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义孚
空间与地方 豆瓣
Space and Place : The Perspective of Experience
9.1 (11 个评分) 作者: 段义孚 译者: 王志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 - 2
本书阐述了场所与空间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文化的、经验的观点。作者认为,一个地方依赖于空间从一个地方向另外一个地方的移动,而空间依赖于地方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移动。因此,他们是相互依赖的。然后作者加入了时间,描述了地方、空间和时间这三者是如何的相互作用的。书中阐明了无论我们源自哪里,我们的所处的文化是如何的深入地影响着我们对于地方、空间和时间的理解。
浪漫地理学 豆瓣
Romantic Geography: In Search of the Sublime Landscape
7.1 (19 个评分) 作者: [美]段义孚 译者: 陆小璇 译林出版社 2021 - 7
“浪漫”与“地理学”看似是一对矛盾的词。地理学脚踏实地,充满常识,亦是生存所必需。在过去,每个人都要懂得去哪里寻找食物、水源和栖息地;而如今,所有人都必须细心经营地球家园,使之更宜安居。当今的地理学著作缺乏戏剧性,地图、数据、描述和分析比 比皆是,却没有豪侠之举,没有孜孜以求的精神。然而,在不远的历史中,地理学的确曾有魔力,并被认为是浪漫的。那是一个英勇探索的时代。探险家深入海洋、山岳、森林、洞穴、沙漠和极地冰原,检验着自己身体和精神的忍耐力……作者指出,若是将精神视为人类存在的核心,或许人类需要将整个宇宙当作游乐场:超越中庸之道,信奉诸如光与暗、高与低、头脑与肌肉等两极化价值,皈依一些并不满足生存需要,却迎合热烈的浪漫渴望的地理环境。全书以灵动的笔调,从哲学、心理学、人类学的角度讲述人性与大地的互动,发掘地理学的诗性潜力。
过分注重细节的地理学需要与浪漫且先验性的洞察力为伴——无论是像威廉•华兹华斯所说的“仿若那寄寓于落日灿烂余晖之中的、渗入万物魂灵的虚无缥缈”,还是如爱因斯坦说的“宇宙的音乐”。
——段义孚
逃避主义 豆瓣
Escapism
8.8 (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段义孚 译者: 周尚意 / 张春梅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5 - 7
逃避过程即是创造文化的过程
所有的生灵中,只有人类在残酷的现实面前选择了退却。
这是一本将地理学与自然、人文、心理、历史、社会结合的书。从上述诸方向阐述人类逃避的行为与心理本质,并推演出这种逃避心理,能推动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创造与进步,所以逃避过程,也是文化创造的过程。
人文主义地理学是一门很新的学门,兴起于二十世纪七○年代后期,当时的学术背景是,欧美学术界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讨论。而人文主义地理学的指标性学术作品便是段义孚发表在《美国地理联合会会刊》一九七六年六月号上的文章《人文主义地理学》,这篇文章被后续的地理学读本广泛引用,也正是这篇代表性的文章使得段义孚被学术界公认为是人文主义地理学大师。
人类逃避的对象之一是自然。严酷的自然环境、突发的自然灾害都会让人们产生逃避的念头。人类逃避的对象之二是文化。逃避喧闹的城市生活,逃避猛于虎的苛政,逃避严厉的宗教禁锢,这些统统都属于逃避文化。人类逃避的对象之三是混沌。混沌的、不清晰的状态令人感到困惑与费解,人们总是试图寻找清晰与明朗。人们宁愿采纳抽象的模型,也不愿接受毫无头绪的“现实”,因为清晰与明朗会给人以“真实存在”的感觉。 人类逃避的对象之四是人类自身的动物性与兽性。人类对自身某些粗鲁的特征感到羞耻和厌恶,于是,做出种种努力,想要逃离这些本性。整容、遮羞等皆属于此类逃避。
人类逃往的目的地也发生着不断的变化。逃避暴风雨,逃回温暖的房屋中,逃避高楼林立的都市区,逃往美好的郊区植物园逃避现实的苦恼,逃往虚幻的童话世界。
“逃避”是一个看似贬义的词汇。然而正是由于人类内心与生具来的逃避心理,推动了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创造与进步。在逃避的过程中,人类需要借助各种文化手段(组织、语言、工具等),所以说“逃避”的过程,也是文化创造的过程。
段义孚在本书中的研究范围横跨了地理、景观、文学、历史以及宗教信仰等诸多领域。其文字时常超过文学的极限,他的诠释将人们对现实环境的感受与似乎不太相关于地理学的哲学、心理学、都市计划与景观设计学及人类学方面的见解联系在一起。 本书不单为广大的地理学家所关注,还为建筑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学者所关注。
人文主义地理学 豆瓣 Eggplant.place
Humanist Geography: An Individual’s Search for Meaning
8.2 (18 个评分) 作者: [美] 段义孚 译者: 宋秀葵 陈金凤 张盼盼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0 - 5
段义孚认为:“对一个地方生动或逼真的描述,也许就是人文主义地理学的最高成就。”
段义孚的人文主义地理学并不研究客观的地形、地貌等自然现象,而是以人之生存为核心,研究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把研究重点置于人直接经验的生活世界和环境的社会建构,强调人性、人情、意义、价值和目的,关注人的终极命运,进而发现人类在生态整体中的定位以及人类与环境的本质关系。
《人文主义地理学》是他作为地理学家所认识和经历的一切的见证,书中他反思了之前所有作品的内容,并将其重新呈现。
2020年7月19日 已读
看目录第一章就是重庆,赶紧买来看,结果人家就是写在重庆的童年生活罢了…这是一部随笔集,什么都写点,有些章节还真的给人不少启发
2020 人文 地理学 文化 文化研究
恋地情结 豆瓣 谷歌图书
Topophilia:A Study of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Attitudes and Values
9.1 (14 个评分) 作者: [美]段义孚 译者: 志丞 / 刘苏 商务印书馆 2018 - 5
《恋地情结》作为段义孚的成名作,主要讲述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随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人们感受到了环境的巨大变化。但是,这些关注,更多是从环保和生态的角度,而对于人在情感上与环境的关联,很少触及。段义孚的这本书恰恰就是从这一点上来论述。环境不仅作为人们的资源攫取地和需要加以适应的物理场所,环境也是人在实践中建构的人文场所,人将他的价值、情感置于其中,人文丰富了大地景观的生态状况,地方景观丰富了人的情感体验。本书用一些明确的概念来理解和解释人与地方的这种情感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