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
古辞辨 豆瓣
作者: 王凤阳 中华书局 2012 - 2
《古辞辨(增订本)》是一部独具特色的古汉语语义词典。作者在《古辞辨(增订本)》的《凡例》和《后记》中反复阐述了写作的由来和命名的立意。通过对十三经、周秦诸子等常用典籍的梳理,作者筛选出4000多个常用字词,将它们按意义的共性类聚为1400余组;在意义组内,着重分析阐释字词间的内在区别。书名“古辞辨”,是《古代汉语近义辞辨析》的缩称,“就其实际来说,是一部扩大了收录范围的古代汉语常用词同义词词典”(引文见《古辞辨(增订本)》《后记》,下同)。作者超脱了现代词汇学的分类,将同义词、近义词、对义词、同类词、同源词等放在一起,以它们所指的对象为范畴,以它们的意义关联为纽带,把看似散沙式的字词构筑成了一个古汉语词义的本体框架。这部书与通常字词典的“辞书体”不同,采用了叙述体的写法,对每个意义组,大都分析了古今不同的指称对象与范围,在此基础上分析字词间的意义差异与色彩变化,尽可能揭示每一字词的来源与演变,并用恰当的文献予以证明,条分缕析,深入浅出,颇具可读性。当年陈寅恪在评价沈兼士的《鬼字原始意义之试探》一文时说,“依照今日训诂学之标准,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沈兼士学术论文集》202页,中华书局)。《古辞辨(增订本)》对许多字词的阐释都符合这~标准,的确是把一部词典写成了汉民族的文化史、认知史。
古书疑义举例五种 豆瓣
作者: 俞樾 / 刘师培 中华书局 2005 - 4
《古书疑义举例五种(繁体竖排版)》内容简介:夫周、秦、两汉,至於今还矣。執今人尋行数墨之文法,而以读周、秦、两汉之书,譬犹執山野之夫,而舆言甘泉、建章之巨鹿也。夫自大小篆而隸书,而真书。自竹简而缣素,而纸,其为變屡矣。執今日傅刻之书,而以为是古人之真本,譬犹闻人言筍可食,歸而煮其簀也。嗟夫,此古书疑義所以日滋也欤!采不自揆,刺取九经诸子,为古书疑義举例七卷,使童蒙之子,皆知其例,有所據依,或亦读书之一助乎?若夫大雅君子,固无取乎此。俞樾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