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
索拉里斯星 豆瓣 Goodreads
Solaris
8.6 (296 个评分) 作者: [波] 斯坦尼斯瓦夫·莱姆 译者: 靖振忠 译林出版社 2021 - 8
🌌这颗星球,知道你内心深处的秘密。
🌌波兰科幻大师莱姆代表作,塔可夫斯基《飞向太空》原著小说。
🌌刘慈欣、梁文道、戴锦华、吴岩、江晓原诚意推荐
【编辑推荐】
🌟波兰科幻大师斯坦尼斯瓦夫•莱姆代表作,以诗意笔触和深邃哲思触探人类认知边界。人类追寻着地外文明的蛛丝马迹,遇见了索拉里斯星的蓝色大洋。它像一面镜子,反映出人类的忧伤与迷惘,恐惧与执念。而它本身是什么,人类却永远也无法知道。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据此改编《 飞向太空》,铸就电影史上的经典。
🌟被无数人誉为无法超越的科幻神作,设立太空想象天花板,刘慈欣、梁文道、戴锦华、吴岩、江晓原诚意推荐。
🌟莱姆是波兰科幻作家、哲学家,被译成52种语言,全球畅销4000余万册,以一己之力将波兰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早在70年前就预言了互联网、搜索引擎、虚拟现实和3D打印的出现,直言人类将遭遇人工智能和信息爆炸的挑战。
🌟莱姆100周年诞辰纪念版,波兰驻华大使亲自撰写序言。
【内容简介】
索拉里斯星是一颗围绕双星运转的星球,表面被胶质海洋覆盖。根据人类既有的认知,这样的星球的运转轨道应该是不稳定的。但仅仅过了十几年,人们就发现,索拉里斯星的轨道并没有显示出预期的变化。这激发了人类对这颗星球无限的兴趣。
心理学家凯尔文降落到索拉里斯星,迎接他的不是同伴们的热烈欢迎,而是杂乱的太空站、疯癫的科研人员和凝重的暗黑气氛,他试图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直到在一片扑朔迷离中撞见自己已经过世十年的妻子……
【媒体推荐】
莱姆有非常了不起的想象力,是真正独一无二的。莱姆的作品对人和宇宙的关系有着更深刻的描述,与美国的科幻小说相比,在文学上也更为精致,有着更为深远的意境,也给人带来更多的回味和思考。
——刘慈欣
如果我们找不到外星人,可能是因为我们对外星生命的理解,都以为他们是人。
——梁文道
《索拉里斯星》不仅是一部重要的科幻作品,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甚至是一部现代哲学读本。
——戴锦华
莱姆总是能从核心处嘲弄我们的生活,他能把科技论文、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都烹调在一起,并用幽默而力透纸背的荒诞语言和荒诞情节,返照我们的世界。
——吴岩
他是当今活跃的作家中最智慧、最博学、最幽默的一位。
——安东尼•伯吉斯
无论是语言的驾驭、想象力还是塑造悲剧角色的手法,都非常优秀,无人能出其右。
——库尔特•冯内古特
相比之下,我们疲惫的宇宙显得苍白无力。
——《华盛顿邮报》
与阿瑟•克拉克、艾萨克•阿西莫夫和菲利普•迪克比肩的科幻小说巨人。
——《纽约时报》
海底两万里 豆瓣
8.6 (268 个评分) 作者: [法] 儒勒·凡尔纳 译者: 沈国华 / 钱培鑫 译林出版社 2002 - 9
本书是法国举世闻名的科幻小说作家儒尔·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
作者让读者登上“鹦鹉螺号”,以平均十二公里的时速,在将近十个月的海底旅行中,随着尼摩船长和他的“客人们”饱览海底变幻无穷的奇异景观和各类生物;航程中高潮迭起,有海底狩猎,参观海底森林,探访海底亚特兰蒂斯废墟,打捞西班牙沉船的财宝,目睹珊瑚王国的葬礼,与大蜘蛛、鲨鱼、章鱼搏斗, 击退土著人的围攻等等。
十九世纪下半叶,“异国风情”曾受到不少作家,画家的青睐和读者的追捧,《海底两万里》的奇妙旅行为异域风情另辟蹊径,使人耳目一新;这就是为什么这部“海洋小说”不仅在当时一出版即成为畅销书,而且日后受到一代又一代读者欢迎的原因。
孤独深处 豆瓣 Goodreads
6.6 (91 个评分) 作者: 郝景芳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6 - 8
《孤独深处》收录了郝景芳在2010年至2016年间发表的一些科幻小说,从未出版过,此次是初次集结成册。《孤独深处》首次收录郝景芳的雨果奖提名作品《北京折叠》。书名也是源于作者对科幻小说的感觉。科幻小说构想一个可能性的世界,人站在这个世界的边缘,最容易感觉到出世和异化。出离世界的感觉是最孤独的孤独。
对于作者来说,《孤独深处》是她在写作上的一种坚持,作者表示写作是生活最重要的快乐源泉,也是孤独深处最重要的情感力量。
中国科幻作家获得国外奖项,是中国科幻小说更多走向世界的一个标志。
——雨果奖作家刘慈欣谈郝景芳
在后“三 体”时代日渐浮嚣的中国科幻中,景芳的作品并不大张旗鼓吆喝,但总是吸引你去聆听。摇曳多姿、细腻唯美的感性笔触下,有着对世界的冷峻洞察和理性思索,而更深处是一种坚定的力量感,这并非单纯是科技发明的力量,而是精神追求自身的完满、充沛与坚韧。
——科幻作家 宝树
2017年11月29日 已读
只看了《北京折叠》,除了翻转的部分或可认为是“夸张”,其他地方就根本不存在任何的“科幻”成分,整个故事完全就是真实境况的写照罢了。
2016 中国 北京折叠 小说 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