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研究
中世纪的英雄与奇观 豆瓣
Héros & Merveilles du Moyen Âge
8.3 (14 个评分) 作者: [法] 雅克·勒高夫 译者: 鹿泽新 后浪丨四川文艺出版社 2020 - 5
史学大师的匠心之作
带你漫游中世纪的心灵世界
◎ 编辑推荐
☆具有代表性的中世纪意象,向读者细细讲述了这些意象的演变历程和基本特征,带读者漫游那个奇伟瑰丽的中世纪世界。
◎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讲述中世纪意象的历史书籍。意象涉及图像和文本,它培育和构建了传说与神话,并通过创造形象、借用形象,推动了社会的运转和思考。可以说,中世纪的意象世界是培育现代西方文化的土壤之一,各类意象在这个世界中诞生、改变。作者挑选了中世纪意象世界中具有代表性的两类意象——英雄与奇观来介绍该领域。英雄包括亚瑟王、查理曼、熙德、梅绿丝娜、女教皇若安等等,奇观则包括主教座堂、防御城堡和回廊内院。就算在现代世界,中世纪的意象依然富有生命力,它们经常出现在流行文化之中。
作者雅克·勒高夫是声名卓著的史学大家,但是本书的语言绝不枯燥乏味,这位大师俨然一位风趣的导游,带读者穿行在意象世界中。本书配有大量出自古代手抄本的插图,让中世纪的意象世界以更鲜活的姿态出现在读者眼前。对于渴望了解中世纪的读者来说,此书是一场不可错过的文化盛宴。
◎ 媒体推荐
雅克·勒高夫没有试图从全局描述中世纪的意象,而是通过对特定的奇观或英雄人物的精细而深入的研究,在基础上研究它。——法国《历史》杂志
2020年6月16日 已读
为什么别人家的大学者就能用这样的流畅简明的语言写有趣的题目,而我们的好多学者却只会用连篇累牍的废话探讨没有意义的问题…
2020 中世纪 勒高天 勒高夫 历史
宗教美国,世俗欧洲? 豆瓣
Religious America, Secular Europe? A Theme and Variations
作者: [美]彼得·伯格(Peter Berger) / [英]格瑞斯·戴维(Grace Davie) 译者: 曹义昆 三辉图书/商务印书馆 2015 - 5
宗教在欧、美的处境为何如此殊异?
现代性是否必然携手世俗化?
宗教是问题,还是解决问题的资源?
齐名韦伯、涂尔干的宗教社会学巨擘彼得·伯格 领衔
三位顶尖学者提出对错综复杂的宗教/世俗欧洲之谜的全新解读
从“世俗化”到“去世俗化”——宗教社会学理论范式转型后的重要著作
对于20世纪末世界版图上宗教环境的剧变:与欧洲迥然不同的美国宗教生活、基督教在南半球的快速发展、伊斯兰教在全球事务中的作用凸显等,“世俗化”理论已不再具有解释力。宗教的话题经过长久的沉寂,重新回到公共讨论和社会科学研究中来。
本书引入与美国情境的详细对比视角,试图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欧洲当代宗教生活的特殊本质,重新厘定宗教与现代性二者之间的关系。三位作者的观点并非完全一致,讨论通过历史、智识传统、制度、宗教组织与社会差异的多维角度展开,涉及政教关系,司法、教育和福利体系,多元主义,阶级、族群、性别与初生代,多样现代性等重要议题。
这一欧、美之间的宗教比较研究,对于更具建设性的跨大西洋对话、政府决策都将大有裨益。经济、政治和社会研究领域的工作者、读者也会从中受益。
这本有说服力的书令人耳目一新,它清楚地揭露了很多被深信的世俗化理论的错误。欧洲因现代性和启蒙运动而变得正常和世俗的这一假设不再可靠,因为美国(以及其他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宗
教的活力显示了,欧洲的世俗化是可疑的,要求得到解释……一部丰富、发人深省的文章,描述了当代社会里为什么一洋之隔的两个大陆,在宗教层面的差别为何如此巨大。
——英国《教会时报》(Church Times)
一部介绍该领域的杰出著述。读者会发现充足的统计资料、轶闻及理论,它们挑战我们之前所怀有的甚至颇为流行的对世俗化理论的假设。本书不提供宏大的解释或宽泛的相反理论;它更倾向于
培养复杂的疑惑,而非将读者置于让人释然的答案中。它无疑将引发读者就当代社会中的宗教角色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阅读。
——《神学》(Theology)
此书虽小,但观点密集。论据架构得当,避免了直接滑入对复杂问题的简单结论……推荐!
——美国《选择》杂志(Choice)
一本有价值的书……让我们看见辩论的过程如何发生,历史发展如何遗留下一堆由来已久的智识上的、社会上的、政治上的沉积物,而这些沉积物圈定了一个社会里的宗教(公共的和私人的)位置。
——《教会历史和宗教文化》(Church History and Religious Culture)
本书丰富的跨学科经验数据再次证明宗教问题不能孤立研究,各国历史流变、宗教认同以及社会和政治趋势构成了政治家和公民对这一问题的观点。
——《现代信仰》(Modern Believing)
如果你曾经听过得克萨斯人谈论欧洲(特别是法国),或者德国人谈论美国(尤其是它的宗教),你就会知道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这本重要的著作,解释了“大问题”为何存在。
——大卫·马丁(David Martin),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社会学教授
一旦全球化的视野表明欧洲的世俗化实属特例,从现代性的角度来解释欧洲的世俗性的旧理论就不成立了。本书将欧洲学者的“美国例外论”全盘推翻,认为特殊而需要解释的,并非美国蓬勃的宗教性,而是欧洲社会的极度世俗性。为何欧洲人相信成为现代的就必须是世俗的,以至于将原有的宗教都抛弃了?三位杰出的社会学家发声,为错综复杂的欧洲宗教/世俗之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读。
——何塞·卡萨诺瓦(José Casanova),美国乔治城大学社会学教授
拉丁与日耳曼民族史 豆瓣
作者: [德国] 利奥波德·冯·兰克 译者: 付欣 / 刘佳婷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拉丁与日耳曼民族史》是德国19世纪史学大师利奥波德·冯·兰克的第一部著作,所反映的是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拉丁与日耳曼各民族的历史。作者兰克详细地论述了这一时期西欧各国的政治、军事和外交,以及各国统治者之间的勾心斗角,作者的目的是力图找出从“民族大迁徙”时期开始拉丁和日耳曼民族的统一性。作者认为,历史的目的是评判过去,教导现在,以警示未来。在本书中,兰克详细地论述了法国和西班牙、意大利之间的战争,以及奥地利的马克西米利安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历史。
编辑推荐
本书是兰克史学思想的代表著作,其核心思想是重视原始资料的利用和考辩,同时尤其重视政治史的挖掘和重建,对于我们了解欧洲中世纪的民族融合与斗争、中世纪欧洲的国际关系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和卓越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