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
拉斯普京 豆瓣
Rasputin: Faith, Power, and the Twilight of the Romanovs
作者: [美]道格拉斯·史密斯(Douglas Smith) 译者: 徐臻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格里高利•拉斯普京被谋杀一百年后,他作为邪恶的化身始终激发着流行文化的想象。不计其数的传记、小说、电影总结了他的掌权之路,回顾了他如何成为尼古拉和亚历山德拉的心腹,以及俄罗斯皇室继承人、饱受疾病困扰的皇储的守护者。他的堕落、险恶的政治影响力以传说般的方式呈现出来,罗曼诺夫王朝的覆灭都被怪罪到他身上。
但是,正如屡摘奖项的历史作家道格拉斯•史密斯所说,拉斯普京一生的真相以及他的死亡依然是未解的神话。《拉斯普京》是一部前所未有的作品,通过严谨的调查加上强大的叙述,它从虚构的想象中剥离事实,还原了历史上这个引人入胜的人物的真实一生。史密斯行走七国,埋首于被遗忘的档案,展现了丰富、复杂的拉斯普京形象——圣人、皇室忠诚的仆人、通奸者、醉鬼。《拉斯普京》不仅是一部离奇、充满传奇色彩的详尽人物传记,还是对俄罗斯帝国如何走向覆灭的生动刻画。
利维坦 豆瓣
Leviathan:The History of Whaling in America
作者: [美] 埃里克·杰·多林 译者: 冯璇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 - 3
★ “野性北美•多林作品集”第二部
★ 美国亚马逊历史类年度十大好书
★ 北美海洋历史协会约翰•莱曼奖(美国海事史类)
★ 《洛杉矶时报》非虚构类年度之选
★ 《波士顿环球报》非虚构类年度之选
★ 《普罗维登斯日报》非虚构类年度之选
★ 埃里克•杰•多林被新贝德福德捕鲸博物馆授予2007年伯恩•沃特曼奖,以表彰其在艺术、人文和科学研究及教学法方面的突出贡献。
------------------
【内容简介】
鲜有如同捕鲸这样,能捕捉到深海上男人那种纯粹的危险与绝望的事。埃里克•多林从1614年约翰•史密斯船长前往新大陆失败的捕鲸冒险,开启他的生动叙述。
随后,我们将见证一个产业的迅速崛起:从最初美国革命时期的残酷斗争,到19世纪中叶的黄金时代——700多艘捕鲸船组成的船队纵横海洋,美国的鲸鱼油照亮了全世界。最终,20世纪来临时它迅速衰落了。
回顾这项伟大产业的成功和艰辛,鲸鱼和捕鲸人之间丰富的真实故事,《利维坦》讲述了几十年来最具原创性、最激动人心的美国捕鲸历史。
------------------
【编辑推荐】
对于大多数中国读者来说,关于捕鲸,主要是从动物保护的角度看待。而且,很多人从媒体上获得的认知也大都是:日本人如何不顾国际社会的呼吁,坚持捕鲸活动。也就是说,对于捕鲸史,我们了解甚少。
捕鲸行业的历史是一段格外独特的传奇,这段传奇中充满了探索、危险和利益——这是一段人类驾驶船只到海洋上捕杀世上最强大的生物的历史。在所有参与捕鲸活动的国家里,没有哪个国家的捕鲸历史能比美国的更令人着迷。从清教徒移民登陆直到20世纪初期的这段时间里,捕鲸一直是这个国家演变的重要动力之一。无论美国的文化还是经济,甚至精神都可以说是从鲸鱼身上得来的。成千上万名渔民驾驶着上千艘美国捕鲸船捕杀了数以十万计的鲸鱼,由此产生的丰富产品和巨大财富促进了这个国家的形成和壮大。
虽然赫尔曼•梅尔维尔的《白鲸》已经让无数人认识了这种海洋利维坦以及捕鲸活动,但它终究是想象与现实的混合物。而埃里克•杰•多林的《利维坦》一书是建立在丰富的文献资料和严密的史料爬梳基础上的,而且写作手法高明,为读者展现了一部跌宕起伏的美国捕鲸史,被誉为“当代最好的关于美国捕鲸历史的书籍”。
------------------
【媒体评价】
