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新江
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 豆瓣
作者: 荣新江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 8
本书是作者有关丝绸之路的研究论集,分做五编,探讨汉唐丝绸之路的走向,丝绸之路与某些区域或城镇的关系;研究通过丝绸之路的东西文化交流,包括中国与波斯、大食(阿拉伯)、印度、朝鲜半岛、日本的文化交往。作者利用对西域出土文书的谙熟,致力于探讨汉文典籍向西域地区的传播,这是前人比较忽略的丝绸之路研究的重要内涵。另外,作者还利用考古、美术、文献材料,研究了西方物质文明和宗教文化如何沿丝绸之路向东方传播,以及他们的传播者——粟特商人、于阗使者、景教徒,并以此为基础进而讨论了丝绸之路上的宗教文化的并存现象。
唐代宗教信仰与社会 豆瓣
作者: 荣新江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3 - 1
本书是从多学科和跨学科的角度出发,首次对唐代的宗教信仰及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做了全面的阐述,涉及到宗教史、思想史、艺术史、法制史、文化交流史等诸多层面。但本书并不是章节体的面面俱到的通史,而是由主编构思出整体框架,由每个学者贡献其最有心得的研究成果,这一成果可以说是近年来最具份量的跨学科的唐代研究论文集,代表了目前研究唐代宗教史和唐代社会史的最前沿水平。
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 豆瓣 Goodreads
9.2 (33 个评分) 作者: 荣新江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 4
对于渴望进入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的学子来说,本书几乎是手把手地指明了入门的途径。举凡古籍、石刻、简帛、文书、图像以及今人论著、刊物都有它们的翻检之道,而对版本与校勘的把握、考古新发现的追踪,则有利于学识的积累和更新。更进一步的学术论文写作也有它的一定之规,容不得半点虚假和取巧。学术素养就是在这样持之以恒的训练中养成的。
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荣新江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 - 10
中古时代来华的商胡贩客,其中最持久而活跃的族类,就是被称为“九性胡”的粟特人。作者以文献、文物和文书为依据,从历史深处揭示了他们在经济、政治和宗教生活中的独特作用,令人耳目一新。粟特聚落是全书论证的基点和重点。在作者笔下,群体的结构化和分布的网络化,形成一片富有异彩的景观。不仅再现了粟特聚落的历史面貌,而且使胡汉交融的考察更具体化也更理论化了。同时,此项研究不仅仅是考证文化交流中早已存在的有趣史实而已,也将为人们今天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跨文化问题提供某种启示。
2017年4月9日 已读
荣新江老师最出色的著作之一,其中最大的亮点是使用了大量的新发现资料以及粟特语原始资料,从而在以前基于敦煌吐鲁番资料的研究上有一定的突破。 @2017-04-09 20:15:53
中古史 中西交通史 历史 荣新江 西域
敦煌学十八讲 豆瓣
8.6 (10 个评分) 作者: 荣新江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 8
本书共十八讲,内容涉及敦煌的历史及其在中外交流史上的地位、藏金洞的发现及流散、各国敦煌学研究的回顾与发展,各类敦煌文献及其对政治史、社会史、宗教史、考古与艺术、语言文学、中外关系史研究的影响及贡献,以及敦煌学研究的方法论。
中古中国与粟特文明 豆瓣
作者: 荣新江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 - 8
继《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之后,这是作者又一部汉唐中西文化交流的力作。
近十多年来,随着安伽、史君等粟特首领墓葬在中原出土和大量汉文墓志的新刊,来华粟特人及其历史文化成为丝绸之路研究中的热点。本书深入探讨了入华粟特人的迁徙路线和聚落分布;粟特人在农牧交界地带的生活形态,以 及从聚落到乡里的社会变迁;书中更聚焦于粟特商队的构成、商队首领萨保如何转变为聚落首领并入仕中国;祆祠的社会功能诸问题。并阐发安禄山的种族、宗教信仰及其叛乱基础;强调入华粟特人的多元文化特性。
作者立足本土,兼具国际视野,力图以陈寅恪所倡导的“通识”方法,对前所不详的粟特文 明,做出富有新意的探索。
2017年2月21日 已读
考证严谨,书中使用了大量的近年来发现的资料,得出的结论有说服力。不过论文集的性质以及大量的材料导致整本书较为零散,难成体系,可以是《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的补充。 @2017-02-21 23:25:25
中古史 中外交流史 历史 榮新江 粟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