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学
秦汉国家祭祀史稿 豆瓣
8.7 (6 个评分) 作者: 田天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5 - 1
本书首次提供了一份对秦汉国家祭祀的全面、综合的研究。作者抓住了这一时段的特殊性,在研究中关注祭祀活动的地理特征,很好地诠释了秦汉国家祭祀的空间意义。本书对秦汉国家祭祀变迁,及其与地理格局的变动、与历史背景之间的关系,有精彩的分析。
——唐晓峰
秦汉时期的国家祭祀是个值得深入开掘的研究课题,不仅需要读书,也要学会跑路。田天具有深厚的文献功底和广阔的地理视野。她曾从我问学,并一起外出调查,对这个问题做了很好的研究。我想,她的著作,无论对中国的历史地理,还是中国的宗教传统,都是一种新视角。
——李零
本书对秦和西汉国家祭祀的具体制度,各祠畤的位置、祭祀对象等一系列问题做了细致考证,对国家权力结构、政治地理格局、学术思想等相关因素也进行了分析,勾画出秦汉国家祭祀变迁的基本框架。全书思路清晰,言之有据,论述有深度,也有分寸。
——陈苏镇
皇权、礼仪与经典诠释 豆瓣
8.6 (7 个评分) 作者: 甘怀真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 5
本书共分三篇,分别为上篇「礼观念的演变与儒教国家的成立」、中篇「政治制序与经典诠释」及下篇「礼制与『东亚世界』的政治制序」。上篇主要论述先秦至《大唐开元礼》中,各时代「礼」观念的转变及其意涵,中篇主要论述中国中古时期至隋朝间,各时代对「国家」、「君臣关系」、「罪」、「政治」、「文化」等观念的形成及其所构成的经典诠释,下篇则着重於中国、日本等,关於「东亚」世界的再省思。
礼制下移与唐宋社会变迁 豆瓣
作者: 王美华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5 - 10
《礼制下移与唐宋社会变迁》力图从官方礼制体系的完善、庶民礼仪的修订、州县地方的礼仪规定和实际推行、礼法合流的影响、地方官的礼仪教化实践等几个方面,全面分析和论述唐宋时代官方礼制的“下移”趋向及其影响,探究唐宋社会变迁的趋势特征及其内涵意义。 唐宋时期,官方礼制渐趋下移至地方社会、普通百姓的生活中间,其影响的广度和深度皆有空前的提升。随着官方礼制的下移,地方社会风俗移易,士庶百姓开始被纳入礼法约束的范围之内,逐步实现了地方与中央、个人与国家在观念和行为两方面的渐趋一致,而此反映出来的深层次问题则是,朝廷的控制力正扩展到社会的每一个层面,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在不断提高。
古代中国与皇帝祭祀 豆瓣
古代中国と皇帝祭祀
8.3 (6 个评分) 作者: [日] 金子修一 译者: 肖聖中 / 吳思思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7 - 7
本书是金子修一先生在皇帝祭祀研究方面的通论作品。从郊祀、宗庙、明堂、封禅及即位礼仪等具体制度入手,对汉唐间的皇帝祭祀进行了通贯性的考察。重视汉唐间各王朝对皇帝祭祀的不同运用是本书的一大特色。如西汉后期郊祀与宗庙制度的成立,南北朝时期在郊祀方面突出的正统之争,唐代皇帝祭祀中祝典性质的强化等,均显示了皇帝祭祀与时代传统之间的密切互动。作者自1970年代以来致力于从国家祭祀和礼制层面,探究中国古代皇帝制度乃至东亚王权的特质所在,在日中学界均有深远影响。
2018年6月11日 已读
对皇帝祭祀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大致能够形成逻辑,不过未能在更深层面研究祭祀作为一种仪式的政治含义,以及祭祀仪式对政治秩序的塑造和强化。
古代史 日本汉学 海外中国研究 礼制 礼学
现代生活的古代资源 豆瓣
作者: 吴飞 2015 - 9
吴飞教授研究兴趣广泛,但他关心的焦点问题一直是中国文明的现代处境。《现代生活的古代资源》收入了作者近年来陆续写出的十一篇文化随笔。在目前复兴国学的各种声音极其嘈杂的状况下,吴飞教授既反对盲目的复古主义,也反对对传统思想的全面否定。他主张:在认同现代世界的基本价值的前提下,以古代文明的资源来平衡现代性的各种问题,从而使现代生活变得更加丰富,这既是西方现代性的经验,也应该是现代中国文化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