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回家 (2002) 豆瓣 TMDB
집으로...
8.3 (151 个评分) 导演: 李廷香 演员: 金艺芬 / 俞承豪
其它标题: 집으로... / 外婆的家
为了方便找工作,妈领着7岁的相宇(俞承浩饰)去乡下的外婆家,想把他暂时留在那里。外婆(金亦芬饰)年事已高,不能说话也不识字。而一直生活在城市里的孙子相宇,刚开始无法适应连游戏机、电池都没得卖的乡下生活。他开始蛮横地流露出不满,抱怨这个抱怨那。为了买电池,偷走外婆的银头簪拿去卖;外婆得知孙子想吃炸鸡,却只理解到鸡肉,炖了只鸡给孙子吃,却被生气的相宇踢翻了。
老人家默默包容着孙子的一切,渐渐的,相宇也体会到外婆的良苦用心,适应并喜欢上了乡下生活。
尘与雪 (2005) 豆瓣
Ashes and Snow
7.9 (62 个评分) 导演: 格利高里·考伯特 演员: 劳伦斯·菲什伯恩 / 让娜·莫罗
其它标题: Ashes and Snow / 灰烬与雪
《尘与雪》是一部美得足以令人窒息的纪录片,它是一部活动的摄影集,每一帧单独抽出来都可以成为令人驻足观赏并流连忘返的摄影精品。影片始动于1999年,加拿大籍摄影师格利高里·考伯特(Gregory Colbert)的作品受到许多收藏家的青睐。在此之后,他的足迹更延伸到埃塞俄比亚、纳米比亚、汤加等国家。在那里,人与大象、鲸鱼、花豹、老鹰、、山猫等野生动物毫不违和地出现在同一画面中。他们彼此依靠,和谐共存,言语在绝美的画面前失去了用途,每次呼吸都成就了灵魂对生命的膜拜。
羽变火,火变血,血变骨,骨变髓,髓变尘,尘变雪。生命周而复始,生生不息。这是一次对自然的无上赞颂。
[i] 豆瓣
8.4 (100 个评分) 莫文蔚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02年4月29日 出版发行: 新力唱片
新力的莫文蔚,新的莫文蔚 精炼的文字质地、爱情/感觉的新感性
挥别上一张的抽离与内敛,新力的莫文蔚闪动着新的魅力与亮光,歌曲的内涵依然深刻,却不艰深难懂,新锐但不孤高搞怪。
整张专辑由Karen的唱片老战友、填词人李焯雄担任文字/创意总监,结合林夕、李焯雄、周耀辉与阿管,文字的质地是流行音乐近年少见的,有敏锐到直指人心的《单人房双人床》、彷如电影分镜剧本的《左岸,右转》(「流动的蔚蓝/分了一半/城的两端/白云好淡/河的左岸/已回暖」),比喻新鲜的《如果你是李白》、媲美短诗的《爱》、富颓废美的《原罪》、机伶好玩的《那可不一定》、想像力清奇的《ALIVE!(我的自由式)》(「舞动的风是云在大口呼吸/我的衣服是我的随身戏剧」)与《你给我多少时间》(「爱是两个人的原野/可我一个人狩猎」)、飞扬明亮的《I Will Be Fine》与有暧昧美的《女朋友的男朋友》(「你 是我的 红药水/他只是杯 黑咖啡/你 会问我/累不累/他却让我 不能睡」)。
声音表情的戏剧性、更撼人的VOCAL张力
Karen是著名的演员,更是非常有天份的声音演员。新专辑的歌曲不论在收歌与编曲设计方面都更充分的表现莫文蔚Vocal的戏剧性,比如《爱》这首歌,彷如小品的安静开头,由Karen细腻吟唱,语气像是轻轻的发问,到中段随鼓点的加入,便转为将压抑已久的情绪尽情暴发,一张一驰,最后一段整个音乐万籁俱寂,真像地球与心同时停止,无声处也见戏味。
《原罪》里真假音的自由转换、《女朋友的男朋友》里近乎歇斯底理的语气、《那可不一定》的外放与幽默感、《I Will Be Fine》的动感与愉悦等,各有不同的情节与气氛,令11首歌有如11部声音电影,大呼过瘾。
无法定位、拒绝归类的音乐风格
新专辑[i]音乐的不区一格,跳脱纯粹的摇滚,游走在复古与流行,现代与民族之间,揉合funky的free style与传统的工整弦乐,有飞扬的动力也有沉淀的感人特质,丰富而绝不单调。
《单人房双人床》以结他贯串,几乎没有鼓点,反以合声垫底,流行之余也别有新意。《你给我多少时间》是典型的弦乐编制,提琴层层推进,气势感人,《如果你是李白》则像是声音的拼贴,跨界的演出:有类似中东/印度的吟唱,有广东话念李白的诗《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生猛活泼。《I Will Be Fine》混合复古元素,《那可不一定》则有自由即兴的funky气氛。
这一次专辑内的作曲阵容更是坚强,包括:郑华娟、陈晓娟、薛忠铭、王力宏、黄韵仁、陈信安、与karen的好朋友马怡静等。
莫文蔚打破惯例 以全黑造型出击 表达自己的两面性 直接又强烈
这张全新专辑Karen决定大胆以清一色「黑色」造型服示人,推翻以往唱片包装手法,完全不顾忌发片的季节性。Karen说,黑色其实是「无色」,可以作为衬托的背景,影衬其他美丽的颜色,但是,黑色也可以很霸气的掩盖一切色彩。可以为副的烘托也可以为主的全然掩盖--黑色本身也有矛盾的两面性:正好符合莫文蔚自己这一次想表达的强烈感受。
爱的多重奏 豆瓣 Goodreads
7.9 (95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阿兰·巴迪欧 译者: 邓刚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 9
《爱的多重奏》是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阿兰•巴迪欧与《世界报》记者尼古拉•特吕翁以 “爱”为主题的公开谈话录。巴迪欧批判西方流行的“爱”的观念,坚持某种理想主义,而这背后映现的也是他所主张的哲学观与关于更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设想。
2019年6月3日 已读
“爱,就是用世界上既有的一切来赋予生命以活力,打破和跨越孤独”,爱是duex,是忠诚,是一种关于延续的体验,是接受一种差异性。巴迪欧的爱之宣言带有浓烈的理想主义色彩,多么崇高,多么宽容,多么美好。
哲学 学术 巴迪欧 巴迪欧及其研究 巴迪欧著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