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元史
隳三都 豆瓣
8.7 (34 个评分) 作者: 周思成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21 - 1
12世纪,发祥于东北一隅的女真族迅速崛起,建立大金王朝,一度跃居东亚霸主地位。这个政权在极短时间内灭亡辽国,令西夏和高丽俯首称臣,使北宋蒙受“靖康之耻”。然而自1211年蒙古军队南下侵袭开始,二十多年间,金国接连丧师失地,抵抗运动中心被迫从中都先后迁到汴京、蔡州,最终在蒙古和南宋军队的夹攻中覆亡。
本书以蒙金战争期间几场重要的“围城战”为主线,还原了几场关键大型战役中双方军事布局和交战历程,揭秘了金国内部发生的一系列重大政变、兵变及权力更迭,展现了中都、汴京等城市被蒙古军围困期间,金国军民的抵御策略,以及物资短缺、疫病来袭情境中的挣扎求存及心理状态。作者以通俗晓畅的笔法完整呈现了金王朝从组织抵御、负隅顽抗到君死国亡的全过程,将金朝的治乱兴衰之缘由寓于叙事之中。
外部面临新兴势力的冲击,境内自然灾害频繁,而统治集团权力斗争导致人祸不断,君主又缺乏力挽狂澜的雄才大略……种种因素使得金国国势日益窘困,最终堕入绝境。金朝的亡国史有着浓重的悲剧色彩,其中的经验教训,具有超越时代的镜鉴意义。
2022年1月15日 已读
书末没有采用元好问的怀旧之作,而是用黑泽明《蜘蛛巢城》片头哀歌作为结语“看那充满欲念的古城遗址,游魂野鬼仍然徘徊不散。人的欲望,就如惨烈的战场。不论古今,都永不变改……”这一不落窠臼的做法很好地象征了作者对这段惨烈历史进行的灵活处理,即用一种既符合大众总体接受能力又尊重学术界研究成果的表达重塑了这段精彩的历史。其中对史料的处理尤其灵活,将大段文言史料适当地转化为简练的大白话,的确是一种可以采取的方式。不过这样的历史写作能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就不得而知了。
2021 中国 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史
蒙古帝国与其漫长的后世 豆瓣
6.8 (5 个评分) 作者: 杉山正明 译者: 乌兰 北京日报出版社 2020 - 1
为什么说蒙古帝国是世界史的开端?
欧亚草原疾驰的征服者如何看待自身?
为什么蒙古帝国的形象在俄罗斯和欧洲总是负面的?
俄罗斯帝国、奥斯曼帝国、莫卧儿帝国、明清帝国都继承了蒙古的遗产?
今天的时代与蒙古帝国还有联系吗?
五代宋金元人边疆行记十三种疏证稿 豆瓣
作者: 贾敬颜 中华书局 2004 - 8
全稿以书为篇,凡十有三篇,约字30万字,其中五代后晋一人,元人王恽、张德辉、周伯琦三人,而以宋人胡峤、路振、王曾、许亢宗、王寂等五人为最多。明以前有关东北边疆地区之主要游记,大抵均囊括于此。贾子以其一已的比较完整地学术休系和独到的风格,一一为之热电厂比较勘,爬梳钩稽,间附已意 ,每篇以本书原文为纲,有原注者次之,已之注释又次之。注释或云“颜案”或否,均另起行,序次井然,尤便读者,释文短者数字,长者数百或过千字,无则从阙,不著一字,不强以不知为知,知必引史为证,以伸已说,亦有引而不发,以俟来哲。
大汗之国 豆瓣
The Chan's Great Continent: China in Western Minds
7.1 (18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史景迁 译者: 阮叔梅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 7
《大汗之国》(The Chan’s Great Continent: China in Western Minds)综观西方人如何想象中国的历史历程,从蒙元时期的鲁伯克修士、马可波罗,一直到当代的尼克松、基辛格,不但写来华西方人所记的中国经历,也写没来过中国的文人作家如何想象中国,影响了一般民众的中国印象。对于中国读者而言,这些仔细爬梳过欧西档案与文史群籍的历史资料,经过天孙巧手缝缀成一个个动听的故事,就像一面面精美的缂丝挂毯,不但引人入胜,也开拓了我们的眼界,了解不同文化的相遇、碰撞与互动,是多么的错综复杂,时常还惊心动魄,比小说虚构还要离奇。
文化权力与政治文化 豆瓣
作者: [美]田浩 / [美]苏费翔 译者: 肖永明 中华书局 2018 - 6
