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楼拜
情感教育 豆瓣
7.7 (6 个评分) 作者: [法] 福楼拜 译者: 王文融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1 - 1
《情感教育》的副标题是《一个年轻人的故事》。主人公弗雷德里克•莫罗出身于外省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十八岁那年来到巴黎攻读法律。可是他只对文学艺术感兴趣,试写过小说和华尔兹舞曲,还跟人学习绘画,但都半途而废。他深深爱上了画商阿尔努的妻子玛丽。玛丽虽不爱丈夫,但恪守妇道。后来,她终于被莫罗的一片痴情所打动,答应与他约会。时值一八四八年二月,巴黎爆发了革命。莫罗为了这个约会,没有去参加民众的游行。但玛丽因儿子突患假膜性喉炎,未能赴约。绝望之余,莫罗投入交际花萝莎奈特的怀抱。两人同居并生下一个儿子,不久儿子不幸夭折。莫罗与出身贵族的实业家当布勒兹交往,为了进入上流社会,他成为当布勒兹夫人的情夫。实业家去世后,两人准备结婚。但在破了产的阿尔努夫妇的家具拍卖会上,当布勒兹夫人的举动深深刺伤了莫罗的心,于是他与这位贵妇人一刀两断。他万分沮丧地回到家乡,心里尚存一线希望:与一直爱恋他的乡下姑娘路易丝共结连理。可是在教堂的广场上,他恰遇路易丝与他的老同学戴洛里耶举行婚礼。莫罗羞愧难当,返回了巴黎。一八六七年的一天傍晚,阿尔努夫人突然来访,两人万分激动,互诉衷肠。她剪下一缕白发留给莫罗作纪念,与他诀别。
《情感教育》也如作者所说,是“一部发生在巴黎的现代风俗小说”。围绕弗雷德里克·莫罗这个主人公,小说家塑造了一系列各具特色、属于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透过这些芸芸众生相,我们看到了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特别是一八四八年革命前后法国社会的一个缩影。所以,《情感教育》不仅仅是一部个人的情感史,它也是一部社会小说,一部记录一八四八年革命的形象的编年史。
包法利夫人 豆瓣
Madame Bovary
9.1 (73 个评分) 作者: [法]福楼拜 译者: 周克希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5
本书是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福楼拜的代表作。这部在法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长篇小说,通过外省农村少女爱玛在修道院受到与自己出身完全不相称的贵族教育后,又受到消极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而在嫁给平庸无能的乡村医生包法利做续弦后由失望逐步陷入堕落的泥潭,最后在高利贷逼迫下服毒自尽的悲剧,深刻地揭露了法国19世纪中叶恶浊的社会现实,被公认为巴尔扎克之后法国第一部杰作。
2021年12月10日 已读
福楼拜笔下的人物都是被掏空的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不知道一天都在干些什么,丑陋、空虚、漂泊不定、随波逐流,表面上生活好像规律又平静,但实质上个个都是行尸走肉。包法利本人如此,包法利夫人如此,《情感教育》里的人物也如此。纪念福楼拜诞辰两百周年,给出的标题竟然是“永远的包法利夫人”,只想说别骂了别骂了…🙃
包法利夫人 名著 周克希 外国文学 女性
包法利夫人 豆瓣
Madame Bovary
9.6 (18 个评分) 作者: [法] 福楼拜 译者: 许渊冲 译林出版社 2015 - 11
《包法利夫人》被誉为西方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和最完美的小说。福楼拜在书中展现出深切的同情心、超凡的观察力和极为优美的笔触,值得每一个人去读、去体会。
《包法利夫人》是法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大师福楼拜的代表作。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受过贵族化教育的农家女爱玛的故事。她瞧不起当乡镇医生的丈夫包法利,梦想着传奇式的爱情。可是她的两度偷情非但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却使她自己成为高利贷者盘剥的对象。最后她积债如山,走投无路,只好服毒自尽。福楼拜以貌似冷漠的态度,非常“客观”地揭示了酿成这一悲剧的前因后果。福楼拜的笔触细腻动人,把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平庸悲剧上升到了人性的高度,也深刻地评判了社会。
2021年7月15日 已读
“她的心也一样:一经富贵熏染,再也不肯褪色”,包法利夫人的悲剧是一个被欲望吞噬的标准时代案例。没想到福楼拜的语言风格竟然还带着点些微的尖酸刻薄(又不失犀利),如果是钱钟书来翻译这部小说那得多绝啊。许译本语言优雅流畅,二刷的时候再读读周克希译本。小说里最出戏的地方就是两个人死得也太突然了吧?包法利夫人服毒还好说,而包法利突然就暴毙了……虽然有点莫名其妙,但冲击力还是很强。
外国文学 小说 文学 文学名著 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