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
历代印学论文选(上下) 豆瓣
作者: 韩天衡 编订 1999 - 8
《历代印学论文选》韩天衡编订。西泠印社出版社, 1985 年 9 月出版。全书为上下册,分为:印学论著( 50 篇)、印谱序记( 236 篇)、印章款识(523 则)、论印诗词( 249 首)四编。上自唐代,下至民国,以时代先后为序,有作者传略、书目梗概和编者管见。本书资料丰富、编选严谨、体例规范。是研究我国印学篆刻重要的文献资料。
王福庵麋研斋印存 豆瓣
作者: 王福庵 2016 - 3
王福庵(1880~1960),现代书法篆刻家,“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原名禔、寿祺,字维季,号福庵,以号行,别号印奴、印佣,别署屈瓠、罗刹江民,七十岁后称持默老人,斋名麋研斋。浙江杭州人,年五十居上海。精篆刻,是。书法工篆、隶。得吴昌硕鼓励,另辟蹊径,专工小篆与金文。所书小篆工整规范,秀美遒劲。所篆《说文部首》字帖、《说文作篆通假》,向为行家肯定,成为学篆范本。本书集王福庵毕生印作精品近500方,印制精良,释文清晰完整,是学习、研究王福庵细朱文印风的必备图书。
安持精舍印冣 豆瓣
作者: 陈巨来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 - 3
《安持精舍印冣》作者陈巨来,邃精篆刻,垂六十四载。尝徧览海内珍藏印谱,心摹手追,探撷众长。初服膺赵撝叔、黄牧甫,以窥堂奥。嗣经高野侯(时显)启迪,始沉浸于程穆傅、汪尹子、巴蔚祖之作,寝馈其间,汲其神髓。又专攻元朱文,探索从入之途。及读平湖葛书徽辑《元明清三代象牙犀角印存》,进而究研元朱文源流正变,考求章法刀法,矢志拓辟蹊径,深获其师赵叔孺点拨、奖掖,许为[刻印醇厚,元朱文为近代第一]。因是索之者踵至,浙皖粤蜀京沪等博物馆、图书馆,曾相继汇刻元朱文考藏印。当代书画各大家若张大千、溥心畬、吴湖帆、叶恭绰等姓名章、收藏印、书画印、闲章,多出安持之手。一时海外艺苑亦嘱件纷集,所作遂远递重洋矣。奏刀之余,殚心论印,裒然盈尺,著有《安持精舍印话》,辑有《古印举式》等。  安持治印不下三万方,印拓随手弃去,留存者弗逮什一,幸朋辈耽嗜搜集,先有杨朋之先生为之精装印行《盍斋藏印》,继有香港汇辑《安持精品舍印存》出版,广事传播,日本、美国且转相翻印,装帧益精。  此次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特为印行《安持精舍印冣》,数逾四百,就其国内所存旧稿,近期新作,斟酌抉择,略加编次。以宋白元朱为主,汉印次之,仿秦古玺又次之。其中为张大千、张柏驹暨日本著名学者小林斗庵教授所治诸印,尤属刻意经营,俱见工巧,神完气固。则此书之刊播,堪供后学借镜、资艺林析赏。
印学史 豆瓣
作者: 沙孟海 西泠印社 1987 - 6
印章,其起源要上溯至殷周际,到北宋米蒂开始,文人自篆自刻,印章成为一门艺术。本书结合印章图例三百三十八颗,介绍印章的产生发展变迁,及几千年历史中著名的印学派别、印学名家、及印学名作。对印章、篆刻、艺术史爱好者有很大的帮助。
中国历代闲章集粹 豆瓣
作者: 王义骅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9 - 3
《中国历代闲章集粹》内容简介:印章按内容与使用功能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具有凭信功能的印章,以官印、私印及斋馆室名印为代表;另一类是人们表达祈福愿望以及寄托情怀的印章,这类印章被称为闲章。闲章相对于姓名印、斋馆印来讲,不仅印文内容精彩,而且更符合篆刻创作情感与艺术的表现。 战国古玺印中出现的吉语印大约是最早的闲章类型,如“敬事”、 “正行无私”、“千秋万世昌”等,这类印章造型多样,章法灵活。到了汉代,吉语印更是为寻常百姓所接受。人们常常在印面上一面刻姓名,另一面刻吉语,也有两面均刻吉语的。内容多为“日利”、“长乐”等,也有像“宜官秩,长乐吉,贵有日”等稍长的文句。一般都是为祈求平安吉祥而铸刻的。
自宋以降,随着文化的发展以及书画鉴藏风气的盛行,开始出现了收藏章与闲章相结合的情形,如米芾的“笔精墨妙”等印,进一步丰富了闲章的印文内容。但闲章内容出现明显变化,当在印章材质转为石料以后。元代王冕以花药石制印,为闲章的飞跃发展拉开了序幕,后来再经明代文彭、何震的发扬光大,闲章更是蔚为大观。从此文人墨客在挥毫泼墨之余,常常将精心镌刻的闲章钤于书画作品上,托石寄兴,借以明志。闲章也由书画的补充点缀而发展为独立的篆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