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艺术
艺术与物性 豆瓣
Art and Objecthood:Essays and Reviews
作者: 迈克尔·弗雷德 译者: 张晓剑 / 沈语冰 江苏美术出版社 2013 - 1
《艺术与物性(论文与评论集)》是美国当代杰出的艺术史家和艺术批评家迈克尔·弗雷德的艺术评论文集。他的艺术批评构成了晚期现代主义的核心文本,包括为“三位美国画家展”所写的雄心勃勃的导论,初步反思极简主义的《形状之为形式》,代表其批评顶峰的《莫里斯·路易斯》,以及划时代的《艺木与物性》。这些论文不仅确立了了里解盛期和晚期现代主义的基本术语,而且也开启了批判美国极简主义艺术的大门,直到今天它们仍在激发人们关于视觉艺术中的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论战。
《艺术与物性(论文与评论集)》此中译本根据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译出。在长达74页的导论与新近撰写的“中文版序”中,弗雷德详尽地回顾了自己的艺术批评生涯,澄清了广泛的议题,尤其是阐述了他与格林伯格的现代主义理论的主要分歧,明确了他的艺术批评与艺术史研究之间的关系,并强调了他在近几年当代艺术研究中所捍卫的价值。
现代艺术 豆瓣
Meyer Schapiro Modern Art:19th and 20th Centuries
作者: 【美】迈耶·夏皮罗 译者: 沈语冰 / 何海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第1版 2015 - 1
本书研究了从库尔贝、修拉、塞尚一直到毕加索、蒙德里安、夏加尔等现代画家的作品,也讨论了抽象艺术等一般意义上的现代艺术史课题。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家超越方法论樊篱,不拘一格探究现代艺术的不倦兴致和深刻洞见。其中《库尔贝与大众形象》等篇什早已成为艺术社会史研究的典范,而《抽象艺术的性质》又构成抽象艺术理论中的一个里程碑,其中关于印象派的区区几个小节,不仅被后来的艺术史家T.J.克拉克目为印象派研究的杰出桥段,而且直接启发了他写出了洋洋洒洒的艺术社会史名作《现代生活的画像》。
永不褪色的时光 豆瓣
INSTANT: THE STORY OF POLAROID
作者: [美]克里斯托弗·博纳诺斯 译者: 胡玥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5 - 5
本书讲述了宝丽来的诞生与发展历史,回顾了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诸多艺术家,时尚icon如何用宝丽来创造了历史,记录了每个精彩的瞬间。《永恒的瞬间:宝丽来的故事》将带你领略前数码时代最具生命力的摄影故事,探索后数码时代宝丽来摄影艺术的崭新未来。
宝丽来相机无疑是艺术家、摄 影师、以及时尚达人心中的最佳答案之一。1970年代,每年有十亿张照片由宝丽来拍摄而来,其风靡程度丝毫不亚于当今的iphone。
宝丽来改写了摄影文化史,生活照不必再送进专业暗房经过长时间的洗冲,只要十几秒的聊天时间,照片就显像完成。而且宝丽来 不只是拍摄生活照,摄影家和艺术家——Andy Warhol、Ansel Adams、David Hockney、Walker Evans、William Wegman、Robert Mapplethorpe、André Kertész都以宝丽来创作过伟大的作品。
数码相机当道的今天,宝丽来虽然不再是使用最广泛的相机,但它早已由相机升华为一种独特摄影文化,与当今的复古潮流和各种及时网络分享应用融为了一体…
现代艺术大师 (2010) 豆瓣
Modern Masters
9.1 (61 个评分) 导演: Louise Hooper 演员: 阿拉斯泰尔·苏克
《现代艺术大师》是英国广播公司BBC推出的一档电视系列节目,它由四部分组成,分别详细介绍了20世纪的四位重要的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马蒂斯(Henri Matisse)、毕加索(Pablo Picasso)和达利(Salvador Dali)的工作与生活。在片中,镜头跟随主持人Alastair Sooke的脚步,走访了四位艺术家们生前的居所、艺廊及博物馆,甚至是他们最爱的餐厅等地,向观众展示了他们伟大的艺术贡献以及惊人的后世影响力。环顾四周,麦当娜的专辑封面、米菲兔的文具、甚至是你家的沙发和电话,也许就来源于这四位大师的创作……
现代艺术150年 豆瓣
What Are You Looking At?: 150 Years of Modern Art in the Blink of an Eye
9.2 (127 个评分) 作者: [英] 威尔·贡培兹 译者: 王烁 / 王同乐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 3
要掌握现代艺术的游戏规则,你需要知道些什么?——涵括近百位艺术家及其代表作,梳理二十多个现代艺术流派的渊源流变,勾勒现代艺术的发展历程。这一百五十年来艺术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到了今天,一件看似五岁小孩也能捣鼓出来的东西,居然会是艺术史上的旷世之作?
这是艺术吗 ?这必须是艺术!——马列维奇的黑色正方形,蒙德里安的彩色格子,杜尚的小便池… 艺术不再必须与美有关,它更多地关乎理念。那些光怪陆离、五花八门的艺术流派,在揭开了其中的奥秘之后,实际上简单得惊人,但又绝妙乃至伟大。
如果我们还能从一百五十多年前莫奈的《日出》、梵高的《星空》中,依稀辨认出艺术“原来”的模样,那么,一百五十年后安迪·沃霍尔的金汤宝罐头、达米恩·赫斯特的腌制鲨鱼,还有翠西·艾敏乱糟糟的床,足以让我们看到艺术的其他可能。回顾现代艺术一个半世纪的反叛之路,我们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如何变得愈发反叛、大胆、混乱。这背后,是艺术家对“何为艺术”的无尽追问,是他们对周遭世界的回应与抵抗。现代艺术的故事仍在继续,也许永远不会完成。
2017年8月31日 已读
非常清晰地梳理了现代艺术的发展脉络,而且前面一幅由伦敦地铁线路改造成的现代艺术关系图,或许其本身就构成了现代艺术的一部分。唯一的不足在于图片不够,应该给每件涉及到的作品都配一张彩图,或者二维码,可谓点睛之笔。
文化/生活 现代艺术 艺术 艺术史 艺术史书单
艺术的终结 豆瓣
The Philosophical Disenfranchisement of Art
作者: (美)阿瑟・丹托 译者: 欧阳英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 - 1
本书的写作起源于哲学发动的两场对艺术进行剥夺的运动。作者试图解说有关艺术和阐释、艺术和哲学、艺术和历史意识的主题,其目的是要表明:我们已进入一个后历史的时期,对艺术不断的自我革命的需求现已消失,阅读此书就像阅读一部独立的哲学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