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
走出疑古时代 豆瓣
7.0 (6 个评分) 作者: 李学勤 长春出版社 2007 - 1
《走出疑古时代》。作者李学勤先生,现为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自1992年李先生提出“走出疑古时代”口号以来,走出疑古已成为一种思潮,对学术界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本书是作者探索中国古代文明的一部高质量学术著作。全书共分六篇,第一篇论古代文明,第二篇神秘的古玉,第三篇新近考古发现,第四篇中原以外的古文化,第五篇海外文物拾珍,第六篇续见新知。主要涉及中国上古时期的历史文化、中原与边远地区的文化交流、早期的中外关系等主题。
李学勤先生的名著《走出疑古时代》初版于1995年,1997年又出了修订本,均由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最近该书又由长春出版社出了新版(2007年1月)。如李先生在初版《自序》中所说,该书是其“继续探索中国古代文明的结果”,而且所及范围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前段,即自文明起源到汉代初年”。后面两个版本与初版相比,只是增加了《续见新知》一编,收入初版之后李先生新作的十来篇相关的短文,并校正、修改了初版中的“一些错误之处”。
《走出疑古时代》是李先生1992年针对中国近代乃至古代“疑古”思潮提出的一个口号,十多年来“走出疑古”又形成一种新的思潮,“对学术界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走出疑古时代》在这种背景下迅速成为“当代的学术名著”,而且“很多大学的历史、考古、哲学等系把它作为本科、研究生的教材,或列入必读书目”(新版《出版说明》)。
1992年,李学勤发表了《走出疑古时代》这篇号角性的著名演讲,可谓恰逢其时。该文“编者按”强调说,此文“痛感疑古思潮在当今学术研究中产生的负面作用,于是以大量例证指出,考古发现可以证明相当多古籍记载不可轻易否定,我们应从疑古思潮笼罩的阴影下走出来,真正进入释古时代”。1995年,李学勤将相关论文集为一书,《走出疑古时代》被作为导论置于书首,并即以此为全书题名。 本书1995年出版后,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强烈反响,清华大学葛兆光教授、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等撰有书评,很多大学的历史、考古、哲学等院系把它作为本科、研究生的教材,或列为必读书目。1999年荣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1997年,此书再出修订版,流传颇广。伴随作者频繁的学术和社会活动及其相关著述的广泛传播,“走出疑古时代”迅速成为一股强大的思想潮流席卷学术界和思想界。
中国青铜器 豆瓣
作者: 马承源 主编 2003 - 1
《中国青铜器》(修订本)由著名学者、青铜器研究的专家、上海博物馆原馆长马承源先生主编,初版于1988年出版,是国家文物局主持编写的文物博物馆系列教材之 一。该书初版受到了文博专业人员和广大业余爱好者的广泛好评,先后多次重印。这次修订,补充了近年的一些重大发现和最新研究成果,同时更正了多处错误,并对插图作了较大调整。修订本比之初版本叙述更清楚,讲解更明白,配图更美观。《中国青铜器》(修订本)对于青铜器研究者、学习者和爱好者而言,可谓案头必备的参考资料。
中国青铜器全集1 豆瓣
作者: 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 编 文物 1996 - 7
《中国青铜器全集1:夏商1(竖排版)》选录夏代青铜器二十余件、商代早中期青铜器一百三十余件,其中一些作品为首次面世。中国青铜器经历了产生和最初的发展阶段。夏和商早中期青铜器即是这一阶段的作品。夏、商早中期青铜器,继承了龙山文化陶器的造型和艺术特点,经过长期的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体系。这一阶段的青铜器,由小到大,从简到繁,由朴素无华到富丽堂皇,为商代晚期以至两周时期青铜器的高度发达奠定了基础,在考古学和美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商周彝器通考 豆瓣
作者: 容庚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 8
容庚(1894-1983),字希白,号颂斋。广东东莞人。当代著名古文字学、青铜器学和考古学专家。早年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学习,毕业后执教燕京大学,任燕京大学教授、《燕京学报》主编兼北平古物陈列所鉴定委员。后历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等。有《商周彝器通考》、《金文编》等数十种著作。