之道:黯然枯寂,岁月洗练后的古雅、简朴、收敛与粗糙;“寂”见于日本俳圣松尾芭蕉的妙趣作品:吟咏 苍古,带着“余裕”的态度自由游走于日常生活间。侘寂,正是从俳句到茶道,从艺术理念到生命意识的独特日本美学。
本书收录大西克礼研究“侘寂”的美学开山之作,运用西方哲学思辨方法,创新性地阐释日本文化内核,赋予它以现代性,是一部重新认识与感受美的艺术经典;同时特别收录松尾芭蕉及古典俳人的创作心得与审美理念,还原历史语境,便于对照阅读。
***************
编辑推荐
★日本美学大师大西克礼至高代表作,探寻“侘寂”美学渊源的东方文化经典
*
★特别收录松尾芭蕉等古典俳句大师创作论,中文世界独家译出,便于对照阅读
*
★北京师范大学东亚比较文学教授王向远潜心精译、专文导读
*
★从俳句到茶道,从艺术理念到生命意识,“侘寂”二字,包含日本美学的全部。
*
★一个理解日本文化与日常的关键词,一种重新发现美、感受美的生活方式;理解侘寂,就是真正理解日本。
*
★侘寂[wabi sabi]不过就是——
枯树、落叶、顽石、古藤、 草庵、荒草、黄昏、阴雨
水墨色、烟熏色、复古色、大地色、莫兰迪色
磨损感、陈旧感、黯淡感、朴素感、单调感、清瘦感
*
★建筑师、设计师与产品经理们的创作理念之源,影响当代各个艺术领域的原点思维与终极答案。
*
★当代生活中的侘寂之美——
原研哉:美是克制,追求极致的“这样就好”。
安藤忠雄:我想要作品像是没有任何多余元素的空白画布。
山本耀司:穿着肃穆颜色的女人别有韵味。时装界,需要一点点昏暗。
杉本博司:古老的事物,会转变成前卫的事物。
武士道 豆瓣
所属 作品: 武士道
7.5 (22 个评分) 作者: [日] 新渡户稻造 译者: 张俊彦 商务印书馆 1993 - 2
《武士道》一书是作者于1899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养病时,有感于外国人对日本的传统武士道知之甚少,为了向国外介绍而用英文写成的。由于作者本人是一个在幼年时亲自接受过武士道传统教育的日本人,因此,正如作者所说,他在介绍时,与别的外国的日本研究者至多只不过是个“辩护律师”不同,“可以采取被告人的态度”。的确,我们在读到他所系统介绍的武士道的种种方。面时,颇有入木三分之感。同时,由于作者是为了向国外作介绍而写的,行文中大量引用了西方的历史和文学典故进行比较,所以就更便于外国读者阅读和理解。正因为如此,本书一出版就引起了外国读者的极大兴趣。据作者自序说,当时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不仅自己亲自读了此书,还以此书分赠其友人。光是本书的日本版从1900年到1905年的6年之间就重版了10次,本书还被译成了多种文字,在世界的日本研究书目中占有重要位置。目前在我国的日本研究正深入到探讨日本的文化传统、民族特性对当代日本的影响之时,相信把这本颇享盛名的著作译为中文以飨读者,或许不无意义。自然,由于本书是在将近一个世纪之前写出来的,其中有些观点不免有过时之感,同时,由于作者本人的立场所限,有些观点也很值得商榷。这是希望读者们注意的。
哈佛日本文明简史 豆瓣
The Heritage of Japanese Civilization 所属 作品: 哈佛日本文明简史
作者: [美] 阿尔伯特·克雷格 译者: 李虎 / 林娟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4 - 1
哈佛燕京学社社长、日本研究巨擘经典力作
全方位展现自天照大神至当代日本文明的斑斓形态
带您轻松畅游日本、逍遥横穿古今
————————————————————————
奈良时代的贵族为何觉得平民古怪、不可理喻?
禅宗僧徒拥有独立的武装力量,他们是日本的“少林派”吗?
为什么“能戏”在日本备受欢迎?
日本历史上的女性社会地位如何?
中日关系在未来将如何发展?
日本没有核武器,在周边核大国的包围中她将如何生存?
————————————————————————
这是一本自天照大神至当代日本文明最真实、最简洁的生动绘本。全书既有史可依,又生动有趣,不仅刻画了四十七浪人为救主不惜剖腹自杀的真性情,也严谨有力地论述现代日本的兴起。不论是日本研究领域的专业人士,抑或对日本民族充满好奇的众民,都可以在这本“简约”而不“简单”的小书里寻求到想要的答案。
————————————————————————
日本孤悬太平洋西岸,与中国一衣带水,其文明程度虽不及中华文明深厚,但亦独具特色。国人眼中的日本通常分列两个极端,褒扬者捧赞该民族善于借鉴,贬抑者不满这一民族既崇美又嗜杀。日本文明的“庐山真面目”究竟是什么?
哈佛日本史权威学者克雷格教授从原始文献,古典文学,军记物语,建筑、艺术、宗教史话中提炼日本文明的不同面貌:书中有四十七浪人为救主不惜剖腹的真性情,有贵族嘲笑房子被烧毁的老翁的傲娇姿态,更有从日本一窥古代中国文化的独特意趣。作者以散见的史料记载为珠,以独特的史家见解为带,引领我们探寻隐藏在“怪异”的日本民族背后,基于传统行为习惯和价值理念形成的文化基因。
和之美 (2015) 豆瓣
和さ美
8.0 (6 个评分)
和之美01:江户切子
和之美02:和菓子
和之美03:日本刀
和之美04:荞麦面
和之美05:豆腐
和之美06:和服
和之美07:澡堂
和之美08:夏食
和之美09:屋形船
和之美10:烟花
和之美11:浅草
和之美12:江户前寿司
和之美13:银座寿司
和之美14:糖
和之美15:熊手
和之美16:三曲
和之美17:日本酒
简素 豆瓣
所属 作品: 简素
6.8 (9 个评分) 作者: [日] 冈田武彦 译者: 钱明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 - 9
“简素”与“崇物”是已故日本儒学家、思想家冈田武彦晚年对日本文化特质和日本人的精神世界所做的高度概括。“简素”是表现形式上的抑制,是华丽的极致;“崇物”即对万物充满崇敬和感激。作者的概括,是建立在对日本人的性格特质,日本的语言、文学、书画、雕刻、建筑、庭园、料理、陶瓷、 茶道、武道、音乐、神道、宗教等的透彻解析,及对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西方文化的比较之基础上的。
四季花传书 豆瓣
所属 作品: 四季花传书
9.7 (6 个评分) 作者: [日] 川濑敏郎 译者: 杨玲 浦睿文化·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5 - 1
继《一日一花》之后,日本当红花道大师川濑敏郎的经典花艺著作《四季花传书》终于和国内读者见面。山茶花、紫罗兰、水仙、芭蕉、朝颜……川濑敏郎以每月一花的形式,花了2年时间,从历史、文化、艺术、美学的角度阐述他的花艺。同时从四季不同花草的插法,到花剪的使用、器皿的选择,细致入微地介绍了生活中的插花指南。
川濑敏郎的插花经过岁月的磨砺,从年轻时代华丽的形式美精炼到后期侘寂美学的质朴。在作品中强调一种“不依托于外在”的缺、拙、涩之意境,正如日本花道回归人的内在,呈现完整的生命之美。
如果说《一日一花》带给我们更多的是视觉上的审美享受,那这本《四季花传书》则是一次对花道文化的启蒙与实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