本书旨在以一种更具联系性与整体性的(而非追溯性的)视角,通过研究宋金元时期南北方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中庸》与道统观念的演变与发展,来考察11至13世纪乃至13世纪以后文化权力(cultural authority)与政治文化(political culture)之间的某种复杂关系。第一部分侧重于研究与朱熹观念不同的思想家的《中庸》与道统观念,第二部分则集中探讨元代郝经对政治权力(political power)和文化权力的观点,其中亦包括郝经的《中庸》与道统观念。两部分相互关联,有机结合,突破了以往中国思想史、哲学史研究上对特定谱系上人物的过度关注,阐明了朱熹逝世之后至13世纪,朱熹的思想遗产在南北方的存续与发展。
从大都到上都 豆瓣 谷歌图书
8.4 (65 个评分) 作者: 罗新 新星出版社 2017 - 11
生动还原八百年前元朝两都间辇路的真实面貌,一本多角度的历史大散文。
一座历史名城大都(今北京)和一颗草原明珠上都(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由这条路相连。
这条路尘封了八百年,当年皇帝仪仗浩浩荡荡、溪流清澈、青草茂美、骏马奔腾。如今已是沧海桑田。八百年前的辉煌,隐没在 平凡的村庄和深山荒草间。
这条路是元代的辇路,是皇帝往返两都之间的专属性道路,设有十八处纳钵。
这里是山川的终点,草原的起点,贯穿长城内外,是自古以来从蒙古高原进入华北平原的交通要道。
享受历史的丰富,探寻生命的意义,重新发现中国。
北大教授罗新,一位中国中古史和中国古代边疆民族史的专家,在华发之年,自北京健德门启程,沿着古代辇路北行,经龙虎台,过居庸关,行黑谷,越沙岭,背着行囊,徒步穿越北京、河北的重叠山谷,进入内蒙古草原,不畏烈日、暴雨、尘土飞扬、山路艰辛,穿行于田垄与山谷间,一步一步走完了从健德门到明德门的四百五十公里山川河流,抵达上都,完成了他十五年前的夙愿。
“我,作为一个以研究中国历史为职业的人,真了解我所研究的中国吗?我一再地问自己。”
作者的叙述平静从容,充满古典气息,给人以思想的启迪,美的享受,读来欲罢不能。在作者的讲述中,历史与现实交错,呈现出迷人的色彩。
大历史与个人小历史在书中错落交汇。
在这条路上,一边是历史,一边是现实。一边是遥远的史书上的沧桑印迹,一边是近处几十年的悲喜人生。年少时不为人所知的暗恋,三十年前的半途而废的远足,二十年前暴风雪中被倒提双脚走出黑松林,风华正茂的女学生突然离世,浅淡之交故人的神奇失踪,记忆里一朵牵牛花的摇曳,都因某一地点某一场景,在路上被恍然忆起。作者五十年的人生,也零星散落在这条徒步之旅上。
后工业时代,当时间和空间被压缩得几乎不值得测量时,徒步是对主流的抵抗。
本书汇集了许多的旅行家对于徒步的思考和意义。所引用的国外旅行家的段落,几乎都出自作者的优美译笔,且金句叠出:
“挣扎多年以后,我们明白了,不是我们成就了旅行,而是旅行成就了我们。”
“旅行就好比婚姻,如果你以为你能加以控制,那必定大错特错。”
本书配以精美手绘插图,以及手绘地图,生动表现沿途历史遗迹和人文风貌。
2018年3月6日 已读
一个值得尊敬的中国学者凭借极大的勇气用脚步丈量中国的记录。开学后的第一本书,断断续续一周读完,激发了我对徒步的向往。行为艺术家阿布拉莫维奇的故事令人感动,或许这个行为艺术能够象征这整场旅途吧。
历史 历史地理 历史地理学 历史学 实地考察
世界历史上的蒙古征服 豆瓣
The Mongol Conquests in World History
7.7 (16 个评分) 作者: [美] 梅天穆 译者: 马晓林 / 求芝蓉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7 - 10
蒙古帝国史研究领域的重量级新作
在全球史的视野下,描绘由成吉思汗推动的欧亚文化交流
荣获2017年经济观察报书评周刊年度十大好书
………………
※内容简介※
本书是近年来蒙古帝国史研究领域中的重量级新作,作者在世界史与全球史的视野下,重点描绘了由成吉思汗推动的欧亚文化交流,以及蒙古各汗国陆续崩解后,一个新的欧亚世界 的产生过程。在蒙古统治者的强制推动下,东西方之间开始了互相交流的过程,在“蒙古治世”之下孕育出了崭新的欧亚文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蒙古过去被视为毁灭文明世界的蛮族形象得到了修正。
………………
※媒体推荐※
蒙元帝国部分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也带来了欧亚的整体性和世界的新秩序。从“前全球化”和世界史的视野,去观察和审视蒙元帝国及蒙古征服,才有可能真正读懂这段令人震撼的文明演进历程。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元史研究会会长 李治安