当代最好的关于美国捕鲸历史的书籍。
——纳撒尼尔•菲尔布里克(Nathaniel Philbrick)
任何对于捕鲸的了解仅局限于《白鲸》一书的人都能够从多林先生的书中学到丰富的知识。
——《纽约时报》,威廉•格里梅斯(William Grimes)
让人无法释卷的百科读物……一个无与伦比的故事。
——《读卖新闻》(日本),马克•奥斯丁(Mark Austin)
多林既是一位历史学家,也是一位作家。他凭借高超的技巧,将一个漫长、复杂的历史故事讲述得……引人入胜。
——《华尔街日报》,约翰•斯蒂尔•戈登(John Steele Gordon)
异域风情的场景,丰富多彩的人物,还有戏剧性的血腥杀戮,不失为一部优秀的精神食粮。
——《洛杉矶时报》,黛比•阿普尔盖特(Debby Applegate)
多林的作品融合了权威的历史研究和顺畅的叙事风格,足以与梅尔维尔和《约拿》相媲美。
——《波士顿》杂志,杰弗里•加尼翁(Geoffrey Gagnon)
埃里克•杰•多林创作了一本精彩的著作,内容广泛,焦点清晰。……过去一百年来有无数人尝试过一次性概括所有主题,然而只有多林成功地将无穷无尽的历史材料整合成了一段流畅的叙述。
——新贝德福德捕鲸博物馆图书馆馆长和海洋史专家,迈克尔•P戴尔(Michael P Dyer)
这是一段人类驾驶船只到海洋上捕杀世上最强大的生物的历史。埃里克•杰•多林把这段故事讲得引人入胜……多林先生凭借他作为历史学家,同时也是作家的高超技巧游刃有余地把握了这样一个漫长而复杂的题材(书中的参考资料和插图也都非常棒)。多亏了他在叙述上的有力控制,《利维坦》才得以成为一本让人不忍释卷的佳作。
——《华尔街日报》,约翰•斯蒂尔•戈登(John Steele Gordon)
野蛮大陆 豆瓣 Goodreads
Savage Continent: Europe in the Aftermath of World War II
9.0 (37 个评分) 作者: [英] 基思·罗威 译者: 黎英亮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 - 7
《星期日泰晤士报》十佳畅销书
荣获英国笔会/赫塞尔-提尔曼历史图书奖
立足于八种语言的原始档案、访谈记录、学术著作,《野蛮大陆》如同一扇窗户,让我们得以窥见二战结束后、冷战开始前那个稍纵即逝的混乱年代。这是关于那个年代的第一部重要历史著作。
刻骨痛心。动人心弦、落笔审慎、荡气回肠。一幅引人注目的图画,描绘了一片在物质上、道德上因为残忍屠戮而变得残酷无情的欧洲大陆。
——多米尼克•桑德布鲁克,《星期日泰晤士报》
形象生动而笔调冷峻。这部杰出著作,为这片陷入无序和混乱的大陆,描绘了一幅鲜为人知、令人胆寒的画面。
——伊恩•克肖
精彩绝伦。才华横溢的构思,一丝不苟的研究……呈现出天才般的历史叙事。
——BBC历史频道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留下一片混乱。地形地貌被彻底改变,许多城市被夷为平地,数千万人惨遭屠戮。在欧洲大陆绝大多数地方,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机构——比如警察、传媒、交通、地方政府和全国政府——要么付之阙如,要么破败不堪。罪恶横行,经济崩溃,欧洲人挣扎在饥饿边缘。
在这部研究战后初年历史的开创性著作中,基思•罗威描绘了一片仍然被暴力缠绕的大陆,在那里,有相当部分民众仍未相信战争已然结束。他勾勒了道德败坏的沦亡景象,以及永不餍足的复仇渴望,这是长期冲突的后遗症。他描绘了种族清洗和国内战争,这些事件撕裂了从波罗的海到地中海的普通民众的生活,他还描绘了重新建立的世界秩序,最终为这片支离破碎的大陆带来稳定。他告诉我们,上述情形存在于整个欧洲——东欧如此,西欧亦然。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及太平洋的起源 豆瓣
The Origins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7.7 (6 个评分) 作者: [美] 入江昭 译者: 李响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
二战已结束七十年,探讨战争起源的著作为数众多。入江昭教授在宏大的国际史视野内审视亚洲-太平洋战争,其总体解释框架是独一无二的。他清晰而令人信服地阐明了日本是如何一步步疏离,直至最终对抗它曾参与建立并维护的国际体系的。
雍正帝 豆瓣
雍正帝―中国の独裁君主
7.6 (26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宫崎市定 译者: 孙晓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 - 9
《雍正帝》是宫崎市定精研《雍正朱批谕旨》的重要成果。本书分七章论述了雍正时期的若干关键问题,涉及康熙末年的储位之争及雍正帝即位后翦除异己问题、苏努教案与政教关系问题、文字狱与华夷观念问题、以奏折制度为核心的密探政治与君臣关系问题等,比较全面地概括了这位“近世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独裁君主”的统治状况,同时生动立体地勾画出雍正帝勤勉与好胜、辛辣暴躁却又充满人情味的人物形象。
阿拉伯的劳伦斯 豆瓣
Lawrence in Arabia: War, Deceit, Imperial Folly and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Middle East
8.7 (38 个评分) 作者: 【美】斯科特•安德森(Scott Anderson) 译者: 陆大鹏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 - 9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德国的盟友土耳其趁机侵入阿拉伯半岛,而该地区的各个部族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无力抵抗土耳其侵略军。英国军方派了“阿拉伯通”陆军情报军官劳伦斯到那里进行活动。英国在阿拉伯半岛的意图是给阿拉伯人有限的枪支弹药,使其牵制土耳其的兵力,同时将阿拉伯各部族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劳伦斯基本上是按照这一战略采取行动的,但做法上非常讲究策略。他换上阿拉伯人的服装,尽量在生活上接近阿拉伯人,由于突击队屡建战功,威震中东,劳伦斯因此被誉称为“阿拉伯的劳伦斯”。书中描写了劳伦斯以气魄发动的长途奔袭亚喀巴、大马士革土耳其守军的英勇事迹,以及他与阿拉伯枭雄费萨尔王子的友谊等诸多历史细节,突出剖析劳伦斯的丰富的内心世界,特别是他内心对于英帝国中东政策的反抗与挣扎。为了突出劳伦斯的空前也可能是绝后的壮举,作者还以并行线索叙述两位杰出的美国与德国情报人员的努力,实际上是一种对劳伦斯的衬托。 总之,这是一部出色的传记,传主充满魅力,传记本身也文笔优美流畅,情节曲折,而不失真,它是了解一战东线史、英帝国外交政策、中东现代史的钥匙。
秦汉帝国 豆瓣
秦漢帝国:中国古代帝国の興亡
9.0 (8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西嶋定生 译者: 顾姗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 - 4
将秦汉史置于整个东亚视角内审视是怎样一种体验?