本书探讨成吉思汗带给世界历史的遗产,涵盖了元朝、四大汗国乃至之后数百年,时空宏大,行之于文,举重若轻,在国内外的书籍中实不多见。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任、教授 张帆
本书不仅条理清晰,而且饱含热情,并广泛参考了最新的学术成果,必将作为对世界史研究的一大贡献而广受欢迎。
——英国基尔大学中世纪史荣休教授 彼得·杰克逊
这部文笔生动的著作体现了作者对这一课题的痴迷,并将成为关于世界史和蒙古帝国的课堂上极为有用的参考书。
——《亚洲研究期刊》
这是一部可以催生新想法的杰出著作,是探索蒙古人参与创造的世界历史的首选之作……作者将我们带到了相关学术研究的最前沿。
——《全球史期刊》
2017年10月23日 已读
蒙古史入门著作。站在世界史立场上对蒙古帝国的前后历史做了整体性的梳理,包括征服史、军事史、交流史、宗教史、移民史、文化史,对于蒙古史的研究有框架性的意义。导言部分的学术史和文本梳理精炼而且重要。
世界史 梅天穆 蒙元史 蒙古 蒙古内亚史
忽必烈的挑战 豆瓣
クビライの挑戦 モンゴルによる世界史の大転回
作者: [日] 杉山正明 译者: 周俊宇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 - 5
忽必烈作为成吉思汗的嫡孙、世界上有史以来疆域最辽阔的帝国的缔造者,不但继承了成吉思汗的雄才伟略,更完成了祖父号令天下的目标。他半生戎马,扬威海外,建立了赫赫有名的世界帝国,更带领草原起家的蒙古帝国迈上海陆通商之路,构建了足以改变世界历史走向的欧亚海陆交通与商业网络。
蒙古帝国中亚征服史 豆瓣
Central Asia under the Mongols
作者: [印度] G. D.古拉提 译者: 刘瑾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 - 5
蒙古帝国的崛起与兴盛,蒙古民族的天机和隐秘
那些消失在蒙古铁蹄下的丝路名城,那些往昔荣光
野蛮的异族侵略者?
世界贸易的维护者?
亚欧文明的破坏者?
新世界的塑造者?
印度蒙古史专家为您解读蒙古帝国的印度之战
古拉提从蒙古族发源谈起,记载了蒙古族勃兴初期的史料,以广阔的视角勾勒出蒙古族生活的生态环境和他们对中亚这片特殊地域、对中亚历史的重大影响力,洋溢着浩瀚博大的狩猎游牧文化精神。蒙古大汗的军队在远征过程中对不同国度、城镇的统治和 对百姓生活的影响,给中亚及整个世界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蒙古人征服中国和中东之后,贸易往来的道路更加安全、有序,跨地区间的商业活动呈现出一派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繁荣景象。
世界征服者史(全两册) 豆瓣
作者: [伊朗] 志费尼 译者: J. A. 波伊勒 英译 / 何高济 商务印书馆 2004 - 10
《世界征服者史》所叙述的年代,起自成吉思汗,止于旭烈兀平阿杀辛人的阿刺模忒诸堡。全部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的内容包括蒙古前三汗,成吉思汗、窝阔台汗和贵由汗时期的历史;第二部分实际是中亚和波斯史,其中包括花刺子的兴亡、哈刺契丹诸汗,以及那些地方的蒙古统治者。第三部分内容庞杂,它从拖雷开始,以较大的篇幅谈到蒙哥的登基及其统治初期的史实。
元代行省制度 豆瓣
作者: 李治安 中华书局 2011 - 4
本书稿为国家社科基金首届重大招标项目,是“我国历史上关于社会建设理论研究”的最终成果之一。书稿分为三编,上编对行省制度进行本体考察,中编研究各地诸行省,下编探讨行政、军事、检查机构与制度同行省制度的关系。全书资料丰富,论证谨严,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和参考价值。
行省制度研究 豆瓣
作者: 李治安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5 - 9
《行省制度研究》是一部严谨的学术著作,史料翔实,持论谨慎,言必有据,很多地方填补了蒙元史研究领域的空白(如上编第三章“行省与地方财政”、第七章“行省与乡试”等)。书中论点建立在充分、细密的具体研究基础之上,因此具有很强说服力,绝非无根空谈。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行省制度,是全书的主体部分。中编关于若干行省的考察。下编行省制下的宣慰使司和路府州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