享誉世界的著名历史学家西嶋定生的经典作品带你了解“他者”眼中的秦汉帝国
《秦汉帝国:中国古代帝国之兴亡》为讲谈社学术文库•中国史系列的一种,由著名历史学家西嶋定生先生撰写,主要是对秦汉帝国的历史事实进行简明扼要的叙述和简要评论,作者在秦汉史领域功力深厚,著述等身,这部著作因此而成为一部“大家小书”,也是“深入浅出”式的经典。西嶋定生以其“东亚册封体制”理论受到东亚史学界的极高尊敬,而这部《秦汉帝国》则让读者看到他另外一种史学境界。
五个人的战争 豆瓣
Five Came Back: A Story of Hollywood and the Second World War
作者: [美] 马克·哈里斯 译者: 黎绮妮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 - 4
【媒体赞誉】
哈里斯先生出色地讲述了一个宏大的故事。在叙述这个结局早已明晰的故事时,他依然能时刻留有悬念。
——《华尔街日报》
《五个人的战争》是一部思想深入、信息丰富且引人入胜的电影文化批评作品。
——《纽约时报》
马克•哈里斯的《五个人的战争》具有优秀电影需要的一切元素:吸引人的角色、挑战、冲突和紧张的行动。
——《华盛顿邮报》
引人入胜,让人欲罢不能的文化史作品。影迷和好莱坞迷必读之作。
——安德鲁•欧•赫尔,《纽约时报书评》
观察细致、记录详尽……以少有的细腻和深度展示了道德层面的深思……哈里斯让我们得以清晰而优雅地见证战时的军事服役如何深远地改变了这五位男人的一生。
——戴维•托马斯,《新共和》
(马克•哈里斯)扣人心弦的叙事在各个方面均属一流,这是为影迷书写的战争故事,也是为对二战感兴趣的读者写的一部连续剧般的美国历史。
——美联社
出色的叙事……(哈里斯)对五位导演的刻画鲜明敏锐、引人入胜,他极其擅长将这些导演在面对真实战火和处理电影难题时的经历戏剧化。
——戴维•登比,《纽约客》
【五位导演】
约翰•福特(JohnFord)、乔治•史蒂文斯(GeorgeStevens)、约翰•休斯顿(JohnHuston)、威廉•惠勒(WilliamWyler)和弗兰克•卡普拉(FrankCapra)
【内容简介】
五位好莱坞著名导演非凡的、不为人知的故事……他们如何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同时也被其所改变。
美国政府采取了一个前所未闻的举措,将其战争宣传工作外包给好莱坞,让这些导演史无前例地自由出入战区。他们的身影出现在几乎所有美国的主要战场,并让美国公众形成了美国正在参与一场正义之战的集体意识。
哈里斯在对档案资料进行了五年的严谨研究之后,通过这部作品讲述了五个人从参与战争到归来期间的生活经历及电影作品,为理解好莱坞在战争中的角色提供了一种新的具有启示性的视角。
忽必烈的挑战 豆瓣
クビライの挑戦 モンゴルによる世界史の大転回
作者: [日] 杉山正明 译者: 周俊宇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 - 5
忽必烈作为成吉思汗的嫡孙、世界上有史以来疆域最辽阔的帝国的缔造者,不但继承了成吉思汗的雄才伟略,更完成了祖父号令天下的目标。他半生戎马,扬威海外,建立了赫赫有名的世界帝国,更带领草原起家的蒙古帝国迈上海陆通商之路,构建了足以改变世界历史走向的欧亚海陆交通与商业网络。
我是谁? 豆瓣
Wer Bin Ich: und wenn ja, wie viele?
8.0 (11 个评分) 作者: [德]理查德•大卫•普列斯特(Richard David Precht) 译者: 钱俊宇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 2015 - 11
这不是一部哲学史导论,也不是脑筋急转弯的哲学入门;它以“人是什么”的问题为起点,以现代科学研究成果为工具,探讨人的认知、伦理、信仰、自由和爱的意义等我们在生命里终究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我是谁?》的一大特色是极少使用哲学专门术语,也很少直接引用哲学著作。作者是要借用哲学以外的知识来阐述哲学问题,介绍重要的哲学学说。他的博学造就了一本令哲学界引以为荣的入门书。
——林正弘,东吴大学哲学系教授
当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您已经走出了迈向幸福的第一步。…… 这本书让人无法拒绝。
——埃尔克•海登莱希(Elke Heidenreich),德国知名评论家,媒体工作者
(这本书)为我们填补对芸芸众生无法完全一目了然的知识提供了一种引导性的帮助。
——《索林根晨报》(Solinger Morgenpost)
一部美妙的、辉煌的作品!
——马库斯•兰茨(Markus Lanz),德国电视二台主持人及媒体人
欢快、诙谐并且通俗易懂。
——《奥伯迈恩日报》(Obermain-Tagblatt)
想成就一本畅销的哲学书,简直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错!这本书证明这个论断错了!从来没有一本哲学实用书可以像它一样厉害!
——《汉堡晚报》(Hamburger Abendbla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